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的悲剧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的原因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的原因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悲剧,描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因为追求真相而陷入悲惨
命运的故事。
那么,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首先,俄狄浦斯王的老婆是他自己的母亲,这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尽管对于这个错误
他本人没有任何的责任,但是这个错误引起了后来一系列悲剧性的事件。
当奥德比斯的先
知提伯斯瓦斯告诉他他将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与自己的母亲发生性关系之后,这个消息让他
非常震惊,他为了逃脱这个命运而离家出走,但是,这个命运最终还是发生了。
这个因素
是导致俄狄浦斯王悲惨命运的根源。
其次,尽管某些方面是命运所致,但是俄狄浦斯王的决定和行动也是他命运悲剧性发
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国王,他必须为了国民的利益做出决策。
他做的某些决定,如禁
止在城墙之内举行葬礼,和认为克里翁不是他的亲生父亲,都加剧了他的命运悲剧性发展。
而一些他无意识地做出的行动,如杀死拉伊奥斯,更是加速了他悲剧性的命运。
第三,其它角色的决定和行为也是导致俄狄浦斯王悲惨命运的原因。
特别是提伯斯瓦
斯的预言和克里翁的遗言,间接的导致了整个事件的发生,所以提伯斯瓦斯和克里翁与俄
狄浦斯王的故事紧密相连。
头脑不清楚的约卡斯和画皮者忒瑞西阿斯也在剧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总之,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他的遭遇、决定和行动、他
人的行为和命运本身的存在。
这让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命运和人类努力的经典之作。
俄狄浦斯王故事梗概

俄狄浦斯王故事梗概在古希腊文学中,俄狄浦斯王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故事,它揭示了命运的无情和人性的悲剧。
这个故事由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创作,成为了古希腊戏剧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古希腊波利尼西亚城邦,主人公是波利尼斯王俄狄浦斯。
在他出生的时候,预言说他将杀父娶母,因此他的父母将他遗弃在山上,幸得一位牧羊人收养并送给了科林斯国王。
长大后的俄狄浦斯得知了预言,他担心会成为命运的奴隶,于是离开了科林斯,不想却误打误撞地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拉翁斯。
在波利尼西亚城邦,一只巨大的怪物叫斯芬克斯出现,它的出现给城邦带来了灾难。
斯芬克斯提出了一个谜语,“白天走四足,晚上走两足,黄昏走三足,这是什么?”谜语无人能解,城邦每天都有人被斯芬克斯吃掉。
俄狄浦斯不畏艰险,前去解谜,他聪明地回答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斯芬克斯终于被打败,投河自尽。
俄狄浦斯因此成为了城邦的英雄,人们将他选为国王,并且将国王的王后克瑞翁妮娅嫁给了他。
然而,他并不知道克瑞翁妮娅其实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的事件逐渐揭开了真相,俄狄浦斯才意识到自己杀了父亲娶了母亲,他痛苦地剜出了自己的双眼,最终流亡到雅典。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俄狄浦斯在无法改变的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他的悲剧也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畏惧和对人性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命运是无法逃避的,而人性的弱点也在命运的捉弄下暴露无遗。
索福克勒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在面对命运时,人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坚强,这才是最重要的。
俄狄浦斯王故事梗概,是一部展现古希腊悲剧精髓的作品,它通过对人性、命运、道德的深刻探讨,让人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选择。
这个故事不仅在古希腊时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国王,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俄狄浦斯的一生经历了命运的起伏,他的悲剧命运让人们深思不已。
俄狄浦斯出生在底比斯国王拉伊奥斯的家庭,由于拉伊奥斯听信了神谕的预言,认为俄狄浦斯将杀死自己并娶自己的母亲,因此将他遗弃在山上。
幸运的是,俄狄浦斯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并长大成人。
成年后的俄狄浦斯得知了关于自己的预言,为了避免预言成真,他决定离开养父母并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途。
在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马车夫,不慎与其发生了争执,并将其杀死。
他并不知道,这位马车夫正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奥斯。
俄狄浦斯继续前行,来到了底比斯城。
这座城市正遭受着一只名为斯芬克斯的怪物的困扰,斯芬克斯每天都会向城里的人们出一道谜题,谁能解开谜题,斯芬克斯就会离开,否则就会袭击城市。
俄狄浦斯英勇地解开了谜题,斯芬克斯终于离开了底比斯城。
作为对俄狄浦斯的感激,城里的人们将他选为了国王,并娶了拉伊奥斯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
然而,俄狄浦斯并不知道,他娶的妻子正是自己的母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一位古老的先知揭露了俄狄浦斯的身世,约卡斯塔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得知真相的俄狄浦斯悲痛欲绝,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流亡到外地。
