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中国人尤其哈尔滨人都该看看)
哈尔滨市旅游景点

哈尔滨市旅游景点哈尔滨市旅游攻略简介哈尔滨市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城市,享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是一个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城市。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和地方美食。
旅游景点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哈尔滨市的一个标志性景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欧洲风情别具一格的建筑和历史文物,体验到哈尔滨市的独特魅力。
太阳岛太阳岛是哈尔滨市内最大的岛屿,也是哈尔滨市的一个重要景点。
在这里,你可以观赏到依山傍水的风景,还可以欣赏到冰雕艺术作品。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市的一大亮点,是世界上最大的全封闭式冰雪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冰雪娱乐项目,包括滑冰、滑雪、雪地摩托车等。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一座著名的东正教教堂,是哈尔滨市的一大文化遗产。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壁画和雕塑,体验到东正教的宗教文化。
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香坊大街上,是一座纪念建筑。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哈尔滨市的防洪情况,同时也能欣赏到城市的壮丽景色。
特色美食红肠哈尔滨红肠是哈尔滨市的一大特色美食,是由鲜猪肉和烟熏猪肉制成的,口感鲜美、香辣可口。
爆炒腰花哈尔滨爆炒腰花是一道以猪肚腰子为主料的传统美食,口感嫩滑、鲜美可口。
松花江道东烧排骨松花江道东烧排骨是哈尔滨市的传统烧烤美食,是由排骨、米饭和蔬菜制成的,味道鲜美香浓。
三千水饺三千水饺是哈尔滨市的传统美食,是由肉馅和叶子菜糊制成的,蒸熟后口感鲜美、清香可口。
马迭尔冰红薯马迭尔冰红薯是哈尔滨市的传统甜品,是由红薯和白糖制成的,味道甜美可口、清新爽口。
经典民俗冰灯文化哈尔滨冰灯文化是哈尔滨市的一大特色民俗文化,体现了哈尔滨市的文化特色和技艺水平。
雪乡文化哈尔滨雪乡文化是哈尔滨市的一个民俗文化,体现了哈尔滨市的冰雪特色和地域文化。
哈尔滨市民俗广场哈尔滨市民俗广场是哈尔滨市的一个民俗文化活动区,展示了哈尔滨市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再见了美丽的哈尔滨作文

再见了美丽的哈尔滨作文哈尔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如今,我要和它说再见了,心中满是不舍和留恋。
还记得初到哈尔滨的时候,是一个寒冷但又无比迷人的冬天。
一下火车,那扑面而来的冷空气,就像一个热情过度的朋友,给了我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我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帽子和手套,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但还是被那凛冽的寒风钻了空子,冻得直哆嗦。
我拖着行李箱,走在哈尔滨的街道上,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道路两旁的树木,都像是披上了白色的披风,银装素裹,美极了。
路过一家小店,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喜庆。
那红与白的搭配,就像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
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房间不大,但很温暖。
老板是个热情的大姐,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跟我唠着嗑儿,告诉我哈尔滨哪里好玩,哪里的东西好吃。
晚上,我实在耐不住寂寞,决定出去逛逛。
来到中央大街,那灯火辉煌的景象让我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
街道两旁的建筑充满了异域风情,有的是欧式的,有的是巴洛克式的,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神秘而美丽。
