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莱达电器股份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本文将分析国内外两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并探讨舞弊的成因、手段以及如何防范。

二、国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万福生科万福生科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引起了广泛。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和夸大盈利能力等手段,达到了骗取上市资格和增发的目的。

这一舞弊行为导致了企业信誉的严重受损,投资者利益也受到了侵害。

三、国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安然公司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的大型能源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破产。

该公司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隐藏的关联方交易来虚增利润,同时隐瞒了大量的债务。

这一行为欺骗了投资者,也使公司的声誉扫地。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1)为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追求高利润;2)管理层道德风险和诚信问题;3)内部控制失效;4)外部审计师的失职。

五、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1)虚增收入和利润;2)隐瞒负债和成本;3)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关联方交易进行造假;4)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操纵。

六、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为了预防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意识;3)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4)提高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七、结论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弊的成因和手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道德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措施的综合施策下,才能有效地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典型案例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作者:薛桐尧刘润木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2期[提要]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财务舞弊案件的频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多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共性,以康得新为例进行剖析,总结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源与财务舞弊手段,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财务造假;舞弊手段;监控对策;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8月14日一、引言21世纪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情况屡屡出现在公众面前,会计舞弊现象几乎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几年来,证监会公布并处罚了多起财务造假和舞弊的企业,从圣莱达、国药控股、到上海醫药等多家大型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财务造假的事实,再次给资本市场的监管敲响警钟。

因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规则,也损害了会计和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公平的形象,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和对资本市场的信任。

然而,在资本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财务舞弊是经过公司高管精心谋划的结果,审计人员对于舞弊的审计经验以及职业道德还有待提高,所以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并完善相应的治理对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挑战。

本文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剖析,总结近几年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出现的新型手段及其治理对策,为会计舞弊的监管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源。

影响财务舞弊的因素因地而异,就中国而言,《证券法》对财务造假的顶级处罚仅仅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以及60万元人民币的罚金,与财务造假的公司通过舞弊而获得的巨额收益相比,处罚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相比之下,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故意进行财务欺诈的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25年的监禁,对财务舞弊的个人以及公司分别处以最高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罚款。

与美国财务造假的处罚相比,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低、收益高,这便使得进行舞弊的公司高管层出不穷。

2019年末,一场精心策划的百亿元级财务造假大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康得新作为一家千亿身价的上市公司因为财务舞弊而陨落。

2018财务造假四大案例

2018财务造假四大案例

2018年证监会公布处罚了多起财务造假的案例,包括圣莱达、国药控股、金亚科技、昆明机床等,初善君从造假方式、造假动机、财报特征和如何防范等角度整理相关案例,供各位参考。

案例一:ST国药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动机:2010年、2011年,*ST国药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交易被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为避免退市,满足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营业收入等财务条件,*S T 国药准备采取措施增加公司营业收入。

这是S T股财务调节和造假最最最最常见的动机。

方式:*S T国药控股股东武汉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仰帆公司系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成员单位。

2012年3、4月份,*ST国药董事滕祖昌、朱忠良与联社主任丁某某联系,请丁某某帮*ST国药增加营业收入。

丁某某安排联社下属公司上海公合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合实业)帮助*ST国药开展钢材贸易以增加营业收入。

2012年5月,*ST国药设立子公司上海鄂欣实业有限公司具体开展钢材贸易业务。

鄂欣实业相关业务主要由龚晓超、周伟兴、黄丽华、陈杰、林征南负责执行,公合实业相关业务主要由龚某(公合实业总经理)和一名副总经理负责执行。

*ST国药的黄丽华与公合实业的龚某系夫妻,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公合实业为*ST国药关联法人。

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鄂欣实业与公合实业或公合实业安排的第三方公司发生20笔钢材销售业务,累计确认收入144,201,093.66元。

