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点练习(原电池部分)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练习题一、单选题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O 生成2CO 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2COD.状态I→状态III 表示CO 与2O 反应的过程2.如图所示,a 、b 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 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极是电源负极,Y 极是电源正极B.a 极上的电极反应是2Cl --2e -=Cl 2↑C.电解过程中CuSO 4溶液的pH 逐渐增大D.b 极上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Pt 极上有6.4g Cu 析出3.海洋电池以铝合金为电池负极,金属(Pt 、Fe )网为正极,科学家把正极制成仿鱼鳃的网状结构。
它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海水中的溶解氧与铝反应产生电能。
海水中只含有0.5%的溶解氧。
不放入海洋时,铝极就不会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长期储存。
用时,把电池放入海水中,便可供电,电池设计使用周期可长达一年以上,避免经常更换电池的麻烦。
即使更换,也只是换一块铝合金板,电池总反应式: 22436Al O H O ++()34Al OH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铝被氧化B.海水温度升高,电池反应速率可能加快C.正极制成仿鱼鳃的网状结构的目的是增大正极材料和氧气的接触面积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44O H e+-++22H O4.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SO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2-4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SO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 − 4e–= 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5.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高二化学 原电池习题

高二化学原电池测试题(二)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5分)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B.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C.原电池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两个不同的金属电极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就能形成原电池3.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CaCO3+2HCl===CaCl2+CO2↑+H2O 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4.右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5.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铜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6.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的CuSO4溶液,如各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Zn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加快产生H2的速率C.把Fe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把二者相连,观察到Cu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与H2SO4能发生反应而Fe被钝化D.金属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比镀锡铁更易被腐蚀9.根据右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10.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11.氢氧燃料电池以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 .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H 2OD .用该电池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 L Cl 2(标准状况)时,有0.2 mol 电子转移12.6、对于锌-铜-稀H 2SO 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电极变化(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了1g H 2 ④铜片上析出1molH 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Fe 、Cu 和FeCl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B .由Al 、Cu 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C .由Al 、Mg 和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 +4OH --3e -===AlO -2+2H 2OD .由Al 、Cu 和浓HNO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14.(12分)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原电池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

易错点12原电池瞄准高考1.(2018课标H)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 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银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结-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4e- =2CO2-+C23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答案】D【解析】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as一向负极移动,A正确s B.电池的总反应为3c口一因此充电时释放C5,放电时吸收E正确s C_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忙-=2C0,C, C正确j D_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纪6工一2-4e-=3C5, D错误。
2.(2018课标O)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S -x=2Li+ (1 —;') J 【答案】D【解析】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6与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R 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 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A 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 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E 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 反,放电时,L(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C 错误。
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 的正极反应应该是3与Li 叫导电子转化为LhCK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U 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 总反应为:2Li + (l —楙介二及0班 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LhO^-x = 2Li+(l-| Oi f 选项D 正确。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期末基础知识复习及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期末基础知识复习及训练(含答案)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原电池基本概念理解。
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化学电池的分类:常见的原电池可以分为三类:(1)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3)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4、常见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总结。
⑴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①结构:锌筒、填满MnO2的石墨、溶有NH4Cl的糊状物。
②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正极:2NH4++2e-=2NH3+H2NH3和H2被Zn2+、MnO2吸收:MnO2+H2=MnO+H2O,Zn2++4NH3=Zn(NH3)42+⑵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①结构:铅板、填满PbO2的铅板、稀H2SO4。
②A.放电反应负极: Pb-2e-+ SO42- = PbSO4正极: PbO2 +2e-+4H+ + SO42- = PbSO4 + 2H2OB.充电反应:阴极:PbSO4 +2e-= Pb+ SO42-阳极:PbSO4 -2e- + 2H2O = PbO2 +4H+ + SO42-===总反应式:Pb + PbO 2 + 2H2SO4放电充电2PbSO4 + 2H2O5、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中Mg作负极,(3)(4)中Fe作负极B.(2)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3)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4)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答案:B解析:(1)中Mg作负极;(2)中Al作负极;(3)中铜作负极;(4)是铁的吸氧腐蚀,Fe作负极。
原电池电解池习题