我走进一家卖红肠的店,店里弥漫着浓浓的肉香。
老板熟练地切着红肠,一边切一边跟我介绍:“这红肠啊,可是咱哈尔滨的特色,纯肉做的,味道老好了!”我买了一根,咬上一口,那浓郁的香味瞬间在嘴里散开,肉质紧实,带着淡淡的烟熏味,真的是太好吃了!走着走着,我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在围着一个冰雕。
我好奇地凑过去,原来是一个巨大的冰狮子。
那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威风凛凛,仿佛下一秒就要扑出来一样。
旁边还有几个小朋友,在冰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他们的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着。
第二天,我去了太阳岛。
那里的雪博会简直就是一个雪的世界。
各种各样的雪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有美丽的公主,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雄伟的城堡。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些雪雕,冰冰凉凉的,触感特别奇妙。
在哈尔滨的日子里,我还去了冰雪大世界。
一进去,我就被那巨大的冰城堡给震撼到了。
哈尔滨渔村三大家与渔村失踪之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哈尔滨渔村的三大家族哈尔滨这块古老神秘的土地,是谁初踏并驻足?苍天茫茫,苍生匆匆,也许这永远不得知晓。
但据目前已发掘的档案史料看,确知哈尔滨早期有三大家族并一直沿续下来,至今他们的后代还有人生活在哈尔滨。
哈尔滨第一大家族当属王姓。
在200多年以前,哈尔滨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麇集,汹涌的松花江在其中自西逶迤东去,肥沃的平原上遗留着两三处金代的废墟。
据记载,1763年,有一户从山西太原府太谷县搬居拉林的王姓人家,从“闲散满洲"手里承领了松花江上游自烟墩砬子起下游至阿什河下口止这一段水域的官网,奉打贡鱼,并按年交纳课税京钱480吊,以此津帖拉林八旗24屯满洲子弟痒序(学校)之资。
哈尔滨恰为此段水域中网场之一,由此看来,这位王老爷子并不是第一位来哈尔滨的人,而是那位"闲散满洲"跑船占江的时候,看到哈尔滨这片好的滩面,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哈尔滨,好!”后懒于经营,转租王姓人家,但这位"闲散满洲"及这位王老爷子是否亲来哈尔滨设场捕鱼,却没有明确记载,不敢遽断。
到了王姓孙辈王尚德这一代,明确记载开始在哈尔滨地方打鱼。
1866年网户王尚德禀称:"窃因网户自道光二年(1822年)间江水涨发。
冬网碍难捕打,当经报明衙门,饬令于罗金、报马、哈尔滨等处设立鱼圈,修造鱼船,着夏秋捕鱼上圈,备输贡鲜”。
那时江里盛产鲤鱼,金鳞赤尾,重十数斤;白鱼,窄身扁腹,大者长六七尺,肉肥而味美,为松花江之特产;鳇鱼,头粗与身等,巨者长二三丈,重达千余斤,为贡鲜之必品。
捕捞鳇鱼十分不容易,使用的是特制的大网。
每次捕鳇鱼都要去十几个人,常常是兴师动众而出却垂头丧气而归。
即使这样,受命当差的渔夫仍要早出晚归,巡视着松花江的波峰浪谷,追寻大鳇鱼的隐秘行踪,等待着捕捉鳇鱼的动人时刻。
1931年朱自清笔下的哈尔滨

1931年朱自清笔下的哈尔滨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2期圣陶兄:我等八月二十二日由北平动身,二十四日到哈尔滨。
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请听我说哈尔滨的印象。
这里分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四部分。
马家沟是新辟的市区,姑不论。
南岗是住宅区,据说建筑别有风味;可惜我们去时,在没月亮的晚上。
道外是中国式的市街,我们只走过十分钟。
我所知的哈尔滨,是哈尔滨的道里,我们住的地方。
哈尔滨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
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哪儿似乎都要多些。
据说道里俄国人也只十几万;中国人有三十几万,但俄国人大约喜欢出街,所以便觉满街都是了。
你黄昏后在中国大街上走(或在南岗秋林洋行前面走),瞧那拥拥挤挤的热闹劲儿。
上海大马路等处入夜也闹攘攘的,但乱七八糟地各有目的,这儿却几乎满是逛街的人们。
这种忙里闲的光景,别处是没有的。
这里的外国人不像上海的英美人在中国人之上,可是也并不如有些人所想,在中国人之下。
中国人算是不让他们欺负了,他们又怎会让中国人欺负呢?中国人不特别尊重他们,却是真的。
他们的流品很杂,开大洋行小买卖的固然多,驾着汽车沿街兜揽乘客的也不少,赤着脚爱淘气的顽童随处可见。
这样倒能和中国人混在一起,没有什么隔阂了。
也许因白俄们穷无所归,才得如此;但这现象比上海沈阳等中外杂居的地方使人舒服多了。
