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基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新中基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新中基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新中基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政府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但财务舞弊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而不断演化,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等舞弊行为。

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舞弊行为,不仅给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不断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现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方式,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0972)为例,对财务舞弊问题进行研究。

期望我国加强舞弊行为的监督,促进上市公司有序、健康地发展。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部分是关于财务舞弊理论基础的概述,介绍了财务舞弊及其相关的概念,并对财务舞弊的理论基础予以阐明。

第三部分是财务舞弊案例分析,阐明了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舞弊事件的背景,剖析其财务造假的手法、产生的危害以及舞弊的动因。

第四部分主要是在第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提高舞弊成本、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建议。

第五部分为结束语,呼吁上市公司防治财务舞弊行为,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并监督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广大普通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对策探讨 ——以“新中基”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对策探讨 ——以“新中基”为例

1.2 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
第一,违法性。财务舞弊是舞弊者忽视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而做出损害大众的行为,违反了会计制度及准则、民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同时舞弊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非法资产与负债,因此舞弊的本质就是违法的。
第二,危害性。财务舞弊对企业长期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不小的冲击,给予投资者与广大民众或多或少的损失。舞弊大多就出现在年报项目数据的虚增减上,在给企业带来短暂的好处时,危害到未来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
(4)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第一部分 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念
1.1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财务舞弊是指欺瞒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项目中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利用财务欺诈、会计舞弊等违法经济手段,给舞弊实施者带来经济利益并有可能间接给投资者带来伤害或者损失,并且带来极大消极的社会影响的一种故意的违法经济行为。根据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的规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而根据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的规定:舞弊即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真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第五,持续性。财务舞弊是具有一定性持续期间的运作行为,由于舞弊产生的项目皆是非法的项目,因此舞弊者需要对任何舞弊产生且容易让注册会计师感到怀疑的方面进行掩盖与“合理化”,甚至会花更长的时间进行平账。
1.3 财务舞弊的动因及相关理论
(1)财务舞弊冰山理论。该理论把财务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浮动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从结构与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并且容易鉴别的。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市场禁入等严重后果。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2019年,某知名上市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经查,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隐瞒费用、虚增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数十亿元。

三、事件分析1. 财务造假原因(1)业绩压力:在市场竞争激烈、业绩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预期,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虚增业绩。

(2)监管缺失: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财务造假。

(3)内部控制不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4)道德风险:部分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道德素质低下,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铤而走险。

2. 财务造假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等,虚增收入和利润。

(2)隐瞒费用: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归入其他科目,减少当期利润。

(3)虚增资产:通过购买低价值资产、虚增存货等手段,虚增资产规模。

(4)操纵利润:通过调整收入、费用等科目,操纵利润。

3. 财务造假危害(1)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其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扰乱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市场信誉。

(3)加剧金融风险:财务造假企业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防范措施1.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资本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

3.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

“新中基 6 年虚增利润 22 亿“事件分析报告

“新中基 6 年虚增利润 22 亿“事件分析报告

“新中基6年虚增利润2.2亿“事件分析报告(监测时段:2014年7月8日0时——7月9日17时)舆情分析师薛敏崔莉莉7月8日晚间,新中基利用隐形空壳公司和非关联的中转过账公司,连续6年虚构购销业务,虚增利润2.2亿元一事被曝光。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等9家共发布了12篇文章,对新中基造假过程、虚增利润明细和监管层处罚措施等进行报道,并指出证券法制法规的缺陷已成为公司频繁的造假的诱因。

受市场关注影响,相关文章累计被转载138次。

除却事件本身讨论外,业内专家、财经人士及网友更是对现行证券法缺陷、新退市制度的落地和投资者保障体系的健全展开了全面讨论。

对于此次舆情事件,新财富舆情分析师综合点评如下:1、赔偿中小投资者成为新中基下一道难题权威财经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和《证券时报》此次都参与报道,《上海证券报》刊发的文章《连续六年造假虚增利润逾2.2亿新中基胆子真大》,更被新华网、人民网、凤凰财经、新浪财经等36家媒体竞相转载,成为推动舆情发展的关键性拐点。

