经典分析——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设计比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
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態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
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
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
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
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
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 现代园林早在1969 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
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
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
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
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
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的应用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环境科学系G073 曹泽龙【摘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的简要总结和反思,发杨“古为今用”的精神。
了解现代园林受现代技术的影响。
提出了现代园林应具有人性化的标准!【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
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
然而随着地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许多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资源、风景资源为工业化的负作用所破坏和浪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些都促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日益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宣传,在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大园林的观念也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和倡导的方向。
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你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
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
当前有一些城市出现城市广场热、欧陆风情热等,经过理性分析,它们能否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真正改善城市的环境,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2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
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园林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园林造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园林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园林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利用,而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山水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生态环境: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和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山水环绕四周,更具艺术魅力。
2. 文化性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了文化、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从琴棋书画到文学、诗词歌赋等多元元素的交织,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3. 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雕刻、拱门、廊亭的制作上,更加增加了园林艺术的观赏性。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是根据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欣赏、生态环保、经济技术要求等要素而设计的园林。
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用性的考虑:现代园林注重的是园林的实用性和人文特色的融合,其建筑、花卉、水池、雕塑等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简洁大方的风格:现代园林的园林风格主张以环保、简约为主,加上实用性的考虑,园林的外在形式更加简单大方,简单而不失美感。
3. 养眼的景物:现代园林强调的是养眼的景物和室外生活方式的提供。
使得人们在园林里可以舒适地休息、散步,给予更加完善和舒适的户外体验。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历史渊源和风格上都有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比较如下: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一个是传承经典,一个是创新发展。
古典与现代园林建筑之比较

古典与现代园林建筑之比较园林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典和现代两种建筑风格。
在古典园林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模拟和表现,多以人工山水和建筑群落为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而在现代园林中,强调对人类活动的服务和功能,注重宜人性和环保性,多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为主。
以下将从建筑风格、空间构成、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古典与现代园林建筑进行比较。
一、建筑风格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注重整体感和意境,以“山水人情”为主题,塑造出精神和物质双重的美学意境。
其建筑形式多采用仿古或“宫殿式”建筑,强调形式美和庄重的氛围。
例如紫禁城、颐和园、清明上河图等古典建筑就极具代表性。
而现代园林建筑风格则强调科技和功能性,注重现代感和简约风格。
其建筑形式多采用鲜明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强调形式的“轻盈感”,例如现代公园、花园城等都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形式和体系,营造出和谐、舒适的生态环境。
二、空间构成古典园林空间构成凭借其自然景观和建筑群落相互交融,旨在让人们享受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和谐,并激发情感和想象的共鸣。
例如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联结、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等,都为人们带来自然和人文交融的美好感受。
而现代园林空间构成则着力于解决现代城市人们追求自然和空间的需求,注重景观的渲染和环境保护,以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目标。
例如现代公园、绿城等,都以人们的活动空间和绿化环境为主导,打造出一派安静且具有减压作用的生态公共空间。
三、艺术表现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布局、石刻和园林造景上,注重在自然环境中塑造出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和谐美学。
