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球的发展历史及现实意义
浅谈毽球运动的特点和现实价值

浅谈毽球运动的特点和现实价值作者:区卓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毽球运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是从我国古代的民间踢鸡毛毽游戏发展而来,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毽球运动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踢毽子,主要是用下肢起落跳踢等动作来完成的,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锻炼,同时上肢的摆动平衡和躯干的伸展扭动配合也使全身得到锻炼。
连续跳踢毽球数十次,心跳每分钟增加到130次以上。
由此可见,踢毽子是一项全身运动,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学生参与毽球运动,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提升,成年人参与毽球运动,则体现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还活跃身心,增进健康水平。
一、毽球运动的特点1.群众性毽球运动男女老少皆宜,狭小场地、点滴时间也可以利用。
上至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下至少年儿童,也可以通过无对抗的自身活动来进行练习,舒展筋骨,而且坚持下去大有好处。
踢毽子基本在于腰腿关节肌肉和韧带,如经常适度踢毽,对舒筋活血,益寿保健,有一定的效益。
2.普及性踢毽子消耗体力不大,很快可以恢复,运动量可随意控制,可视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
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参加。
不必与人争抢冲撞,其踢法多种多样,有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有正踢、反踢、交叉踢等多种花样。
踢毽子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只要玩得开心,合理掌握运动量,不但能够达到强身之目的,还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3.灵敏性一个上下翻飞的小毽子,踢毽者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接、落、跳、绕、踢的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
因此,踢毽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反应、灵敏和动作协调的能力。
毽子的整齐式多人合踢,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合作的精神,而运动式多人合踢,又能培养克服困难,争取主动,掌握有利时机的本领。
如何让传统民族体育走入校园

如何让传统民族体育走入校园作者:叶志武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摘要随着毽球技能考核被纳入市中考体育的选项后,这项古老的运动重新焕发了活力;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校园中普及和渗透毽球运动,使其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积极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神。
关键词毽球校园文化布局一、毽球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踢毽子又称毽球,是在中国一向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
踢毽子流转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有一百五六十种花样,没有阻隔地在老百姓中间流传,足以说明它旺盛的生命力,这些都是源于毽子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底蕴。
二、毽球的现实意义毽球是集羽毛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相关特点于一体的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健身性与教育性等特质。
毽球运动的推广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人文素质、构建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踢毽是全身运动,对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都有好处。
同时,踢毽运动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让人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从而获得运动的乐趣与身心的愉悦。
三、布局校园毽球活动(一)毽入大课间1.为了让学生了解熟悉毽球运动,我们将原本大课间中七、八年级的“8字”跳绳活动改成踢毽子。
前期准备工作中还包括:通知学生在家搜索并观看毽球有关的视频资料,每人写出一句自己对于毽球的感受。
2.大课间活动中,主持人每天向学生介绍一种毽球技法(盘踢、绷踢、磕踢、拐踢的动作要领),每隔一周邀请三位“毽球小高手”上台进行技能展示,每个月进行一次毽球比赛,并为展示同学和优胜的班级颁发奖品和奖状。
同时,将学生的千分制竞赛与该项活动挂钩。
3.把毽球作为标志物引入到两点一线往返跑操中来。
学生在练习完技术动作之后,将毽球放至自己左脚尖外侧,听到音乐声后开始绕毽球跑操,每位同学都不能碰到毽球。
毽球的发展史