在上海沈阳冷眼看着,是常要生气,常要担心的。
这里人大都会说俄国话,即使是卖扫帚的。
他们又大都有些外国规矩,如应诺时的“哼哼”,及保持市街清洁之类。
但他们并不矜持他们的俄国话和外国规矩,也没有卖弄的意思,只看做稀松平常,与别处的“二毛子”大不一样。
他们的外国化是生活自然的趋势,而不是奢侈的装饰,是“全民”的,不是少数“高等华人”的。
一个生客到此,能领受着多少异域的风味而不感着窒息似的;与洋大人治下的上海,新贵族消夏地的青岛,北戴河,宛然是两个世界。
但这里虽有很高的文明,却没有文化可言。
待一两个礼拜,甚至一个月,大致不会教你腻味,再多可就要看什么人了。
哈尔滨概况导游词3篇_导游词

哈尔滨概况导游词3篇哈尔滨已发现10余处史前文化遗存。
大约距今3020xx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尔滨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下面是带来的哈尔滨概况的导游词,欢迎欣赏阅读。
哈尔滨概况导游词一:各位团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旅行社及全体哈尔滨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现在为大家开车的司机师傅是XXX,我们东北的司机驾驶技术都没得挑,无论黑道、白道都吃的开,可以保证大家游览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大家尽可以放心!我的名字叫做刘美琳-----美丽的美,琳琅满目的琳。
因为我是女孩子嘛,所以我爸妈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想让我做个美女!说到美女啊,想必大家都知道,哈尔滨的姑娘漂亮、小伙帅气是全国出了名的。
大家可能要问了,为啥哈尔滨的姑娘都那么漂亮呢?这就得从哈尔滨的历史讲起了:哈尔滨作为一个近代城市,其城市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比,谈不上悠久。
但也就是这不算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哈尔滨所特有的文化,这文化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
哈尔滨只有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
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1 / 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建有30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到 17万人,而当时的哈尔滨仅有人口30多万,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外侨,哈尔滨一时间成为以沙俄统治为首的国际城市,有许多在哈尔滨生活的的外侨与当地人通婚,大家都知道,混血儿都是很漂亮的,哈尔滨出美女、帅哥也就不稀奇啦。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大家可以叫我刘导,“刘导、刘导”说白了就是领着大家溜达、溜达。
因为哈尔滨的冬天是旅游旺季,这人一多啊,无论是吃、住还是游玩,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我会尽力避免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互相谅解,多多支持我工作,有什么意见要求尽管和我提出来,我会尽力满足大家。
我的家乡哈尔滨演讲稿

1.我的家乡哈尔滨作文要按春夏秋冬来,也要写物.2.求一篇《我的家乡》的演讲稿,描写哈尔滨的~···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天鹅项下的珍珠”之美称。
哈尔滨总面积5657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人口935.32万,其中市区人口323.53万人。
哈尔滨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
因文庙、极乐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及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誉为“东方小巴黎”。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松峰山、二龙山、玉泉狩猎场和亚布力滑雪场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同时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她的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塑、冰雪游乐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此外,还有驰名中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每年一届的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
