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六
山大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六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还原糖浓度

实验五纤维素酶活力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实验六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还原糖姓名:周超同组者:刘炳煜班级:11级生命基地学号:201100140067【实验目的】1、学习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2、学习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实验原理】1、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纤维素酶活力的原理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产生纤维素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中硝基还原成橙色的氨基化合物,利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物生成量来表示酶的活力。
2、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还原糖的原理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橘红色,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以测定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材料】一、器材比色管、水浴锅、电炉、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ml、烧杯、移液枪二、试剂1、标准葡萄糖溶液(1.0mg/ml):准确称取干燥恒重的葡萄糖100m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混匀,4°C 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称取10克3,5-二硝基水杨酸,溶入蒸馏水中,加入20克分析纯氢氧化钠,200克酒石酸钾难,加水500毫升,升温溶解后,加入重蒸酚3克,无水亚硫酸钠0.5克。
加热搅拌,待全溶后冷却,定容至1000毫升。
存于棕色瓶中,放置一周后使用。
3、0.1摩尔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4、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溶解后成胶装液,静置过夜,使用前摇匀。
5、西瓜汁6、酶液(10ug/ml)【实验步骤】一、纤维素酶活力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0.0,0.2,0.4,0.6,0.8,1.0毫升的葡萄糖于6支试管中(分别记为1,2,3,4,5,6),均用蒸馏水稀释至1毫升,加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剂3毫升,在沸水浴中煮沸显色10分钟,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5毫升,摇匀。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实验五 常用算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实验六 文本文件的简单应用

实验五常用算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一.实验目的掌握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这3个常用的算法二.实验内容1、范例:由0到4五个数字,组成5位数,每个数字用一次,但十位和百位不能为3(当然万位不能为0),输出所有可能的五位数。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i,j,k,l,m,count=0;for(i=1;i<=4;i++){for(j=0;j<=4;j++){if(j==i)continue;for(k=0;k<=4;k++){if(k==3||k==i||k==j)continue;for(l=0;l<=4;l++){if(l==3||l==i||l==j||l==k)continue;for(m=0;m<=4;m++){if(m==i||m==j||m==k||m==l)continue;cout<<i<<j<<k<<l<<m<<'\t';count++;if(count%5==0)cout<<endl;}}}}}return 0;}2、编程求和:s=a+aa+aaa+aaaa+ ……+aaaa…aaa(n个),其中a为1~9中的一个数字。
【提示】若第一项为a , 以后每一项由前一项乘以10加上a递推得到,然后求和。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double s;int i,j,n,a,b;i=1,b=0,s=0;cout<<"input a,n,0<a<=9"<<endl;cin>>a>>n;for(i=1;i<=n;i++){b=b*10+a;s=s+b;}cout<<s<<endl;return 0;}3、编程求出所有的“水仙花数”。
procast指导书_实验五实验六

43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综合实验前言一、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的来源、内容和意义为了生产出合格的铸件,就要对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铸件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充型和凝固两个阶段,宏观上主要涉及到液态金属充型流动、金属凝固和冷却收缩、高温金属冷却和收缩3种物理现象。
在充型过程中,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同时变化,凝固时伴随着温度场的变化的同时存在着枝晶间对流和收缩现象;收缩则导致应力场的变化。
与流动相关的主要缺陷有: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渣;充型中形成的温度场分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凝固冷却过程;充型中形成的浓度场分布与后续的冷却凝固形成的偏析和组织不均匀有关。
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变化及收缩是导致缩孔缩松的主要原因,枝晶间对流和枝晶收缩是微观缩松的直接原因,热裂冷裂的形成归因于应力场的变化。
可见,客观地反映不同阶段的场的变化,并加以有效的控制,是获得合格铸件的充要条件。