比如颐和园万寿山的峰峦起伏、青秀亭的山清水秀、瀛台的美景流芳等,都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
而现代园林的艺术表现则注重应用当代艺术手段,运用网络、音乐、雕塑等多媒体元素,打造出更具形式美的现代园林。
例如城市公园采用人工湖泊和喷泉等音乐水景设施,既具有观赏性,也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期待。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

课程设计(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史雷玲 1141003007城市建设系]]园林黎颖慧2013年12月20日题目名称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专业 指导教师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它的产生、成长、兴盛、衰落、直到消亡的全部进程。
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其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世界的主要园林体系之一,到如今的现代园林,经历了大约三千年持续不断的延绵发展。
本文将从思想与功能、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4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比较。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意境;现代园林;人居环境;规划设计SummaryGarden as a cultural form, from its birth, growth, prosperity, decline, until the demise of the entire process. Throughout are in separable from its con stra ints and the impact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backgrou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one of the main garden systems of the ancient world, to today* s modern garden, about three years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stretch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deas and featur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landscaping, garden ornaments four aspect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tyle and modern gardens to compare・Keywords:classical garden;cultural mood;modern landscape;living environment; Plarrning and Design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1思想与功能的异同 (1)1.1指导思想1.2功能性质2园林建筑 (2)3植物造景 (2)3.1材料选择上的转变3.2配置形式上的转变3.3配置原则上的转变4 园林小品 (4)4.1掇山置石4.2园林雕塑4.3园林照明4. 4现代机械5现代园林特点 (4)5.1吸收古典园林精华5.2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6现代式园林与古典式园林的结合 (5)7结语 (5)园林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应用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和精湛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美学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美化的需求,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景观规划与设计领域。
古典园林注重整体布局与空间分隔,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凉亭、花坛、池塘等。
这种手法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空间更加有序、美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建筑与景观融合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强调建筑与景观的融合,通过景观与建筑相互映衬,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这一手法,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加和谐、自然的建筑空间。
三、水景与园林结合水是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无论是湖泊、池塘还是溪流,都被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
现代城市的水景设计也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手法,通过布置喷泉、人工湖泊等水景元素,增添城市的景观魅力,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植被与绿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注重植被的选择和布置,在园林中常常出现各种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现代社会对绿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古典园林的植被设计可以借鉴在现代的园林绿化中,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通过合理的植被布置,创造出更加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
五、意境与文化表达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布局和景观元素的选择,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代的园林设计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合理的景观布置和文化元素的融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六、节约能源与环保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注重节约能源和环保,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现代社会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也促使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得到了应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使园林空间具备更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
古典与现代园林比较

时代的碰撞———比较现代中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它以它巧妙的构园思路、高超的造园技巧、优美的园林意境和丰富的造园元素征服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游客,许多人看到这些园林都流连忘返。
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中国一代代造园人的努力,又形成了新的现代中式园林的风格。
本次实习,我们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又游览了上海的现代园林——延中绿地。
它们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中式园林的杰出代表,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可以看出现代中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联系和改变。
