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作业
人文地理答题模板

人文地理答题模板一、介绍题目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文化地理、人口迁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题目。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面貌,也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垦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等,这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工业化进程中的大规模能源开采和化学物质排放,导致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的表现。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压缩,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人口集聚和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城市的工业和交通活动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空气和水污染的加剧。
此外,城市的建设和人类活动也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和改造,例如湿地的填埋和河流的调整。
四、文化地理文化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文化行为和传统。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人类文化也对地理环境进行了改变和塑造。
例如,地理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同时,人类的文化活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地理现象,例如古代贸易路线的形成、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景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五、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重要表现之一。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地理环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人口外流导致了源地的人口减少,资源利用减少,同时也带走了一部分的劳动力和人才。
其次,人口流入目的地,会对目的地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造成压力和变化。
此外,人口迁移也会改变地区间的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1. 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市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多样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次,人口迁移还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此外,人口迁移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3) 解释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指的是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减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空心”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和功能结构的调整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向城市郊区或新兴城市转移,城市中心地区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减弱。
此外,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旧城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也导致了人口和经济的外流。
(4) 简要介绍城市扩张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扩张对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消耗和破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扩张带来了大量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加剧了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扩张还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影响了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行可持续发展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5) 请分析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全球互动。
这使得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全球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单元分层作业(基础过关卷)(教师版)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分层作业(基础过关卷)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选用下列何种比例尺最恰当()A.1:50B.1:5000C.1:500000D.1:5000000【答案】B【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学校平面图范围较小,应选择较大比例尺;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A项比例尺太大,需较大的图幅,C项和D项的比例尺太小,内容简略,B项的比例尺最恰当,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2.下列四个图例中,正确的是A.高铁B.运河C.长城D.河流、湖泊【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D选项图例表示河流、湖泊,故D选项正确,A选项图例表示国界,排除;B选项图例表示长城,排除;C选项图例表示运河,排除。
3.【古楼咏风流】金华八咏楼瑰丽典雅,一代才女李清照曾客居于此。
遥想当年春分日,李清照面朝婺江,登楼远眺,初升的太阳大致在她的A.左边B.右边C.前面D.后面【答案】A【解析】读图及题干可知,李清照当时应是面朝南远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从东方升起,因此初生的太阳大致在她的左边,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项。
4.读下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A.自北向南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西向东【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图有指向标,据所学知识,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为正北方向,故小河大致自西向东流,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5.唐朝长安城明确地分为宫城和皇城、市及坊,这里的“市”按社区功能应归于()A.住宅社区B.经济社区C.政治社区D.文化社区【答案】B【解析】长安城建筑宏伟;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故B符合题意;住宅社区成为坊,排除A;政治社会和文化社会不符合市的含义,排除A、C和D。
东北师范人文地理学16秋在线作业2汇编

人文地理学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从各大洲人口分布情况看,()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
. 亚洲. 欧洲. 南极洲. 大洋洲正确答案:2.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Gogrph)这一名词,Go意为地球,grph 意为()。
. 描述. 解释. 预测. 感知正确答案:3. 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的游客,这包括那些居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但不包括过境旅客。
. 至少1夜. 至少24小时. 至少1夜但不超过1年. 至少24小时但不超过1年正确答案:4.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
. 麦加. 麦地那. 巴格达. 耶路撒冷正确答案:5. 在下列实力要素中,()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强制性的。
. 政治实力. 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 社会实力正确答案:6. 夏威夷语属于()。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印欧语系. 闪-含语系. 乌拉尔-阿尔泰语系正确答案:7. 杜能圈的第二个圈层是()。
. 自由农作带. 林业带#谷草农业带. 畜牧带正确答案:8. 在人地关系理论中,()由英国地理学家罗士培(Pry•Roxy,1880—1947年)提出。
. 人地相关论. 人定胜天论. 适应论. 环境决定论正确答案:9. 藏传佛教的丧葬方式为()。
. 火葬. 土葬. 水葬. 天葬正确答案:10. ()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 文化生态. 文化景观. 文化扩散. 文化区正确答案:人文地理学16秋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等地。
. 地中海. 东南亚. 加勒比海. 阿尔卑斯山正确答案:2. 世界三大宗教是()。
.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道教正确答案:3. 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有乡村城市化现象. 形成了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 城市化的省际差异仍比较明显正确答案:4. 与工业革命前的农业活动相比,现代工业经济活动基本特点包括()。
人文地理题

