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名词解释
ams名词解释(一)

ams名词解释(一)ams名词解释本文将列举一些与ams相关的名词,并提供例子来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及作用。
ams(网络管理系统)•简介:ams是指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监控、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
•例子:一家企业拥有大量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他们可以使用ams来集中管理和监控这些设备,快速解决问题,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ams(学会管理系统)•简介:ams也可以是指学会管理系统(Association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管理学术或专业性组织的会员、活动和信息。
•例子:某学术组织的会员可以通过ams系统查询和更新个人信息、参加学术会议、查看文献等,同时组织管理者可以利用ams系统轻松组织活动、统计数据等。
ams(异常管理系统)•简介:ams还可以是指异常管理系统(Abnormal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管理和解决公司或组织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例子:一家制造公司使用ams系统来记录和跟踪生产线上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生产异常等,并及时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ams(航空管理系统)•简介:ams也可以指航空管理系统(Aviation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管理航空公司的航班、机场设备和乘客信息等。
•例子:一家航空公司使用ams系统来进行航班计划、票务管理、乘客登机及行李管理等操作,以提供高效和便捷的航空服务。
ams(活动管理系统)•简介:ams还可以指活动管理系统(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用于组织、协调和管理各种类型的活动。
•例子:一家事件策划公司使用ams系统来安排和管理各类活动,包括会议、婚礼、展览等,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ams(移动支付系统)•简介:ams也可以是指移动支付系统(Automated Mobile System),用于实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和结算的功能。
网络名词解释

什么是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
是基于某种路由协议来实现的。
常见的路由协议类型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如RI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
什么是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
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
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什么是直连路由与非直连路由?直连路由:就是路由器自己接口上的路由条目。
与之相对的就是非直连路由,非直连路由条目包括静态、默认、动态路由等配置或学习到的其他相邻路由器上的路由条目。
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1. 主要功能不同虽然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都具有路由功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它们等同起来,正如现在许多网络设备同时具备多种传统网络设备功能一样,就如现在有许多宽带路由器不仅具有路由功能,还提供了交换机端口、硬件防火墙功能,但不能把它与交换机或者防火墙等同起来一样。
因为这些路由器的主要功能还是路由功能,其它功能只不过是其附加功能,其目的是使设备适用面更广、使其更加实用。
这里的三层交换机也一样,它仍是交换机产品,只不过它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它的主要功能仍是数据交换。
也就是说它同时具备了数据交换和路由由发两种功能,但其主要功能还是数据交换;而路由器仅具有路由转发这一种主要功能。
2. 主要适用的环境不一样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常比较简单,因为它所面对的主要是简单的局域网连接。
正因如此,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常比较简单,路由路径远没有路由器那么复杂。
它用在局域网中的主要用途还是提供快速数据交换功能,满足局域网数据交换频繁的应用特点。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引言:网络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中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配置、维护和优化的过程。
网络管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网络管理技能和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网络管理教学大纲,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和要求二、课程内容2.1 计算机网络基础2.1.1 计算机网络概述2.1.2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2.1.3 网络拓扑和传输介质2.1.4 IP地址和子网划分2.2 网络设备和技术2.2.1 路由器和交换机2.2.2 网络安全设备2.2.3 VLAN和WLAN技术 2.2.4 VPN和远程访问2.3 网络配置和管理2.3.1 网络设计和规划2.3.2 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 2.3.3 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 2.3.4 网络性能优化和监控2.4 网络安全管理2.4.1 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 2.4.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2.4.3 安全策略和风险管理2.4.4 数据备份和恢复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3.2 实践操作3.3 讨论和案例分析3.4 小组合作3.5 课程项目四、评估方法4.1 平时成绩4.2 期中考试4.3 期末考试4.4 课程项目评估4.5 学习参与度评估五、教学资源准备5.1 教材和参考书目5.2 实验室设备和软件5.3 网络资源和教学工具六、教学进度安排6.1 第一周:计算机网络概述6.2 第二周: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6.3 第三周:网络拓扑和传输介质6.4 第四周:IP地址和子网划分6.5 第五周:路由器和交换机6.6 第六周:网络安全设备6.7 第七周:VLAN和WLAN技术6.8 第八周:VPN和远程访问6.9 第九周:网络设计和规划6.10 第十周: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6.11 第十一周: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6.12 第十二周:网络性能优化和监控6.13 第十三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6.14 第十四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6.15 第十五周:安全策略和风险管理6.16 第十六周:数据备份和恢复七、教学团队7.1 主讲教师7.2 助教或实验室管理员7.3 其他相关技术人员结语:网络管理教学大纲提供了对网络管理课程的整体规划和目标。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联起来。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4.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5.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6.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0.宽带骨干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