首先,我们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1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1.1.借景、抑景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虽然每个园里面都有不少的建筑,但由于这些建筑巧妙地融合进了周围的环境,整个园林从建筑到花草树木、路径、山水浑为一体,却凸现出一种和谐美,而绝无孤立之感。
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漏窗,巧用了“漏窗借景”,使游客处处见景,时时见景,“一窗一景”,回味无穷。
另一个造园手法就是:身处园中的任何位置都不可能做到一目了然。
一条路以为已经走到尽头,但是前面转个弯一看,却豁然开朗,另有一番景色。
1.2.布局苏州古典园林通过运用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处理,形成了私家园林特有的经典布局。
其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这是崇尚老庄哲学“自然”思想的体现。
苏州古典园林在设计构筑中因地制宜,反复巧妙采用上述提到的借景、对景和抑景等种种手法来规划空间,以使园林产生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体现出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点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
这些特点在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等中都有大量典型实证。
1.3.造山、理水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园林无水则不活,走进园林,只有当人们看到水,才能体会到园林艺术之美。
有水,园林才更有生机;有水,园林才更显意境。
水在园林中的寄托着古圣先贤们的思想,也启发和陶冶着后来者的心智。
中国园林几乎无园不山,无山不水。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融合了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山水的美感和人文情趣的结合。
在现代园林中,这一设计手法被运用得十分广泛。
例如,通过模拟山水景观,创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使人们能够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同时,园林设计师还注重利用植物、水池和石头等元素,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使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景观的层次感。
在现代园林中,这一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公园、景区和住宅小区等场所。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的错落有致,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同时,园林设计师还注重创造不同的空间氛围,通过不同元素的组合和搭配,使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新鲜感和惊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强调建筑与园林的有机结合。
在现代园林中,这一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景观的设计。
通过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与园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同时,园林设计师还注重利用建筑元素和材料,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增强了整体的美感和和谐度。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精致的工艺。
在现代园林中,这一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于景观细部的设计。
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精细的工艺,使园林细节更加精致和美观。
例如,在石雕、木雕、花草盆景等细节的处理上,园林设计师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使园林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丰富多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美丽、宜人和和谐的现代园林,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为人们创造更加优美、健康和可持续的园林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园林在其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中,与现代建筑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现代园林在发生了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
1 造园理念1.1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日本古典园林更加抽象和写意。
尤其是枯山水,更专注于永恒。
仅以石块象征山峦与岛屿,而避免使用随时间推移,产生枯荣与变化的植物和水体,以体现禅宗“向心而觉”、“梵我合一”的境界。
其形态更为纯净,意境更加空灵,但往往居于一隅,空间局促,略显索漠冷落,廖无情趣。
法国古典园林,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主从与秩序。
更加注重整体,而不强调玩味细节。
但因空间开阔,一览无余,意境显得不够深远,同时人工斧凿痕迹很重。
英国古典园林,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园林空间更加整体与大气。
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本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
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
1.2现代景观设计的造园理念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
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2.1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拓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
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1.2.2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拓展现代景观设计,开始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
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画景色。
有意识地接纳相关自然因素的介入,力图将自然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纳入开放的景观体系之中。
如荷兰WEST8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鹿特丹围堰旁的贝壳景观工程。
基地原有的乱沙堆平整后,用黑白相间的贝壳铺成3cm厚、色彩反差强烈的几何图案,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海鸟在此盘旋、栖息,沉寂的海滩逐渐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若干年后,自然力的侵蚀使薄薄的贝壳层渐渐消失,这片区域将成为沙丘地。
2园林组景方式2.1 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
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
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
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
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
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日本园林在其回游式园林中,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套路,但对细微处关注过多,整体则失之把握。
日本学者高原荣重、小形研三在《园林建设》一书中说,日本园林“对组成外部空间秩序的表现,显得很生疏”。