人文地理题
摘要:
一、人文地理的定义与意义
二、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人文地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四、人文地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人文地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正文:
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它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城市、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其研究方法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空间分析、模型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我国,人文地理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理论体系。
人文地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化进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通过研究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研究人口分布和迁移,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文地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冲突等。
因此,人文地理的研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
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总之,人文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题

人文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题1.封建社会是指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结构,请问以下哪些描述符合封建社会的特征?(选择题)A. 领主拥有土地并授予小地主B. 农民持有自己的土地并向领主纳税C. 社会上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D. 商业和贸易发达,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答案:A、B、C解析: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土地和农民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这种社会中,权力和财富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农民则是土地的使用者,并向地主纳税。
社会上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城市商业和贸易相对较弱。
2.以下哪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单选题)A. 撒哈拉沙漠B. 亚马逊雨林C. 黄河流域D. 夏威夷群岛答案:A解析: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位于南美洲。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夏威夷群岛则是位于太平洋中的一组岛屿。
3.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单选题)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成都答案:B解析: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成都则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4.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哪个城市的著名景点?(单选题)A. 上海B. 北京C. 香港D. 深圳答案:B解析: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北京市的著名景点。
上海、香港和深圳都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但没有八达岭长城这一景点。
5.以下哪个国家是印度的邻国?(单选题)A. 韩国B. 日本C. 巴基斯坦D. 菲律宾答案:C解析:巴基斯坦是印度的邻国,位于印度的西北边境。
韩国、日本和菲律宾都不是印度的邻国。
6.以下哪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单选题)A. 澳大利亚B. 加拿大C. 巴西D. 印度尼西亚答案:D解析: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澳大利亚是一个大陆国家,加拿大和巴西则都是位于南美洲的国家。
7.以下哪个国家是英国的邻国?(单选题)A. 法国B. 瑞士C. 荷兰D. 德国答案:A、C、D解析:英国与法国、荷兰和德国都是邻国,这些国家之间通过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相连。
人文地理学自科题目