在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和风飞舞的是哈尔滨女人浪漫的笑靥,随雪飘落的是哈尔滨男人热忱的情怀。
热情的哈尔滨人已经为前来做客的各地朋友敞开了一道洁白美丽的冰雪之们。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舞妖娆,良田万顷。
这是一群特殊的人群,时尚美丽,豪情万种。
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发展史相比,哈尔滨是一个仅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却是一座独具殖民文化特色的城市。
它少了些许的裹尸马革汗竹香的历史故事,多了几许异国浪漫的都市情怀,素有东方“巴黎”的称谓。
哈尔滨的名字源于满语哈尔锦,是晒网场的意思。
1898年沙俄为了修中东铁路,在松花江边设了一个小站,就是哈尔滨的前身,然后雨后春笋般地形成了集工业、商埠为一体的新兴殖民城市,前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人在这里居住。
这是欧洲文明对哈尔滨的第一次渗入。
在哈尔滨的街区道路上徜徉,会不断地在松树后、在楼群里看到风格不同的教堂庙宇。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哈尔滨是中国东北的一座重要城市,其近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历史纪元。
从清朝建城开始,到日本租借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再到解放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哈尔滨的城市演变历程丰富多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脉络。
清朝时期,哈尔滨是一片荒凉之地,直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开始兴建。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黑龙江和松花江交汇处,成为了清朝东北边疆的重要军事屯田中心。
1862年,清相关部门正式设立哈尔滨将军府,标志着哈尔滨作为城市的建立。
在此之后,哈尔滨逐渐形成了城市的雏形,多元文化的融合也开始有所体现,这为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哈尔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日本租借时期。
1905年,中国和俄罗斯签订《横须贺协议》,将东清铁路租借给俄国,俄国人在哈尔滨扎根落户,建设了许多俄式建筑和设施。
1910年,奇迹般地拔地而起的哈尔滨大街成为城市的商业繁华地带,国内外商人云集,各色物品琳琅满目。
同时,日本殖民者也在哈尔滨大量修建工厂和学校,推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使哈尔滨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最具现代化特色的城市之一。
解放后,哈尔滨迎来了新的历史纪元。
1946年,哈尔滨解放,中国我党开始领导城市建设和管理。
为适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增长,哈尔滨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规划。
新的道路、公园、住宅区等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968年,哈尔滨被确定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哈尔滨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文化活动、旅游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同时,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高楼林立、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成为城市的新特点。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哈尔滨与俄罗斯、蒙古等东北亚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城市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哈尔滨变化

