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悲剧中的美

合集下载

(完整版)浅谈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

(完整版)浅谈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

浅谈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了那个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只是,不知道和它有着密切关系的俄狄浦斯。

听老师讲了《俄狄浦斯王》之后,似乎对俄狄浦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最典型的古希腊命运悲剧,对于它的悲剧性,除了强烈的震撼之外,也就只剩下同情了,只因他杀父娶母是命中注定要发生的悲剧.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俄狄浦斯是一个贤明仁慈的君主,他热爱城邦,关心人民疾苦,和王后相亲相爱,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

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因此国王向神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

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其实悲剧发生的源头,在于俄狄浦斯的命运,虽然,他自身的性格—-傲慢、怀疑、完美主义,也正推动了他命运的发展,但也只可以说,这是一部性格导致的命运悲剧。

如果不是俄狄浦斯不听周围的人的劝告非要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故事的结局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悲凉?虽然我们不能这样假设,但在剧中,俄狄浦斯一直是一个主动者,他的追查行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他的每一步积极行动都使他愈加陷于被动,从而更迅速的走向毁灭。

不可否认,在出生时就有先知预言了他将要杀父娶母,正是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他的脚踝,并命令要将他杀死。

只是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没有把他杀死,把他丢弃在野外,不过这也是等死。

然而,幸运的来临,他被邻近的科任托斯国王收养,当上了快乐的王子,被人们羡慕、尊敬。

直到他听说了那个关于自己的预言-—杀父娶母.面对神谕,选择了积极地去抗争,他离开了科任托斯,流浪四方,想远离杀父娶母的悲剧,可,在冥冥中,不知道内情的他却在命运的摆弄下应验了神示。

然而,其戏剧性就体现在这里,科任托斯国王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逃离其实也就是在靠近。

事情的发展还是在按照那个可怕的预言继续,按部就班的发生着,只不过表面上就那么的风平浪静。

他一心要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真相就离他越来越近。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

《俄狄浦斯王》戏剧,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他步步与命运抗争,最终也难以逃出命运的魔掌,不知不觉弑父娶母,犯下大罪。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

《俄狄浦斯王》戏剧,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

俄狄浦斯是底比斯国王拉俄斯和王后伊奥卡斯特的儿子。

国王和王后从特尔斐太阳神庙得到了神谕。

国王长大后,俄狄浦斯会杀父娶母。

为了避免厄运,国王命令他的仆人把婴儿扔到城外的山林里。

当他在山林中看到这个可爱的男婴时,他把它送给了科林斯人。

俄狄浦斯成了科林斯国王的养子。

长大后的俄狄浦斯得到将“将杀父娶母”的神谕后,便离开了科林斯。

在一个三岔路口遇一辆马车,双方发生争执,失手杀了一位老人。

他来到底比斯国,制服了狮身人面怪,被拥立为王,并娶寡后为妻。

后来, 瘟疫笼罩整个忒拜城, 神说须找出杀害国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

经过追查,自己就是凶手。

他便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在古希腊时期,限于对科学水平的认知,人们坚信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运,无法解脱。

于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以及神或英雄与不可改变的命运进行着积极地抗争,最终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人和命运抗争所放出的光芒,是伟大和耀眼的。

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部典型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代表作,也是命运悲剧的最高诠释。

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司,反复背诵着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有时四只脚,有时两只脚,有时三只脚,脚最多的时候最软弱;但凡猜不出谜语又要出入城门的人都要被她吞掉。

后来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

斯芬克斯羞愧万分,跳崖而死。

埃及也有狮身人面像,却来源于埃及神话传说,它是法老雷吉德夫根据他父亲胡夫而建造的。

在心理学上,“俄狄浦斯情结”概念,它来自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研究,他认为在儿童早期性发育阶段会产生对父母中异性的爱恋和同性的排斥,他将男孩爱恋母亲、排斥父亲的现象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即“弑父恋母情结”,女孩反之,相应概念是“恋父情结”。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俄狄浦斯为解决底比斯城的瘟疫
问题而追查自己父亲谋杀的真相的故事。

