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必修1至必修5)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1: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1: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

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虚词需要标出用法)1.封:①既东封.郑②肆其西封.2.军:①亮率诸军.攻祁山②晋军.函陵③万人为一军.3.阙:①不知天上宫阙.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辞:①不辞.劳苦②停数日,辞.去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鄙:①北蛮夷之鄙.人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微:①防微.杜渐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若.入前为寿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8.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且焉.置土石④复驾言兮焉.求三、文意理解:请简要概括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 2 34 5 61/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儿子) 5/粗鄙、低下)6/掌管某事的人) 7/到达)8/尊称人的妻子)1 23 45 61 231 21 21 21 23(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荆轲刺秦王》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â,高兴)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知识集锦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知识集锦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知识集锦文言文知识点是高考语文常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大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东方可爱的小伙伴们!文言文阅读必备常识一、人的称谓【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

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

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归纳

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归纳一、文言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吴广素爱人(爱惜,吝惜)(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3)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4)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5)衣食所安(养生)(6)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4.朝:(1)朝服衣冠(早晨)(2)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5)期年不听朝(朝政)5.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4)除臣洗马(拜官授职)(5)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6.辞:(1)动以朝廷为辞(藉口)(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3)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4)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5)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7)近者奉辞伐罪(命令)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8.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7)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8)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9)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10)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10.发:(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4)爽籁发而清风生(响起)11.鼓:(1)齐人三鼓(击鼓)(2)微风鼓浪(震动)(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弹奏)(4)戊申晦,五鼓(古代夜间计时)12.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11)病故,物故(死亡)13.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3)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14.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句法知识点:1.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宾语可以是动词的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

2.修饰成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3.状语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叫做状语从句。

4.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构成,句子之间一般用逗号、顿号或者分号分开。

二、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1.并列句句式:A,B(面对选择时常见的结构,如:“或者……或者……”)2.手法手法:夸张、对比、排比、设问、论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1.用“否则、则、必、岂、即……又……”等词语进行逻辑的对比或者推理。

2.使用“曾、或者、良苦用心、岂止……”等词语进行修饰和强调。

3.通过“……不仅如此,还……”等结构进行扩展和详细说明。

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1.掌握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2.识别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句子、词语和内容的分析,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3.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的分析,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五、句子成分的分析和理解:1.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进行动作的人。

2.谓语:句子的谓语是动作的核心部分,描述或者说明主语所执行的动作。

3.宾语:句子的宾语是接受动作的对象,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者动名词。

4.定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修饰语,用于限定名词或者代词的范围和意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修饰语,用于说明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情况。

六、句子的排比和对仗:1.排比:将若干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和语感的平衡感。

2.对仗:将若干个意义相同或者相对反的词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七、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学习重点梳理一、篇目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五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二、学习重点1.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可以适当分解,一部分提前到必修一,进行一些讲解,可让学生边学边进行总结梳理。

提前到高一的目的是为了应对高中的考试;此部分内容还需在必修五再次系统总结整理。

2.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积极意义容易把握,历史局限可以在以下课文教学中得以体现。

《荆轲刺秦王》的思想狭隘,《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历史局限,《陈情表》中李密复杂的思想,三篇文章分别出自必修一、三、五。

其他文言文学习更突出汲取民族智慧。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战争中巧用外交辞令《鸿门宴》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必修二《兰亭集序》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赤壁赋》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游褒禅山记》执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劝学》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师说》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身上美好的精神《苏武传》新时代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张衡传》张衡的品格和贡献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滕王阁序》怀才不遇的感慨《逍遥游》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3.每课需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实词(大纲要求120个及其他重要的)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朝亡厌既国师微辞鄙过易《荆轲刺秦王》诚说见私乃道顾遗谢被涕《鸿门宴》素善要属举胜安倍复内间当坐(35字)必修二《兰亭集序》是信期修次致诸或类《赤壁赋》望兴徐如绝非固适《游褒禅山记》卒阳盖相孰少奇舍识《孔雀东南飞》堪怜(28字)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兵王走知《劝学》利劝假疾就《过秦论》乘却使率族从《师说》若及嘉贻解(20字)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书徒患宜幸悉度故请右即质《苏武传》去负许爱《张衡传》莫迁阴造(20字)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胡归再何恨涉《滕王阁序》得穷已《逍遥游》恶数行《陈情表》病除逋寻察治汤(20字)另有大纲中的7字未纳入必修中,但在语文读本中出现《谏太宗十思疏》本克《信陵君窃符救赵》曾、左《六国论》殆弥《伶官传序》贼虚词(大纲要求18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因《荆轲刺秦王》以于《鸿门宴》与者为必修二《兰亭集序》所于《赤壁赋》之何《游褒禅山记》其乎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之《劝学》焉所《过秦论》而乃也《师说》则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因《苏武传》为《张衡传》于必修五《归去来兮辞》以而《滕王阁序》之而《逍遥游》且若《陈情表》以句式(5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宾语前置句判断句《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句省略句《鸿门宴》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必修二《兰亭集序》状语后置句《赤壁赋》宾语前置句《游褒禅山记》状语后置句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劝学》定语后置句《过秦论》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整理.《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二)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白露横江(笼罩)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正襟危坐(端正)方其破荆州(方,当)固一世之雄也(本来)哀吾生之须臾(片刻)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离骚》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 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复习
总体要求
熟读课文,建议多背诵经典篇目 借助挖空练习,落实重要字词 梳理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 提高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课堂练习