哈尔滨的变化哈尔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家乡面貌日新月异.不要说外地人.就是当地人不常出门的.看到这些变化.也会赞叹不已.当然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和街变成印度风情街光芒街统一规划,呼兰成为哈尔滨新区江北大学城哈尔滨江北市政府.南岗区情公示广场.有一个正方体的公示牌. 只有一面有公示屏.其它三面都是广告.我觉得.不太体现公示之用.而是变相的销售广告! 性质恶劣. 而且就算有广告.但方向和地方.也不太适合啊.是不是以前的东海龙宫那里啊恩那里我注意到了。
不过有媒体就离开不了广告呀哈哈不过的确挺漂亮的人和街变成印度风情街(以前我家就住那呀,我去看了很漂亮)光芒街统一规划(以前是很脏很乱的早市)呼兰成为哈尔滨新区(呼兰区至公路大桥路段整修完毕,其中取缔呼兰至哈尔滨的一个10年的收费站)江北大学城,位于哈尔滨呼兰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囊括哈尔滨司法警官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广厦学院黑龙江省农垦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中学等高等院校其中各大院校正在积极改善硬件措施各级高等学院基本分布在学子路学院路在公路大桥做80路公交车可直达)哈尔滨江北市政府(很漂亮的,尤其是夜晚)还有哈尔滨饶城高速看上去很惬意竣工与否不太清楚,中国最大的森林动物园--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正式开园(票价便宜:以前80到现在40 合算~~~嘎嘎)会展中心二级工程施工完毕北环路东北新街油石厂附近南岗道里区供热系统马上竣工,还有,太平区(原道外)家乐福太平桥附近马家沟改造工程,很漂亮!~对了,会展中心开了个家乐福哈尔滨市的命运是不平凡的。
20世纪初,哈尔滨不仅是俄罗斯划归铁路用地带、同时也是大型铁路枢纽和经济中心,它几乎半个世纪都处于各种时代和文化的交汇点。
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和该地区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对哈尔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已载入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史册。
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便是俄罗斯的哈尔滨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我转载的,希望中国人可以了解这个曾经辉煌过的城市,我们遗忘了太多的东西如今,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建筑中找到那些梦想,野心,还有无奈原作悲伤了点,现在的确开始保护了,我在哈尔滨,在长春,沈阳,大连,还有北京,都看到人们在保护那些剩下的,不过哈尔滨的格局被毁坏了,这个不像建筑,回不来了,1940年刚开了头的地铁也被拆了,这一等就是70年,听说哈尔滨又开始修地铁了,希望交通会变好,毕竟是我的家长了点,大家将就着看吧哈尔滨老建筑现在的样子,大家可以去我的相册看,毕业前做了个专辑,不过还没完1 前生,被历史与野心选中1896年6月3日,清政府钦差大臣李鸿章与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曼诺夫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密约》俄国攫取了在中国吉林,黑龙江境内修筑铁路权利。
1896年9月,李鸿章与俄国签订协议,共同成立了东清铁道建设局,清朝派许景澄督办出任第一任董事长,俄国出资金与技术,北从满洲里开始,东从海参崴开始,修建铁路。
1898年3月27日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旅顺大连湾租借条约》。
俄国获得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权利。
1898年4月考察队俄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率特别考察队到哈,确立位于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他建议把中东铁路与其南满支线的焦点设在那里。
东经12 6度38秒。
北纬45度45秒。
