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

合集下载

中基(名词解释)

中基(名词解释)

1、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或加释:奇,异也。

恒,常也。

因其形似腑,而功能似脏,非脏非腑,故名)2、精——中医学中有三种不同的概念:⑴泛指人体一切有用的成分;⑵专指肾中所藏之精;⑶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

(前二义必答)3、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4、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变化。

5、阳盛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1、肾主纳气——指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2、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3、外环境——机体的外界环境指自然与社会环境而言,(1分)主要包括时令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生活居处与工作环境等。

(2分)4、逆治——又称正治,是指逆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而治的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法则,即是采用与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

(2分)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的本质相一致时的病证。

(1分)5、三焦——其一是指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

(2分)其二是指单纯的部位概念,即膈上为上焦,膈下脐上为中焦,脐下为下焦。

(1分)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或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中医学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之为互根。

)2、塞因塞用——指使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

3、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者,称为药复。

4、离经之血——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

5、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互生互化;(2分)血、精都是以水谷精微为物质基础,二者的密切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中基名词解释

中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的部分、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 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6.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 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 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成“阴血”。

9. 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 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 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2. 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实寒证。

13. 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4. 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 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中基知识点总结

中基知识点总结

中基知识点总结中基,即中级基金从业资格,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设立的专业资格证书。

持有中基证书的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基金从业能力,能够在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中从事基金销售、基金运营、基金研究等相关工作。

下面将从中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基金是由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基金管理人依法组织起来,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现金等资产,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一种金融工具。

根据不同的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等。

二、基金的运作方式和基本制度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募集资金、投资运作和份额发行与赎回三个环节。

基金的基本制度包括基金的法律地位、基金份额的发行与赎回、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的净值计算与公告等。

三、基金从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基金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基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同时还应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基金从业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基金销售、基金运营、基金研究等方面。

四、基金的运作流程和相关业务基金的运作流程包括基金的设立、基金的募集、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的管理等环节。

基金的相关业务包括基金销售、基金份额的发行与赎回、基金净值的计算与公告等。

五、基金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基金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管理。

基金的合规要求包括基金从业人员的合规行为、基金公司的合规管理、基金产品的合规运作等方面。

六、基金的业绩评价和投资者教育基金的业绩评价是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包括基金的收益率、风险指标、业绩排名等方面的评价。

投资者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七、基金的市场发展和监管体系基金市场的发展主要包括基金规模的扩大、基金产品的创新、基金销售网络的完善等方面。

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机构对基金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中医基础理论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是:润下。

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29.金的子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39.喜胜:悲。

40.恐胜:喜。

41.属于“火”的是:喜。

42.属于“金”的是:悲。

43.属于“水”的是:耳。

44.属于“土”的是:口。

45.属于“水”的是:咸。

46.属于“木”的是:酸。

47.属于“水”的是:黑。

48.属于“金”的是:白。

49.“君主之官”指:心。

50.“将军之官”指:肝。

51.“生之本”指:心。

52.“罢极之本”指:肝。

53.“气之根”是指:肾。

54.“气之主”是指:肺。

55.“先天之本”是指:肾。

中基原文背诵大全

中基原文背诵大全

中基原文背诵大全《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五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北京中基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北京中基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北京中基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北京中基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北京中基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技术推广服务资质空产品服务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基、中诊、中药、针灸

中基、中诊、中药、针灸

二、其它(一)中基:1、五音五味五色五气五官形体五华五液五声变动情志角酸青风目筋爪泪呼握怒徵苦赤暑舌脉面汗笑忧喜宫甘黄湿口肉唇涎歌哕思商辛白燥鼻皮毛涕哭咳悲(忧)羽咸黑寒耳骨发唾呻栗恐(惊)2、五脏之功能:(1)心脏主血含生行,主脉心气血液通,藏神亦靠血化养,脉面舌汗喜志生。