11.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并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络。
12.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好的方法。
14.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线路交换: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资源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16.数据报: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17.虚电路: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1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
1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2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网络管理的定义

网络管理的定义定义: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
具体来说,网络管理就是对网络进行监测和控制。
网络管理的目标减少停机时间,改进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效率减少、消灭网络瓶颈;适应新技术(多媒体,多平台)使网络容易管理安全(保密,访问控制,防病毒,管理操作)为什么要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用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用户对网络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用户对网络性能、运行状况及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越来越复杂(设备、结构等)简单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已不适应管理大型和异构网络网络管理的定义定义: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
具体来说,网络管理就是对网络进行监测和控制。
网络管理的目标减少停机时间,改进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效率减少、消灭网络瓶颈;适应新技术(多媒体,多平台)使网络容易管理安全(保密,访问控制,防病毒,管理操作)为什么要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用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用户对网络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用户对网络性能、运行状况及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越来越复杂(设备、结构等)简单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已不适应管理大型和异构网络.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将WWW应用于网络以及设备、系统、应用程序而形成的基于W e b的网络管理(WBM,Web-BasedManage ment)系统是目前网络管理系统的一种发展方向。
WBM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W eb浏览器,可在网络任何一个节点上迅速地配置和控制网络设备。
WBM 技术是网络管理方案的一次革命,它将使网络用户管理网络的方式得以改进。
网络管理的定义

网络管理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组织、部署、监控和维护的过程,旨在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通过网络管理,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故障的快速诊断和解决、网络性能的优化以及用户需求的满足。
本文将从网络规划、组织、部署、监控和维护等方面论述网络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一、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是网络管理的起点,包括确定网络的范围、目标和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以及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等。
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要考虑到网络的规模、用户数量、数据传输需求、拓展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网络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二、网络组织网络组织是指根据网络规划的要求,对网络进行逻辑和物理组织,确定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网络组织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和性能等因素,以便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网络部署网络部署是将网络规划和组织的结果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网络设备的安装、连接和配置等。
在进行网络部署时,需要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网络的可靠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应对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
四、网络监控网络监控是指对网络中的设备、链路和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的可控。
通过网络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故障和异常,快速诊断和解决问题,以减少网络中断和数据丢失的风险,保障用户的网络体验和数据安全。
五、网络维护网络维护是指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网络维护包括对设备的软硬件升级、补丁更新、安全检查和故障排除等操作,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网络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网络效率:通过合理的网络管理,可以优化网络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提升网络的效率和用户的体验。
2. 保障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策略、监控网络流量、防御网络攻击等手段,保障网络的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失。
公共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 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1.................2.(有差异或不同)3.(公共组织)4...............5........................6....................7...................8............9...............三、简答题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什么是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管什么?

