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Weather Symbol for Public Services前言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负责起草,国家气象中心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俊年、王亚伟、周庆亮、高兰英、韩燕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自觉地接受和应用天气信息。
公众气象信息服务中的天气符号已成为人们了解气象信息的最基本表达方式,目前已经被世界各国的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广泛使用,同时也应用于一些机场、酒店、电子显示屏、警示牌等,并且被广大的受众逐步认可和喜爱。
全国各地的不同媒体和气象部门在天气符号的制作上都有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不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但由于各地的文化背景、制作水平、理念表达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制作出来的天气符号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编制本标准,旨在规范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应用,使公众气象服务更为规范化、标准化。
该标准所制定的天气符号标准,是基本静态图形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经色彩与动画处理后,适用于全国各地、各种媒体和气象行业使用。
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晴 sunny 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101。
2.2 多云 cloudy天空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
2.3 阴天 overcast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
2.4 雨 light rain12小时降水量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象标准》⽓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业与民⽤建筑⼯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象局北京⽓象中⼼⽓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泛征求了建筑、⽓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象参数的项⽬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象参数项⽬较⼴,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的⽓象参数及⽓候特征分析,供⼯业与民⽤建筑⼯程设计、施⼯中使⽤。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年⼀遇最⼤风速”、“⽇平均⽓温≤5℃的⽇数及度⽇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业与民⽤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建筑热⼯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参数的统计⽅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意图、参数表等。
第⼀章总则第1.0.1条为满⾜⼯业与民⽤建筑⼯程的勘察、设计、施⼯以及城镇⼩区规划设计的需要⽽提供统⼀的建筑⽓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的参数系⼯业与民⽤建筑⼯程中通⽤的建筑⽓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件时所⽤的⽓象参数,已列⼊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1985年底的⾏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城市火险气象等级》等5项气象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城市火险气象等级》等5项气象领域国家标准发布作者: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8年第11期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城市火险气象等级》(GB/T 20487—2018)、《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GB/T 36742—2018)、《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T 36743—2018)、《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GB/T 36744—2018)、《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GB/T 36745—2018)5项气象领域国家标准,并将于2019年4月1日起实施。
此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相关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
其中,《城市火险气象等级》以城市火险等级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城市热岛和干岛效应与天氣状况或城市大小的对应关系表,城市气温、相对湿度获取和计算方法,主要供气象、消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保险公司以及广大居民使用,使城市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评估业务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规定了气象灾害种类、气象灾害敏感单位的确定、气象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气象灾害风险控制以及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等具体措施,对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出现气象灾害后的应急响应处置、气象灾害防控、保障措施及灾后处置提出了指导,特别是对于存在明显气象灾害风险点提出了气象灾害风险源辨识指导,将大大提高这类气象灾害敏感单位气象灾害风险预防和控制成效。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根据气象条件对森林火灾易燃和易蔓延的影响程度,划分出气象影响等级,以气象影响等级表示森林火灾易燃和易蔓延的风险,对于规范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警业务、提高预警服务质量和效果、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等有着重要意义。
《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给出了基于云量、天气现象、地表反照率订正地面紫外线辐照度的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详细介绍了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的计算原理和预报过程,并对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进行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规范,促进了紫外线预报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全国气象参数一览表

9 22
23.4
58
64
47