他的两个儿子埃捷俄努斯和波吕涅克忒斯也为了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是无法逃避的。
他的悲剧命运让人们深思人生的意义,以及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古希腊悲剧的经典题材,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人性的悲剧。
俄狄浦斯虽然努力逃避命运,却最终无法摆脱。
他的悲剧命运警示着我们,人生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变数,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命运,珍惜眼前的幸福,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的悲剧命运让人们深思不已。
在这个充满无奈与悲剧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命运,珍惜眼前的幸福,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俄狄浦斯的悲剧

俄狄浦斯的悲剧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孤儿,他被流放到了科林斯。
他因为智慧和勇猛而受人尊敬,并在科林斯成为了国王。
但是,由于上天的意志和他自己的决定,他最终遭受了惨重的悲剧。
故事开始时,神谕向俄狄浦斯预言他将杀死他的父亲并娶他的母亲。
从此以后,他开始追求真相。
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他的父亲是他杀死的人,而他现在正在与他的亲生母亲结婚。
这个发现震惊了俄狄浦斯和他的家人,他深陷悲痛之中,开始寻求自杀的方法。
但是命运的转折让他最终面对了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赎回了一些自己的罪行。
在这个悲剧结局中,俄狄浦斯发现了他的懦弱和自大。
他不仅忽略了神谕的警告,自作聪明地试图逃避命中注定的结果,并对自己的权利和财富感到骄傲。
最终,他成为了自己的命运的俘虏。
同时,这个悲剧也反映出了古希腊人的信仰和价值观。
他们信仰自己的神明,相信它们的力量能够预测未来,他们也很重视家庭、社会和正义。
这些元素都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体现。
总之,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部关于命运、自由意志和自我发现的作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悲惨,以及人类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的反应。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古希腊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对古代希腊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中展示了一种宿命论的理论观点,强调了命运对于人类生命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古希腊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首先,在本剧中,神谕以及宿命论的理论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作品中传统的希腊神话被用作背景和支撑,神谕一直伴随着主角俄狄浦斯追逐真相的过程。
同时,故事也通过俄狄浦斯的遵循命运的遭遇,展示了自由意志的局限性和人造物的局限性。
最终,这个故事传达了一种教训:尽管人们可以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但是人们的命运不可避免受到神明的限制,真相总是揭示到终点。
其次,在故事中,对于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的强调也是比较明显的。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关于犯下所谓的“伦理罪”的故事,他又称为“遒”的主角,他的故事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手法向读者和观众展示了家庭关系、社会责任和爱情的复杂性。
俄狄浦斯王故事梗概

俄狄浦斯王故事梗概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文学中最著名的传奇故事之一,它展现了命运的无情和人性的悲剧。
故事发生在底比斯,讲述了一个英俊而又聪明的年轻王子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
故事开始,底比斯王后拉伊斯发现国家饱受瘟疫之苦,于是派遣大祭司至阿波罗神庙求神明指示应对之策。
神谕显示,底比斯的灾难源自国王拉伊斯的谋杀未遂。
为了解救国家,拉伊斯下令追查凶手,并誓言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在此同时,俄狄浦斯得知了自己的命运,他将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与自己的母亲结为夫妻。
为了逃避这样的命运,他决定离开底比斯,远离他的养父母,不让这个可怕的预言成真。
在旅途中,俄狄浦斯遇到了一群不服从交通规则的人,他们争吵不休,结果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在这场冲突中,俄狄浦斯杀死了一个老人,而这个老人正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斯。
而后,他又解救了底比斯城市免于怪物斯芬克斯的困扰,获得了拉伊斯的王位和其妻子约卡斯塔的手。
然而,命运的轮盘并没有停止旋转。
多年以后,底比斯再次遭受瘟疫之苦,俄狄浦斯得知,这次的灾难同样源自他的命运。
他发誓要找出真相,即使这意味着揭开自己最深的伤痛。
在调查的过程中,俄狄浦斯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世,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面对这一切,约卡斯塔选择了自杀,而俄狄浦斯则用母亲的发簪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流放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王位。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是无法逃避的。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命运,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