但如标题所透露的一样,此次四大报的报道仅仅在感叹,新中基胆子够大,够肥,挑战证监会将造假做得够彻底。

与1个多月前南纺股份造假案爆发后,咄咄追问退市制度、感叹惩罚太轻、质疑监管层保护投资者不力等有力地言论相比,此次媒体表现过于低调,缺少身为媒体人的责任和自觉。

在新浪微博和东方财富股吧上,广大网友的表现更为活跃,挖苦、讽刺、失望和愤怒等诸多情绪堆积,近三成的网友表示对证监会处罚很失望,讽刺这是在鼓励造假。

另有三成的网友呼吁公司退市,并对股民损失进行赔偿。

可以预见的是,新中基违法行为被坐实后,无论退市与否,怎样赔偿投资者将成为最紧迫的一道难题。

2、新中基造假新预警退市落地有赖后续保障措施在经历了南纺股份和莲花味精等诸多造假案之后,新中基的造假已经是对监管层赤裸裸的挑战。

7月4日启动的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提出对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造假的公司强制退市,被不少专家学者看好。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夸大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

经监管部门调查,该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责令改正,并处以巨额罚款。

2. 事件影响(1)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资本市场信誉受损:事件曝光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监管机构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三、事件原因分析1. 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财务造假。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提高业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3)会计准则不完善:部分会计准则存在模糊地带,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事件影响分析1. 对投资者的影响(1)投资决策失误: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信心受损: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市场恐慌。

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市场秩序混乱:财务造假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2)监管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监管公信力下降。

3. 对社会的影响(1)诚信缺失: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损害了社会道德风尚。

论商业伦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以新中基公司为例

论商业伦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以新中基公司为例

论商业伦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以新中基公司为例论商业伦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以新中基公司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会计行业也日趋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愈加复杂,人民群众的道德评价标准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近年来国内外频发会计造假,财务造假案,会计造假的泛滥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虽然有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法律的不健全的影响,主要还是人们在金钱、利益、名誉面前抵挡不住诱惑而丧失了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商业伦理,进而导致会计行业中不道德的行为出现。

我国当代的商业伦理面临危机,这使我们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认知产生疑虑。

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我国商业伦理下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修养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探究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此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财会人员的商业伦理观念,提升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商业伦理;财务造假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grow.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relationships more complex, moral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people also will have a large degree of variation. And in this context of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frequently accounting fraud, financial fraud case, the proliferation of accounting fraud so serious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lthough there are imperfect, imperfect affect the legal aspects of the system, mainly in people money, benefits, reputation before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temptation to lose the most basic code of conduct - business ethics, thus resulting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unethical behavior. Our contemporary business ethics crisis, which allows us to ethical awareness of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doubts.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ssue on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professional ethics of business ethics under the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xplor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strategy, hoping through this theoretical study of actual play a guiding rol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ethics training accounting staff, establish business ethics accountants, accountants enhance professional ethics.Key Words:Accounting staff;Professional ethics;Business ethics;Financial fraud一、国内外关于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 (5)(一)商业伦理 (5)(二)会计职业道德 (5)二、会计职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表现 (6)(一)新中基公司的背景 (6)(二)新中基造假案的症结——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 (7)(三)其他会计造假案的发生引起思考 (7)三、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伦理分析 (8)(一)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8)(二)会计行为中的伦理准则 (9)(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是对伦理的违背 (9)(四)会计职业道德要符合商业伦理是现实的呼唤 (11)四、违背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带来的影响 (11)(一)不当的伦理选择对社会造成危害 (11)(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给企业带来不利 (12)(三)违背伦理对个人的影响 (12)五、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伦理建设措施 (12)(一)营造健康的商业伦理环境 (12)(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13)(三)建立健全商业伦理管理体系 (13)(四)加强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净化会计工作环境 (14)(五)建立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管理机制 (14)(六)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加大惩罚力度 (14)(七)充分发挥个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14)六、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

