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危害告知牌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液氧气瓶风险点告知卡

液氧气瓶风险点告知卡

液氧气瓶风险点告知卡1. 前言液氧气瓶是一种储存液态氧气的,可以为许多工业和医疗领域提供必要的氧气。

然而,使用液氧气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本文档旨在提供液氧气瓶的风险点告知,以帮助用户安全使用。

2. 液氧气瓶的风险点2.1 高压风险液氧气瓶内储存的是高压液态氧气,因此存在高压风险。

使用和操作液氧气瓶时,必须谨慎避免因高压气体泄漏而引发的意外伤害。

确保按照使用指南正确操作液氧气瓶,并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2.2 氧气火灾风险液氧气瓶中的氧气属于氧化剂,可以支持燃烧。

因此,使用液氧气瓶时必须注意防止氧气泄漏引起的火灾风险。

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并使用防火设备和防火材料来预防和控制火灾。

2.3 氧气过敏风险部分人群对氧气过敏,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呼吸道问题。

在使用液氧气瓶之前,请确保已对是否对氧气过敏进行了适当的评估。

对于有氧气过敏风险的人群,请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4 瓶体破损风险液氧气瓶是由金属制造而成,可能存在瓶体破损的风险。

瓶体破损会导致高压气体泄漏或爆炸,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检查液氧气瓶的外观,发现任何破损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2.5 不正确操作风险液氧气瓶的不正确操作可能导致严重意外。

在使用液氧气瓶之前,请详细阅读和理解操作手册和使用指南,并接受专业培训。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操作液氧气瓶。

3. 安全建议- 仅由具备相关许可证的专业人员操作液氧气瓶。

- 定期检查液氧气瓶的外观,确保没有破损或异常情况。

- 遵循使用指南和操作手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 在使用液氧气瓶时,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 使用防火设备和防火材料来预防和控制火灾。

- 对于氧气过敏风险的人群,请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操作。

4. 总结液氧气瓶的使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我们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液氧气瓶时必须非常小心和谨慎。

液氧安全周知卡

液氧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理化数据 危险特性
通常气压(101.325kPa)下密度1.141g/cm ³ 凝固点50.5K (-222.65℃) 沸点90.188k (-182.96℃) 液氧是不可燃的,但它能强烈的助燃,所有可
燃物质(包括气。

渣、固)和液氧混合时就呈现爆炸危险性。

这种混合物常常由于静电.机械撞击、电火花和其他类似的作用。

特别是当混
合物被凝固时经常能发生爆炸。

接触后的表现 现场急救措施 空气中氧气约占21% 。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引发氧中毒。

当吸入40%-60%的氧浓度的混合气体时会出现胸骨后不适感。

轻嚏、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发生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60KPa-100KPa(相当于
氧浓40% )的环境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
者可失明。

当液氧发生“跑、冒、滴、漏”事故时,一
旦液氧喷溅到的人的皮肤上将引起产重的冻
伤事故。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
液氧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码 危险性标志 助燃氧化 英文名:Liquid oxygen CC :液氧 化学式:O 2 CAS 号:7782-4-7。

液氧危害告知牌

液氧危害告知牌
危险性类别
健康危害
当心火灾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寸,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勺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 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上时,出现 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 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 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流右)的条件下可发 生眼损害严重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失明。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导致组织损伤。
化学品中文名;
英文名
危险特性
泄漏应急处理
液氧
Yang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液化后成蓝色。
熔点:-218.8沸点:-183.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 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 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 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 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 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 后再用。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应急电话:
120
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注意防护
急救措施
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
脱掉衣服,并给予医疗护理;眼睛接触液体时,先用大量水 冲洗,然后就医。

液氧重大危险源告知牌

液氧重大危险源告知牌

迅速堵漏或切断气源,保持通风。切断一切火源,严 防静电产生远离可燃物。人员进入现场须穿戴防护用 具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或淡蓝色低温液体。
溶解性:微熔于水、酒精丙酮。
熔点(0C)-218.8
相对密
度:1.141
饱和蒸气压
(Kpa):640/-1600C
临界
压力(Mpa):5.08
沸点(0C)-183.1
相对蒸气密
度:1.105
临界温度:
(0C)-118.6
运输注意事项:贴氧化剂标签,气瓶戴好瓶帽、防震 圈,防止日光曝晒,运输过程中不能接触油脂,压缩 氧气限量运输,槽车运输时刻监控槽内压力,液氧严
禁航空,铁路运输。
防护 措施
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监测方法:定期取样分析(化学分析)。 控制:设备管路严格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消除泄漏气源撤离 现场。 眼睛防护: 接触液氧环境戴防护面罩。 手防护:戴手套,接触液氧环境(低温)戴棉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 性饮料。长时间接触氧气,必须经空气吹15min以后 才可接触明火。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围火源的灭火剂
急救电话:120
火警电话:119
应急 救援 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 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 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 眼睛接触:接触液氧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 上。 皮肤接触:接触液氧后,侵入温水中险特性: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 能发生强烈反应。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易扩散。流 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或液氧)。用水冷却容器,以 防受热爆炸。 灭火剂: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

液氧安全手册

液氧安全手册

液氧安全手册1. 液氧简介液氧是一种常见的氧气储存和输送形式,它具有高浓度、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