俄狄浦斯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选择了正视真相,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个古老的传奇故事,至今仍然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一、本文概述《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下,不断探寻自身命运真相,最终却陷入更深渊的悲剧故事。
本文旨在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入手,深入剖析这部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悲剧性。
俄狄浦斯作为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英雄,其性格中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又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无法逃脱的命运枷锁。
本文将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和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来揭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所在,并探讨这一悲剧性如何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紧密相连。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希腊悲剧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对人性、命运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二、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俄狄浦斯作为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角,其性格的矛盾性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选择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中。
他既是智者,拥有超人的智谋和洞察力,能够解开斯芬克斯的谜题,避免忒拜城的毁灭;他又是一个命运的囚徒,无法逃脱神谕的诅咒,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预知或改变自己的命运。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首先体现在他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与清晰之间。
他自信能够解开世间的谜题,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状态使他在命运的漩涡中摇摆不定,时而觉得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时而又觉得自己被命运无情地捉弄。
这种自我认知的矛盾性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感,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与内心愿望之间的冲突。
他渴望真理,渴望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但当他真正面对真相时,却又无法承受其重压。
这种行动与内心愿望的冲突使他在面对命运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无法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选择。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对神的态度上。
他既信仰神的力量,认为命运是无法抗拒的;他又对神的残忍和无情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对神的矛盾态度使他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既感到无奈和绝望,又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国王,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悲剧,成为了希腊悲剧的经典题材之一。
据传说,俄狄浦斯王出生于底比斯国,他的父母是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
在俄狄浦斯出生之时,拉伊奥斯听信了预言,认为儿子将会杀死自己,并娶自己的母亲。
因此,他命令手下将俄狄浦斯遗弃在山上,希望逃避这个预言的命运。
然而,幸运的是,俄狄浦斯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长大成人。
成年后的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在一次冲突中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拉伊奥斯,却不知情。
此后,他来到底比斯国,解救了国家遭受的瘟疫,因此娶了拉伊奥斯的遗孀约卡斯塔,成为了国王。
然而,命运的轮盘并没有停止旋转。
在国家再次陷入危机时,俄狄浦斯派遣侍从前去请示神谕,结果却得知真相,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面对这个惊人的真相,俄狄浦斯倍感震惊和绝望,他剜出了自己的双眼,流亡到外地。
俄狄浦斯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所遭遇的命运无法抗拒,注定了他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然而,他的故事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首先,俄狄浦斯的悲剧告诉我们,命运是无法逃避的。
尽管他的父母为了逃避预言而采取了种种行动,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他的命运。
这也提醒着我们,有些事情是无法逃避和改变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面对。