踢毯子,一般认为起源于秦汉时期。
但细细考证,更早一些的年代里踢毽子是从顽童们模仿女巫跳大神踢鬼开始的。
顽童们拣来一把鸡毛,扎成象征“鬼”的头发的一束,你踢过来他踢过去的取乐。
老人们感觉到这种玩法新鲜有趣,既活动肢体,又驱鬼辟邪,就帮着顽童们把鸡毛在铜钱眼上固定下来,而且也跟着踢。
听说是踢“鬼”,大人们都来凑趣,由于是抢着踢,就从不同的角度踢出了多种多样的姿势。
这种玩法很快流传开来,从孩子们的嬉闹中竟踢出了一项久盛不衰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1、踢出了许多花样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是“盘、拐、绷、蹬”。
用脚内侧踢为“盘踢”,用脚外侧踢为“拐踢”,用脚面踢为“绷踢”,用脚掌踢为“蹬踢”。
还有技巧难度更大一些的踢法,如用脚趾踢,称为“挑踢”,用脚后跟踢叫做“磕踢”,从脚的不同部位踢飞毽子,分出了片、凿、抹、落的八八六十四式。
由于有了许多踢法,就有了许多踢毽子比赛方法。
常见的有:(1)(1)计数赛。
参赛者主要用“盘踢”的方法,按一次连续踢成功的次数作为计分标准,如毽子落地,就要由另一人进行。
还可用各种各样的踢法来丰富比赛的内容,比如规定“盘”多少次就开始“拐”,“拐”多少次就开始“绷”,然后蹬、磕、挑的依次进行,谁能按规定连续踢完了全能,谁就是优胜者。
(2)(2)计时赛。
把计数变成计时的规定,在相同的时间里,以踢的次数最多者为胜。
(3)(3)花样赛。
一般作为正规的体育运动比赛进行,称为花毽比赛。
比赛中,参赛者踢出各种花样动作,以花样难度、编排艺术、成功率等作为评分标准,分成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两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踢毽子主要靠运动下肢来完成各种动作,加上腰的摆、拧、旋、转,形成了一些基本技法。
(1)单脚内侧踢。
如果是脚落地一次踢一次,叫做单脚单踢;如果是一脚支撑身体,踢毽子的脚不落地的连续踢,叫做单脚连踢。
踢法是支撑腿稍微屈膝外转,踢毽子腿向内上方摆动,用“盘踢”方法踢起毽子。
(2)单脚外侧踢。
即用“拐踢”的方法,一条腿支撑身体重量,另一条腿用小腿向外摆动踢飞毽子,也可分为单踢和连踢。
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

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毽球是从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慢慢演变而来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皇冠上的一颗灿烂的珠宝。
毽球游戏从8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为国内外所知晓,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新兴体育项目。
毽球以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为基础,同时增添了对抗性,吸收兼容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
它以脚控制毽球为主要手段,采用隔网进行集体对抗,当然在比赛之外也适合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地进行练习。
毽球运动具有提升判断、注意、反应等心理素质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所以有极明显的健身功能,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毽球运动因其运动独具的魅力而适合老、中、青三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青少年可以集体之间组织毽球比赛,体会其所具有的对抗性;而中、老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平时的运动强度来自由选择运动量,更适合于腰腿不便的老年人群。
因为在踢毽子时使用的基本是腰和腿的力量,所以经常适度进行踢毽活动,舒筋活血是必然的,长期保持对于延年益寿也有一定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出发,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无能力去参与诸如高尔夫、网球、保龄球等高消费的运动项目,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也相对落后,部分有较先进运动器材的场馆却是以盈利为目的。
就这一点而言,毽球运动便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选择,因为开展毽球运动对于场地、器材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时间、群体和地点进行相应的调节。
当然也是因为踢毽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
通过毽球运动中的转身、抬腿、屈体、跳跃等运动,很好地锻炼了脚、腿、眼、身、手、心、肺系统等身体各部分,使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踢毽子时,要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所做的屈伸、绕环、展收等多种性质和不同方向的运动,同时腰肌、腹肌、骨盆肌和下肢各肌肉群都参与活动。
这样不仅使这些肌体得到锻炼,在上下跳跃的同时也能锻炼肌体内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以及腹腔中的内脏器官。
毽球历史