经查,鄂欣实业参与的钢材贸易,没有真实的货物和货物流;签订的钢材购销合同所附的提货单,未标示提货所必须的钢材编号,无法提货;钢材购销合同列示的存放钢材的部分第三方仓库表示未存放过相关钢材。

据此,鄂欣实业发生的上述钢材销售业务不应当确认收入。

*S T国药2012年年度报告披露的49,188,991.55元营业收入中,有41,151,951.13元为鄂欣实业不应当确认的4笔钢材销售确认收入,该年度报告披露的营业收入数据存在虚假。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最新版】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最新版】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中国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四大类十小类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方法,具体包括:虚增收入;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少记/转移费用;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增加非经常性损益;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藉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虚增资产;隐瞒负债。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十种造假的手段。

一、通过收入和费用调节利润表1、虚增收入虚增收入就是收入「无中生有」,大多是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实现的。

比如,金亚科技(300028)从上市前到上市后一直都在造假,手段非常「全面」。

上市之前,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2008年、2009年上半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6%、109%。

上市之后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为了扭亏,董事长亲自指挥公司财务人员,虚构财务报表。

雅百特(002323)通过伪造境外项目虚增收入,它伪造了巴基斯坦的政要信函,虚构公司拿到了海外项目,增利润2.6亿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73%,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一、中安消借壳欺诈及银信评估未勤勉尽责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40号,44-46号)。

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并购欺诈和信披违法的典型案件。

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安消)在借壳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过程中虚增置入资产,虚增营业收入5515万元。

上海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评估资产未予充分关注,收益预测和评估值严重虚增。

本案表明,对于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舞弊行为,上市公司重组参与各方、中介机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抚顺特钢财务造假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47号、33号)。

本案系一起国有上市企业长期系统性造假的典型案件。

2010年至2017年9月,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抚顺特钢)滥用特殊钢原料投炉废料可作普通钢原料的特点,伪造“返回钢”入库凭证虚增库存,虚增利润约19亿元。

2019年5月,抚顺特钢未按期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和2018年季报被行政处罚。

本案表明,证监会将持续加大对各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上市公司严格依法履行各项信息披露义务,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推动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

三、美丽生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新时代证券未勤勉尽责案。

(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69号)。

本案系一起以不实盈利预测信息“忽悠式”重组的典型案件。

2015年,深圳美丽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丽生态)在收购江苏八达园林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重大重组文件中未如实描述金沙湖项目和官塘项目的进展情况、对相关项目2015年收入预测不切合实际、将部分已终止的框架协议披露为已签订协议;新时代证券作为上述项目独立财务顾问,出具存在误导性陈述的报告及相关核查意见。

本案表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并购重组环节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切实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四、盈方微财务造假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14号)。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以圣莱达财务舞弊案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以圣莱达财务舞弊案为例

引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日益壮大,与此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对上市公司的舞弊起到一定作用。

但近年来,如康美药业、康得新等舞弊丑闻相继被曝出,这类事件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且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另外,其舞弊案件会引起公众质疑其盈利能力以及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相当程度上破坏了企业建立起来的诚信与社会道德,同时极大的侵害社会与大众的利益。

所以国内学者在借鉴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也从实证与案例两方面,深入研究财务舞弊。

许文迪(2018)基于风险因子对案例分析,认为个别风险因子中的舞弊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1]。

黄明(2019)认为财务舞弊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商业伦理问题,其动机主要是追逐个人利益,加之第三方的监管不力,导致公司发生舞弊行为[2]。

本文以圣莱达为例,结合风险因子理论分析其财务舞弊动因,并基于动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这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一)财务舞弊的概述在2002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将财务舞弊理解为:被审计单位故意错报、漏报或虚报重大财务信息,以出具欺诈性的财务报告来达到欺骗性的目的。

此后,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公报进一步定义财务舞弊,即公司滥用会计政策造成金额、分类错误,篡改、伪造会计记录和凭证,故意遗漏重大会计事项,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