传统的铸件生产因其不同于冷加工的特殊性,只能对铸件的形成过程进行粗糙的基于经验和一般理论基础上的控制,形成的控制系统——铸造工艺的局限性表现在:1)只是定性分析;2)要反复试制才能确定工艺。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的目的就是要对铸件形成过程各个阶段的场的变化进行数值解析以获得合理的铸件形成的控制参数,其内容主要包括温度场、流场、浓度场、应力场等的计算模拟。
二、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原理铸造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实质是对铸件成型系统(包括铸件—型芯—铸型等)进行几何上的有限离散,在物理模型的支持下,通过数值计算来分析铸造过程有关物理场的变化特点,并结合铸造缺陷的形成判据来预测铸件质量。
数值解法的一般步骤是:1)汇集给定问题的单值性条件,即研究对象的几何条件、物理条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
2)将物理过程所涉及的区域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进行离散化处理。
3)建立内部节点(或单元)和边界节点(或单元)的数值方程。
4)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5)编程计算。
其中,核心部分是数值方程的建立。
实验五、六:构造进程家族树、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评语: 课中检查完成的题号及题数:课后完成的题号与题数: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五构造进程家族树六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日期:2011.5.16一、实验目的1.构造进程家族树通过创建若干个子进程,构造进程家族树,分析进程家族树的结构关系;学习相关系统调用(例如,getpid()和getppid()等)的使用方法。
2. 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理解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进程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程序空间。
二、实验内容1. 构造进程家族树学习进程构造的相关知识,学习获取进程相关信息的系统调用函数。
2. 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预习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三、项目要求及分析1. 构造进程家族树进程的创建。
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三个子进程,在各个子进程中再使用系统调用fork()进一步创建子进程,如此重复,构造一棵具有图1形状的进程家族树。
分别使用系统调用getpid ()和getppid ()获取当前进程和父进程的进程标识号并输出。
2. 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a. 编写一个程序,在其main ()函数中定义一个变量shared ,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b. 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c. 修改程序把shared 变量定义到main ()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四、具体实现1. 流程图 a. 构造进程家族树ParentPid2Pid1Pid3Pid12Pid11b. 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结束开始调用父进程,执行shared输出shared 值调用子进程,执行shared输出shared 值>0=0=0=0>0=0打印创建子进程Pid11Pid11=0?创建子进程Pid12打印Pid11=0?开始 创建子进程Pid1Pid1=0?创建子进程Pid2Pid2=0?创建子进程Pid3Pid3=0?结束>0>0=02. 添加函数的代码a.构造进程家族树b.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五、调试运行结果1.实验5:2.实验6:六、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构造家族树的时候考虑pid不全面,编程的时候因为对进程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生成多个父进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实验结论:
•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
吸引大头针枚数多,磁性越强 。
实验七: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一、实验 1.检查器材,杠杆尺上每一格表示 准备 2.调节杠杆尺至平衡状态。
cm。
1.在杠杆左侧10cm处挂上2个钩码为阻力。
二、实验 操作
2.在杠杆右侧10cm处挂钩码,表示动力,使杠杆平衡,记录 需要挂的钩码的个数。
•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导线、 被检测物体(铁片、铜丝、铝丝、塑料、橡胶、 木条等)
实验步骤:
一、 实验
准备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灯泡装到灯座上。(电池不得装反)
注意:电路 检测器是否 正常工作。
二、实验 操作
1.连接导线,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空出两个导线头。 (电路连接正确,接线方法正确,连线紧固)
5.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凸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6.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凹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三、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凹 透镜具有缩小的作用。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判断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 会导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器材:光源(手电筒)、三块能竖立且带有 小孔的木板(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