但日本枯山水的情况则不同,特别是石景的组织,尤为精彩。
法国古典园林的组景,基本上是平面图案式,它运用轴线控制的手法,将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图,一切都要服从比例与秩序。
园景一般沿轴线铺展,主次、起止、过渡、衔接都做精心的处理。
由于其巨大的规模与尺度,创造出一系列气势辉煌,广袤深远的园景,故又有“伟大风格”之称。
英国古典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
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其展现的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
2.2 现代景观设计的组景方式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
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亦简洁。
3 造景手法3.1 理水手法3.1.1 古典园林的理水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
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
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总的来说,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日本园林的理水,则又向抽象化推进一步,仅以砂面耙成平行的水纹曲线象征波浪万重,又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状的水形,象征水流湍急的态势,甚至利用不同石组的配列而构成“枯泷”,以象征无水之瀑布,是真正写意的无水之水。
法国古典园林的理水,其主要表现为以跌瀑、喷泉为主的动态美。
法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剧场、水风琴、水晶栅栏、水惊喜、链式瀑布等,各式喷泉构思巧妙,充分展示出水所特有的灵性。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单就对水景的处理技巧而言,虽受到中国园林的显著影响,似并无超越前三者之处。
但其水体结合地形,也能造成两岸缓缓的草坡斜侵入水的美景,而为后世经常引用,这也算是它的一个独特之处。
3.1.2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水手法现代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方面,现代景观设计大师们,已给我们做出了诸多精彩的示范。
如凯利设计的德州达拉斯市喷泉水景园,水面约占70%,树坛位于水池之中,跌瀑之中又点缀着向上喷涌的泡泡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城市山林”美景:林木葱郁、水声欢腾、跌泉倾泻。
又如哈普林事务所设计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大市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跌水为折线型错落排列,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不失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至于尺度巨大的水墙、水台阶,造型各异的音乐喷泉等,在我们的视野中更是随处可见。
3.2 叠山手法3.2.1 古典园林的叠山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用石讲究“瘦、透、皱、漏”。
可为特置主景,亦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以得某种意境。
同时也作障景、分景。
造景中喜做险怪之奇构,层峦叠嶂、沟壑盘回,正所谓“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
穿行其间,挑压勾搭变幻莫测,明暗开合扑朔迷离。
石景是日本园林的主景之一,正所谓“无园不石”。
尤其是在枯山水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日本石景的选石,以浑厚、朴实、稳重者为贵,并不追求中国石景般的琐碎变化,但也十分讲究石形、纹理与色彩,尤其不作飞梁悬石、上阔下狭的奇构,而是山形稳重,底广顶削,深得自然之理。
石景构图以“石组”为基本单位,石组又由若干单块石头配列而成。
它们的平面位置的排列组合以及在体形、大小、姿态等方面的构图呼应关系,都经过精心推敲。
法国古典园林的石景,基本上没有自然形态,虽然雕像、台阶、柱廊、喷泉水盘都是大理石的,但其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石景,因此,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石景的存在。
也有少量的自然形态的岩洞,但都仅作为瀑布的背景。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用石则更少。
虽然曾一度引进中国式叠石假山、残垒断碣,但在其后不断走向纯净的进程中,也基本消失殆尽。
3.2.2现代景观设计的叠山手法现代景观设汁开始大量出现硬质景观,开始使用经过抽象后的规则石景,如前述伊拉·凯勒水景广场的瀑布,就是哈普林对美国西部悬崖与台地的大胆联想。
另外,人造石头——混凝土的大量使用,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景观设计作品,如哈普林的经典之作——爱悦广场中极具韵律感的折线型大台阶,就是对自然等高线的高度抽象与简化。
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地艺术作品中,大量使用石景的例子就更多了。
如极简主义大师沃克(P.Walker)的著名作品泰纳喷泉,克里斯·鲍斯(C.Booth)没计的位于英国坎布里亚郡的巨型雕塑“突岩的庆典”等等。
3.3 建构手法3.3.1 古典园林的建构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随形就势、体量分散、通透开敞。
尤其讲究框景、漏景等园景入室。
其次,建筑本身也成为点景之一。
譬如山顶的一座小亭,本是一处赏景、稍歇的绝佳位置,但在低处仰视时,又可欣赏其凌空欲飞之势。
总的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高度园林化”,它其实已和其他景物水乳交融,溶为一体了。
法国古典园林则与此正好相反,它迫使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并将建筑的几何格律带入园林中,使高度“建筑化”。
建筑多位于主轴尽端的高地上,相对集中,尺度体量巨大。
不仅统率着整个园林构图,同时也作为园景的幕布和背景。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建筑为追求园景本身的自然纯净,往往将附属建筑搬到看不见的地方,或用树丛遮挡起来,甚至做成地下室。
主体建筑周围的草坪与主体建筑之间,往往也没有过渡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去园林化”。
日本园林中的建筑不但数量少,体量、尺度也都较小。
布局疏朗,往往偏于一隅。
建筑物本身也多为简朴的草庵式,并不讲求对称:门阙也是极普通的柴扉形式,真可谓洗尽铅华、恬淡自然,深得禅宗精髓。
3.3.2现代景观设计的建构手法总的来说,现代景观设汁中的建筑,已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一般看不到正常意义上的建筑物,但却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类似的建筑空间感的存在,这说明建筑空间的构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观设计之中。
如矶崎新在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的没计中,下沉式露天剧场水墙旁的入口凉亭,只用几根柱子和片墙来限定空间,柱顶则为完全镂空的金属框架,言未尽而意已至。
又如唐纳德没计的“本特利森林”的住宅花园。
住宅的餐室,透过玻璃拉门向外延伸,直到矩形的铺装露台,露台尽端被一个木框架所限定,框住了远方的风景,旁边侧卧着亨利·摩尔的抽象雕塑,面向无限的远方……此外,建筑的片断如墙、柱、廊等还可与石景、雕塑、地面铺装等一起构成现代景观没计中的硬质景观。
3.4 栽植手法3.4.1 古典园林的栽植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栽植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
是故,园中林木虬曲突兀、盘结交错、连理交柯者比比皆是。
同时也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与使用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即所渭“梅之独傲霜雪、竹之虚心有节、兰之幽谷清香……”之类。
孤植以观形、观叶、赏花为主;群植讲究搭配造景。
此外,在组景上注意通过疏密、高低的变化形成帷幕、屏风式的空间界面,使景观有似连又断的流动感,似遮又露的景深层次。
总的来说,各类花木的运用,已形成了基本的定式,如“堤湾宜柳”、“桃李成蹊”、“栽梅绕屋”、“移竹当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