⼀、络管理基本概念现在络上有各种络设备,这就意味着实现对各种硬件平台、各种软件操作系统中运⾏程序的统⼀管理不太可能。
实际上,对这些程序的管理⽆⾮就是需要向它们发送命令和数据,以及从它们那⾥取得数据和状态信息。
这样,系统需要⼀个管理者的⾓⾊和被管理对象(managed object,MO)。
由于⼀般程序都有多种对象需要被管理(对应⼀组不同的络资源),因此,我们可以⽤⼀个程序作为代理(Agent),将这些被管理对象全部包装起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统⼀交互。
要实现对被管理程序(代理)的管理,管理者需要知道被管理程序中的信息模型(实际上就是代理包含的被管理对象的信息模型)。
为了这些信息的传送,⼈们就必须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规定⼀个络协议。
我们知道,不同的平台对于整数、字符有不同的编码,为了让不同平台下的应⽤程序读懂对⽅的数据,还必须规定⼀种没有⼆义性、统⼀的数据描述语法和编码格式。
所以,ITU规定了信息模型定义的语法(GDMO,Guidelines for Definition of Managed Objects)、OSI应⽤层的协议(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标准的数据描述语⾔(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GDMO语法主要⽤来描述各种络中需要被管理的各种具体和抽象的资源。
⼀般⼚商的设备都需要⽤这种语法将该设备的信息模型描述出来,以⽅便⽤户或者别的⼚商实现对该设备的管理。
CMIP的下层协议⼀般使⽤OSI的协议堆栈,主要⽤来实现对GDMO定义对象的各种操作,如创建、删除对象实例、属性的读写等等。
由于硬件不同,软件平台上的数据格式(编码格式、字长、结构内部寻址边界等等)的不同,TMN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必须通过统⼀的数据描述语法ASN.1描述,保证对接收的数据作出正确的解析,取出正确的数据内容。
ASN.1不仅是⼀种数据描述语⾔,它还为通信的双⽅规定了同⼀种数据编码格式,例如BER(Basic Encoding Ru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务量:话务量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的乘积。
话务量公式为:A=Cxt。
A是话务量,单位为erl(爱尔兰),C是呼叫次数,单位是个,t是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单位是小时。
一般话务量又称小时呼,统计的时间范围是1个小时。
1爱尔兰(Erl)就是一条电路可能处理的最大话务量。
如果观测1个小时,这条电路被连续不断地占用了1小时,话务量就是1爱尔兰,也可以称作“1小时呼”。
一般来说,一条电话线不可能被一个人占用一个小时,比如统计表明,用户线的话务量为0.05爱尔兰,过去我国电话还不是很普及时,因为很多人都在使用,它的话务量很大,达到0.13爱尔兰,那么此时如果这个交换机有1000个用户,我们就说该交换机的话务量为130爱尔兰。
有时人们以100秒为观测时间长度,这时的话务量单位叫做“百秒呼”,用“CCS”表示。
36CCS=1Erl。
接通率:网络接通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发起呼叫后,网路完成的呼叫比率,该指标用接通的次数与总的呼叫次数的比值来规定,其中总的呼叫次数不包括由于用户原因造成的呼损,如用户拨错号,中途放弃和网路无法连接的呼叫等.接通的次数包括呼叫接通后的用户应答,用户忙,用户无应答,用户锁定,用户关机,不在服务区,拒绝等.接通的次数=(总呼叫次数-呼叫损失次数).接通率的公式:网络接通率=接通次数/总呼叫次数*100%定义:无线接通率是指手机成功占用信令信道和话音信道的百分比。
网络接通率=(应答次数+用户原因) / 试呼次数用户原因=用户忙+用户早释+振铃早释+号码不全+久叫不应+空号+呼叫限制 * 0.5。
无线接通率=(1-∑忙时信令信道溢出总次数/∑忙时信令信道试呼总次数)×(1-∑忙时话音信道溢出总次数(不含切换)/∑忙时话音信道试呼总次数(不含切换))×100%。
呼损率:在移动电话系统中,话务量可分为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
流入话务量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无线波道的时间,在系统流入的话务量中,完成接续的那部分话务量称作完成话务量,未完成接续的那部分话务量称做损失话务量,损失话务量与流入话务量之比称为呼损率。
中继线:中继是两点间的一条传输信道,这两点通常是交换中心。
中继线是承载多条逻辑链路的一条物理连接。
随着科技发展,中继的概念不仅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网络通信交换机的trunk 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中继。
目的码:激活指定目的码限制的用户对其呼入不受限制。
每一个用户的目的码限制名单中最多可定义10个目的码,目的码可以是字冠、国家代码、长途区号、局码、特服号码或用户号码(最大位长20位)。
激活指定目的码限制用户的紧急呼叫不受限制。
具有指定目的码限制用户的比例为10%。
爱尔兰(话务量单位Erl):一个Erlang 表示一个完全被占用的信道的话务量强度(即单位小时或单位分钟的呼叫时长)。