一、实验 准备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手电筒能否正常工作。
注意:手 电筒照射 时需对准 小孔。
实验五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报告模板实验六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五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CMO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器件的使用规则。
2、学会CMOS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将测定与门CC4081,或门CC4071,非门74LS04,与非门CC4011,或非门CC4001的逻辑功能。
各集成块的引脚排列图如下:CC4081四2输入与门CC4071四2输入或门74LS04六反相器(非门)CC4011四2输入与非门CC4001四2输入或非门CMOS电路的使用规则由于CMOS电路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这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即外来的干扰信号很容易在一些悬空的输入端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至损坏器件。
CMOS电路的使用规则如下:V DD接电源正极,V SS接电源负极(通常接地⊥),不得接反。
CC4000系列的电源允许电压在+3~+18V范围内选择,实验中一般要求使用+5~+15V。
所有输入端一律不准悬空,闲置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按照逻辑要求,直接接V DD(与非门)或V SS(或非门)。
在工作频率不高的电路中,允许输入端并联使用。
输出端不允许直接与V DD或V SS连接,否则将导致器件损坏。
在装接电路,改变电路连接或插、拔电路时,均应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
焊接、测试和储存时的注意事项:电路应存放在导电的容器内,有良好的静电屏蔽;焊接时必须切断电源,电烙铁外壳必须良好接地,或拔下烙铁,靠其余热焊接;所有的测试仪器必须良好接地。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数字电路实验箱、CC4011、CC4001、CC4071、CC4081。
四、实验内容测试验证CMOS各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判断其好坏。
与非门CC4011、与门CC4081、或门CC4071及或非门CC4001逻辑功能,其引脚见附录。
以CC4011为例:测试时,选好某一个14P插座,插入被测器件,其输入端A、B接逻辑开关的输出插口,其输出端Y接至逻辑电平显示器输入插口,拨动逻辑电平开关,逐个测试各门的逻辑功能,并记录。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h
真实的实验结论中:动能的增加量略小于势能的减少 量为什么呢? 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读数 等带来的误差 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 能的减少量,即机械能守恒
注 意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纸带与限位孔在同 事 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项 2、不需测重物的质量,但重物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
纸带上的头两个点间的距离应接近2mm。 (实际小于2mm)
问 题 3
1.如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等于该段平均速度
x AC vB 2t
速度能不能用 v = 2gh (h为第一个点到测 量点的距离)或 v = gt 计算?
这种方法认为加速度为g ,由于各种摩擦阻力不可 避免,所以实际加速度必将小于g,故这种方法也 不能用。
3.平衡摩擦力:小车后连纸带,不挂细绳与重物。把 导轨后端抬高到一定高度,直到小车在斜面上匀速运 动为止.
4 .在小车上连上细绳挂上砝码 ( 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 于砝码的质量),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 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并标记 使用的砝码质量. 5.重复步骤4,打2~3条纸带.
无需测量物体的质量
问 为便于计算下落过程最好取哪个点做为初位置? 题 起始点 2
h 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为计时起点0 (起始点的速 度应该为零,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第一个点 时纸带刚开始下落)。 1 2
gh = 2 v
对于实际获得的纸带,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一个点 就是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点? 1 gt2 = 1×9.8×0.022m ≈2×10-3m = 2 mm x=2 2
数据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 释 外 周 血
稀释的血浆、 血小板
2000rpm, 20℃ , 20min
PBMC
Ficoll
Ficoll
红细胞 粒细胞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器材
注射器:2ml(豚鼠),5ml(兔子) 1ml刻度吸管、尖吸管、普通吸管 一次性离心管:15ml(离心用) 5ml(装样品) 肝素钠注射液、 无Ca、Mg的Hanks液、 淋巴细胞分离液 家兔、豚鼠 离心机、天平
实验原理
应用最广的有总E花环试验(Et,t为total的
缩写)和活性E花环试验(Ea,a为active 的
缩写)。Et代表被检标本中T淋巴细胞的总
数,Ea则反映具有高亲和力绵羊红细胞受
体的T细胞数,这部分T细胞的免疫学功
能更能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动态变化。 正常值为25%-40%
实验器材
注射器、刻度吸管、毛细吸管、玻片、试 管、离心管 肝素、无Ca、Mg的Hanks液、淋巴细胞分离 液、双蒸水、生理盐水、 0.8%戊二醛、瑞 氏染液 家兔红细胞悬液 、豚鼠淋巴细胞、灭活小 牛血清 离心机、水浴箱、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一、采血前的准备 用刻度吸管取2ml淋巴细胞分离液于15ml 离心管中.
