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公课获奖课件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公课获奖课件

常见题型3——比较内容异同
常见题型
1、【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乙】《曹刿论战》 (2016·某市) 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 简要说明。
2、【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乙】《猱说》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2015·某市)
常见题型4—比较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异同
(选自《陋室铭》)
(选自《世说新语》)
2018深圳中考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 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 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 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
材料,要求在
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 , 写作技巧 ,语言特点,结构形式
以下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
发现规律
1“联系点”: 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 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 2“可比点”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总结文言文比较阅读解题方法
比较阅读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 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指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 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 个性特征。 对文体相同内容不同、作者相同作品不同、 选材相近主题不同等类型的选文,侧重于“同 ”中求“异”;选材不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 选文,侧重于“异”中求“同”;而选材不同 表达形式也不同的选文则侧重于“异”中辨“ 异”。
中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近近两年崇左市文 言文出题的思路 •2、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问题导学
请大家看《胜券在握》P86第3题 和P88第7题,看2012年中考文言 文试题较2011年有一些变化,你 知道是什么?
文言文比较阅读 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 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读者在文章内容、 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 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 形式。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
综合近两年崇左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若继续出 比较阅读题,则其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的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出四选一式的 选择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常见通假字的用法、 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一 般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即解释 字词) 。 2.对材料中指定的语句进行翻译(即翻译句子)。 3.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 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 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等(即文本理解)。 4.联系上下文段,解读句意,相互比对,找出对应 点。(即比较探究)。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文言文比较阅读课教案课型:研究课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掌握、熟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组合形式。

2、了解比较阅读的三类基本题型。

3、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2、初步学会比较材料的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

教学方法:研究探讨法归纳整理法练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讲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所谓“夫战,勇气也”,在中考复中,同学们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战术。

大家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很头痛,今天这节课就教大家一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战术。

二、熟悉战况(查)请同学们看文言文比较阅读讲义。

学生归纳:白话文浏览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呈现,多为两个,偶有三个。

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二是课内与课外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

三、了解题型(读)研读课本中供给的5篇比较浏览练中找出白话文比较浏览的基本题型。

同座位讨论明确。

基本题型:①划分节拍;②实词虚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及运用;③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

四、作战要点(论)学生小组讨论,通过看课本上的练,接洽自己的经验,概括完成白话文比较浏览的问题有哪些方法。

全班讨论,教师明确。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找出练中相应的例题。

解答基础积累题,如①②类题型,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

解答第③类题型,是比较阅读的难点二)、白话文比较浏览基础题复学生讨论明确。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方法指引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方法指引

文言文比较阅读方法指引教师主要以《二十六史-孙期传》为例,举例说明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答题方法,典型引路。

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步骤:(一)、快速浏览题目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大家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速读程序默读原文---结合注释逐句理解---遇到绊脚虎,暂时放弃疑难,往下看(勿纠结)!---依据上下文推敲、猜想“绊脚虎”的意思-----通大意即可。

(三)、“对症下药”1、词语解释2、句子翻译3、分析判断:内容、写法、思想情感、主旨4、比较选文异同点(人物形象、主旨、写法等方面)-----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1、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古文比较阅读教案

古文比较阅读教案

文言文作品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导入:比较阅读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是将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文章的一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借助于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复习九年级的四篇文言文《曹刿论战》《公输》《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文言作品。

(板书:文言文作品比较阅读)正课:1、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四篇文章的出处。

《曹刿论战》——《左传》《公输》——《墨子》《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过渡:我们看到这三部著作同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所谓文史不分家,那么,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呢?2、介绍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是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境内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多个。

各诸侯国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我们今天所要复习的四篇文章就向我们塑造了四位杰出的英雄人物:曹刿、墨子、唐雎、邹忌。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故事。

3、请同学们回忆这四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情节。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齐师伐我,曹刿请见请战,帮助鲁庄公战胜齐国。

《公输》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墨子劝阻楚王停止攻打宋国。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想要不战而胜,安陵君不同意,唐雎冒死抗争,阻止秦王占领安陵。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劝谏齐王虚心纳谏。

4、刚才我们请同学们回忆了四篇文章的情节,我们发现文章中的主人公曹刿、墨子、唐雎、邹忌均是在自己的国家存在内忧外患之际挺身而出,看来这四片文章存在着一些共性.那么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共同来完成表格1的内容。