请在10分钟内,闭卷完成《烛之武退秦师》 的挖空练习,标注出不懂的词句。 挖空练习评讲。
课堂练习

请在5分钟内,闭卷完成《烛之武退秦师》 的“词语小结”。
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
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荆轲刺秦王》

挖空练习评讲。
《荆轲刺秦王》

请在5分钟内,闭卷完成《荆轲刺秦王》的 “词语小结”。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1.兵: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
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 “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 本义:兵器,武器 ①武器,名词, ②士兵、武士,名词, ③军队,名词。
适用话题:情义 勇敢 反抗强暴 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性格的悲剧 自我认知 精彩运用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困境,我们应该像鹰一样直冲云霄, 当我们深陷事业的低谷,我们应该鼓足勇气冲出去。勇气是挑战 者擂台的鼓点,它击退了人的胆小与怯懦,勇气如航船上的风帆, 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彼岸。生命因勇气而精彩。 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风萧萧 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令人 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 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 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 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 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 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生留下空白,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 每一件事情,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有青年人的热 情,为了让我们的生命不再虚度,我们更应该有敢上九天揽月, 敢下五洋捉鳖的勇气!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2.顾:本义:回头看。顾,环视也。——
《说文》 ①动词,回头看, ②动词,回头看, ③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④动词,探望、拜访, ⑤副词,反而,却。。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3.为:
①介词,被, ②介词,为了, ③介词,替, ④动词,对付,处理, ⑤动词,做为,⑥动词,发出。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8.乃: ①代词,你,你的,②判断动词,是, ③副词,于是,就 ④副词,才, ⑤副词,只,仅仅。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9.图:会意。从囗,从啚。囗( wéi), 表示范围。啚( bǐ),“鄙”的本字, 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 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 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①动词,考虑, ②名词,地图, ③动词,料想,预料
课堂练习
3.阙: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 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①宫殿,名词 ②空隙、豁口,名词 ③侵损、削减,动词
课堂练习
5.鄙:形声。从邑,啚( bǐ)声。本义:五百家 (周代户口单位) ①边远的地方,名词 ②名词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③浅陋鄙俗,形容词
4. ①推脱,动词

②告别,动词 ③推辞,动词
课堂练习
6.微:本义是隐秘地行走 ①细小的东西,名词 ②隐约地,副词 ③稍微,副词 ④没有、不,副词
课堂练习
7.若: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 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 本义:顺从 ①如果,连词 ②你,代词 ③像,动词
课堂练习
8.焉: ①语气词,表陈述 ②疑问副词,何 ③疑问代词,哪里 ④代词,什么

作文素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 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 轲刺秦王》) 适用话题 仁厚、情义 精彩运用 人心不是用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 平、仁爱。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获得了樊於 期的信任,同时也成就着丹的高洁品质。
作文素材
荆轲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泯 。——贾岛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柳宗元
课堂练习
1.封:(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 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 示聚土培植。 《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 寸。” ①做疆界,动词 ②疆界,名词
课堂练习
2.军:(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 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 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 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①军队,名词 ②驻军,动词 ③军队编制单位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10.教: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 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 们的教育、教化。 本义:教育,指导 ①名词,指教, ②动词,使,让, ③动词,传授,教授
文意理解
请在3分钟内,闭卷完成《荆轲刺 秦王》的“文意理解”。 参考答案: 深沉(准备信物时深谋远虑)、 刚毅(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 机智勇敢(秦廷搏击)
作文素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林则徐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精彩应用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
存留在人们的心头。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
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 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 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 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6.岂: ①副词,是否,是不是, ②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③副词,怎么。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7 .以 :
①介词,用,拿, ②“以”通“已”,已经, 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因为, ⑤介词,按照,⑥连词,表目的,来, ⑦连词,表目的,来, ⑧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4.信: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
实的。 本义:真心诚意 ①名词,凭据,信物, ②动词,相信, ③动词,讲信用, ④形容词,诚恳,不欺骗。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5.而: ①并且,连词,表递进或并列, ②并且,连词,表递进, ③却,连词,表转折/一说为表假设,如果 ④却,连词,表转折/一说为表假设,如果 ⑤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⑥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⑦因而,连词,表因果, ⑧⑨⑩相当于“地”或不译,连词,表修饰。
课堂练习


请在3分钟内,闭卷完成《烛之武退秦师》 的“文意理解”。 参考答案: 大义;不卑不亢,聪慧机智
课内文言文复习
作文素材




烛之武 怀才不遇,仍心怀天下;面对不公,危急时仍 能挺身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临危授命; 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口才与成功。 抓住机会。 佚之狐 发现人才,举荐人才 郑伯 礼贤下士,勇于认错 秦晋——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 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