2 造城如果在一八九八年,一个拉二胡的盲人穿过这块土地,他会听出这里聚集着不同种族的人,因为他们口音混乱:带颤音的彼得堡官话,乌克兰的顿河方言,西伯利亚通古斯方言,比杠头还强硬的胶东话,复述机器说明书的鼻音浓重的德语。
河北腔的诅咒,东北口音哼出的小调。
在松花江边的这片平原,一个俄罗斯的城市从天而降,俄罗斯人赞美它,因为它是“新世界”的象征,它将是黄俄罗斯的首府,是由埠头区、哈尔滨区、以及新市区组成的松花江市。
3 优雅大气的城市规划在精神上,哈尔滨往往被俄侨看成是新圣彼得堡,城市规划却是脱胎于莫斯科。
同时因预先“设计”而比莫斯科更从容。
莫斯科原有的街道是遵从马车时代的对交通和效率的控制的,和巴黎一样是由一个原点辐射开的大蛛网。
而许多局部区域可看出后天拼贴的痕迹,这是前期设计不足造成的,直接导致在一些有中心延展出去的街道变得不甚流畅街区不甚规则。
但是哈尔滨这座城市并不是渐进生成的,而是整体落地前,经过精心设计。
正如同西克斯图斯五世把整个罗马城作为设计的领域,哈尔滨亦是被作为一个整体孕育的。
所以更有远见,更能从容应对城市的成长。
首先,等距离放射性对角线的运用,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哈尔滨近百年来的城市规划格局。
它并不象一个大蛛网,而是一个主蜘蛛网连接了几个附属的蜘蛛网(1)。
其次,火车和汽车让哈尔滨的设计视野更为宽广,他没有为城市设定边界,而是在从中心辐射出的道路的延长线上(2)为城市的发展预留空间。
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以大直街和红军街十字架为中心点,仿佛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四通八达,而又以新阳广场、教化广场、文昌广场等各为中心点,形成了许多个小的蜘蛛网,有机地融入了大蛛网中。
以南岗区为例,1898年最初的城市规划者,运用了哈尔滨本身所具有的起伏丘陵地势和北靠松花江,南濒马家沟这一天然地理环境,进行了沿江依岗的街道布置,首先以博物馆广场为轴心,大蛛网向东南西北放射出车站大街(红军街北部)、哈尔滨大街(今红军街南部)、东大直街、西大直街四条主要干道,并以松花江和满洲里街形成一个小蛛网放射出民益、公司、上方等街道,同时连接以教化广场为中心点的另一个小蜘蛛网,放射出砖瓦铁工、木工、教化、利群等街道。
在这个放射性的街道的中端以铁路街穿插环绕,(这个环本身的造型优美,交叉口采取圆弧形无方向的形式,减缓了街道与建筑的对立。
)使南岗区整个街道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2)在18世纪法国传入一种全新的设计度量,这种设计形式无明显终点,但挺伸穿透内部空间在地平面上向外无限延伸,无穷无尽。
这建立了一种能超越岁月,让城市无限延伸的设计构想。
圣尼古拉大教堂1896年,在城市的核心,矗立起圣尼古拉大教堂的尖顶,这远不止建筑工艺学的一项光辉成就,大教堂成为向外放射的点划线条的汇聚点,他赋予哈尔滨一个心理上的、视觉上的中心。
这个尖顶在城市的中心,而其他的教堂的尖顶布置在城市的其他方向,完成对视觉的力,正是因为这些沿着路网辐射出去的重要的点,教堂就得以沿着道路施展着它的影响,城市由此成为一个整体。
由教堂尖塔表达的象征性,得到遍布全城的教堂和市政建筑的尖顶的呼应,“取得了邻里尺度和城市尺度之间的统一。
”(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并建立了一个整体的天际线。
中央大街当各个建筑形式之间彼此有联系时,空间进深的大小是由相似的建筑形式通过透视消逝缩小的效果而得以理解的,这种范例是一种在空间汇总使形式统一的做法,使设计通过城市的尺度富于连贯性。
而中央大街的连贯性被改造的冲动破坏了,高出旧建筑的新建筑,藐视地俯瞰着历史。
显出了对秩序的不屑,应和着一个杂乱的时代大直街作为这个城市的东西轴线,它制造了一条力线。
这是一个聚乱成序的关键要素,东大直街两旁是植物之后的教堂和院子,这个布局开阔,并不高大,但因为高岗之上而显得肃穆,这条线延伸出现实的需求,将未来的秩序一并规划出来。
但是这种秩序在今天被打破了,城市追逐的不是这个方向上的延展,而形成了无数向上的力线,各自为政地向上挺着,我们得城市在追逐明天的过程中把昨天丢失了,而今天则惨不忍睹。
防洪纪念塔和圣彼得堡的相似之处:在哈尔滨还有一个界面就是松花江,整个城市的力线向江边汇聚,这表达了这个城市的基本概念,就是人与江的接触。
而防洪纪念塔,很好的考虑到这个城市的整体情绪,他先是建立了一个参考的框架,以便为后面的形式提供尺度和度量。
同时他赋予了后面雄伟宽阔的空间一个外形(画框),限定空间边界,又在烘托主塔的过程中,也点明了江的主题,从而取得了秩序。
今天首先是被围廊引导的目光的环顾运动很快被两边的高楼制止,而纪念塔在这些高楼的干扰下,亦丧失了高潮的意义。
索菲亚教堂在1999年被清理出来了,我回哈尔滨特意去看了一下索菲亚在浓烟和推土机的轰鸣中惊艳的亮相了之后她就不是教堂了,只是相机的靶子,她周围的楼房围起一个盒子,让空间局促而焦虑,她曾经占有的天空已被分割阻挡,那些听到钟声而远望尖顶的目光大多受挫。
对于游客而言,这已经够了。
但是对这个城市,这种处理方法显得很不真诚。
谦卑是这个城市最应该补习的一课这个城市,我们整个国家还没有学会尊重,尊重传统,尊重他人,尊重人。
