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件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诗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 景色相互渗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意境的营造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 邃、悠远、空灵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 美景之中。
运用典故,含蓄蕴藉
典故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追求真理与自由精神
1 2
对真理的追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 景象和人生经历,探讨真理的内涵和意义。
自由精神的体现
诗中的自由精神体现在对自然和人生的超越性思 考中,诗人追求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精神自由。
3
反抗现实与追求理想
诗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表达了一种反抗现实、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 。
01
02
03
场景设置
开篇即景,以春江、花、 月为主体,构建了一幅宁 静优美的夜景图。
情感抒发
诗中通过描绘美景,逐渐 引出游子和思妇的离情别 绪,情景交融,富有感染 力。
哲理思考
在情感抒发的基础上,诗 人进一步提出对人生和宇 宙的哲理思考,深化了诗 歌主题。
描绘春江夜景之美
春江之景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潮 水、海上明月的壮丽景象,使人
强调关键信息
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如放 大、变色等,突出展示关 键信息和重点内容。
丰富视觉效果
运用多种动画效果和切换 方式,增加课件的视觉冲 击力和观赏性。
配合音乐,提升感染力
选用古典音乐
选择与《春江花月夜》诗意相契合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 造出优雅、宁静的氛围。
诗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 景色相互渗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意境的营造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 邃、悠远、空灵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 美景之中。
运用典故,含蓄蕴藉
典故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追求真理与自由精神
1 2
对真理的追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 景象和人生经历,探讨真理的内涵和意义。
自由精神的体现
诗中的自由精神体现在对自然和人生的超越性思 考中,诗人追求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精神自由。
3
反抗现实与追求理想
诗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表达了一种反抗现实、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 。
01
02
03
场景设置
开篇即景,以春江、花、 月为主体,构建了一幅宁 静优美的夜景图。
情感抒发
诗中通过描绘美景,逐渐 引出游子和思妇的离情别 绪,情景交融,富有感染 力。
哲理思考
在情感抒发的基础上,诗 人进一步提出对人生和宇 宙的哲理思考,深化了诗 歌主题。
描绘春江夜景之美
春江之景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潮 水、海上明月的壮丽景象,使人
强调关键信息
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如放 大、变色等,突出展示关 键信息和重点内容。
丰富视觉效果
运用多种动画效果和切换 方式,增加课件的视觉冲 击力和观赏性。
配合音乐,提升感染力
选用古典音乐
选择与《春江花月夜》诗意相契合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 造出优雅、宁静的氛围。
《春江花月夜》课件

白话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 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 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 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 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 月高悬空中。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 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 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 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 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 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 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 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 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⑨望:一作“只”。 ⑩但见:只见、仅见。 ⑪悠悠:渺茫、深远。 ⑫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 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 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⑬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⑭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⑮裴回:同“徘徊”。 ⑯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 ⑰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 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 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 着您。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37张

长的夜染 和悠的
诗人所描绘的境界则 是幽深的,艺术氛围 是清丽的,美学上达 到了和谐统一,这种 和谐统一不仅仅是艺 术形式,还包括意和 境、情和景的和谐统 一。这种意境、情景 的刻画,是它得以“盖 全唐”的原因。
拓 展 延 伸
有关“春”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无题》
•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 《相见欢 》
有关“夜”的诗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作者简介
身份成谜的张若虚
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 士”。唐代文坛中,张若虚实在算不上有名,在唐代,不仅没有他的诗集传 世,史书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只有《旧唐书·贺知章传》记载了一些他的世 纪。《全唐诗》仅收录了他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宋元时期,他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重视。
⑲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⑳相闻:互通音信。 ㉑逐:追随。月华:月光。 ㉒文:同“纹”。 ㉓闲潭:幽静的水潭。 ㉔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 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
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㉕乘月:趁着月光。 ㉖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到了明朝,张若虚渐渐被人们想了起来。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 古今诗删》收录了这首《春江》,万历年间的《唐诗所》、《唐诗解》、 《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石仓历代诗选 》,明朝末年《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 》,是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到了清代,季振孙《唐诗》、徐增 《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 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对此诗进行了点评。这首千古佳作终于 没有被埋没。
诗人所描绘的境界则 是幽深的,艺术氛围 是清丽的,美学上达 到了和谐统一,这种 和谐统一不仅仅是艺 术形式,还包括意和 境、情和景的和谐统 一。这种意境、情景 的刻画,是它得以“盖 全唐”的原因。
拓 展 延 伸
有关“春”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无题》
•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 《相见欢 》
有关“夜”的诗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作者简介
身份成谜的张若虚
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 士”。唐代文坛中,张若虚实在算不上有名,在唐代,不仅没有他的诗集传 世,史书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只有《旧唐书·贺知章传》记载了一些他的世 纪。《全唐诗》仅收录了他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宋元时期,他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重视。
⑲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⑳相闻:互通音信。 ㉑逐:追随。月华:月光。 ㉒文:同“纹”。 ㉓闲潭:幽静的水潭。 ㉔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 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
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㉕乘月:趁着月光。 ㉖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到了明朝,张若虚渐渐被人们想了起来。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 古今诗删》收录了这首《春江》,万历年间的《唐诗所》、《唐诗解》、 《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石仓历代诗选 》,明朝末年《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 》,是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到了清代,季振孙《唐诗》、徐增 《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 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对此诗进行了点评。这首千古佳作终于 没有被埋没。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23张PPT).ppt