①主血脉;②藏神(2)肺气呼吸一身气,行水百脉治节理,华盖娇脏宣肃降,皮毛忧悲鼻与涕。

①主气司呼吸;②主行水;③朝百脉,主治节(3)脾主运化与统血,升清举脏恶湿邪,口唇涎思通长夏,在体合肉四肢诀。

①主运化;②主统血(4)肝脏畅志血津液,脾胃男女为疏泄,肝气血量经血源,濡养肝筋防出血。

①主疏泄;②主藏血(5)肾脏藏精和主水,纳气主蛰和守位,生长发育与生殖,脏腑气化龙火髓。

①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②主水;③主纳气3、六腑之功能:藏泄胆汁主决断,中清之腑谓之胆。

胃主受纳与腐熟,喜润恶燥主通降。

小肠受化泌清浊,大肠主津传糟粕。

膀胱贮存排尿液,三焦腑证部位多。

4、脑、女子胞之功能:脑主生活为髓海,感觉运动神识在。

子处血脏女子胞,主持月经兼孕胎。

①主宰生命活动;②主感觉运动;③主精神意识5、气、血、津液之功能:(1)气可推动和调控,防御固摄中介用,温煦凉润另宗气,先天呼吸血气行。

(2)血能濡养与化神,津液充脉濡滋润,气血气津关系同,生行摄养载并存。

6、津、液之区别:津稀易流散体表,皮肤肌肉脉孔窍。

液稠流小能濡养,骨节脏腑髓与脑。

7、六淫之致病特点:风性阳扬袭阳位,善行主动百病随。

寒阴伤阳凝收引,燥性干涩津液肺。

湿亦伤阳遏气机,浊滞趋下袭阴位。

火上扰津风血痈,暑炎散神津挟水。

风: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寒: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燥: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湿: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②湿性重浊;③湿性黏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火:①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②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疮痈暑: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③暑多挟湿8、五神脏:意念智慧脾营意,肺司运动舍魄气。

中基(复习题)

中基(复习题)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基础理论 崔光卫第 1 页2013-4-8※<习题一>一、单选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东垣C.赵献可D.张从正E.朱丹溪2、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阴病治阳C.阴损及阳D.阴胜则寒E.寒极生热 3、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其错误者是: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金为木之所胜 D.火为土之母 E.金为水之母4、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燥邪 5、下列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代表的是: A.张从正 B.刘完素 C.赵献可 D.朱丹溪 E.李东垣 6、事物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A.阴阳的制约消长B.阴阳互损C.阴阳相互依存D.阴阳的无限可分性E.阴阳对立 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消长C.阴阳的互根D.阴阳的转化E.阴阳的平衡8、不符合“相乘”或“相侮”基本概念的是:A.水不涵木B.土虚木乘C.木火刑金D.水气灵心E.木旺乘土 9、益火补土法中的“火”是指:A. 心火B.命门之火C.脾阳D.肝阳E.肺火 10、从虚里处搏动情况可察其盛衰的气是:A. 营气B.卫气C.真气D.宗气E.中气 11、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则肺为五脏之中的: A. 阳中之阳脏 B.阳中之阴脏 C.阴中之阳脏 D.阴中之阴脏 E.阴中之至阴脏 12、“肝火犯肺”属于: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E.相生 13、五行中的某一行其气有余,则:A. 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B.己所不胜侮而乘之C.己所胜轻而侮之D.侮所胜乘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14、“五脏六腑之大主”指:A.心B.肝C.脾D.肺E.肾 15、“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肺B.肝与肾C.肺与肾D.肝与脾E.心与脾 16、手少阴心经行于:A.上肢外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内侧前缘E.下肢内侧后缘17、具有“十二脉之海”和“血海”之称的经脉是: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奇经八脉 18、人身“三宝”是指:A.气、血、津液B.精气、营卫、津液C.气、血、精D.神、气、精E.精、气、神 19、“通因通用”法适用于下列那种病证:A.脾虚泄泻B.气虚出血C.食积腹泻D.五更泄泻E.脾不统血 20、中医关于“证”的概念是:A.阴阳失调的表现B.对疾病和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二、多选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热邪、暑邪皆有的致病特点包括: A.均为阳邪 B.易致肿疡 C.耗气伤津 D.均挟湿邪 E.临床均见高热,口可喜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
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曲直
2.心藏神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
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化生和储藏精气(藏而不泄,满而不实)
4.五行关系里面,“木气有余”产生的情况:木亢乘土,木亢侮金,水行亢盛
5.土气太过的现象:乘水,侮木,火旺
6.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对立制约的关系
7.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脉
初起如栗,跟脚坚硬较深,顶白而痛为疔
任脉:阴脉之海督脉:阳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宗气:积于胸中之气
7.易伤肺的外邪:燥邪
8.与血液生成最密切的脏腑:脾
9.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
10.红舌主热症
多项选择题
11.舌淡肥主虚症,滑嫩主虚症,脾虚寒症
12.正常舌象特征:淡红舌,薄白苔
13.外感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疠气
14.阳盛则热导致的实热症:热者寒之
15.望神的要点:两目,神情,气色,体态
16.气机是指气的运动 17. 盗汗多见于阴虚证
18.肾气不足可见解颅 19.常色包括主色和客色
20.与水液代谢最密切的脏腑:肺,脾,肾 21.属于病理产物的:痰饮
22.心与脾的生理关系:血的生成和运行
23.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24.黄色主病包括:脾虚,湿症,黄疸
25.人体之精的功能:化血,化气,化神
26.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先天之气,水谷精气,清气
27.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28.阴虚的表现:五心烦热,面红,盗汗
29.中医学中称肺为娇脏,生痰之源,贮痰之器
30.湿邪的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湿性粘滞,易兼他邪
31.气逆最常见的脏腑:肺,胃,肝
32.肾主闭藏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藏精,纳气
33.肺朝百脉的功能表现在:肺气助心,行气
填空题:
1.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
2.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诸气,总司气化,运行水液
3.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4.宗气的生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在肺中结合而成
5.自汗:日间出汗,活动尤甚,常见于气虚证,阳虚证
6.元气的分布: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
7.神的概念: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的综合反应,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神是指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8.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9.五脏属阳,六腑属阴
名词解释:
1.天癸:当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产生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并继续
维持其功能的精微物质。