在阅读《俄狄浦斯王》之后,我感到深深地
震撼和感慨。

首先,我被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和悲剧主题所吸引。

俄狄浦斯在努力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最终发现自己就是罪魁祸首的情节让我感到震惊和心痛。

他为了揭开真相而不断追问、调查,最终却发现自己与命运无法抗争。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让我深深反思人生的无常
和命运的无情。

其次,作品中的命运论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俄狄浦斯生来就注定了要完成
一系列不可避免的事件,他的命运早已被注定,无论他怎样努力避免,最终都无法改变。

这种宿命论的思想让我思考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助感和对未来的畏惧。

总的来说,阅读《俄狄浦斯王》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古希腊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作品
中探讨的悲剧、命运和人性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我来说是一
次宝贵的心灵启蒙之旅。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在 《 俄狄浦 斯王》 中,这种偶 然性具体体现在个 人意
是 这 么 干 的 ,他 预 先 宣 布 自己 的 决 定 , 向 我 们 证 明 ,我 们 志 对命 运 的激 烈 反抗 中 。这 里 既有 俄 狄 浦 斯 的反 抗 , 也包 括 无 力 与 他 抗 争 , 也 无 力 躲 避 ; 同 时 在 嘲 笑 我 们 的 软 弱 、笨 他 父 亲忒 拜 国王拉 伊 俄 斯 对命 运 的 抗争 。当 拉伊 俄 斯 得 知神 拙 以及 从 我 们 失 败 的 抗 争 中 体 味 恶 意 的 快 感 。 ”毫 无 疑 谕 : 他 的儿 子 将会 犯 下 弑 父娶 母 的 可怕 罪 孽 。于 是 拉伊 俄 斯 问 ,在 希 腊 人眼 中 ,命运 是无 法 抗拒 的 。 在 俄 狄浦 斯 生 下后 ,用 铁 丝 穿 困他 的双 脚 , 命仆 人 将 这婴 儿 《 狄 浦 斯 王 》 的故 事发 生 在 古 希腊 的忒 拜城 。忒 拜城 丢 弃 在荒 山野 岭 。从 拉 伊 俄斯 将 刚 出生 的儿 子丢 弃 时 , 就可 俄 国 王拉 伊俄 斯 因无 子 ,便 请 求 阿 波 罗 赐给 一 个 儿子 ,阿 波 罗 以看 出他 是 在 极 力躲 避 命 运 ,在 同命运 抗 争 。然 而 仆 人 的好
腊 悲 剧 命 运 观 的几 点看 法 。


命 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 数 ,是 一 种 无 法 抗 拒 的 力 量 , 它 不 以 人
希 腊 的命 运 观 用 最形 象 的 方式 图解 出来 了 。 二 、 命 运 是 无 常 的 , 充 满 了 偶 然 性 ,具 体 表 现 为 个 人 意 志 和 命运 的激 烈 冲 突 古 希 腊 神 话 中 的 命 运 三 女 神 , 克 罗 托 负 责 纺 生 命 之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悲剧摘要:《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

俄狄浦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同“神示”的命运的抗争,想摆脱命运的摆布,但却始终没有逃脱“神示”的结局。

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不是因其个人品质的优劣所造成的,而是在被看作是主宰一切力神面前,所表现的一种无可奈何和困惑茫然的意识。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宿命论《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也是希腊最著名的戏剧之一。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民主制阶段,希腊悲剧也进入了繁荣时期。

古希腊悲剧常以人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因为命运观念是希腊人意识中的一个传统观念,可是当时的人们受认识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因此他们就把这些谜团归结为上天的旨意。

这时期产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就是其中之一,古希腊人认为索福克勒斯的戏剧成就非常高,称他为“戏剧中的荷马”。

