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全部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选自《辞海》
《辞海》中的语言 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 课文中的语言
知识性
形象性 抒情性
爱得深切,写得生动
大雁是如此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该用什么语言 去描绘它呢?
请找出课文中对大雁叫声进行描写的语句,小组合 作品读赏析。
所有孤雁有一种共性:他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 且声调忧郁。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 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 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 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的 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 谈论。
wùǎi 雾霭
kuītàn jiānmò 窥探 缄默
shòuliè diāolíng huáxiáng gùjì 狩猎 凋零 滑翔 顾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 作者对大雁进行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十一月南飞的大雁 三月大雁归来 春雁觅食过程中的鸣叫 孤雁 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 字里行间充满了爱鸟之情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 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 带着野性的诗歌。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 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 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 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 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 形。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 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 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他的文章里, 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 而发出的悲叹。

2020-2021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PPT课件

2020-2021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PPT课件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 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一样, 这些自然现象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就是“物候”了。
2.四个因素,按影响由大到小:纬度影响最大, 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三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 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 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 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整体感知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 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 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 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字词学习
翩然( piān) 炎热( yán ) 农谚( yàn ) 纬度( wěi )
孕育( yùn ) 簌簌( sù ) 连翘( qiáo) 经度( jīnɡ)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 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望,具有启发性。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0新版教材)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0新版教材)
一家的客人是公共的,一起玩的是许多小朋友。 因为有远客,家里就同意孩子们减少工作,让他们 一起玩。这表现了平桥村淳朴善良和热情好客的民 情风俗。特别是小朋友之间没有等级制度,是平等 的,更是民风淳朴的表现。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 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 钓到一大碗。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 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 社戏。 状元成才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 深夜归航偷豆。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1-3)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 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铺垫:从民俗(鲁镇的习惯)入手,富于生 活气息。同时为下文“我”随母亲归省做铺垫。
第1段介绍平桥村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平桥村“极偏僻”而且“小”,但却是“我” 的乐土,可见“我”平时环境的单调枯燥。“离海 边不远”“临河”“打鱼”为下文的钓虾、“这十
状元成才路
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
状元成才路
还是弄潮的好手”做了铺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段的叙述表现了平桥村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虾“呆”的特点,“决 不惮”“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从心理、 动作描写的角度,表现了虾的“呆”。把虾当人 来写,绘形绘神。
“照例”二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些虾一向都是 给“我”吃,表现了农村 小朋友的淳朴、好客。
“高等动物”这个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真的是牛“欺侮我”吗?
“高等动物”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既戏谑了牛,又写出了“我”的窘态。其实并不 是牛欺侮“我”,而是因状元成为才路 “我”一直生活在单 调的读书环境中,状元成才路离农村生活很远,所以见到牛 很害怕,不敢接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蒹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写读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社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春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安塞腰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恐龙无处不有
9 桃花源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0 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核舟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4*庆祝旧历元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习仿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3 最后一次讲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诗经》二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完整PPT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完整PPT版)

文 章 探 讨
1. 2. 3. 4. 5.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 例句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 “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 的身子” “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文 章 探 讨
冷与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正因为 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 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 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 意地这样写。 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 理解和感受作者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 代里,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文 意 探 究
1. 江南的雪的特质是:滋润美艳。 以“暖国的雨”引出对“江南的雪” 的描写: 1. 比喻句; 2. 植物; 3. 动物; 4. 人的活动(塑雪罗汉)。 江南的雪,多彩而蕴含春意,蕴含 生机。
文 意 探 究
1.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 的欢乐联系在一起,给他们带来快 乐。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 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江 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生机,蕴育着 生命。 2. 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 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但这种美 却不能保持长久。
郭沫若(1892— 1978),原名郭开贞, 四川省乐山县人,我 国著名的文学家、历 史学家。他的著作很 多,文学方面有诗集 《女神》、话剧《屈 原》等。
关 于《 屈 原 》
•《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雷电颂》的结构层次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文 章 探 讨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 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 这种人生追求:“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 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 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文中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你如何理解这两篇文章中“冷”“热”并 提的含义? 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 月”的传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次第开放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秋叶簌簌
北 雁 南 飞
体会下列句子中蓝色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 化,显得亲切动人。
根据化石显示,这些集体死亡事件是发生在很短的时 间内,科学家们对那么多动物死亡的原因至今仍然感到迷 惑。
走近作者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 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 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 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 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 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 斗。
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 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 质、由简单到复杂等。
考考你:用地理课所学知识说明: 什么叫纬度?什么叫经度?
纬线
经线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课文探究
1.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因为在地球的其他大 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在靠近南极的詹姆斯罗斯 岛也发现了恐龙化石。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 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 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 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ppt(5份)-1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ppt(5份)-1