例如,一个在一小时内被占用了30分钟的信道的话务量为0.5 Erlang。
无线通信中,中继的概念是指允许大量的用户在一个小区内共享相对较小数量的信道,即从可用信道库中给每个用户按需分配信道。
信令负荷:每中继线承载的信令消息量信令:在电信网的两个实体之间,传输专门为建立和控制接续的信息。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
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
这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叫做协议控制信息,而在电信网中叫做信令(Signal)。
英文资料还经常使用"Signalling"(信令过程)一词,但大部分中文技术资料只使用"信令"一词,即"信令"既包括"Signal"又包括"Signalling"两重含义信令按其用途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
用户信令作用于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和电话局的交换机之间,后者作用于两个用中继线连接的交换机之间。
局间信令分类主要有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随路信令就是说信令网就附在计算机网络或是电话网络上,不需要重新建一个网络,而共路信令则是需要重新建设一个信令网(主要是在局端之间),例如打电话:当我们开始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机时就有信号传到当地的电信局端,一系列交换后,本局端就先在网络上发送信令,等对端收到信令后回应一个信令同意通话,此时网络上传输信令功能就算完成了,开始传输语音信号,就可以通话了。
等电话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通过信令来控制电路拆除。
总之,信令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于控制的信号7号信令:又称为公共信道信令。
即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
在中国使用的7号信令系统称为中国7号信令系统。
SS7网是一个带外数据通信网,它叠加在运营者的交换网之上,是支撑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固定电话网或ISDN网局间,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在移动网内的交换局间提供本地、长途和国际电话呼叫业务,以及相关的移动业务,如短信等业务;为固定网和移动网提供智能网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提供对运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的传递和采集。
7号信令网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信令点是SS7信令网中处理控制消息的节点,产生消息的信令点为该消息的源信令点,接收消息的信令点为该消息的目的信令点。
有以下三类信令点:(1)ServiceSwitchingPoint(SSP)业务交换点是信令消息的产生或终结点,实质上就是本地交换系统(或交换中心CO),它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入。
(2)SignalTransferPoint(STP)完成路由器的功能,查看由SSP发来的消息,然后通过网络把每一个消息交换到合适的地方。
STP把其它信令点和网络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大的网络。
(3)ServiceControlPoint(SCP)是典型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SCP是智能网业务的控制中心,负责业务逻辑的执行,提供呼叫处理功能,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和查询数据库,验证后向SSP发出呼叫处理指令,接收SSP产生的话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7号信令网中,ISUP信令(ISDNUSERPART)消息是用来建立管理释放中心局话音交换机之间的话音中继电路的,提供话音和非话业务所需的信息交换,用以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例如:ISUP信令消息可以承载主叫ID,主叫方的电话号码,用户名等。
TCAP信令(TransactionCapabilitiesApplicationPart)消息用以支持电话业务,如免费电话,本地号码可携带,卡业务,移动漫游以及认证业务。
TCAP主要包括移动应用部分(MAP)和运营、维护和管理部分(OMAP)。
MAP规定移动业务中漫游和频道越局转接等程序,OMAP仅提供MTP路由正式测试和SCCP路由正式测试程序。
中继理论中用到的基本术语定义:建立时间:给正在请求的用户分配一个中继无线信道所需的时间阻塞呼叫:由于拥塞无法在请求时间完成的呼叫,又称损失呼叫保持时间:一个典型呼叫的平均保持时间,表示为H(以秒为单位)话务量强度:表征信道时间利用率,为信道的平均占用率,以Erlang 为单位。