用注射器吸取0.2ml的肝素钠注射液,湿 润管壁,并保存在注射器中. (1:500u浓度的肝素钠使用剂量为每毫升血 液10-50u)
实验步骤
二、心脏采血 选心脏搏动最强部位(胸骨左缘三、四肋间) 穿刺。 针头宜稍细长些,以免发生术后穿刺孔出血. 豚鼠由助手握住前后肢进行心脏采血。 采血量为2ml,加入到5ml离心管中。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外周血
粒细胞
单个核细胞 (PBMC) 血小板
1.075 1.030~1.035
用此方法分离PBMC纯度可达95%,淋巴细胞约占90%,其中T 淋巴细胞占80%,B淋巴细胞占4~10%
最常用的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
血液中各细胞的密度不尽相同,利用淋巴细胞分 层液(Ficoll)作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使一 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各种 血细胞加以分离。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位于分离液的上层,而粒细 胞和红细胞沉于离心管的管底,从而将淋巴细胞 和单核细胞等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
三、抗凝血的处理 抗凝血2mL,加2ml的Hanks液,稍微吹打混 匀,使之混合稀释。 将上述4ml稀释血液加入到2mL淋巴细胞分离 液的液面之上 注意:沿管壁轻轻加入,勿使两液相混
实验步骤
四、离心 2000转/分钟,离心20-30分钟,而后轻轻从 离心机中取出。 注意: 离心之前一定要配平
实验步骤
五、提取淋巴细胞 用尖吸管吸取(吸前要用Hanks润洗尖吸管 2次)界面处的淋巴细胞与单个核细胞, 置于15ml离心管中。 洗涤 :于管中加5倍体积的Hanks液,然后 离心(1500转/分离心5分钟)弃上清即可。
注意事项
1.在Ficoll上加入稀释外周血时,应缓慢 加,以免冲散界面
2. 吸取单个核细胞层时,应避免吸出过 多的上清液或分层液而导致血小板污 染
T淋巴细胞玫瑰花环
左:(甲紫染色,800×):可见2个被绵羊红细胞包围而形成玫瑰环的T淋巴细胞; 右:(吖啶橙染色):图中可见3个染成橙黄色荧光的T淋巴细胞被绵羊红细胞所包围。
实验结果
高倍镜下计数200个以上的淋巴细胞中TRFC 的百分数。 计数花环个数,结合3个以上的SRBC为一个 花环,计算活性E花环形成率,正常值为 50%-80%。 E花环形成率=
实验步骤
豚鼠外周血
分离 分离
家兔外周血
淋巴细胞
压积细胞0.2ml
+
家兔红细胞
1%红细胞0.1ml
5ml离心管 加等量灭活小牛血清0.1ml
混匀,37℃温箱放置5分钟
1000rpm离心5min
置4℃冰箱
30min
加1小滴美兰染色剂,轻轻混匀 取1滴于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5min
高倍镜下观察玫瑰花环形成细胞
实验六、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免疫细胞的检查及功能 1、学习E花环试验的操作方法 2、观察显微镜下E花环的形态
实验原理
人 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分子即绵羊红细胞 受体(ER),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与 绵羊红细胞(SRBC)结合,形成玫瑰花结, 称为E玫瑰花环试验。
该试验常用于临床检测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的数量和比例,由此可间接反映机体的细 胞免疫功能状况。
实验报告
1.你的实验结果怎样?请加以分析。
2.绘图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及意义。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最常用的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
是由聚蔗糖(Ficoll)和泛影葡胺(Hypaque)按一定比例混合制 成。它分子量大又无化学活性,20oC 时比重为1.077±0.001 kg/L 红细胞
1.093 1.092
实验五、淋巴细胞分离实验 实验六、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
程 燕
实验五、淋巴细胞分离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淋巴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
实验原理
各种免疫细胞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免疫 应答及其调控,因此,各种免疫细胞的分离 及其功能测定对于了解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 用及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测定时,需要从人外周 血中分离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形成花结的淋巴细胞数 淋巴细胞总数 (形成花结+未形成花结)
×100%
(一)检测的血标本要新鲜,放置时间不要超 过3—4小时。 ( 二 ) 试验用的红细胞要新鲜,脱纤维血 4℃ 保存不得超过10天。 ( 三 ) 红 细 胞 与 淋 巴 细 胞 的 比 例 以 16∶1— 50∶1为宜。 (四)E花环计数前,应轻轻旋浮,不能用滴 管用力吹打,否则会使形成的花环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