乌鲁木齐 43°47´ 87°37´ 917.9 5.7 -22 -27 -33.3 -15 29
34.1
29 9.8 18.5
23.5
80
44
31
吐鲁番 42°56´ 89°12´ 34.5 13.9 -15 -21 -23.7 -10 36
40.7 35.5
10 23.8
月平均 月平均 最热月14时平均
34°43´ 113°39´ 110.4 14.2 -5 -7 -11.4 0 32
35.6 30.8
9.2 27.4
27.3
60
76
45
30°37´ 114°08´ 23.3 16.3 -2 -5 -11.3 3 33
35.2 31.9
6.3 28.2
28.8
76
79
32.7
59
31
24
北海
21°29´ 109°06´ 14.6 22.6 8
6
2.6 14 31
32.4 30.1 4.4 27.9
28.7
77
83
74
成都
30°41´ 104°01´ 505.9 16.2 2
1 -1.1 6 29
31.6
28 6.9 26.7
25.6
80
85
70
重庆
29°35´ 106°28´ 259.1 18.3 4
6.9 19.9
19.8
68
83
64
拉萨
29°40´ 91°08´ 3658 7.5 -6 -8 -10.3 -2 19
22.8 18.1
中国气象标准

中国气象标准中国气象标准是对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方面的规定和指导标准,是气象事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气象工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中国气象标准的内容。
一、气象观测标准气象观测标准是指对天气、气象灾害等自然现象的观测规范,包括观测要求、观测方法、观测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观测要求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时间、观测频度等;观测方法包括观测方式、观测顺序、观测时序等;观测设备包括观测仪器、感应器等。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观测规范》(GB 19201-2015),天气观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能见度、云量、天气现象等,观测时间、频度也有明确规定。
二、气象预报标准气象预报标准是指气象部门针对未来天气情况,通过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规范,包括预报对象、预报内容、预报方法、预报精度等方面的规定。
在我国,中国气象局发布了相关的气象预报标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预报规范》(GB 19202-2016),对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三、气象服务标准气象服务标准是指气象部门为社会提供专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规定,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气象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提供详细的气象信息;气象产品应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如为公众提供天气预报、紧急天气预警;为航空、海洋等行业提供特色气象服务等。
综合来看,中国气象标准是对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和指导,它对于确保气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气象标准来观测天气、预测气象灾害、获取气象产品等,因此我们的生活中也离不开中国气象标准的支撑。
气象国家标准《人工影响天气术语》编制说明

气象国家标准《人工影响天气术语》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9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9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40号)下达编制计划,项目名称《人工影响天气术语》,项目计划号20194451-T-416,起草单位为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协作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成都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3.主要工作过程(1)组织落实。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3月11日,确定标准起草组成员。
(2)收集信息。
从2020年1月14日起至2020年1月—5月,起草组成员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技术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收集、检索、整理、分类、评价术语语料,制定标准编写框架。
(3)编写提纲。
2020年4月—6月,项目负责人草拟编写提纲,起草组部分成员讨论并对其进行修改,启动草稿编写工作。
(4)完成初稿。
2020年6月,项目负责人完成标准草稿的编写,组织起草组部分成员讨论修改完善标准草稿,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2020年7月15日,项目负责人将工作组讨论稿发送起草组成员以及人工影响天气领域资深专家段英研究员,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45条。
(5)完成征求意见稿。
2020年10月12日,项目负责人将征求意见稿(讨论稿)发送起草组成员审阅,共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22条,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克俊、刘晓璐、刘志、刘伟、黄潇、王维佳、钱尧、陈碧辉、余芳、叶其松、郑键、黄裕文,所做的工作如下:郝克俊,全面负责标准编制组织实施和总体框架设计工作,起草编写提纲和草案稿,选定术语词语、撰写术语释义、确定术语分类,组织讨论,收集处理意见,修改标准文本等。
刘晓璐负责选择术语条目、拟定术语分类、标准文本审改。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是一套用于规范气象工作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设施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象标准:
1. GB/T 17406-1998《气象数据收集、传输和交换》: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数据收集、传输和交换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2. GB/T 19205-2003《气象预报》: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预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3. GB/T 19206-2003《气象服务》: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4. GB/T 19207-2003《气象设施》: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设施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5. GB/T 19208-2003《气象观测》: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以上这些标准都是中国国家标准,所有的气象工作都必须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气象工作提供了参考。
国家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