在古希腊,神被看作是能主宰一切力量,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剧作同情着这个悲剧英雄的无辜,歌颂着同与生俱来的“神示”的搏斗和抗衡,努力争取改变自己那已被“神”所预示的命运的行动。

但是索福克勒斯却没有正面对神进行否定,而是通过对俄狄浦斯王在抗争之后又无可奈何不得不面对悲剧结局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神的意志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态度,这种表现是因为作者及其当时的社会深受着严重的宿命论的思想局限。

《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作为一种称为“回溯式”的结构式样,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采取倒序的方式变现,为这出戏剧制造了一种悬疑曲折的气氛,使情节紧凑集中,从而使剧情本身有很强烈的戏剧性,更能表现出剧本中复杂的人物的冲突和事件的转折[ 1]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许多西方文学艺术的灵感源头,许多西方文艺作品的蓝本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取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神话,他为我们展现了一出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159556 美学论文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公认为希腊悲剧代表作,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

整部剧笼罩在一片静穆中,像命运的钟摆一下下敲击着人的灵魂,最终走向既定的结局,而喷涌而来的矛盾与冲突――杀父娶母,遗祸城邦,及其连带而来的“怜悯与恐惧”,在最后俄狄浦斯刺瞎双眼,以自责洗清自己的过错后,归于和解,达到了彻底的净化。

为何这部悲剧能带给人如此强烈的审美经验?本文将从三个层面审视其美学特征,来找寻答案。

一、悲剧性对象是有价值的生命悲剧在人物塑造上往往具有其非常性质,往往超出一般人之上,像普罗米修斯,是半人半神的;像希波吕托斯,具有格外高尚的品格;像麦克白,虽然是坏人,却有极大的意志力量。

在《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同样具有非常性质,他出身高贵,拥有非凡的智慧,性格刚毅勇敢,他是忒拜城的救世主,破解了狮身人面怪兽的谜语,解救了忒拜。

在往后十几年中,他以英明伟大的君主形象统治着忒拜。

而当忒拜城遭受瘟疫,其更是一心要解救他的城邦于困苦之中,不顾一切地追查凶手,要为城邦清除污染,可以说是集人类理想的出众品质于一身。

就是这样伟大崇高的君王,遭受的却是最残酷的命运,他不顾一切要为城邦清除的污染正是他自身。

一直以来尽力避免逃避的宿命最终还是找上了他,他在无意间杀父娶母,酿成了无法挽回的罪恶。

当真相大白时,曾经被宙斯的祭司称为“我邦的君王”,将祭坛称为“你的祭坛”,被视为与天神平起平坐的俄狄浦斯,成为了“最可怜的”、“为天神所憎恨”的人。

而戏剧的观众或者是读者目睹了整个过程,目睹萦绕在他身上的宿命逐渐浮出水面,充斥着观众或者是读者的是一种强烈的悲剧快感,是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心灵震颤。

同时真正拨动他们内心最敏感神经的东西,是悲剧性对象身上闪烁着的熠熠生辉的悲剧精神。

俄狄浦斯一直在奋力反抗,不停地逃避这个神谕告诉他的可怕命运,在竭力避免杀父娶母的宿命。

浅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浅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08级5班罗蕾2008050526摘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斯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完美的命运悲剧。

本文将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做出多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悲剧性《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取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神话。

俄狄浦斯本来是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与王后伊俄卡斯特的儿子。

拉伊俄斯从神那里得知,忧郁他以前的罪恶,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

因此,儿子一出生,他就叫一个牧人把孩子丢到山里去喂狼。

但执行这一命令的仆人非常同情这个婴儿,于是,就把这个婴儿交给了一个为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牧羊的人。

因为不知道婴儿的来历,这个牧羊人就给孩子取名为俄狄浦斯,意思为双脚肿胀的人。

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也从神那里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俄狄浦斯知道这个弑父娶母的预言后非常害怕,从此他再也不敢回家了,害怕命运之神会使他杀父娶母。