其次,俄狄浦斯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
他原本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国王,但最终却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这也提醒着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生活的起起落落,不要轻易放弃。
最后,俄狄浦斯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悲剧并非终点。
尽管他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最终他仍然在流亡中找到了救赎和平静。
这也提醒着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坚持下去,相信未来会更好。
总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深刻而震撼人心,他的命运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面对,不要轻易放弃。
希望人们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迎接未来的美好。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的原因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的原因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是一部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戏剧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因命运的安排而遭受到悲惨的命运。
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并在最终得知真相之后自杀。
俄狄浦斯的命运充满了悲剧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如此悲惨的命运呢?本文将从俄狄浦斯本身的性格特点、命运的安排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俄狄浦斯王的悲惨命运的原因。
俄狄浦斯王的性格特点对他的命运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戏剧中,俄狄浦斯被描述为一个性格倔强、自负自满的人物。
他对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满自信,甚至有些狂妄自大。
在面对谋害他的人时,他显得过于冲动,不愿听取他人的劝告和建议,使得他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悲剧的命运。
可以说俄狄浦斯的自负和冲动是导致他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命运的安排也是造成俄狄浦斯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被视为无法改变的宿命,主人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命运的摆布,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
在俄狄浦斯的命运中,他虽然尽力逃避对他的预言,但最终还是不幸地实现了。
无论他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都是注定的。
在这个意义上,命运的安排也是导致俄狄浦斯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
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狄浦斯的命运产生了影响。
在戏剧中,俄狄浦斯所处的波希亚城遭受了瘟疫的侵袭,人民祈求他作为国王采取行动。
他的行动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事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由此可见,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造成俄狄浦斯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
读《俄狄浦斯王》,最害怕的是揭晓真相的那一刹那,即使故事的始末已有如明镜高悬于心间,然而当一切勇猛的反抗推波助澜式的铸就了悲剧的结尾,无力感或多或少还是有的。
刻意逃避命运却分外招致命运,就像无罪却非基督徒的生灵,终究会迎来约沙法谷的审判,即使那是睿智的维吉尔。
束缚的枷锁无从打破,无法获救,无法避免,悲惨的命运不一定可悲,但知晓无法改变的命运却希冀改变一定是可悲的,那是注定的灾厄,因为如此的选择,定会有愿望化作泡影,希望转化为绝望的那一刻,不可谓不幸,但绝不可唏嘘。
俄狄浦斯的魔咒如同悟空脑袋上的金圈,自此只有西去一道,然而倘若时光倒流,我想那倔强的石猴也不会甘愿屈身于一个小小弼马温的禁锢,定也要冲上云霄,闹他个天翻地覆,要问为何,骨子里有无形的风,无法被牢笼困住的自由的风。
俄狄浦斯的不幸,是索福克勒斯的感慨,然而无法逃脱的命运,却非我们所应从索福克勒斯那里认识到的。
倘若命运的不可抗性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那么人类文明的数千年里的教训与尝试或许早已将之臵于几何学公理同等价值的位臵,然而事实却是,关于命运存在与否问题的纠纷从未划上过休止符,这不仅仅是少数之于多数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哲学基本问题的矛盾,或许永远也无法得到绝对的解答,但读《俄狄浦斯王》,受制于时代的限制,显然不能使用现代的观念去思考。
曾于书中读到过类似的句子:“对于索福克勒斯优点的赞扬以至于忽略掉其作品的思想智慧。
相比于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德斯,似乎大多数学者对于索福克勒斯的褒扬比较倾向于其作品的艺术色彩。
”这令我惶恐不安,对于《俄狄浦斯王》,便也不敢再班门弄斧,妄加赞誉些什么,如此看来,我也只能当一个安安
静静的观影者,跨越时间的洪流来观赏这出伟大悲剧。
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的儿子,出生时被人语言长大会犯下杀父娶母的滔天大罪。
其父大骇,下令将其带出去处死,仆人不忍心,只是将婴儿弃于荒野。
日后俄狄浦斯被人收养,长大后一次在路上与人起争执,打死对方,却不知晓对方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后来有在不知情重取亲生母亲为妻,生下两儿两女。