毽球历史一、毽球发展的基本情况踢毽源于古时蹴鞠,与蹴鞠同宗、同源,是蹴鞠的一个分支。
据文物考证,蹴鞠起源于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其原始形态为用脚在地面蹭蹴石球相撞击。
西汉是比赛型蹴鞠和表演型蹴鞠成型之时,而六朝隋唐宋乃是蹴鞠盛行之年代。
现代毽类运动包括毽球和花样踢毽两个项目,起步于二十世纪中期。
现代毽类运动从初兴就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毽类运动得到迅速普及,广泛开展于工厂、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当中。
随着毽类运动的蓬勃兴旺,全国和地方性毽球组织相继成立。
近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调动群众参与毽球健身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毽球协会颁布《全国毽球健身等级标准》,并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与此同时,竞赛体制基本完善,全国锦标赛、职工赛、学生赛、国际邀请赛等竞赛制度相继建立。
进入九十年代,毽类运动又先后跻身于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同时,毽类运动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先后在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开展起来,并成立了国际组织,建立了世界锦标赛制度。
二、协会基本情况1.协会领导机构中国毽球协会成立于1987年。
1996年4月在辽宁锦州进行了协会的最近一次换届改选,产生了中国毽球协会第三届委员会。
最的的一次换届改选为12月9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召开毽球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选举主席:晓敏秘书长:魏勇2.竞赛规则早在1984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就试行了《花毽竞赛规则》。
中国毽求协会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于1997年出版了《毽求竞赛规则裁判法》。
2001年,出版新的《毽求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3.理论培训和研讨中国毽求协会自成立以来注重提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理论素养,先后组织过多次毽球理论研讨会以及裁判和教练培训班。
最近一期研讨会于2002年在深圳宝安区新安湖小学举办,名称是:全国毽球训练工作暨科研论文研讨会。
对毽球的认识和理解

对毽球的认识和理解
毽球,又称踢毽子、踢毽、踢戏子、踢乒乓等等,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毽球运动不需要场地限制,只需要一只毽子和一片平地,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毽球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个人意志力和协调性,是一项很好的身心锻炼运动。
毽子的选材制作非常讲究,经过多层筛选,合格的羽毛才能制成毽子,毽球体积和重量也有其规定标准。
在竞技时,毽球可以进行多种花式动作,如侧踩、铲足、背踩、抬腿等等,运动员的技巧和气质也会影响比赛的结果。
毽球运动既有个人比赛也有团体比赛,比赛分为计时和计分两种方式,按照标准比赛规则进行。
毽球比赛也可以增添趣味性和文化色彩,如加入中华顶毽子等拓展玩法,彰显中华文化的精髓。
除了毽球运动本身,传统的毽子文化也是值得传承的。
从儿时的踢戏子,还有“小脚步,轻踏芦花”等经典童谣,都在向我们表达着毽球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毽球运动作为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既兼具了身体锻炼的功能,又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一
项极具意义的运动项目。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毽球文化。
对毽球的认识

对毽球的认识对篮球来说,我们一般都很熟悉,但你是否听说过毽球?毽球是一项源于中国的传统民间运动,也是一项集体配合和个人技巧的综合运动。
毽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毽球是用羽毛和兽皮做成的,类似于现在的羽毛球。
后来,毽球逐渐演变为用布料制成的,因此也称为“布毽”。
现在的毽球则使用编织的毽子,毽子的形状呈圆锥形,通常由八个或十二个皮片组成,中间填充软性材料。
毽球是一项非常注重配合和技巧的运动,队员之间需要通过不断传递毽子来达成进攻和得分的目的。
毽球的比赛形式通常是两队对抗,每队四个人,场地大小为12米长,6米宽的矩形场地。
比赛时间为两个25分钟的半场,中间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
得分方式与排球类似,一方将毽子传递到对方场地,并且让对方无法接到毽子,则可获得1分,如果对方接到毽子后未能传回,则可获得2分。
毽球的技巧主要包括:传球、接球、拦截、进攻、防守等。
毽球的传球非常重要,队员之间需要通过快速而准确的传球来组织进攻,而接球需要有灵敏的反应和准确的掌握毽子的能力。
拦截则需要在对方传球时及时跳起,用手挡住毽子,防止对方进攻得分。
进攻则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精准的投射技巧,而防守则需要注意对方的进攻路线和配合,及时进行拦截和防守。
毽球是一项非常健康和有趣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提高人们的配合能力和技巧水平。
毽球不仅适合年轻人,也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参与。
在中国,毽球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流行的运动,很多学校和社区都设有毽球队和毽球活动,也有很多专门的毽球比赛和赛事。
总的来说,毽球是一项非常有特色和魅力的运动,它不仅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还融合了现代运动的元素,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和发展的运动项目。
对毽球的认识

