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十大名曲介绍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并流传至今。
古筝不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众多古筝曲目中,有一些经典的名曲,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古典古筝十大名曲。
一、《广陵散》,是南朝陈希孟所作的曲子,广泛流传于世。
《广陵散》以其旋律婉转、流畅宜人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古筝之王”。
二、《平沙落雁》,由古筝演奏家姚敏询创作,是一首代表性的古典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以它似乎展现出萍水相逢、茫然失措之感的华丽旋律,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喜爱之曲。
三、《流水》,是首优美的流水之曲,古乐学家认为,这是古筝的“温度计”,弹好《流水》,才能说会弹古筝。
这首曲子所表露出的轻松简洁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四、《十面埋伏》,又称《入阵曲》,是清朝时期古筝作曲家慕容从武所作,曲调激昂,如行军打仗,纷乱却又不失威武气势。
五、《梅花三弄》,系清代筝曲家董祯所作,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曲子之一。
这首曲子表达了一种充满哀怨的永恒爱情,让人瞬间感受到美好情感的力量。
六、《高山流水》,古筝演奏家郎光度所创作的古典曲目,是古筝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作品。
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和特有的流动节奏,在经历了一个个重重的气势高潮之后,始终不失典雅的风度。
七、《阳春白雪》,是明代作曲家冯承素所创作的高难度曲子。
它所用的音乐语言和谐的面容,诠释了它别有一番情致和意境的旋律。
八、《二泉映月》,是古筝的代表曲之一,古筝演奏家阮桂芬的经典之作,表现精致细腻,旋律优美,令人神往。
九、《白雪》,是著名音乐家陈其钢的经典作品,东方的旋律,以飘逸悠扬的笔触创造出一种极度的安宁,让人听后回荡不去。
十、《平湖秋月》,是古筝演奏家张昭所创作,翩翩起舞般的旋律,让人眼前的景象仿佛浮现。
曲子中旋律的流转酣畅淋漓,给人带来了美好的幸福感。
以上十首古典古筝名曲,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韵味,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享受古筝音乐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筝是传统的三弦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音色清亮、婉转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众多的古筝曲目中,以下是中国古筝十大名曲:
1.《广陵散》:古朴典雅的曲调,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美感。
2.《平沙落雁》:流畅的旋律和高亢的音乐性,使其成为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作之一。
3.《春江花月夜》:曲调柔美,旋律优美流畅,展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优雅韵味。
4.《梅花三弄》:曲调恬静悠扬,启示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5.《二泉映月》:旋律优美动听,音乐凝重深沉,淋漓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之美。
6.《阳春白雪》:曲调婉转舒缓,充满了诗意和抒情的表达。
7.《汉宫秋月》:曲调飘逸悠扬,富有中国传统韵味,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一。
8.《满江红》:曲调激昂豪放,气势恢宏,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9.《凉州词》:曲调凄美缠绵,充满了悲情的柔美。
10.《高山流水》:曲调爽朗明快,充满了自由和属于自己的风格,让人们在美妙的旋律中流淌沉醉。
这十首曲子是中国古筝音乐的代表之作,充满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道美妙风景线。
十大古筝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
十大著名古筝名曲

十大著名古筝名曲
1.《二泉映月》:由古筝大师阮籍谷作曲,曲调悠扬,优美动听。
2.《梅花三弄》:古筝名曲之一,曲子清新脱俗,展现了梅花
的傲然和坚韧。
3.《广陵散》:传说是东晋时期的琴师吴梅所作,具有强烈的
节奏感和技巧性。
4.《阳春白雪》:清代乐师刘天华所创作,曲调简单流畅,展
现了浪漫的风景和情感。
5.《高山流水》:古筝名曲之一,由明代琴师吴景略所作,以
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观来表现琴艺的高超技巧。
6.《夕阳箫鼓》:清代乐师王履祥所作,音乐悠扬,曲调朴实,宛如一幕韵味深长的夕阳美景。
7.《十面埋伏》:古筝名曲之一,出自《战国策》中韩信挖眼
计的故事,曲子气势磅礴,展现了英雄壮志和决斗的场面。
8.《渔舟唱晚》:清代乐师李之藻所作,曲调柔和,细腻,展
现了江南水乡的风情和诗意。
9.《秋思》:古筝名曲之一,曲调凄美,象征着女子思念远方
的情感。
10.《霸王别姬》:古筝名曲之一,出自汉代《史记·项羽本纪》,曲子悲怆而深情,表现了爱情的坚贞和忠诚。
古筝曲十大名曲欣赏

古筝曲十大名曲欣赏古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音色清婉、悠扬,富有古典雅致,享有“听筝赏月”、“鸣筝听雨”等美妙的俗语。
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古筝曲十大名曲,每首曲子都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经典之作。
一、《广陵散》《广陵散》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远古,可能达到了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
它是古筝演奏中最为常见的曲子之一,该曲风格优美、清新,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二、《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古筝名曲中的一首,它的创作时间约在晋朝时期。
这首曲子的创作者是中国南方著名乐人琴巨几。
《渔舟唱晚》表现了渔村的生活风貌和荡漾在湖泊上的渔舟以及黄昏时分的渔父唱歌,富于画面感,曲调优美,是古筝曲子中的代表之作。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名曲,该曲创作人是赵孟頫,曲调优美、悠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平沙落雁》一曲运用了各种古典技法,包括和声、模拟自然音效等等,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极致之美。