原电池电解池习题1. 电解池的定义和原理电解池是一种利用外加电源将化学反应进行反向强化的设备。
电解池由两个电极组成,即阴极和阳极。
在电解池中,阳极是正极,阴极是负极。
当外加电源的正极连接到电解池的阳极,负极连接到电解池的阴极时,电解池内发生非自发性的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称为电解。
2. 电解池习题1现有一个电解池,其中放置的是一个银电极和一个铜电极,两个极之间的溶液是银盐溶液。
需要回答以下问题:a. 在该电解池中,哪一个电极是阴极,哪一个是阳极?b. 当外加电源断开时,哪一个电极会发生物质反应?c. 写出该电解池中的总反应方程式。
3. 解答荷的极,吸引阳离子,而阳极是正电荷的极,吸引阴离子。
b. 当外加电源断开时,铜电极会发生物质反应。
在电解池中,外加电源会提供电子流,使阳离子在阳极处失去电子并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阴极处,电子被还原的物质接受,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当外加电源断开时,只有阳极处的反应会继续进行。
c. 该电解池中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Ag⁺(aq) + Cu(s) → 2Ag(s) + Cu²⁺(aq)。
4. 电解池习题2现有一个电解池,其中放置的是一个氧化铝电极和一个银电极,两个极之间的溶液是硝酸银溶液。
需要回答以下问题:a. 在该电解池中,哪一个电极是阴极,哪一个是阳极?b. 当外加电源断开时,哪一个电极会发生物质反应?c. 写出该电解池中的总反应方程式。
5. 解答负电荷的极,吸引阳离子,而阳极是正电荷的极,吸引阴离子。
b. 当外加电源断开时,氧化铝电极会发生物质反应。
在电解池中,外加电源会提供电子流,使阳离子在阳极处失去电子并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阴极处,电子被还原的物质接受,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当外加电源断开时,只有阴极处的反应会继续进行。
c. 该电解池中的总反应方程式为:Ag⁺(aq) + Al₂O₃(s) → Al³⁺(aq) + 2Ag(s)。
6. 结论通过上述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课---原电池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课---原电池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够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高清课堂:原电池#原电池的组成条件】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负极:活泼性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活泼性弱,溶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③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④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诠释:a.原电池中,电极材料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
如图:b.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直接接触。
如图:要点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高清课堂: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实验设计①按照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观察两个金属片插入溶液后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金属电极表面的变化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是否有电流产生。
②按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注意最后将盐桥插入两种电解质溶液中。
请观察反应过程中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并观察电极表面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及优点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
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c.优点:使原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区域之间实现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使原电池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
2、实验记录①对于图甲装置Zn片:Zn-2e-=Zn2+Cu片:Cu2++2e-=Cu同时在Zn片上,Zn可直接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与ZnSO4,因此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高考化学专题原电池例题和练习(含解析)

原电池化学电源【例题精讲】例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实验时,观察到滤纸上紫色小点向A极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Zn片,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由B经导线流向AC.B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D.若将Cu片移出滤纸,锌片会继续溶解答案 B解析A项,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Mn 向A极移动,则A极为Zn片,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B项,电子由A(负极)经导线流向B(正极),错误;C项,H+在Cu电极上得电子,正确;D项,Zn会与滤纸上的稀硫酸反应而溶解,正确。
例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答案 B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和浓硝酸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C错误。
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 2Al +4H2O,则正极反应式为6H2O+6e- 6OH-+3H2↑,B正确。
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D错误。
例3.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
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具有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具有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B.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C.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 mol·OH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D.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答案 C 由铁碳微电解装置示意图可知,Fe在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则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故B正确;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e-2·OH,每生成1 mol·OH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故C错误;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草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氧化剂作用易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则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以氧化草酸处理污水,故D正确。
《原电池》知识点及练习题

《原电池》一、知识点1、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反应:Zn − 2e−=Zn2+正极反应:2H+ + 2e−=H2↑总反应:Zn + 2H+ = Zn2+ + H2↑3、原电池组成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负极:较活泼的金属;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正正负负)(4)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较活泼金属、失电子、电子流出、电流流入、氧化反应;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得电子、电子流入、电流流出、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现象:负极:电极溶解或质量减轻;正极:电极上产生气泡或质量增加。
6、原电池的应用:(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3)设计原电池;(4)金属的腐蚀。
二、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释放能量的反应都有电子的转移C.释放能量的反应都可通过原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D.化学能和其他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2.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3.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C.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4.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2Al + 2NaOH + 6H2O == 2Na[Al(OH)4] + 3H2↑ B.2H2 + O2 == 2H2OC.NaOH + HCl == NaCl + H2O D.CH4 + 2O2 == CO2 + 2H2O5. 如图所示原电池,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负极:总式:6. 能够组成原电池装置的是()7.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县中学高三化学组基础知识点电化学、电子式、热化学(4-1)制作者:李伟每天进步只需一点点高三化学电化学、电子式、热化学 班级姓名
原电池:1)自发的氧化还原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3)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4)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5)正极+负极=总离子方程式=负极+电解质6)碱性条件下O2+2H2O+4e-=4OH-
1、原电池(常见电池)
1)Zn-Cu/C-H2SO4负极正极总离子
2)Zn-Cu/C-CuSO4负极正极总离子
3)Fe-Cu/C-FeCl3负极正极总离子
4)Cu-Pt/C-FeCl3负极正极总离子
5)Mg-Al-H2SO4负极正极总离子
6)Mg-Al-NaOH 负极正极总离子
2、原电池(燃料电池)
1)H2(Pt/C)-O2(Pt/C)-KOH
负极正极总化学
2)H2(Pt/C)-O2(Pt/C)- H2SO4
负极正极总化学
3)CH4(Pt/C)-O2(Pt/C)- NaOH
负极正极总化学
4)CH4(Pt/C)-O2(Pt/C)- H2SO4
负极正极总化学
3、原电池(提高类)
1)Pb+PbO2+2H2SO4=2PbSO4+2H2O 注意:PbSO4是难溶物
负极正极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Fe)正极(C)总
3)铝-空气-海水电池
负极(Al)正极(C)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