俄狄浦斯决定远离父母,向忒拜城走去。

在一个三岔洛口,碰到一个老人,老人粗暴地叫他让路,双方发生争执,俄狄浦斯失手打死了这个老人,这人正是微服私访的忒拜国王,也就是他的生父。

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为害忒拜,俄狄浦斯说破了她的谜底,为忒拜解除了灾难。

他被忒拜人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生母伊俄卡斯特。

这部戏开场时,忒拜发生瘟疫,神说要找到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

俄狄浦斯为了拯救忒拜,千方百计查缉凶手。

几经周折,真相大白,凶手就是他自己。

俄狄浦斯悲愤欲狂,决定惩处自己,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离开了忒拜城。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著名的希腊悲剧,下面将对它的悲剧性做一点分析。

一、命运的不可抗拒性纵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似乎冥冥中命运一直在主宰这一切。

曾经我也引发过这样的思考,如果俄狄浦斯的父亲当初心更狠一点,亲手杀死俄狄浦斯,斩草除根,也许就不会留下后文的伏笔。

如果没有那个嫉妒俄狄浦斯的科任托斯人,俄狄浦斯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那个诅咒,也就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事。

悲剧的命运形式新探——重读经典《俄狄浦斯王》

悲剧的命运形式新探——重读经典《俄狄浦斯王》

悲剧的命运形式新探——重读经典《俄狄浦斯王》悲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拥有着无穷的魅力。

而《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最重要的悲剧之一,更是被誉为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

这个故事以宿命论和道德悖论为核心,通过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运和罪恶,探讨了人类的智慧、无知和追寻真理的冲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回味。

故事发生在古代希腊的底比斯。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人,出生时,他的父亲拉伊奥斯被预言说,他的儿子将杀死他。

为了避免这个预言成真,拉伊奥斯将刚刚出生的俄狄浦斯遗弃在山上。

他被一个牧羊人救起,长大后成为科林斯国王的儿子。

然而,宿命的力量是无法逃避的。

在成年后,俄狄浦斯听说了一个关于他命运的预言,即他将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

为了不让这一预言成真,他离开了科林斯,来到底比斯。

在路上,他与一个蒙面人发生了争斗,在争斗中杀死了对方,不知道这个人正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奥斯。

接着,他解开了杀死斯芬克斯的谜题,并成为底比斯的国王,并娶了国王遗孀,自己的母亲约克忒。

然而,时间和真相的力量是无情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底比斯国家逐渐陷入诅咒和灾难之中。

人们开始怀疑国王和王后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先知预言了真相:俄狄浦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在得知真相之后,俄狄浦斯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之中。

他责问自己和世界,为什么他要遭受这样的命运?他相信他是受宿命的操控,无法逃离自己的命运。

他赤身裸体地离开了自己的王位和王后,流浪于世间。

最终,在一个山间洞穴里,他用锐利的铁钉自己的双眼,彻底失去了光明。

《俄狄浦斯王》以悲剧命运形式的塑造呈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无知的矛盾。

尽管俄狄浦斯是一个英雄人物,他有勇气挑战预言的力量,但正是他的自由意志和埋头追求真相的行为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

他的无知和傲慢,使他无法看到真相,同时也使他成为了自己命运的奴隶。

此外,在《俄狄浦斯王》中,宿命和道德悖论的对立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命运悲剧中的美
——《俄狄浦斯王》
摘要:希腊的悲剧都贯穿着命运观念,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命运悲剧中的典范之作,但通过本文的分析,不同于以往看到悲剧所想到的痛苦、绝望,我们将看到命运悲剧中更深刻的美。

关键词:俄狄浦斯;人性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美
西方戏剧史发展的三座高峰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性格悲剧”以及二十世纪的欧美荒诞派戏剧。

