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1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第一组:以、其、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
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文宪集·李疑传》,有删改) 1.与“安能以.室庐自随哉”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斧斤以.时入山林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答案 B解析文中的“以”作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B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表示方式、凭借或手段,可译为“用”“拿”“凭借”“依靠”“按照”等。
C项,介词,可译为“依照”“根据”。
D项,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2.与“传其事以.劝焉”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B.作《师说》以.贻之C.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答案 B解析文中的“以”为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来”“用来”“以便”,B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C项,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D项,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3.与“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答案 A。
2018高三年级文言文真题演练三篇

2018高三年级文言文阅读真题训练之一一、【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练习(4)

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课后练习(4)1.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C.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是以区区不能废3.下面各组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太守臣逵__________,后刺史臣荣_________。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__________,寻蒙国恩,____________。
(3)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
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6.“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7.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五三大翻译得

在正是春天,百姓食用不足,请求朝廷等到秋收后再征。 解析 得分点:状语后置句,“城”“檄”“方”“俟”。
1
2
3
解析
译文
(2)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
答案
侍读尹直因为彭时、王概都是自己的同乡,怕因此获罪 ( 受到惩
罚),连忙告诉了商辂,用崔恭代替了李秉。 解析 得分点:判断句式,“以”“乡人”“得罪”。
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 实逐秉,喧谤于朝。时称疾不出,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 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越五月,母丧归,比其去,王翱以诗赠之。 (节选自《明史· 崔恭传》,有删改)
1 2 3
(1)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答案 朝廷决议在临清建造城池,发布告征召充劳役的人,崔恭认为现
答案
外地。
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
解析 得分点:“惟……是”“以”“出……于外”,句意对。
1
2
3
参考译文
解析
译文
精练点拨
(一)善于根据语言标志辨识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在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能把特别明显的句式
译出,但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
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
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
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
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
颇屈。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
2018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8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全国卷Ⅰ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大家也。
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
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止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今有不义之民,还没有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
”竞不愿实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后来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日:“自今此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每有驳议,多合上旨。
均尝删剪疑事,帝认为有奸,震怒。
诸尚书惊恐,皆叩首赔罪。
均顾厉色曰:“盖忠良执义,无有二心。
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
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朝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劳,固留养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认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逃亡所由而作。
及在尚书,恒欲叩首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过失。
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四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24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1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1)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学者质疑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具体做法,如明人王世贞就认为蔺相如是个冒险主义者,其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
②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车多如过江之鲫....,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深圳决定全面禁止电动车上路,不料这引起了社会热议。
③一些国家对我国在南海构建和谐海洋所做的积极努力置若罔闻....,一味炮制“强国威胁论”“海上争霸论”,其险恶用心人人皆知。
④从韩国首尔大学,到英国牛津大学,到大陆北京大学,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层出不穷....的学术剽窃事件遭到人们一致的挞伐。
⑤他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你和他对着干,还不是班门弄斧....?但是我佩服你的勇气,你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⑥当前的改革是亘古未有的创举,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当然难免有不足之处,但这只是白.璧微瑕...,丝毫不妨碍改革的伟大。
A.③④⑥ B.①④⑥C.①③⑤ D.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焦循的代表作,包括《易章句》《易通释》《易图略》《易话》《易广记》五部分组成,是后人研究易学的重要资料。
B.工作人员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起飞前进行了周密的检查之后,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喷射出耀眼的火焰,飞向浩瀚的太空。
C.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的商路。
这些商路,最早是陆路上的丝绸贸易,后来也包括海路上的丝绸贸易。