2.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内的体液及其正常的分
泌物。

3.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
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4.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5.谵语:意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6.短气:呼吸气急而短促,数而不相接续,似喘但不抬肩,呼吸虽急而无痰声
的症状。

7.齐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8.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

9.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及其运动变化。

10.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
养作用。

11.窿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窿”,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判断题:
1.症状和体征统称为证。


2.心在志为湿。

错心在志为喜
3.体质分为九类。


4.大汗淋漓为阴之汗。

错亡阴时,汗出如油,微热而黏
5.体质的差异通过人体形态和生理功能体现。


简答题:
1.简诉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从胸走向手;手三阳经,均起于手,从手走向头;足三阳经,均起于头,从头走足;足三阴经,均起于足,从足走向腹部和胸部。

交接规律:互为表里的阴阳经交接于四肢末端;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手足阴经交接于胸部。

2.简诉肝主疏泄。

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情志的调畅以及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3.何为脉象的胃、神、根。

胃:有胃气的脉象,脉位属中,不浮不沉;脉律调匀,不快不慢;脉力充盈,不强不弱;脉道适中,不大不小;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神: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根: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

4.简诉淤血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性质:指体内血液凝聚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致病特点: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势尤甚;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出血;紫绀;舌象异常;脉象异常;还常见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偏瘫、健忘、精神狂躁、渴不欲饮。

论诉题:
1.试诉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表现:久病或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在垂危阶段突然出现暂时好转的一种现象。

意义:精气将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之征,表示病情恶化,危在旦夕,用以比喻于垂危中暂时出现“好转”的假象。

2.引起便秘的原因。

凡大便秘结不通,坚硬难出或排便间隔时间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的,称便秘。

脉沉迟,为阴寒内结;舌红少苔,脉数细为阴亏;便质成形,排出困难,神疲,舌淡脉虚为气虚。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时为夏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在时为秋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脾在窍为口,在液位涎,在志为思,在时为长夏、四时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时为春
肾在体为骨,主髓,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前后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在时为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