而写于2400年前的《俄狄浦斯王》正是西方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命运悲剧。

几乎每个读《俄狄浦斯王》的人都会为俄狄浦斯——这个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杀父娶母、被命运恶作剧的可怜的人感到心痛而生怜。

我们都会被这样的一个悲剧震撼,可是却鲜有人去发现和感觉这悲剧中的美,或者说是这使这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美的。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性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这样的悲剧才更具震撼力和思考性。

所以,当我们仔细品味这部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影响着西方文明的伟大悲剧作品,你会发现,美也是这场悲剧里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

拉伊俄斯的仆人——老牧羊人是美的。

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担心阿波罗的预言,即拉伊俄斯会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将刚出生三天的婴儿,一个左右脚跟上钉着钉子的可怜婴孩亲手交给他们的仆人,并吩咐他把孩子弄死。

按说这个牧羊人得到主子的信任,他会不遗余力地报答拉伊俄斯,可是他还是对俄狄浦斯动了恻隐之心,他可怜这个孩子,不忍心伤害他,于是将婴儿送给了他在山上结识的另一个牧人——科任波斯国王波吕波斯的仆人,而这个仆人把俄狄浦斯献给了没有儿子的他的国王,这才发生了后面一系列的是。

我们可以说,如果这个老牧人如果果断杀死那个婴儿,一切就终止了,这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是他没有,这就是人性啊,人性本善,一开始其实作者就已经在着力表现人性之美了······科任托斯的国王王后,波吕波斯和墨洛珀,也就是俄狄浦斯的养父养母又何尝不美呢?他们没有自己的儿子,当仆人给他们送来俄狄浦斯时,他们感激地接受了他,并将他视如己出地抚养着,直至他成年,科任托斯人都尊他为太子。

我们可以看到,俄狄浦斯的人生虽然是个被命运恶作剧的悲剧,可是至少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幸福和安稳的。

正是科任托斯国王和王后对于一个非亲生孩子无私的爱才成就了这个悲剧人物一生中短暂的珍贵的快乐生活,即使当有人说出俄狄浦斯并非国王亲生儿子时,国王夫妇也还是选择了安抚俄狄浦斯,继续爱他。

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波吕波斯和墨洛珀对这个孩子深深地爱不正是真善美的完美诠释吗?
当然,爱是相互的。

俄狄浦斯对他的养父养母也有着如同与生俱来的亲情,于是当阿波罗告知他将会杀死父亲,而没有指出他父母是谁后,为了保护养父母,同时也保存自我,他回到了忒拜城,但也由此更快地陷入了杀父娶母的命运。

不仅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俄狄浦斯对陌生的忒拜人也有着善良乐助的心。

一个人面狮身的妖怪斯芬克斯坐在城外的山上,背诵一个谜语,猜不出答案的人都要被吃掉。

忒拜人正在失望的时候,流浪的俄狄浦斯出现并解决了这个难题,致使妖怪跳崖自杀。

聪明如他,终于成了忒拜国的国王,也顺理成章地娶了自己的母亲。

如果不是为了解救忒拜人,也许他的命运之路也许会转弯,一切也许会终止,可是,命运的力量远远高于人类,但不管怎样,我
们还是要由衷赞扬俄狄浦斯的聪明、善良。

这,也是美!
俄狄浦斯的悲剧为什么会如此震撼人心呢?也许,当我们读完他的故事之后,我们会不断心痛地质问:为什么这样一位具有理性精神与顽强自由意志的人,一个无罪的人却最终也无法冲破命运的罗网。

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

正当防卫成了凶手,荣誉带来的婚姻是乱伦,主持正义的人是凶手,明察秋毫的人是瞎子,解救城邦的人成了污染源。

解开谜的人,却解不开自己。

为什么崇高变成了丑陋,智慧变成了愚蠢,无辜变成了有罪?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命运,他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