对毽球的认识什么是毽球毽球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游戏。
它是一种以脚踢、腿踢、肩顶或头顶等方式,将毽子击打到对方场地上的对抗性运动。
毽子是毽球的球,通常由鸡毛、鸭毛或鹅毛做成,中间填充的是麻子或布。
毽球运动因其简单、有趣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毽球的起源和发展毽球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至战国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在古代的皇家宴会上,宫廷中的贵族常常会进行毽球游戏。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毽球逐渐从贵族活动转变为大众娱乐项目。
毽球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热爱体育的心情和对游戏乐趣的追求,同时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毽球的规则和比赛方式1.比赛规则毽球比赛一般分为单打和双打两种形式。
比赛时,两队选手站立在各自的场地上,用脚踢、腿踢、肩顶或头顶等方式将毽子击打到对方场地上,并尽量使对方无法击回。
比赛通常分为多局,每局比赛先到一定得分或者先完成一定回合数的队伍获胜。
2.比赛方式毽球比赛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比赛模式有:单打对抗、双打对抗、团体赛等。
其中,单打对抗是最常见的比赛形式,选手在一个固定的场地内进行对抗,通过个人技术和战术的发挥争夺胜利。
双打对抗则是两人组成一队,进行合作对抗,增加了团队合作的因素。
毽球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1.技术要求毽球是一项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的运动。
选手需要掌握良好的平衡感和柔韧性,同时具备较强的眼手、眼脚协调能力。
击球时需要准确控制力度和角度,使毽子飞行的轨迹符合预期,增加击回对方的难度。
2.训练方法为了提高毽球运动的技术水平,选手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
首先,平衡感和柔韧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练习瑜伽、体操等方式来提升。
其次,眼手、眼脚协调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次的目标投掷、接球练习进行训练。
最后,击球技术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参与实际比赛来磨炼。
毽球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毽球作为一项全身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有氧运动:毽球运动可促进心肺功能的提升,增加肺活量,改善身体的供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毽球的发展历史及现实意义
毽球的历史很悠久,但究竟始于何时,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据古代的考据家研究,认为毽球应当源于蹴鞠,是起源于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一种全身性运动。
根据宋朝高承在《事物起源》中的记载,称踢毽子为“蹴鞠之遗事也”,且“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至明清时期,毽球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我国明代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
”由此可见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
清代,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以此项活动为荣,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到了此时,毽球已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
民间踢毽爱好者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极大促进了毽球内容的扩充。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更是涌现了一批踢毽能手。
踢毽技术也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提高。
各种踢毽方法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使毽球表演更加具有了观赏性,成为集健康、方便、艺术性强于一体的日常体育活动,发展日趋完善成熟。
在毽球运动发展蒸蒸日上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毽球组织,范围广阔到工厂、学校甚至机关事业单位等等。
随着更多人的加入,毽球运动发展得更加蓬勃兴旺。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毽球需要的场地小、设施简单,只需一个小小的毽球就可以达到全身运动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健康意义。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需要适时进行体育活动缓解身心压力,但由于场地和时间受限,很多运动无法开展。
但毽球的方便性极大的满足了现代人群对运
动的要求,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其次,踢毽子属于运动比较激烈的运动,要求人的反应必须高度灵活,需要大脑、眼睛、四肢的密切配合。
没有多个系统的有机互动,就无法踢好毽子。
所以,踢毽子对大脑思维、眼睛视觉、腰腿的转动屈伸都能起到有效的锻炼和改善。
坚持锻炼后,就可以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因此,不论是上班族,还是老年人,抑或青少年,都可以通过毽球这一简单方便而又极具技巧性的运动完善身体机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经济学院金融系金工1101班方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