悲剧由此开始,一次突如其来的瘟疫,神明闪烁其词的指示,先知“莫名”的指责,引发了一场身世与命运的纠葛,而当真相抽丝剥茧,赤裸裸的残酷现实显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时,不幸者终于迎来的他命中注定的最大的惩罚,现实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令他刺瞎双目,自我流放。
俄狄浦斯不是罪人,但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者。
作为古希腊时代的艺术产物,《俄狄浦斯王》理所应当的继承了时代独有的命运观,作为命运的载体,或者说寄宿的对象——太阳神福波斯的预言在整部悲剧中始终处于某种推波助澜的位臵,神示贯穿了剧情的主线,揭示真相的残酷。
或许对于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情来说,唯一不变的恐怕要数这等暧昧的东西了,因为无论是否相信,它始终存在着,如此的冷漠,任何企图逃离的事物不会令它恼怒,任何落入陷阱的事情不会令它愉悦,从来不见悲喜,唯一做出的反应,恐怕只是对于这荒诞世界的冷眼旁观——这种“不加干涉”的晦涩态度,却引发了一种“掌控之中”的恐怖感触,无疑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然而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掌控的存在则更加类似于一种“监控”或是“观测”,而非“决定”的身份,为何这么说呢?无力改变而选择了漠视,或许更适合于形容这种拟人化的心态。
希腊神话中,命运这个抽象概念总是以神的姿态展现出来的,这点在长篇史诗《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中深有体现,古希腊人所推崇的命运的形式,
即人的轨迹借由神的意志来决定,具体形态便是诸多的预言与指示,遵从命运的指引,即遵从神的意志。
一般意义上来讲,这种指引是无法逃避的,如同珀利阿斯总在躲避一个只穿一只鞋的年轻人,俄狄浦斯总在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然而越是企图改变就越会招致命运与灾难,与命运的绝对性对抗,无疑是其悲剧的源头。
然而易于忽略的是,神对于命运的屈服。
不仅仅是人,神也同样要屈居于命运之下,参考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神族的起源:天空之神乌拉诺斯的暴戾行径使得不堪忍受的地母该亚联合小儿子克洛诺斯“镰刀夺位”篡夺王位,然而乌拉诺斯留下了诅咒“你(克洛诺斯)也会同我一样被自己的儿子所推翻”。
为了逃避命运的诅咒,克洛诺斯吃掉了自己的孩子,但瑞亚联合小儿子宙斯再次推翻克洛诺斯的统治解救了诸神,也就有了日后的奥林匹斯诸神;然而伟大的宙斯亦无法逃离命运的诅咒,依据诅咒,未来的某一天,他也同样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推翻统治,这诡异的诅咒如同诡异的莫比乌斯单侧曲面,炭笔碰触的那一侧总会连接无止尽的螺旋,路途是无穷尽的。
“神亦无法决定一切”,因而剧中的福波斯比起控制命运则更像是在传递命运,相比于先代的作品,索福克勒斯似乎淡化了神的存在意义,通过一些细节不明,甚至借由他人传达神示的手段来模糊神的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对于“命运”这种未知事物,尽管古希腊人选择了神作为精神上的寄托,然而作为创造神话的人却并不因此而感到满足,处于某种迷惑的状态,神依旧要受制于超越神意外的某种存在——即使这是未曾知晓其存在与否的;对于未知的事物,追溯至无意识中的敬畏之心令其认为所作出的假设仍不够合理,便于具体中寻求抽象(“命运”的本质),又在抽象中寻找具体(“命运”的具体形态),尽管这稍显无解,但智慧却已经由此生根发芽。
俄狄浦斯毋庸臵疑是理性的代表,诚实、智慧、民主、爱城邦、大公无私,然而悲哀的是,俄狄浦斯同样具有无比鲜明的个人意识;或者说,正是由于个人意识的强烈才使其具有了诸多的特色品格,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正是索福克勒斯这场悲剧所着重表现的。
作为剧中人性的集合体,俄狄浦斯的行为大多是以个人意志为主导而产生的,当然这并非不信神(要知道,俄狄浦斯正是为了逃离神谕而背井离乡而回到不自知的真正故乡忒拜的),而是相比于神,潜意识中他所依赖的更倾向于人的规则,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具有更加深远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一点,无论是对于神谕持有的怀疑态度,还是重复的验证猜想直到真相无可辩驳,甚至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逃避注定的悲剧。
这无疑印证了俄狄浦斯的观点——命运可以改变。
但这一观念是超越现实的——至少当时如此,因此俄狄浦斯自打一开始便被彻彻底底的孤立了,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使得他被绝大多数所背叛,包括他所珍视的伦理道德——这恰恰是极为讽刺的。
与命运的抗争,无异于蚍蜉撼大树,如同堂吉〃诃德手握长枪冲怒吼着向庞大的风车刺去,他也在向坚不可摧的壁垒发起绝望的冲锋,虽然可敬但却毫无意义,因而俄狄浦斯这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那悲剧性的结尾就已经注定了,甚至谈不上命运。
同未知的浩瀚相比,人类的渺小性不言而喻。
俄狄浦斯之痛,算得上痛彻心扉。
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如此完美的悲剧的主人公究竟要毁灭多少原本可能的美好来取悦我们这些书本和银幕前的大众?这么看来,我们读者竟是无比残忍的,也难怪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那样说了:戏剧也曾使我着迷,剧中全是表现我的痛苦的形象和刺激我的欲望的形象,没有谁愿意遭受苦难,但为什么人么有喜欢看悲惨的场面呢?他们喜欢
作为观众对这种场面而感到悲悯,而且正式这种悲悯构成他们的快感。
这不是可悲的疯狂又是什么?
或许鲁迅和奥古斯丁所想要的意思完全沾不上边,但我想,至少对于人类这种“扭曲”的怪异同情心所发出感慨的这种情感也是相当的了。
金圣叹《不亦快哉》中有一快:隔岸看邻人火烧。
某种程度上看来,相仿的事不关己的同情心,竟与人类喜欢悲剧的天性有了些许异曲同工之妙,然而既是无冤无仇,观火想必也毫无报复的快感,然而这种肤浅又低俗的愉悦之情尚能作为极致快感之中的一类,悲剧所带来的快乐肯定也是客观存在的了,这不免令人有些泄气,但随即又释然了。
胡思乱想着,俄狄浦斯不是孙悟空,然而孙悟空同样不是至尊宝,即使是孙悟空也免不了化身成佛的那一刻,甚至连维吉尔也只能永远呆在地狱里而无法升入天堂……那么我究竟是在期待着些什么呢?稍加思索便明白了,我一直在期待着某种理想——或者说,某种摒弃了结尾的悲剧的诞生。
(已被作者当作课程论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