但进一步思考,命运为什么是注定的呢?
我想说:因为我们是人!
俄狄浦斯是人,他的身上有着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竭力去反抗命运,是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理和责任,包括最后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时,他悲痛地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他才一步步走入命运的罗网,一步步临近自己的毁灭。

多德曾说:“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但那不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尘世地位——他的尘世地位是一个将如梦一样转瞬即逝的幻觉,而是因为他的内在力量:不惜任何个人代价去追求真实的力量,一旦发现后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

‘这个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无人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


也许人最终也不可能战胜命运,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丢掉我们人性中固有的真善美去迎合命运,因为那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命运悲剧中的美是由人性中的真善美来成就的,但这部悲剧所描画的人的自由意志及其在残酷命运面前说所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也是《俄狄浦斯王》最震撼的美。

俄狄浦斯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度责任感的英雄,他冒着生命危险,凭借自信、勇气和智慧破解了斯芬克斯的提出的谜题,拯救了忒拜城。

他又是高尚正直、爱国爱民的理想明君。

他体恤下情,关心人民疾苦,竭尽全力治理好国家。

当忒拜城瘟疫肆虐时,他焦虑万分,痛苦着人民的痛苦,千方百计追查凶手。

当知道凶手是自己时,他勇敢面对现实,承担起该尽的责任,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城邦。

充分表现了他惊人的意志力和勇于承担的高度责任感。

在俄狄浦斯身上,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就是最可贵的,从而也是最美的。

命运。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如影随形,在劫难逃。

在古希腊人看来,那是一种冥冥之中的不可抗拒的外在的神秘力量。

因为命运的无法防备和不可预测性,于是当人们处在事与愿违的境地时,便只能认为这是命运决定的。

索福克勒斯虽然认为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但对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却是充分肯定和推崇的。

作者是同情俄狄浦斯的,他赞同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和渴望战胜命运的强烈愿望。

而这正是人类试图摆脱支配自己的外来力量而走向自由世界的最初的努力。

但这个过程是艰险多难、充满坎坷的,这才导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剧性结局。

但《俄狄浦斯王》并不着力于表现人在巨大的外在势力面前必然失败的痛苦和绝望,而在于揭示人是自由的生灵,而为了追求与命运相对的自由,他们付出了所有,尽管遭受挫折甚至牺牲,但在精神上,他们是永不屈服的。

读《俄狄浦斯王》人们远远不只是同情和怜悯,更多的是从俄狄浦斯王身上看到的无限悲壮和崇高。

而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俄狄浦斯用血的代价换取了人格的独立,在痛苦的洗礼中,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从而谱写了一曲人类无所畏惧反抗命运的悲歌,但也更是一曲高亢的赞歌。

另一方面,俄狄浦斯在遭遇苦难而将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也是这部剧悲剧美的重要体现。

在这种符合人性的抗争与超越中,他的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显示出人生价值的巨大,生命能动性的无穷,激励着
一代一代的读者勇敢与人生路上的苦难和不幸抗争并超越它们。

这都是这部悲剧中作者强烈表达的更深层的美啊!
英国美学家斯玛特指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

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

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

陷入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离,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


啊·尼克尔也指出:“死亡本身已经无足轻重。

······悲剧认定死亡时不可避免的,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

”朱光潜又指出:“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

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

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的确,人生的、社会的冲突最尖锐的不过是生与死的斗争,人性中的最闪光的、最伟大的、最美好的精神力量在常态下难以显示,只有在生与死的抗争中才会迸发出全部的热能和亮光,才会显露出超常性,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

《俄狄浦斯王》全剧闪烁着无限人性中真善美的耀眼光芒,也透射出一种由抗争中显示出的强烈的生命力、巨大的人生价值以及超常的精神风貌融汇而成的悲剧精神。

而这,正是这部命运悲剧中的最美之处。

参考文献:
阿·尼柯尔:悲剧论,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207,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