而在我国也界定了财务舞弊这个概念,2006年颁布的审计准则第1141号中解释到,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高层与员工或独立的第三方使用不当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国内外对有关财务舞弊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认识。

因为舞弊形式较多,所以很难对其定义进行精确地框定,只能大致统称为一种非诚信行为。

另外,即使各界有着不同的财务舞弊定义,但其表达的含义与重点类似。

(二)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财务舞弊严重影了响资本市场的发展,其动因无疑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分析——以宁波圣莱达为例

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分析——以宁波圣莱达为例

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分析——以宁波圣
莱达为例
戚啸云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22(43)6
【摘要】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事件也层出不穷。

本文以宁波圣莱达电器有限公司财务舞弊案为例,结合相关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的圣莱达财务舞弊行为,研究发现圣莱达公司高层与关联方、当地政府以及法院串通一气,合谋实施舞弊,深入研究后发现其各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防范财务舞弊的针对性建议。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戚啸云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
【相关文献】
1.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与防范探索——以HY制药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为例
2.圣莱达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
3.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研究——以尔康制药为例
4.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案例研究——以康得新为例5.基于钻石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中信国安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圣莱达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圣莱达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圣莱达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摘要近年以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掩盖其财务风险,对其财务报告进行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不仅反映了公司财务情况,还关系到债权人和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本文结合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中的五要素,以宁波圣莱达公司为对象,阐述了圣莱达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最后提出反舞弊的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圣莱达财务舞弊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引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一直都在研究企业舞弊的问题,现有的研究理论不管是对舞弊的动因分析研究还是对舞弊的治理技术研究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逻辑体系,但是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却屡禁不止。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和国家财政税务等部门有直接利害关系。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以及会计报表的质量,就必须防止会计舞弊行为出现。

本篇文章根据舞弊相关理论的知识,回顾了宁波圣莱达的舞弊事件,分析其公司虚假构造影片版权转让业务、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虚构财政补贴等方式。

最后,在风险因子理论下深入研究圣莱达舞弊的动因,提出防范舞弊的治理措施。

一、风险因子理论相关知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杰克·博洛尼亚、约瑟夫·威尔斯和罗伯特·林德基斯特于 1993 年提出的至今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其主要包括一般风险因子,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及舞弊被发现后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和程度;个别风险因子包括道德品质和动机。

图2.1舞弊风险因子内容二、圣莱达公司财务舞弊案回顾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圣莱达)于2010年9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主要产品为温控器及电热水壶整机。

2015年圣莱达的主要股东发生了改变,覃18.13%辉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18年证监会确认圣莱达利用影视版权交易和套取财政补助等虚假手段,虚增2000万收入和1500万税后利润的行为,下达了罚款60万的通知,给予公司涉案人员和相关责任人警告、罚款和市场禁入等措施和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莱达电器股份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愈发活跃和繁荣,截止2017年,上市公司数量就达到了三千五百多家。

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近几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频发。

2018年度,证监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达310份,被市场禁入人数达到50人,在2017年度,证监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才237份,被市场禁入人数也才44人,在2016年度的处罚数量却相对更少,但财务造假整体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

过去十五年来,证监会累计开出了上千张罚单,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

肆掠的财务造假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妨碍整个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对此,国家也多次出台文件,重拳整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还资本市场一个透明,真实,公平的投资环境。

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公司财务造假案在投资圈被称为年度最新奇、最大胆的财务造假案。

为了理清圣莱达财务造假案的来龙去脉,获悉圣莱达财务造假前前后后的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进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达到缓解财务造假现状和防微杜渐的目的,也为公司有效治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本文以圣莱达财务造假案为中心,深入还原、分析整个事件始末,运用舞弊三角形、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等多种国外财务舞弊理论,同时也运用了杜邦分
析,THEMIS等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圣莱达财务造假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财务分析,进而得出自身启示,并且陈述此案对会计从业人员、公司治理的感想,最后提出自己对财务造假的防控建议措施。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