江 无
月 共
升
江限西还成照还镜月胜流相照月不似月潮
树路斜家文君来台楼愁水似人轮见霰明生
2.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全诗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可概括为哪几幅图景?
春 月下之景 江 (1—8)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花
月下之思 (9—16)
人生短暂 宇宙永恒
哲理
月 夜 月下之情
(17—36)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
生发,一个“连”字由实及虚,勾勒出 一幅空旷辽远、壮丽奇幻的春江月夜的 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 “海”是虛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 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 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悠 悠
何 人
穷 已
见 月
纤尘月觉飞
芳 甸
万 里
海 平
悬
落 落碣江可鱼愿捣应何青但江江皎汀月何海
月 摇
石 潇
潭 落
月怜春 龙潜
逐 月
衣 砧
照 离
处 相
枫 浦
见 长
月 年
月 何
皎 空
上 白
照 花
处 春
上 明
月
情 满
湘 无
月 复
斜半不 跃水
华 流
上 拂
人 妆
思 明
上 不
江 送
年 望
年 初
中 孤
沙 看
林 皆
意象:春、江、花、月、夜
景物美 美 哲理美 完美融合
情感美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春江之景
诗中描绘的春江景色如诗如画 ,富有生机和活力,为诗人创 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离别之情
诗中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 留恋之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 感受和思考。
宇宙意识
诗人在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时,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 思考和感悟,使得诗歌具有了 更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02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汇报人:
2023-12-24
目
CONTENCT
录
• 诗人张若虚及作品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 艺术特色探讨与鉴赏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相关诗歌介绍 • 互动环节:学生朗诵表演及课堂讨
论
01
诗人张若虚及作品背景
张若虚生平简介
初唐诗人
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真挚
诗人借助春江、花、月等意象, 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眷恋和
无尽思念。
诗意悠长
运用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诗句, 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的艺术氛围。
人生哲理思考启示
宇宙意识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深 刻思考。
生命价值
在感叹生命短暂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珍视。
突破传统
诗中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创作模式,采用了以景寄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感人。
对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诗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04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体现
离别相思之情表达
情景交融
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将离 情别绪和相思之苦融入其中,使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图文课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 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 一直运输着流水。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感情基调:哀而不伤
月下之情——诗意美
3、长亭饯别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4、歧路歌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饮酒劝别 6、挥泪泣别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7、借月咏别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四句总写月夜之 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思妇怀远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 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 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月下之思——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作者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 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 惆怅。
春 江 花 月 张 夜 若
《春江花月夜》课件

⑰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⑱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⑲相闻:互通音信。 ⑳逐:追随。月华:月光。 ○21文:同“纹”。 ○22闲潭:幽静的水潭。 ○23碣(jié)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 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4乘月:趁着月光。 ○25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接下来“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 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 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裴回”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 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 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 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 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 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 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 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 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 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 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整体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 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 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 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江
花
张月
若 虚
夜
主讲人:刘瑶
【对一对】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关于月的情感】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
例如:《出塞》王昌龄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书信也称“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 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 以羽毛为笔。
【分节赏析诗歌(三)】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明确: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3. (17-36) 抒写思妇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分节赏析诗歌(一)】
1.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手法以及 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思考: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8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
月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下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 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 景已不可考证。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 清代名家王闿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梳理脉络】
结构划分
1.( 1-8 )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进行描绘。 2.(9-16) 从美景中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哀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伤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时空的理解是一种由近及远,时空 共寓的形成,面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空间),情不自禁的 发出“江月年年只相似”(时间)的人生思索。
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 之
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景
见。
明确: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分节赏析诗歌(二)】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哪些遐想: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 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 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张若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
720),扬州人,初唐诗人。
开元时,曾以“文词俊秀”而 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 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 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 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失传。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 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 炀帝的两篇。
【回顾全诗结构】
春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江 (1——8句) 月色纯净
花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月 夜
(9——16) 宇宙永恒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17——36)
画意 哲理 诗情
【课堂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 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 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 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 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 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 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 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 后面写“月裴回”、“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 “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李白把酒问月,叹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 照古人。”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
【分节赏析诗歌(三)】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鉴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明确: 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
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 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鉴赏:“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南朝·梁·王僧孺《捣衣》 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 ”
补充:
1、“鱼书”出自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
2、《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 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 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 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
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
例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例如:《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江
花
张月
若 虚
夜
主讲人:刘瑶
【对一对】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关于月的情感】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
例如:《出塞》王昌龄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书信也称“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 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 以羽毛为笔。
【分节赏析诗歌(三)】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明确: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3. (17-36) 抒写思妇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分节赏析诗歌(一)】
1.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手法以及 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思考: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8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
月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下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 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 景已不可考证。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 清代名家王闿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梳理脉络】
结构划分
1.( 1-8 )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进行描绘。 2.(9-16) 从美景中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哀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伤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时空的理解是一种由近及远,时空 共寓的形成,面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空间),情不自禁的 发出“江月年年只相似”(时间)的人生思索。
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 之
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景
见。
明确: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分节赏析诗歌(二)】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哪些遐想: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 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 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张若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
720),扬州人,初唐诗人。
开元时,曾以“文词俊秀”而 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 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 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 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失传。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 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 炀帝的两篇。
【回顾全诗结构】
春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江 (1——8句) 月色纯净
花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月 夜
(9——16) 宇宙永恒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17——36)
画意 哲理 诗情
【课堂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 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 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 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 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 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 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 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 后面写“月裴回”、“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 “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李白把酒问月,叹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 照古人。”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
【分节赏析诗歌(三)】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鉴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明确: 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
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 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鉴赏:“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南朝·梁·王僧孺《捣衣》 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 ”
补充:
1、“鱼书”出自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
2、《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 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 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 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
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
例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例如:《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