液氧在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液氧的危险性虽然液氧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我们仍然要意识到它的危险性。

以下是一些液氧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 高温引发的爆炸:液氧极易燃,当接触到高温时,可能引发爆炸。

- 低温损伤:液氧的温度非常低,接触皮肤或眼睛可能导致冻伤或眼部损伤。

- 火焰加速:液氧能够加速火焰燃烧,使火势迅速蔓延。

- 氧浓度过高:过高的氧浓度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和加剧。

3. 液氧使用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液氧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储存和运输:液氧应存放在密封且耐压的中,并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液氧,并注意防止液氧泄漏。

- 防护措施:使用液氧时,需要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以保护皮肤和眼睛免受液氧的伤害。

- 灭火设备:在液氧使用区域配备灭火器,并确保员工接受了灭火器使用培训。

- 空气流通:保证液氧使用区域的空气流通,避免氧浓度过高引发火灾。

- 故障应急处理:在液氧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或其他故障,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

4.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确保员工能够安全使用液氧,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操作培训:对员工进行液氧的储存、输送和使用操作的培训,确保其了解液氧的危险性和安全措施。

-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液氧泄漏和火灾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应对液氧事故的能力和意识。

- 安全宣传教育:通过会议、海报和宣传册等方式,向全体员工传达液氧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安全措施和培训活动的实施,可以提升液氧使用的安全性,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液氧安全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液氧安全周知牌

液氧安全周知牌

液氨安全周知牌
液氧LO2
UN NO.1005 沸点储存场所最大数量值CN NO.23003 -183℃252m³危险
助燃、有毒、具有刺激性
(标识牌)(标识牌)
有爆炸危险有毒气体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形成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能与氧起强烈反应的物质包括油、润滑油、煤油、织物、木材、油漆和含有油和润滑油的污物。

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渗透了液氧的可燃物质对撞击十分敏感,可能会引起爆炸。

健康的危害
低浓度氧有可能引起氧中毒,高浓度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

严重时出现面部肌肉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高浓度氧环境中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泄露(处置)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换事故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

灭火剂:水、干粉、二氧化氮、泡沫、砂土。

防护措施
(标识牌)(标识牌)(标识牌)必须带防护面具必须穿防护服必须带防冻手套。

液氧储罐安全风险告知卡

液氧储罐安全风险告知卡
1、储罐无严重腐蚀和损坏。
2、阀门、连接螺纹、管路无严重腐蚀和损坏。
3、储罐固定牢固,防止倾倒。
4、气瓶周边无可燃、易燃物,无明火、热源等点火源。
5、周边无人员聚集场所。
6、相关责任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巡视检查。
1、在火情初期及时关闭阀门,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时灭火,在火势扩大的情况下,隔离周边可燃物,及时疏散人员,报火警119。
液氧储罐安全风险告知牌
风险点名称
液氧储罐
风险等级
一般风险
责任人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
火灾、物体泄露。
2、阀门、连接螺纹、管路严重腐蚀和损坏,导致气体泄露。
3、储罐不固定牢固,储罐倾倒。
4、周边存在可燃、易燃物,明火、热源等点火源导致火灾。
5、周边存在人员聚集场所,造成事故扩大化。
2、发生容器爆炸等重大事故,停止一切与抢救事故无关的活动。
火灾应急救援:119 医疗应急救援:120

液氧危险警示卡

液氧危险警示卡

液氧危险警示卡
危险性警示
液态氧具有以下危险性:
1. 高氧含量:液态氧具有高浓度的氧气,可使燃烧加剧。

在使用液态氧时,应注意避免火源接触,以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2. 高压:液态氧通常以高压储存和运输。

这些的破损或泄漏可能引起爆炸和窒息的危险。

3. 密闭空间中的使用:在密闭空间中使用液态氧,可能导致氧气过剩的危险。

过高的氧气浓度会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同时对人体也具有窒息危险。

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液态氧的安全使用,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 存放和操作液态氧时,应遵循正确的程序和标准。

操作人员
应受过专业培训,了解液态氧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方法。

2. 防火措施:在储存和使用液态氧时,应避免与火源接触。


作场所应设有灭火设备,并保持清洁,以防止积尘和杂物引发火灾。

3. 安全储存:液态氧应存放在密封的、耐压的中,并储存在通
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将液态氧暴露在高温、火源或其他易燃物质附近。

4. 空气质量控制:在使用液态氧时,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良好,避免氧浓度过高。

特别是在密闭空间中使用液态氧时,应采取适当
的通风措施。

5. 废气处理:废弃的液态氧或残留物应妥善处理。

废气的排放
应符合环保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请在使用液态氧时,始终遵循以上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氧危害告知牌
危害告知牌
化学品中文名;
英文名
危险特性泄漏应急处理
液氧Yang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液化后成蓝色。

熔点:-218.8 沸点:-183.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
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
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
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
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
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
验后再用。

危险性类别健康危害
当心火灾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
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
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
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
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
引起严重冻伤,导致组织损伤。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应急电话:
120
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86769779----1018
注意防护
急救措施
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
不要脱掉衣服,并给予医疗护理;眼睛接触液体时,先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