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5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新人教版)

直通
(4)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_____交通建设轨飞道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 (5)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_________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通信:
(1)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_____第一,发全展球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 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温饱
3.住:均从衡住房拥挤、室内搭设配施简单到_____________科__学面卫积生扩大、室内__________和居住 有了明显改善。
4.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_人__均_、居旅住游、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
式发生装了修很大变化。 环境
文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5.交通:
(1)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
率。
第二位
(2)公路: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_______前列。
(3)民用航空: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______,世并界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 有______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 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B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B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
C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 C.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30张PPT)

•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光辉旗帜。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九大(2017年)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这件衣服在哪买 的?多少钱?我也 要去买一件!
糟糕,怎么和同 事撞衫了?看来今 天还得重买一件!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奉行节俭
量入而出
信贷消费
超前消费
总结提升
• 社会主义建设探寻出正确道路,是我们国 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票证时代
•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 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 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 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 “票证”。 • 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 鱼票、肉票……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 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那 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命根子”。那时可以称 之为“票证时代”。
中国第一个 GSM电话的诺 基亚2110
第一款全中文手 机——摩托罗拉 CD928+
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 机——爱立信GH337
九十年代末,手机的地位, 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 为一种多媒体通讯工具, 充斥着平民百姓的工作与 生活,几乎是人手一个。 就在手机风暴还没有减弱 之时,网络聊天、视频工 具就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席卷而来,使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大哥大”!砖头似的模拟制式无 线通讯接入机。一部几万元,非一 般人所能拥有,真正的老板才有财 力负担得起,话费每分钟一元以上, 还要交月租费。但走在大街上,回 头率不少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24张PPT)

现代楼房
改革开放后
日常生活的变化——住 改革开放前: 拥挤、破旧
改革开放后: 住房条件大大优化
改革开放前: 交通方式单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行
改革开放前: 交通方式多样,立体交通网络形成
日常生活的变化——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大大增加
日常生活的变化——通信与互联网
智能手机全面普及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走在世界前列
)
•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 匮乏、单调 • 2、食--- 匮乏、单调 • 3、住--- 条件较差 • 4、行--比较落后
改革开放
丰富多彩 日益丰富 面貌一新
通达便捷---
变
“蓝灰色的海洋”
60、70年代
改革开放后
丰富多彩 时尚个性
日常生活的变化——衣Fra bibliotek改革开放前: 千篇一律
丰富多彩、追求个性 改革开放后:
为什么百姓社会生活会发生如此大的变迁?
原因: 改革开放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 食 住
破 旧
行
互联网、 收入 通信
无
改革 色彩、 饮食结构单 开放 样式 一、徘徊于 前 单调 温饱、 改革 开放 后
色彩 丰富、 解决温饱、 有个 追求健康 性
交通 方式 少 落后、 单一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旧四大件”?
改革开放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新四大件”?
“四大件”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
“四大件”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
“四大件”的变化 ——21世纪
1、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时间(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45张PPT)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步行和自行车 为主 交通条件落后
私人汽车进入寻常百 姓家 长途旅行时,人们可 以选择火车、汽车、 飞机、轮船等多种交
通工具。
静秋的时代
改革开放前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今天,在城市的马路上, 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
成果:铁路、公路、 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 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也使静秋很快地融 入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中,以对现在人们生活 方式的了解,相信在未 来的日子里她一定能够 很好的适应现代生活!
阶段
衣
食
住
行
改革开 凭票供应,“蓝 放前 (灰)色的海洋”
(样式、色调单一)
食物单一 营养不足
住房拥挤, 室内设施
简单
步行、自行 车、公交
改革开 放后
衣着丰富多彩,服 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时尚
材料二: 近几年,吃野菜成为时髦。很多天然的野菜具
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
材功料效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开始重视营养 全面和均衡。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静秋走到街上,看到 了这样的场面: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 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静秋:今天大家的生活 与我所在的70年代相比 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但是,是什么给人 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 的变化呢?
人民的努力奋斗
一二 、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成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 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 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早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 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步行和自行车 为主 交通条件落后
私人汽车进入寻常百 姓家 长途旅行时,人们可 以选择火车、汽车、 飞机、轮船等多种交
通工具。
静秋的时代
改革开放前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今天,在城市的马路上, 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
成果:铁路、公路、 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 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也使静秋很快地融 入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中,以对现在人们生活 方式的了解,相信在未 来的日子里她一定能够 很好的适应现代生活!
阶段
衣
食
住
行
改革开 凭票供应,“蓝 放前 (灰)色的海洋”
(样式、色调单一)
食物单一 营养不足
住房拥挤, 室内设施
简单
步行、自行 车、公交
改革开 放后
衣着丰富多彩,服 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时尚
材料二: 近几年,吃野菜成为时髦。很多天然的野菜具
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
材功料效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开始重视营养 全面和均衡。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静秋走到街上,看到 了这样的场面: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 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静秋:今天大家的生活 与我所在的70年代相比 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但是,是什么给人 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 的变化呢?
人民的努力奋斗
一二 、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成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 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 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早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 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5张PPT)

西服高领中山装, 时代潮流服饰显。
各式各样的发型
清朝人的发型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 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 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这些变 化的原因,从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照相机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传入中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
大光明照相馆
2、电影出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中山装是谁什么时候创制的?你能说说 它的特点吗?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的服装,它因孙中山的创制 和带头穿着而得名。它是西式与中式服装的完美结合,在很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革命的象征,其阶级性与西服完全
相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服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女士高领服装是人们吸取了西服洋装的特点对 满族旗袍的改良。后又经改革发展成为流行至 今的旗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服饰, 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
各式各样的发型
清朝人的发型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 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 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这些变 化的原因,从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照相机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传入中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
大光明照相馆
2、电影出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中山装是谁什么时候创制的?你能说说 它的特点吗?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的服装,它因孙中山的创制 和带头穿着而得名。它是西式与中式服装的完美结合,在很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革命的象征,其阶级性与西服完全
相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服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女士高领服装是人们吸取了西服洋装的特点对 满族旗袍的改良。后又经改革发展成为流行至 今的旗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服饰, 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7张PPT)