四、《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古筝名曲中的佼佼者。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登超过两千年,它是由一位唐代琴师创作的。
《阳关三叠》表现了古时候边疆的戍卫生活,曲调优美,充满向往,经久不衰。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中国古曲中的佼佼者,该曲曲调紧张,是描绘历史战争画面的经典之作。
描绘了人在厮杀腥风血雨中的悲壮与坚韧,再加上其中蕴含的易经哲学,使得这首曲子更具审美价值。
六、《秦淮河畔》《秦淮河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著名曲子之一,这首曲子颇具浪漫情怀,曲调婉转动听,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七、《流水》《流水》是古筝名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中用古筝所模拟的流水声奏出了流水沉淀、流畅、起伏的过程,曲调清幽舒缓,是古筝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八、《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佳作之一,该曲尤其适合用古筝演奏。
曲调悠然静谧,富有时代感和中国文化色彩。
九、《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古筝名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著名。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中国古筝十大名曲:1、《赠卿一枝芳》:《赠卿一枝芳》是中国古筝最常被演奏的名曲,它编曲出一段节奏有条不紊、旋律婉转流畅的乐章,彰显着古筝优雅高贵的风采。
2、《月牙弯》:《月牙弯》是中国古筝乐的代表曲目之一,乐曲叙述了一位长川胡同里的男女儿童,尽情踏舞于月牙弯的故事。
3、《鹧鸪天》:《鹧鸪天》是一支古典古筝曲,曲调活泼、旋律优美,乐曲充满诗意,以快板为主,演奏技巧多样性强,十分动听。
4、《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是中国古筝传统民间乐曲,乐曲表现出淡淡的情怀,清新脱俗,演奏出来更具民族特色,抒发出哀痛伤感的乐音。
5、《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首古典古筝曲,曲风轻快明朗,节奏快活,演奏出来满溢着热情和活力,节奏明快,气势恢宏。
6、《摇篮曲》:《摇篮曲》是一支流行于中国古筝中的经典曲目,旋律悠扬,叙述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求子而不得,抱子而难哭”的愁绪。
7、《玉龙调》:《玉龙调》是一支中国古筝曲,乐曲抒发出仙气,旋律宁静而幽雅,乐曲内容描写了一条玉龙在流水中的奇遇,节奏舒缓,给人以轻松的安息。
8、《凤凰古琴》:《凤凰古琴》是一支中国古筝乐曲,乐曲旋律清新悠扬,演奏出来节奏灵巧优美,给人以淡淡的美妙感受,把人带到了一个神秘古老的氛围中。
9、《蝶恋花》:《蝶恋花》是一支中国古筝曲,以抒情旋律为主,演奏出来由思绪跃跃而上,给人以浪漫自由的感觉,既有梦幻般的浅草又有蝶恋花般的清凄美好。
10、《登舟访友》:《登舟访友》是中国古筝最经典的曲目之一,乐曲婉转优美,依据“木兰花”的旋律,把木兰花的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向人们展示出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古筝曲欣赏10大名曲

古筝曲欣赏10大名曲(原创版)目录1.古筝简介2.古筝十大名曲列表3.十大名曲详细介绍1.渔舟唱晚2.高山流水3.出水莲4.林冲夜奔5.侗族舞曲6.汉宫秋月7.寒鸦戏水8.东海渔歌9.香山射鼓10.战台风正文古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音乐表现力。
古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古筝十大名曲:1.《渔舟唱晚》:这是一首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据传是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舟渔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
2.《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古筝古琴合奏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3.《出水莲》:这是一首描绘莲花从水中缓缓升起的古筝曲,寓意着清净无染的佛教思想。
4.《林冲夜奔》:这是一首描绘《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白虎堂,后被逼逃亡的古筝曲,具有戏剧性的紧张气氛。
5.《侗族舞曲》:这是一首具有侗族民族特色的古筝曲,描绘了侗族人民欢快舞蹈的场景。
6.《汉宫秋月》:这是一首描绘汉代宫廷中秋之夜的古筝曲,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
7.《寒鸦戏水》:这是一首描绘寒鸦在水中嬉戏的古筝曲,意境清新自然。
8.《东海渔歌》:这是一首描绘东海渔民辛勤劳作的古筝曲,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
9.《香山射鼓》:这是一首描绘香山寺僧人射鼓的古筝曲,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
10.《战台风》:这是一首表现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古筝曲,具有激越磅礴的气势。
古筝十大著名古曲

古筝十大著名古曲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属于弹拨类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在几千年的文化繁荣中,古筝一直是文人雅士和民间艺人的最爱,许多经典的古曲也因为古筝的演奏而风靡一时。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筝十大著名古曲。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著名的古曲之一,是古代琴曲《高山》和《流水》的合称。
其音乐特色为悠扬自然,富有山水意境,演奏时琴音轻盈、自然流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是古代名曲之一,据说是汉武帝所作。
其乐曲的音乐特色为高亢、优美,有高潮和变化。
演奏时,旋律起伏跌宕,节奏紧凑有力。
三、《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古筝曲中的代表作之一,是南朝梁朝宫廷乐的一种曲调。
其音乐特色为清新雅致,流畅自然,表现出了冬日阳光下的纯洁雪景。
四、《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民歌中的代表之一,也是古筝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其音乐特色为悠扬,节奏明快,意境优美。
演奏时,古筝的特色音色让这首曲子更加动听。
五、《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乐坛上普遍认为的古筝曲集大成者,是中国音乐史中著名的琴曲。