GB/T × × × × —× × × ×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 ........................................................................................................................ 2 5 相对湿润度指数………… .............................................................................................................................. 3 6 标准化降水指数………… .............................................................................................................................. 3 7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 4 8 帕默尔干旱指数………… .............................................................................................................................. 4 9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11-01
007
GB/T 20481-2006
气象干旱等级
2006-08-28
2006-11-01
008
GB/T 20482-2006
牧区雪灾等级
2006-08-28
2006-11-01
009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2006-08-28
2006-11-01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2011-12-30
2012-03-01
027
GB/T 27963-2011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2011-12-30
2012-03-01
028
GB/T 27964-2011
雾的预报等级
2011-12-30
2012-03-01
029
GB/T 27965-2011
应急气象服务工作流程
2015-6-2
2016-1-1
56
GB/T 31707—2015
北方牧区草原干旱等级
2012-12-31
2013-07-20
037
GB/T 29457-2012
高温热浪等级
2012-12-31
2013-05-01
38
GB/T 31153-2014
小型水力发电站汇水区降水资源气候评价方法
2015-01-01
39
GB/T 31154-2014
太阳Hα耀斑分级
2015-01-01
GB/T 19202-2003
热带气旋名称
2003-06-17
2003-12-01
004
GB/T 19565-2004
总辐射表
2004-06-22
2004-12-01
005
GB/T 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2006-08-28
2006-11-01
006
GB/T 20480-2006
沙尘暴天气等级
2008-06-03
2008-11-01
020
GB/T 22164-2008
公众气象服务天气图形符号
2008-07-02
2008-11-01
021
GB/T 27956-2011
中期天气预报
2011-12-30
2012-03-01
022
GB/T 27957-2011
冰雹等级
2011-12-30
2012-03-01
033
GB/T 28592—2012
降水量等级
2012-06-29
2012-08-01
034
GB/T 28593—2012
沙尘暴天气预警
2012-06-29
2012-08-01
035
GB/T 28594—2012
临近天气预报
2012-06-29
2012-08-01
036
GB/T 29366-2012
010
GB/T 20484-2006
冷空气等级
2006-08-28
2006-11-01
011
GB/T 20486-2006
江河流域面雨量等级
2006-08-28
2006-11-01
012
GB/T 20487-2006
城市火险气象等级
2006-08-28
2006-11-01
013
GB/T 20524-2006
2008-06-03
2008-11-01
017
GB/T 21985-2008
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
2008-06-03
2008-11-01
018
GB/T 21986-2008
农业气候影响评价: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
2008-06-03
2008-11-01
019
GB/T 21987-2008
寒潮等级
44
GB/T 31159-2014
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
2015-01-01
45
GB/T 31160-2014
地磁暴强度等级
2015-01-01
46
GB/T 31161-2014
太阳质子事件强度分级
2015-01-01
47
GB/T 31162-2014
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2015-01-01
023
GB/T 27958-2011
海上大风预警等级
2011-12-30
2012-03-01
024
GB/T 27959-2011
南方水稻、油菜和柑桔低温灾害
2011-12-30
2012-03-01
025
GB/T 27961-2011
气象服务分类术语
2011-12-30
2012-03-01
026
GB/T 27962-2011
40
GB/T 31155-2014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
2015-01-01
41
GB/T 31156-2014
太阳能资源测量总辐射
2015-01-01
42
GB/T 31157-2014
太阳软X射线耀斑强度分级
2015-01-01
43
GB/T 31158-2014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扰动分级
2015-01-01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2006-10-16
2007-04-01
014
GB/T 21005-2007
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标准红斑剂量和紫外指数
2007-07-27
2007-12-01
015
GB/T 21983-2008
暖冬等级
2008-06-03
2008-11-01
016
GB/T 21984-2008
短期天气预报
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发Βιβλιοθήκη 日期修订日期实施日期
001
GB/T 19117-2003
酸雨观测规范
2003-05-16
2003-12-01
002
GB/T 19201-2006
热带气旋等级
GB/T 19201-2003
2003-06-17
2006-05-09
2006-06-15
003
2011-12-30
2012-03-01
030
GB/T 27966-2011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
2011-12-30
2012-03-01
031
GB/T 27967-2011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格式
2011-12-30
2012-03-01
032
GB/T 28591—2012
风力等级
2012-06-29
2012-08-01
48
GB/T 31163-2014
太阳能资源术语
2015-01-01
49
GB/T 31164-2014
森林火险气象预警
2015-01-01
50
GB/T 31165-2014
降水自记纸记录数字化
2015-01-01
51
GB 31221-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
2015-01-01
52
GB 31222-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高空气象观测站
2015-01-01
53
GB 31223-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
2015-01-01
54
GB 31224-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大气本底站
2015-01-01
55
GB/T 31705—2015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