•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这道日趋亮丽 的时尚风景线,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生动窗口。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 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 文说: “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 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 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网络利弊辩论会
LOREM IPSUM DOLOR
总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利用它开阔视野,丰 富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好 分寸,别让锋利的一面割 伤了我们的手。对于网络 我们一定要自律,正确利 用好,取其精华,取其糟 粕,让五彩斑斓的网络世 界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带 给我们更多的便捷,成为 我们了解世界,走进地球 村的窗口。
农村草房
城市住房
60年代小土房
这时期的新建民居,除平房外,大多数是低层的小楼,屋顶较高,达3米左右,有 的高达3.5米,窗户却很小,不够畅朗,居室通常是大间套小间,没有厅,只有一个 狭窄的过道,是借鉴了前苏联住宅模式。新建的住宅小区通常称为新村,住户是普 通职工。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改革开放前的出行工具
• 骡子车 • 自行车 • 电车 • 旧式火车
。
改革开放后至现代的出行工具
• 自行车 • 电动车 •车 • 轮船 • 飞机
自行车
电动车
轮船
公路之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桥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随着通信事
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梦的思想观念和生 活方式。网络,在二十世纪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新 宠儿。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 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点简直易如反掌。坐在电 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当然,网 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 播着虚假消息,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近年来, 网络犯罪率频频上升。那么,网络究竟是利大还 是弊大?今天,我们就将此问题展开一番辩论。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 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 文说: “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 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 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网络利弊辩论会
LOREM IPSUM DOLOR
总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利用它开阔视野,丰 富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好 分寸,别让锋利的一面割 伤了我们的手。对于网络 我们一定要自律,正确利 用好,取其精华,取其糟 粕,让五彩斑斓的网络世 界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带 给我们更多的便捷,成为 我们了解世界,走进地球 村的窗口。
农村草房
城市住房
60年代小土房
这时期的新建民居,除平房外,大多数是低层的小楼,屋顶较高,达3米左右,有 的高达3.5米,窗户却很小,不够畅朗,居室通常是大间套小间,没有厅,只有一个 狭窄的过道,是借鉴了前苏联住宅模式。新建的住宅小区通常称为新村,住户是普 通职工。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改革开放前的出行工具
• 骡子车 • 自行车 • 电车 • 旧式火车
。
改革开放后至现代的出行工具
• 自行车 • 电动车 •车 • 轮船 • 飞机
自行车
电动车
轮船
公路之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桥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随着通信事
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梦的思想观念和生 活方式。网络,在二十世纪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新 宠儿。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 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点简直易如反掌。坐在电 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当然,网 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 播着虚假消息,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近年来, 网络犯罪率频频上升。那么,网络究竟是利大还 是弊大?今天,我们就将此问题展开一番辩论。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9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课件)

2.公路 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 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 汽车。到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 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
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 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 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通信 方式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随着我国经 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 变化?
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生活中的作用, 谈谈科技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电话、手机等产品可以方 便人们之间的联系,电冰箱、洗衣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汽车、电 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脑、电视等产品丰富了人们 的业余生活。
◎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二)通信的发展
1.电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 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 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 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2.互联网
改革开放后
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好”,讲究营 养均衡、粗细搭配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 显改善 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 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45张PPT)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通信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付款方式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质 量提高了,交通、通信体系完善了。而这些巨大 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 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努力 奋斗拼搏,是老一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伟大梦 想的实现,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起点和基础。今 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世界 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现代楼房
住宅小区 别墅区
城市高楼林立
一部分人甚至住上了高档别墅
住: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 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人们在衣食 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 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交通、通信的不断 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更进一步提高了。
食
解放初的饮食结构单一
改革开放后,丰 富多彩的美食
营养均衡
营养丰富的水果
食: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 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 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 ,而且还要“吃 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住房宽敞明亮
一、选择:
3.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从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37位 发展到2003年的第5位。这表明了中国( ) A.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仍是民航弱国 C.人民空军力量不断增强 D.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中山装的出现
中山装是谁什么时候创制的?你能说说 它的特点吗?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的服装,它因孙中山的创制 和带头穿着而得名。它是西式与中式服装的完美结合,在很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革命的象征,其阶级性与西服完全
相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服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女士高领服装是人们吸取了西服洋装的特点对 满族旗袍的改良。后又经改革发展成为流行至 今的旗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服饰, 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服西 服 的 Nhomakorabea的 演 变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各式各样的发型
清朝人的发型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 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 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这些变 化的原因,从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照相机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传入中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
大光明照相馆
2、电影出现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中山装的出现
中山装是谁什么时候创制的?你能说说 它的特点吗?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的服装,它因孙中山的创制 和带头穿着而得名。它是西式与中式服装的完美结合,在很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革命的象征,其阶级性与西服完全
相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服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女士高领服装是人们吸取了西服洋装的特点对 满族旗袍的改良。后又经改革发展成为流行至 今的旗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服饰, 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服西 服 的 Nhomakorabea的 演 变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各式各样的发型
清朝人的发型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 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 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这些变 化的原因,从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照相机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传入中国
——19世纪40年代以后
大光明照相馆
2、电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