其音乐特色为情感深邃,富有内涵,演奏时琴音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六、《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古筝曲中的代表作之一,由明代的高明所作。
其音乐特色为婉转、清新、悠扬。
演奏时,古筝的音色带有些许幽静之感,让人沉浸在美好的梅花世界中。
七、《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古筝曲中的一首名曲,曲子流畅优美,富有变化。
其音乐特色为音乐起伏跌宕,既富有传统的中国音乐美感,又兼顾现代音乐的特点,让人听后主动降低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八、《梁祝》《梁祝》是传统的古典音乐曲目,是中国文化中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音乐特色为旋律婉转,情感深沉,在弹奏过程中,让人体味到动人的爱情故事。
九、《声声慢》《声声慢》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古曲,是一首清新优美、雅致高远的古典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介绍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
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迴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筝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于浙江遂昌。
1978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84年升入该院本科,师从何宝泉、孙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院任教。
1986年获首届中国唱片作品大奖赛新作品演奏奖;1989年获“山城杯”电视器乐大奖赛表演奖和“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专业组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之春”表演奖。
曾先后赴港台、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等国演出。
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细腻动听,韵味浓厚,激情奔放。
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是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演奏本曲和本片中第九首的是朱小萌。
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5年在上海青年汇演中获古筝第一名,1990年3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电影乐团联合为她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同年11月,在上海园林宾馆举办了有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出席的朱小萌古筝独奏欣赏音乐会。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
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
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演奏本曲的是中国古筝大师、筝乐作曲家及中国音乐协会会员焦金海。
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安阳,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他曾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及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古筝独奏,现于厦门大学音乐系任古筝教授。
由于他刻苦钻研,在古筝演奏、筝曲创作和筝理论形容等方面均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由于焦氏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有丰富的创作乐曲,加上发展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令他一再备受到海外筝界的重视与学习,除被称为“焦派筝”外,更被推崇为“师古不泥古,能把传统古筝音乐赋于现代化,使之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古筝大师。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
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情况。
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
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
乐曲采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
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即鱼鷹)在水中逐戏的情景。
本次录音担任椰胡伴奏的郭鷹先生为潮州筝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录古筝独奏《寒鸦戏水》唱片,声名大噪,极受欢迎。
四十年后虽已八十高龄,闻弟子郭雪君再录《寒鸦戏水》,兴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丝丝入扣,为这首名曲再显风采锦上添花。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于上海。
十三岁师承潮州筝派名家郭鹰,后又师承浙江名派王异之,并先后受到曹正、林毛根、许守诚等古筝名家的指教。
19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郭雪君在学习各地传统筝派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并形成了自己细腻含蓄的演奏风格,给人以回味。
她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扎实,富于抒情,经常在各种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独奏。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乐曲以上下歷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
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
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以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摘自《百度百科》
2011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