(出示表格一)5、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四篇文章的主人公虽然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但在国家危机之时,都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对上级劝谏,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目标制 定具体、明确的 评价标准,以便 对学生的表现进 行客观、准确的 评估
实施评价:通过 多种方式收集学 生的表现,如观 察、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等,并 对学生的表现进 行记录和整理
提供反馈信息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意见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05
教学过程
章节副标题
导入阶段
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 目标和要求
介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 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比 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比 较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展开阶段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 提供指导。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文言文篇目和阅读 材料。
了解不同文言文 作品的语言风格 和特点
理解文言文中常 见的语法和词汇 知识
学会运用文言文 比较阅读的方法 分析作品,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 的方法,分析不同文本的 异同点。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文 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自 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评价策略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 的教学效果
实施评价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的重点 和要求
设计评价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和 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具有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的评 价任务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重点难点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

【满分技巧】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能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会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限时检测】(一)(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

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

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

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

③鲁仲子:齐国高士。

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

⑤淄:水名。

⑥虞:通“娱”,娱乐。

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

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

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C.田单乃惧.(惧:害怕)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市新才学校廉爽一.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市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命题选材在课,虽降低了阅读障碍,但也相应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复习好文言文?方法很重要。

基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学习。

通过观题、命题、做题,使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掌握文言文复习方向,思考答题策略。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人教版语文六册课本中课篇目一共有45篇,从主题上看有山水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言志篇,如《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等;战争篇,如《刿论战》等;学习篇,如《权劝学》等。

文言文比较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容量大,难度相对较高。

九年级学生,有单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稍加指点可以融会贯通。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特点和考点;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答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命制试题的形式把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特点及考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联系点”、“可比点”的理解性问题答题策略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距离中考为期不远,我们要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胜券在握,最好的办法就是知己知彼。

了解中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1年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

(示幻灯)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其中,第二部分为“古诗文积累和阅读”。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形式——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了解特点,把握关键幻灯出示2010年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观察它都有哪些特点。

看材料的由两个选段构成,一篇节选自《楼记》,一篇节选自《醉翁亭记》,都出自课。

再者,这两个选段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写景的),这是从题材看,有“联系点”。

另外,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异同,在比较中鉴别。

因此又会有“对比点”。

而“联系点”与“对比点”往往是比较阅读命题的关键。

看市命题。

12联系点即写景,对比点:写景特点不同; 写景的作用各有侧重. 13\14题. 联系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区别不同点.练习:请同学们说一说发放的资料中,材料一至四的”联系点”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第一则是写山水的,两文作者的感情相近. 第二则主题相同,都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三则容相近,都是与读书有关. 第四则出自同一作品,写作特色相同.(三)审视试题,梳理考点请学生以命题人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同学们手中的资料可供参考,大家先仔细观察、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考哪些知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课前发材料)请结合着资料中的题目来分析。

交流:字词;句子;比较容。

(四)命制题目,明了意图.请同学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梳理出来的知识点,商议着为给定材料命题。

后,小组展示。

(五)有的放矢,把握策略策略一:词语.归纳:词语——实词,重点字词,特殊用法。

策略二:句子:(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原则,兼顾方法。

以上考点和答题方法,在单篇的阅读中也有。

我们重点来看,在比较阅读中如何来把握理解分析题目的解答方法。

策略三:比较理解分析1、先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容。

2、反复阅读,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3、用准确的语言答题。

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六).再现真题,巩固练习请学生完成自己命制试题所用材料的中考原题,进一步体会答题策略。

【真题再现】(11、)(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岱《湖心亭看雪》)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念.无与为乐者念.: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⑶相与步于.中庭于.:5.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根据甲乙两文容,完成下表。

(3分)学生交流答题成果。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过渡: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选择材料进行比较阅读训练。

比如,我们可以容相同或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写景的;可以将《伤仲永》与《权劝学》放到一起,因为都涉及到读书这一主题。

《核舟记》同《口技》,都突出了古代艺人的高超技艺等,结构又是相同。

也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加以比较,如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江城子密州出猎》。

……同学们还可以按主题将六册课本篇文言文进行了分类。

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材料,再来命题。

【教学反思】这是为市2012年中考研讨会上一堂文言文复习教学课进行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几经调整,最终形成。

设计中主要突出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要学习”这一特点,实际教学看,学生一反因文言文复习枯燥乏味而了无兴趣的常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对文言文考点把握准确,对文言文阅读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相机指引。

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附:《〈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学生用材料》一.(09年)《答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弘景《答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2分)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11义乌)(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选贤与.(通“举”,选拔)能 (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3) 故.(所以)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06 宿迁)《送东阳马生序》与《权劝学》(11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权劝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③蒙乃始就学乃:才④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3.甲文是通过借书抄录和奔走求师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鲁肃的言行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3分)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