揭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新中基案例研究

揭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新中基案例研究
少 计 期 间费 用 虚 增 利 润
使用 次数 2 0 8
1 2
使用频率 2 1 .5 l % 8 .6 0 %
l 2.9 0 %
利用减值准备调 节利润 其他虚增利润的方式
虚 增 资 产
7 8
I 3
7 .5 3 % 8 .6 O %
t 3 .9 8 %
您所在的网络环境存在频繁操作滑动滑块进行验证
揭 露 上 市 公 司 财 务 舞 弊
— —
新 中基 案 例 研 究
周 颖 徐 武 杰

要:部分上市公 司为谋取 自身利益最大化 , 操 纵利润并虚构财务报表 ,致使证券 市场 财务舞弊案频发。本 文通过揭 露新 中基公 司
财 务 舞 弊 案例 , 总 结 出防 范上 市 公 司 财务 舞 弊 、加 强 上 市公 司监 管 的 对 策 。 关键 词 :财 务 舞 弊 ;虚假 交 易 ;利 润 ;舞 弊 手段


财 务 舞 弊概 述
财务舞弊是公司内部人员 或实际控制人 为了谋个人 私利的最大 化 , 蓄意隐藏真实的财务数 据,用不实 、错误 的财务报告欺瞒投资者 和公 司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 为。 随 着 中 国资 本 市 场 的发 展 ,上 市 公 司 越来 越 多 ,随 之 而 来 的 上 市 公 司财务舞弊事件也越来越多。这些财务舞弊案件 的发生 ,无疑都 对投资 人产生 了巨大的负面影 响,不仅涉及经济利益 的损失 ,更有可 能由此 而 对 中国资本市场和政府监管机制丧失信心。前有南纺股份财务舞 弊事件 震惊金融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中基的财务舞弊 事件 有一次让 广 大投 资者 心 寒 。 二 、新 中基 公 司 简 介 新 中基 是 一 家 国 有 资 产 相对 控 股 公 司 ,2 0 0 0年 在 深 圳 交 易所 上 市 , 注 册 资本 为 人 民币 1 2 4,5 9万 元 。 其业务范 围集 中于番茄种植 、生产 、加工 、贸易 、科研开发 ,主要 产品是番茄酱 。新 中基的董 事会秘书 2 0 1 4年接受采 访时还透 露 ,目前 新中基的生产规模位居国内第二位 、世界第三位。新中基生产的番茄酱 9 0 %用于出口,产品销往世界近 1 0 0个国家和地 区 ,新 中基生产 的大包 番茄酱 已经 占领欧洲市场 ,其份额足足有 2 0 % ,小包装 的番茄酱也在非 洲 市 场 占有 4 5 % 的份 额 。 三 、新中基财务舞弊事件 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料到 ,新中基这样一家资本雄厚 、市场 广阔的 企 业 会 财 务 舞 弊 ,但 是事 实 往 往 让 人 瞠 目结 舌 。 从2 0 0 6年开始 ,为 了掩饰公 司严 重亏损这 一事实 ,新 中基连续 六 年财务舞弊 ,虚增 收入和成本 ,不同程度虚增 、虚减利润 ,粉饰报表 。 2 0 0 6年 1 月 ,在时任新中基董事长刘~的指使下 ,总会计师吴光成 等人参 与了这一历 时六年 的财务 舞弊。2 0 0 6年,新 中基 隐蔽 使地用 自 有资金,设立 了全资子公 司天津晟 中国际贸易有限公 司。天津 晟中表面 上与新 中基在法律上没有任何关系 ,但其业务与财务实 际上完 全由新中 基控制 。天津晟中成立后 ,即开始协助新中基的业务造 假。天津晟中从 新中基采购番茄酱 ,再销售给新 中基的控股子公司天津 中辰番茄制品有 限公司。2 0 0 7年 ,刘一 找到 曾任新 中基销售 负责人 、已辞 职独 立经商 的 吴新 安 ,请 其 帮 忙 从 新 中 基 采 购 番 茄 酱 之 后 再 卖 给 天 津 中 辰 。2 0 0 7 年至 2 0 1 0年 间 ,吴新 安 控 制 的 新 疆 豪 客 国 际 贸 易 有 限 公 司 , 给 新 中基 的财务造假 再添一层面纱 ,其从 天津晟 中采购成品番茄酱 ,加上税费及 “ 好处 费”后 ,再转手全部销售给新 中基 子公司天津 中辰。这一切表象 下的实际情况 是,新 中基利用了新疆豪客走一个形式上的业务流程 .然 而货物基本不动,却可 以虚增经营收入 和利润 。 通过 2 o 0 6 ~2 0 0 7 年连续的造假 ,新中基累计虚增利润 1 . 1 亿元。维持一 个谎 言 ,往往需 要更 多 的谎青来 遮掩 。公 司虚增 的利 润要 想神 不 知鬼 不觉 的 偷偷减下去,只有再次舞弊虚减利润 ,为填平此前两年的业绩造假,该公司 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平账,在2 O 0 8~ 2 0 1 1 年虚减利润 1 . 1 亿元。 但是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在监管 部 门的极 力追索之下 ,这 笔巨 额 的糊涂账最终还是现了原形 。 四 、财 务 舞 弊 手段 甄 别 除了新 中基公 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可谓层 出不穷 。在现有 的财务核 算体制下 ,追根究底 ,其 常用手 段无外乎几 种。其 中 “ 虚增 营业收入 、 营业 成本及利润” 正是本 文中提到的新中基运用 的手段 ,通过与关联方 和非关联方之间的虚假交易,虚增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从 而影响各年 度利 润 。 刘斌 ( 2 0 1 3 )根据 Wi n d数据库 收集了 2 0 0 1年 1月 1日至 2 0 1 1年