人文地理学自科题目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在地球表面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以下是一些人文地理学的自科题目:
1. 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 分析全球化和国际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 论述人类行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5. 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贸易结构等。
6. 论述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以及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7. 简述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8. 论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分析旅游对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影响。
9. 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探讨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10. 简述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分析国际政治地理的发展趋势。
以上题目可以作为人文地理学的自科题目,它们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景观、全球化和国际迁移、人类行为和地理环境、可持续
发展、经济地理、城市化、人口迁移、旅游地理学、民族政策和政治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正文)一、简答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产业布局、农业发展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 地理空间中的人类行为: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3.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区别。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和自然过程。
两者相互关联,但侧重点不同,人文地理学更强调人类的角色与影响。
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料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探讨人类活动的模式和变化;-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人类行为和态度,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地理现象的规律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5.请简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的特点,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研究土地利用的空间模式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城市设计与环境保护:考虑地理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措施;- 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研究人类行为与交通网络之间的联系,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公选课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姓名:邹磊学号:4201210000429专业方向:民族文化与旅游----------------------------------------------------------------------------------------- 论文成绩:评分人:□9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8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7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60: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占有资料较少,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不及格:不予评论。
浅析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中文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很重视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要实现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土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保护和发展土家族文化是实现国家关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途径,老一辈的土家族文化研究者,例如陈国安、严天华等都对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做过细致深入研究。
可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前研究的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结合现实情况认为,政府应该在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少数民族技艺传承人应该起到传承与发扬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城镇化;工业化;问题;措施【Abstract】Party and state leaders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especially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ujia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o the 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 Tujia culture Tujia culture of the countries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n an important way,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researchers, and Guoan, Yantian Hua are Tujia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depth protection work done Research.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previously studied theory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real need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ummary of previous work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work, minorities skills the heritage people should play Inheritance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Keywords】Culture of Tujia nationality;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problems; measures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贵州省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所以要研究土家族文化,我们一定要重视对贵州省土家族的重视。
贵州省土家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已经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生动局面。
可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土家族文化发展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1.1优秀民族技艺无法得到有效传承1.1.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文件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指明“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有价值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地延续下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些都市文化的冲击,现在年轻人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小,年轻人脱离以前的生活区域进入城市生活感受不到民族文化的氛围,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原先那片土地上诞生的、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并没有带入到他们新的生活,另外由于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网络、电话把外面一些信息带入到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外来文化在短短十几年的冲击,超过了原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由于少数民族文化未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的提高,所以导致青年人不愿意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这些传统文化,这一方面导致这些老艺人生活状况窘迫,另一方面也导致这些传统技艺的失传。
西方文化的冲击使青少年审美价值观改变,他们认为这些文化是落后愚昧的象征这也导致这些技艺的失传。
这些因素对土家族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危机十分严重。
[1]1.1.2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危机”,一时表现在年高体衰,后继无人;二是表现在经济境况窘迫,困难无助;三是表现在临时性效应,只是充当“外来者”资料的提供者,却不能成为“传承”的真正主体,享有合法权益。
因而,抢救、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具有立法的紧迫性。
另外由于历史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正常的民族文化活动被取消,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更是首当其冲,被当做“牛鬼蛇神”受到激烈的冲击。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重新回归理智,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特别是认识到民族文化传承人在传承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贵州民族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1.3旅游的发展本来可以带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可是现在一些旅游景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发展一些粗制滥造的民族工艺品,这一方面是旅游者对土家族文化产生曲解,另一方面也使传统工艺品生产者失去安心创造的心情,从而导致土家族工艺品的质量和美感越来越差。
1.2一些优秀的思想理念和淳朴的思想受到污染在社会的发展中,土家族为了自身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理念,他们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在现在的土家族民间还广泛的流传着开天辟地、人与动物起源、万物产生的古歌和传说故事。
他们认为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员应该和睦相处。
土家族的习惯法中明确规定了不准破坏山林中的一草一木,而且当地官府也规定了不准破坏森林。
这种优良的生态和谐理念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
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开始逐渐放弃这种传统观念,尤其在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大面积砍伐森林致使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进入新时期地方政府和人民,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盲目毁林开荒砍伐木材,尤其是在贵州这种卡斯特地貌显著的地方,破坏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更大。
1.3一些优秀的民风民俗没有得到有效继承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地区的民族在自己的经济生活中发展产物,这些民风民俗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相对稳定性,是该民族的优秀文化结晶。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点有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因素,可是在现今的情况下,土家族民风民俗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例如土家族“过赶年”、“哭嫁歌”、“摆手舞”等等这些民风民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于现代信息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二是由于学校教育内容于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脱节,三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做好引导工作,四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把民风民俗进行商业化操作,导致这些活动的畸形发展和粗制滥造化拼接重造。
[3]1.4 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其一,体现在各县、市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在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力度大,方向明确,力量集中。
有的县在研究方面县的薄弱,方向不明确。
其二,一个地区内各部门之间关系处理。
旅游部门如何规划?民委部门、文化部门等等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尚待研究的问题。
例如,有的地区给人的印象是民委在领导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与其他部门协调中起什么作用?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怎样看待?怎样处理?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关系如何?这些问题研究并不多。
1.5地方政府多年忽视致使古镇难以保护虽说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保护这些文物,可是各级地方单位的确少有贯彻实施的,加上对古镇保护的意义认识不够,忽视了对它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致许多古城破坏和消失后,地方政府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地方政府的忽视,所以保护宣传工作远远不够,群众的保护意识也随之单薄,这无疑加速了古镇的破坏与毁灭。
另外文物保护单位无保护措施,文物逐步损坏,未列入保护文物受损严重或即将消失。
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地区各县多为不发达的贫困县,政府的经费投入有限,无法对文物维修,文物在自然状态下逐渐衰朽。
如1986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印江汪家沟共济桥”,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末重修时为石券阁楼式廊桥,门楼有清末著名书法家严寅亮题写的“南溪锁钥”门额。
从公布后就没有维修过,现瓦落屋漏,两腰重檐不存,屋架受到风雨浸损,门楼残破,“南溪锁钥”题字脱落,文物质量下降。
未列入保护单位的文物因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如遍布梵净山麓城乡的凉桥,多为百年以上的清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珍贵遗产,但大多都没列为保护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大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