一个城市的规划,非常完美的规划,我们不屑一顾,对别人的规划,对自己的规划,都可以被轻易否定。
好吧,我们不说文革,在今天,我们依然对城市骨子里的气质置之不理。
谦卑是这个城市最应该补习的一课4 劫难1966,名实相较如果说名字是个咒语。
那么1966年,哈尔滨主要大街都被下了咒。
潜意识里,是要通过名改变实。
革命的迷信。
7月《黑龙江日报》报道,几天来全省各地城镇成千上万的“红卫兵”走上街头,大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更改带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色彩的街道名、建筑物、商店字号。
这一运动,使很多文物古迹、古建筑、古书和艺术品遭到破坏。
7月18日市财贸委员会发出通知,经请示省市有关部门同意,将国营秋林公司所属南岗商店改称哈尔滨北方百货商店,(10月17日改称东方红百货商店,1972年4月24日改称松花江百货商店,1982年9月17日改称松花江百货大楼,1984年10月5日恢复秋林公司老字号);国营秋林公司所属道里百货商店改称哈尔滨市百货公司第二百货商店(198 8年12月末改道里秋林百货商店,1989年3月初改称道里秋林商店)9月27日《哈尔滨晚报》报道,中共哈尔滨市委根据群众意见,决定将哈尔滨市34条路、街更换新名。
其中大直街改为“东方红大街”,中央大街改为“防修大街”,友谊路改为“反修路”动力之乡路改名为“大庆路”;东直路改名为“东风路”;学府路改名“抗大路”;友谊改名为“反修路”;南直路改名为“大寨路”;承德街改名为“人民大街”等。
10月22日《哈尔滨晚报》报道,两个多月来,省城哈尔滨市一切醒目的地方都写上了毛主席语录,各主要建筑物上都披上了“红装”,到处是“红海洋”。
圣尼古拉,这个城市消失的逻辑重音圣尼古拉教堂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它位于南岗中心广场正中央,亦称中央寺院。
全城的标志性建筑。
南岗是当时哈尔滨地势最高的区域,东西走向的大直街被老百姓称为“龙脊”,大直街与红军街相交形成中心广场,位于广场中央的教堂无疑成为全城的景观控制点。
大教堂的塔尖标定的点,本来可以跨越时代的天空,将城市记忆代代相传,但这个可能最终被彻底斩断了。
这样一座堪称精品的建筑,文革期间被拆毁了。
圣尼古拉教堂是城市中央的建筑物,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象征随着政治力与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更迭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1900年春动工;7月义和团围攻哈尔滨,暂时停工1900年12月18日尼古拉中央教堂在南岗落成。
以沙皇的名字命名的圣尼古拉教堂最初代表着沙皇的统御十月革命后,则代表着流亡者的信仰和乡愁1966年8月23日圣尼古拉教堂被学生作为“四旧”拆除,教堂内的文物被毁坏或散失1966年12月1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会议正式同意在喇嘛台旧址修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塔”,并命名为“红塔”1968年在原址竖立起来一座细而高的长方形纪念碑,四面刻着林彪手书的“念念不忘”碑顶是四面红旗,由于形状酷似冰棍,又被称为冰棍塔。
这一阶段,政治(以文化大革命纪念塔为象征)取代了宗教成为一个国家的狂热所在。
1971年林彪出逃后,林彪手书被铲掉1972年,在周总理陪西哈努克来哈之前,将塔炸掉,原址变为花坛。
荒芜的花坛象征着整个民族的迷惘。
1996年11月1日,圣尼古拉死去30周年,物馆广场交通工程历时5个月实现地面地下全面通车。
1997年原址修建阳光大厅,被出租车司机称为“坟包”。
这个阳光大厅上盖的奇丑无比的玻璃罩是否是对卢浮宫金字塔的抄袭之作不得而知,但却是对功利心的最好描述。
它和地下那些杂乱的小床子一样,强调了那个时代的画外音: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赚钱。
2005年8月,有人提出重修喇嘛台从来没有能够修好的东西,比如断臂。
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商业手笔,而是对文化和现实的尊重,我们失去很多,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修复和后悔,关键在于我们后悔的是什么?修复的是什么。
这点搞不清楚,我们就会持续的失去,像这座城市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消失最不能容忍的不是修复,而是修复的驱动力:功利心,对,就是这个东西,他是毁坏了哈尔滨的最大的破坏者从1966年到2005,从红卫兵、到工大集团、到弱智的管理部门5 消失的“地方”我们怎样对待了建筑,也就怎样对待了城市里的其他的东西我们耻笑前人,而又让后人耻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