财务造假类似案例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类似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企业的声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和危害,为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造假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一)公司概况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7年,A公司被曝出涉嫌财务造假,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二)事件起因2017年,A公司在公布2016年年度报告时,被指出存在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问题。

经调查,A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三、案例分析(一)财务造假手段1. 虚构销售合同: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计入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将已实际销售的项目重复计入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隐瞒费用,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他科目,从而虚减利润。

4. 修改财务报表:A公司通过修改财务报表,调整收入、费用等数据,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财务造假原因1. 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实施。

2. 监管环境宽松: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环境相对宽松,部分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财务造假。

3. 股价压力:A公司面临股价下跌的压力,为了维持股价,采取财务造假手段虚增利润。

4. 企业文化问题:A公司存在“业绩导向”的文化,导致管理层和员工为了追求业绩而采取财务造假行为。

(三)财务造假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2. 破坏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基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财务造假作为企业的一种行为,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负面影响,对资本市场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新中基是近年来又一起农业造假公司,持续六年造假,造假金额高达2.2亿元。

本文围绕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一事,对公司财务造假始末以及造假手段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并透过此案例得出几点启示,希望可以有效减少财务造假事件的再次发生,有效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

本文主要应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新中基财务造假一案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其造假动机和手段,洞悉了财务造假多年未被发现的原因和财务造假给公司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对新中基财务造假一案得出几点启示。

本文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对案例进行描述。

首先介绍一下新中基公司的背景,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公司2006-2011年六年来财务造假的事件始末,涉及的主要造假手段。

将中国证监会对新中基的惩罚结果进行了介绍。

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

首先对与本案例相关的理论进行介绍,其次围绕这些理论分析了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从舞弊三角理论压力、机会、借口三个层次展开阐述,紧接着阐述了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之后对造成财务造假长达六年未被发现,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等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讲述该公司造假一事对公司自身、投资者、注册会计师以及整个市场的消极影响。

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启示。

对新中基财务造假一事进行总结,从此案例得出给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自身,以及注册会计师和法制监管部门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