“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作者的概括是:
• 滋润美艳之至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哪些文句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
处女
•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 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的血 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 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 还有冷绿的杂草…… qì ng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 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 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正如江南 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 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 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 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 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 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 中描写的绝妙的江南、江北雪景图。
明亮的样子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朗读:
指冰雪融化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 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 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 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 水晶模样, 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 知道算什么, 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 了。 mú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鲁迅
作者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感知 阅读 教育网 -
归纳
作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1925年的鲁迅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代表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杂文集: 《坟》《烈风》《华盖集》《二 心集》《而已集》《伪自由书》 《花边文学》《准风月谈》 散文诗集: 《野草》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

阅读方法解密
内容顺序能否调换分析法。 包括词语、句子、段落能否调换,首先注意内容间的逻辑关
系(如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等);其次内容内部的关系, 一般分为总分、分总、并列或递进关系;再次,要结合具体内容 详细阐述彼此关系;还要注意前后有无照应的内容,此类题的答 案一般是不能调换的。本题中的四个要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 顺序排列的,所以不可调换。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 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 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和农业物候现象有关的谚语
• 春雷响,万物长。 •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 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 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8.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 万物复苏的景象。
现象
导思1.文中把哪 些物候现象形象 地说成“大自然 的语言”?
影响因素
导思3.哪些因素影 响物候?
关键词: 物候现象
重要性
导思2.物候观测对农 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是如何说明的?
研究意义
导思4.研究物候学 有哪些意义?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二 写一写字形
阻gé( 隔 ) 观cè( 测 ) cè( 侧 )面 shù( 漱 )口 wěi( 纬 )度 wěi( 伟 )大 zài( 载 )重 cái(裁 )缝 shuāi(衰 )退 zhōng( 衷 )心 piān( 翩 )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 答案
课件PPT
1.①chā ②chāi ③chà ④cī ⑤qiáo ⑥qiào 2.①销声匿迹 ②无可奈何 ③难能可贵 ④衰草连天 3.①酷热 寒冷 ②敏锐 迟钝 ③回来 离开 ④简便 困难 4.①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 ,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 ,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 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②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 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 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5.物候现象 物候景象 物候现象 特征 成因 意义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 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 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 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 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 板,乏味。
8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5.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 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 什么?
明确:举例多少应按照需求而定。近海地区的气 温,一般人笼统地认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 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 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是偶然性 ,举两个例子,更具有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 了。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课件PPT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 只虫。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 公里。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 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 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 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 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情境导入
课件PPT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 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 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 ,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作者档案
课件PPT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 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 人。
结构图示
大自然的语言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课件PPT
课堂小结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物候学 介绍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全文思路非 常清晰: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是从 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这篇科普文告诉 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 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 科学。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 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 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 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 的造诣很候学》一书出版在 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 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同年, 《科学大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 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文章,署名即为竺可 桢、宛敏渭。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 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 编。”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 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 个小标题。
字词清单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6.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 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 号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 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 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 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 相同。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 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 号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 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 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 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 相同。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 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 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 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 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3.第1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抓住了事物 的哪些特点?
明确: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 ”“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 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 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 落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