D.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决定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到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它已成为制约城乡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①__,这个小村庄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__②__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__③__久居这一带的人__④__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__⑤__看到这些彤、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__⑥__给予应有的评价。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非狂人也。
自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阅读训练一】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稍长,博通古今。
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以文学闻于时。
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
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
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时议礼.者蜂起。
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
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
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
”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
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B.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C.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D.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C.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
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
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
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
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5分)译:(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5分)译:【答案】10.A(断句的关键,还是文意的理解,应主要根据大意来推断)11.C(定都南京——应天府)12.B(破格提升官职是后来的事)13.(1)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
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得分点:“犯”、“持”、“不之许”宾语前置与句意各1分)(2)曾鲁写文章不留稿子,他的门徒里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得分点:“属”、“徒”各1分,句意3分)【译文】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
年岁稍长,博通古今。
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
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
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
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
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
《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
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
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
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
”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
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
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
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
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
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
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
从此器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
”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
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
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
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
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
”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里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阅读训练二】秦金,字国声,无锡人。
弘治六年进士。
守开封,破赵鐩于陈桥。
历山东左、右布政使。
承寇躏后,与巡抚赵璜共拊循,疮痍始起。
九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诸王府所据山场湖荡,皆奏还之官。
降盗贺璋复叛,讨平之。
录功,增俸一级,荫锦衣世百户,力辞得请。
入为户部右侍郎。
世宗即位,改吏部。
言官论金无人伦..鉴,复改户部,转左,署部事。
外戚邵喜乞庄田,金述祖制,请按治。
帝宥喜,命都察院禁如制。
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寻就改兵部。
孙交去,召为户部尚书。
帝欲考兴献帝,金偕廷臣伏阙争,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
及上圣母册,金及赵璜等复不至,帝频诘让。
金为人乐易。
及居官,一以廉正自持。
在户部,尤孜孜为国。
永福长公主乞宝坻、武清地,以金言颇减。
抚宁、山海庄地赐魏国公徐达者,达卒仍归之官,定国公光祚请之,金执不可。
给事中黄重、御史张珩等先后争,金等复以为言,始报许。
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金皆执奏。
不听。
奸人逯俊等乞两淮盐引..三十万,帝许之。
金力争不可,积失帝旨。
六年春以考察自陈致仕,驰驿..给夫廪如制。
归五年,荐者不已,乃起南京户部,疏陈利民六事。
寻召为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帝与张孚敬、李时评诸大臣,以金为贤,颇嫌其老。
居数月,加太子太保,改南京兵部。
逾岁致仕归。
二十三年卒,年七十八。
赠少保,谥端敏。
(选自《明史·秦金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B.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C.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D.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抚,明代的职责是代替天子安抚受灾难后的百姓,清朝时作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
B.人伦,封建社会中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C.盐引,明清时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由户部印发的能够在异地获取盐的凭证。
D.驰驿,旧时官员入朝觐见皇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供给其役夫与马匹廪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金战功显著,拒绝奖励。
投降后的盗贼贺璋再次反叛,秦金率领军队平定了他;依照功劳应该给秦金增加一级俸禄,封荫锦衣世代百户,但他极力推辞不接受。
B.秦金不畏权贵,坚守祖制。
外戚邵喜请求庄田,秦金追述祖宗制度,请求审查治罪;皇帝虽然最终宽恕了邵喜,但命令都察院按照制度禁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C.秦金恪尽职守,为国尽力。
永福长公主向皇帝请求宝坻、武清的土地,秦金上书要求减少赏赐给公主的土地;定国公光祚请求抚宁、山海庄的土地,秦金执意不允许。
D.秦金年老体迈,遭到嫌弃。
皇帝与张孚敬、李时等评论朝中大臣时认为秦金贤达,但有点儿嫌弃他岁数大,过了几个月就把他调任到南京兵部,一年后让他退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欲考兴献帝,金偕廷臣伏阙争,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
译文:(2)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金皆执奏。
译文:【答案】10.C(回答问题,注意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停顿点的正误。
比如“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置”和“遣”是两个并列的动词,从句式结构的角度分析,“置皇庄”“遣官校分督”是并列的,由此判断“皇庄”后应停顿,排除A、D 两项;再如“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从动词“勘正”分析,宾语应该是“额外侵占者”,“者”后要停顿,排除 B 项。
)11.A(巡抚,明代始设,职责为代天子巡视天下。
至清朝则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