它是一个无量纲的值,可用来表征单个或多个信道的时间利用率。
表示为A负载:整个系统的话务量强度,以Erlang 为单位服务等级(GOS):表征拥塞水平的量,定义为呼叫阻塞概率(表示为B,单位为Erlang),或是延迟时间大于某一特定时间的概率(表示为C,单位为Erlang)请求速率:单位时间内平均的呼叫请求次数。
表示为l/ 秒什么是端局、汇接局、关口局、长途局和国际局,他们之间有何关联?又有何区别?我国电话网分为本地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两部分,开始时分为五级。
本地电话网是在同一编号区内的网络,由若干个端局或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组成。
长途电话网是在不同的编号区之间通话的网络,由C1~C4四级长途交换局组成。
随着我国电话网数字化进程的实现,五级电话网已变成了现在的三级电话网络,即DC1、DC2两级长途网和扩大的本地网,最终将演变为无级的长途网和本地网两级电话网。
国际长途网也是电话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电话网络的组成,应有端局、汇接局、国内长途局和国际长途局。
由于多运营商的存在,其各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通是经过关口局疏通。
端局--关口局--长途局我国电话网分为本地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两部分,开始时分为五级。
本地电话网是在同一编号区内的网络,由若干个端局或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组成。
长途电话网是在不同的编号区之间通话的网络。
随着我国电话网数字化进程的实现,五级电话网已变成了现在的三级电话网络。
根据电话网络的组成,应有端局、汇接局、国内长途局和国际长途局。
由于多运营商的存在,其各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通是经过关口局疏通。
在移动通信里面端局之间若没有进行直连,则通过汇接局来进行连接,运营商之间的中继互联是通过关口局来进行连接。
关口局是出网的局点。
具体的端局,汇接局就是信令点,负责处理信令。
关口局是不同运营商之间互通的。
汇接局是各个端局通过中继的方式汇聚到一个局点,再上行到关口局或长途局。
关口局就是和异网联接的,用于不同运营商之间通信的。
端局就是个机型下不同局向的局。
比如525#726#831#..这都是端局。
汇结局是本运营商各端局的汇接。
现在的汇接局一般指软交换SS。
比方说原来没有上软交换的时候,异网的信令信息到达我关口局后走我JHSPT或者TMSTP.JH,TM指地名。
然后再到达端局。
这就完成了一次信令流程。
现在上了软交换,也可走ZJBSG或者YYLSG,ZJB,YYL指地名,SG是信令网关,通过他们在到达端局。
端局:直接下挂用户或者DID局的交换机。
汇结局:端局的所有话路的中继都走汇结局转接。
LSTP:端局的信令汇接处,走准直连转接。
(本地网)HSTP:这个是D1(省际)信令转接点。
通常为出省长途的信令。
关口局:为互联互通的出口局。
也就是说,铁通啊,移动啊的来去话都要在这里出局和落地。
再到端局或者长途局。
端局是基本的信令处理、消息收发结点,位于最底层,端局也可以用作关口局,区别在于关口局负责不同运营商或者不同地区的局间连接。
在一次呼叫过程中,端局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路由,根据路由指向选择是通过汇接局还是通过关口局送到目的端局,如果是外省用户,还需要送到H局/L局进行转接。
移动交换分为: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设备(MSC)-----端局---缩写GGateway交换设备(GMSC)----关口局--缩写D全国一级汇接中心设备(TMSC1)---汇接局(省际)--缩写A局省内二级汇接中心设备(TMSC2)---汇接局(省内)---缩写B局高级信令转接点设备(HSTP)-------缩写H低级信令转接点设备(LSTP)-----缩写L国际局(ISC)--缩写IS国际信令转接点(ISTP)--缩写IT业务交换点设备(SSP)(指独立SSP)--缩写SS充值中心设备(SDP)---缩写VC业务控制点设备(SCP)--缩写SCSP 业务管理点设备(SMP)IP 集团客户IP前置机H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AU 鉴权中心设备(AUC)ER 设备识别寄存器设备(EIR)GW IP网关设备(GW)17950IV 交互式语音业务平台(IVR)NS 网络接入服务器(NAS)SN 支持GPRS 业务节点(SGSN)VM 语音信箱设备(VMS)、省内SP语音平台SM 短信中心设备(SMS)IM 短信网关(ISMG)OM 网管中心(OMC)KF 客服中心(1860、1861系统)CL 17951IP网关设备MS 1258序号1;若1259与1258分设,则1259序号为2 AIP 彩铃MPP 小额支付系统US USSD平台JF 缴费卡MT 会议电话MI、MO MICLOOPBO BOSS系统OA移动OA系统LB 全球定位系统(LBS)什么是长途局、关口局、汇接局、端局?1.长途局长途局分为DC1和DC2长途局,DC1长途局为一级交换中心,DC2长途局为二级交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