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一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准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照片,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谁?(学生观看图片。
) 学生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教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为人民服务》。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为人民服务)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2)课件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即席讲话。
因为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体会演讲语言的特点;背诵第2、3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感悟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领袖的思想风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2. 深入阅读:通过阅读第2、3自然段,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3. 情感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4. 思辨讨论: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后实践: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感受革命领袖的思想风范。
2.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 深入阅读:通过阅读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3. 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例子,体会精神内涵。
4. 思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以下是一个板书设计的参考:```《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具与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课后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结合实际,让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精品课件(共76张PPT)

名言效果: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 气节,读来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 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比鸿毛还轻。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对 “比泰山还重” 比 “比鸿毛还轻”
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 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 “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读一读,说说“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指什么。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
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 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 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 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0 提高勇气,团结友爱 3
品
读
感
悟
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第1、2句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
因果关系
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 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 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用因果关系把第1、2句连成一句。
关键词: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2. 初步了解议论文。
什么是议论文?
像本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几方面 内容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你对议论文了解多少?
议论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 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讲道理, 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第2课时
走进课文
将文本读厚。 了解毛主席围绕观点是怎样展开去说、具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精品课件

句段精析
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 们就照你的办”。这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意 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 的侧面展开论述的。
课后习题
思考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 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后习题
①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革命宗旨 ②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意义比泰山还重。 ③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团结全体人民。 ④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团结互助。
句段精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个共同目标走到 --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 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 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①要不怕牺牲,当 人民利益需要的时 候,要勇敢地挺身 而出,毫不犹豫地 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要尽量地减少 不必要的牺牲,不 要因为莽撞、蛮 干造成本来可以 避免的牺牲。
课堂小结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 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 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拓展延伸
1. 浏览网站。 你知道张思德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
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 上万的人被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写 下了自己的感言。我们一起去张思德网上纪 念馆看看吧!
2. 写写感受。 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
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你最 深切的感受吧。
3. 推荐阅读。 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革命先辈的事迹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 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比鸿毛还轻。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对 “比泰山还重” 比 “比鸿毛还轻”
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 死“比鸿毛还轻”?
(2020新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教案(表格版)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你在哪里看到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呢?2.你在哪里听到过这句话呢?预设:阅兵式上。
3.谈话导入。
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知道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吗?你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提出来的吗?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
4.历史解读。
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张思德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认读生字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革命解放彻底利益意义剥削压迫批评兴旺五湖四海目标责任牺牲死得其所制度寄托哀思2.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内容感知(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讲了哪些?(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要求:(1)把文章读通顺,读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除作者外还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点?(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课文,交流讨论:(1)谁来为人民服务?(2)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四)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找出关键词句加以概括。
1.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在讲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2.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重与泰山()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阅读能力大提升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观点写的?用“”画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12课《为⼈民服务》优秀教案备课素材⼈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出⾃《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其次不辱理⾊,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发,婴⾦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固有⼀死, 或重于泰⼭,或轻于鸿⽑"。
是⽑泽东在《为⼈民服务》⼀书中⽤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民服务⽽牺牲,其死重于泰⼭,进⽽教育⼴⼤党员⼲部战⼠要向张思德学习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改正。
清于鸿⽑()千均⼀发()⼤明⿍⿍()死的其所()2.查字典,填空。
“⿍”字共()画,⽤部⾸查字法查()部,⽤⾳序查字法查(),⾳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②正当,正在。
在“⿍⿍⼤名”中应选第()种,在“⿍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的成语(⾄少三个)()、()、()。
3.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批评指出。
()是什么⼈,谁向我们指出()⾏。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意思层层递进,第⼀句讲,第⼆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内容,判断下⾯说法的正确与否。
A.⽂章是⽑泽东于1944年9⽉8⽇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C.本⽂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D.⽂中采⽤了引⽤、对⽐、举例⼦等⽅法进⾏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举例子。
师:举谁的例子?
生:张思德的例子。
师: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一篇原创教育教学资料,几番辛苦凝聚教师心血。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
生:用的地方不同,意义也不同。
生:因为他们死的不同,有好死……
师:有好死,有坏死,是吗?(全场笑)
生: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一个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
师: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师:就请你试试,可以加上动作。
生:(受到启发,饱含感情,读出憎恨、蔑视,全场热烈鼓掌。)
师:好,干脆利落,痛快过瘾!而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发现“而”)“而死”,你又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语气吗?
生:庄严深沉,敬佩敬仰。
师:对,那是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出了爱与恨,读出了强烈的对比。全场再次鼓掌。)
(生自由练读此句)
师:好,谁来读?带上不同的温度,带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读得没有感情)
师:分析得很好,但却没读出味道。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
生:应该读得有力,不屑一顾,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态度。
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比如汉奸,就比鸿毛还轻。
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知道吗?
生:(齐答)死。
师:(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生:(逐一回答)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板书:议论文]
生:有!
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要想学好这篇议论文,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生:(集体书空)
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什么是“鼎”?
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老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段话的重点句是?
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
生2:我认为是第一句。
师:其实,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关键句,那怎么提炼关键词呢?
生:不怕批评。
师:对,“不怕批评”。[板书:不怕批评]
同学们,现在你自己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也象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四个字的关键词。明白了吗?开始吧!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生笑。)
师:哎?你们笑什么?
生:这样太简单了。
师:太简单不是很好吗?简单明了。
生1:太简单别人就听不懂了,就不能让人信服。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
生:应该是用对比的办法。
师:对比,怎么比?[板书:对比]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2:这么简单,大家不知为什么这么做,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师:那怎么办?
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
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学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生:(纷纷举手,逐一回答)不同意,这个死,得用“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解释。(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彩)
师: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
生1:三足鼎立
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师手指示意图)
生2:鼎鼎大名
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
生3:人声鼎沸
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师指示意图)
生4:一言九鼎
师: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
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现在请你们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吧。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
生:(会心地笑)
师: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请注意这样的细节——(播放他为老人找老花镜、戴老花镜,老人喜极而泣的镜头)
师: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说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声音。
生1:最喜欢跳下河去追猪的镜头(全场笑)。他跳下水,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可他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毫不犹豫、奋不顾身。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
生(齐):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生:(边看边喊)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
师: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啬的是——话语,最不吝啬的是——力气。(播放一组张思德干活的镜头)
生:(边看边喊)唱歌,干活,烧炭。(学生被张思德的淳朴可爱所感染,边看边笑)
师:他紧紧抱着的这个孩子啊,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从此不说一句话,但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呢?(播放孤儿表演节目后兴奋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画面)
生: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师:对于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生接答:死的意义);再讲——(生接答:不怕批评);最后讲——(生接答:团结互助)。主席的演讲是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的!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师板书:薄]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
生:(逐一回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二千多年。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
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生自学,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提炼关键词。
生1:团结互助。
生2:互相关爱。
生3:互帮互助。
[师随机板书:团结互助]
师: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