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专题讲评教案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归纳文言文整体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进一步规范题目答案,归纳解题的技巧方法,学会拓展运用。
教学方法1.学生自我纠错,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集中重点突破。
3.基本步骤:对答案、改差错——提问题、找疑难——析问题、找规律——善积累、巧迁移。
第一步:发放答案,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第二步:引导学生研讨题目,提出文本中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答题中所存在的困惑。
第三步:结合文本与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归纳规律方法。
第四步:进行当堂巩固训练。
积累相关知识点,在运用中巩固,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检查完成情况,针对性评析(一)检查文言实词题。
试卷文段选项与答案实词语句误解正解(一)一C克尚必可克.不克服攻下,战胜,打败二B雅雅.敬雍,恒相从游文雅,有礼仪非常、很三C负两生素负.多才艺享有仗恃,自负四C解讽旨令自解.解释停止(二)一C忧以母忧.不拜担心父母去世服丧二A除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废除,罢免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三C当不当.冀州之卒充当比得上,相抵,相当四C夺而无以夺.焉夺取改变[试题情况分析]1.涉及的内容不止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义等。
2.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出现问题分析]1.实词积累得不够。
如对“雅”“负”“夺”理解错误。
2.古文化常识缺乏。
如对“忧”“除”理解错误。
3.不善于利用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
[针对性指导]1.运用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去直接判断。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如“不当冀州之卒”的“当”。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如“雅敬雍”的“雅”。
2.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实词知识加以辨析。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
如“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重点回顾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复习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常用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3.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重点复习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4.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介绍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5. 文言文翻译和赏析的练习:通过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片段,提高学生的翻译准确性和对文言文的理解深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
2. 练习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片段,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翻译和赏析练习的情况,纠正错误并提供反馈。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技巧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应的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供学生复习和练习。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文言文词汇、语法、句式等知识点的讲解和示例。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文言文翻译和赏析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复习文言文词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记忆。
2. 复习文言文语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复习文言文句式:教师介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并通过例句进行解释。
4. 阅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理解上下文等。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29分钟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材料。
3.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断句、词义推测、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4.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5. 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历史事件、人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示例。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行断句、词义推测等练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教师进行即时指导和反馈。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布置的文言文阅读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第二周:特殊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3. 第三周:实词和虚词的使用的讲解和练习。
4. 第四周: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
5. 第五周: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提供系统的文言文阅读知识和练习题。
2. 文言文阅读素材: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传记等,用于学生阅读和练习。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图片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材料。
4.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资源和互动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认识,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对文言文经典篇目的学习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5.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解释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和大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3. 文言文分析方法:学习如何分析文言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经典文言文篇目学习:选取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
5. 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概念、特点、阅读技巧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翻译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阅读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情况,评估其阅读能力。
3. 翻译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每课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练习。
3. 作业安排:布置相应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熟悉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策略。
3. 加深对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理解。
4.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5.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思维,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析与演练。
3. 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点梳理。
4.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5. 文言文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文言文阅读实例讲解阅读技巧。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策略。
3. 采用讲授法,对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等进行系统讲解。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交流与讨论。
5. 采用作品鉴赏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1)讲解阅读技巧,如猜词义、断句、抓主旨等。
(2)学生实践,阅读指定文言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读。
3. 教学环节二: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析与演练。
(1)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如词汇题、翻译题、理解题等。
(2)学生演练,解答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教师点评讲解。
4. 教学环节三: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点梳理。
(1)系统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练习,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文言文解读。
5. 教学环节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1)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2)学生实践,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点评讲解。
6. 教学环节五:文言文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
(1)选取经典文言文作品,进行鉴赏与分析。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4. 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3. 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训练。
4. 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关键词寻找、句子结构分析等。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
2. 第二阶段: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分别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进行系统复习,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方法。
3. 第三阶段: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训练。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训练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4. 第四阶段: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流派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在文言文文化背景了解和文学素养方面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议论文,把握中心论点与材料;
游记散文,看准描写对象和抒情基调;
序言,扣住作序的原因、对象和事件
②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
a对象是谁,数量是单个还是多个;
b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
③对照题干,分析选项
④排除误区,确定选项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和态度的方法
①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如标题、注释、出处、作者经历等
②整体阅读,把握体裁特征
③关注中心句、关键句
④分析判断细节:偷梁换柱、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强加因果、故意曲解、无中生有、片面遗漏、任意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