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分析及知识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九、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
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十、课文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分析复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分析复习资料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最新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

晚,那恬淡的明月,那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四梅花魂(1)现在:睹物思人、由梅花想起外祖父(2-15)往事:教我读诗-----动情落泪斥我污梅-----刮抹污渍借梅思乡无法回国-----痛哭流涕心系祖国送我墨梅图-----教我学梅随我登船-----赠我红梅绢(16)现在:理解了墨梅图和血梅手绢里包含的外祖父的眷恋之情中心思想:本人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忠贞不渝的中国心。
五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设计陷害诸葛亮知天象---大雾漫天经过知人心---鲁肃忠厚守信、曹操谨慎多疑神机妙算知地理---水急才智超群计划周密---找鲁肃借船---绳索连船---靠近曹军水寨---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身---满载而归结果周瑜自愧不如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六景阳冈饮酒(1)三碗不过岗的酒,武松竟然连喝十八碗。
豪放勇武本领强上冈(2-5)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趁着酒兴上冈赤手打虎真英雄打虎(6-7)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下冈(8)武松力气用尽,一步步挨下冈来中心思想:本文讲述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杯畅饮后,不听店家劝阻,执意上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七猴王出世出世(1)地点:傲来国花果山身世:仙石迸裂,石卵见风化为石猴探洞(2)起因:查看山涧源流众猴约定活泼可爱经过:瞑、蹲、纵、跳敢做敢为结果:发现水帘洞称王(3-4)众猴进洞,拜石猴为王中心思想:本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入瀑布泉中,被群猴拥立为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郑和远航》一、多音字载:zài (满载)zǎi (一年半载)二、重点解释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严阵以待:待,等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终结。
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
形容感受至深。
三、填空1、课文重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写的。
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5、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6、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多音字横hèng(飞来横祸)héng(横竖)血xuè(血溅墙头)xiě(鸡血)二、重点解释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空前.悲愤交加: 形容悲痛和愤怒交叉在一起.三、填空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如何理解这句话:“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语文五下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五下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知识点概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关爱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多篇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要深入理解关爱自然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同时,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语文素养提升策略
1.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细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加强词语积累,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课文重点内容解析
1.《草原》: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育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2.《海底世界》:介绍了海底生物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兴趣。
3.《火烧云》:通过对火烧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语法与修辞技巧
1.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注意语法结构,遵循语言规范,使表达更加准确。
五、课后练习解答指导
1.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难题,学会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关爱自然的意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切实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段落赏析

【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段落赏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段落赏析新的一学年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想必大家已经适应了新学期的生活了,对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肯定有很多人想知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段落赏析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草原》第1段:(同时注意关注第5段)1、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一碧千里、绿的、绿毯、翠色欲流2、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注意比喻句。
3、动景:羊群; 静景:骏马、大牛、天空、小丘、平地、草地。
4、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于草原的热爱与赞叹。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的中心句)一:全、都。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全段中心句。
6、翠色欲流指的是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无限乐趣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白杨》第12、13段:1、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典型的借物喻人,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大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段落赏析秀;适应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3、爸爸为什么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孩子们向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16段: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感到欣慰,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童年的发现》1、2段: 1、我在九岁的时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九岁、完全、独立等词,显示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草原》第1段:(同时注意关注第5段)1、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一碧千里、绿的、绿毯、翠色欲流2、“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注意比喻句。
3、动景:羊群;静景:骏马、大牛、天空、小丘、平地、草地。
4、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于草原的热爱与赞叹。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的中心句)一:全、都。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全段中心句。
6、“翠色欲流”指的是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无限乐趣”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白杨》第12、13段:1、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典型的借物喻人,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大挺秀;适应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3、爸爸为什么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孩子们向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16段:“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感到欣慰,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童年的发现》1、2段:1、“我在九岁的时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九岁”、“完全”、“独立”等词,显示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2、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之余,还带有丝丝的愤懑。
第14——19段:1、老师把作者的笑误解为不怀好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所有重要课文的讲解及其赏析习题解答

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草原》第1段:(同时注意关注第5段)
1、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一碧千里、绿的、绿毯、翠色欲流
2、“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注意比喻句。
3、动景:羊群;静景:骏马、大牛、天空、小丘、平地、草地。
4、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于草原的热爱与赞叹。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的中心句)
一:全、都。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全段中心句。
6、“翠色欲流”指的是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7、“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无限乐趣”
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白杨》第12、13段:
1、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典型的借物喻人,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大挺
秀;适应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3、爸爸为什么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孩子们向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第16段: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感到欣慰,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童年的发现》1、2段:
1、“我在九岁的时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
“九岁”、“完全”、“独立”等词,显示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2、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之余,还带有丝丝的愤懑。
第14——19段:
1、老师把作者的笑误解为不怀好意。
2、“世界上……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一语双关。
“我”把自己的这种遭遇与世界上有重大发明、发现的人受到驱逐和迫害联系起来。
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
《晏子使楚》第4段:
1、段中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2、五个与“瞅”意思相近的词语:瞥、扫、瞄、瞟、瞧
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写出了楚王对齐国的蔑视。
3、这一语段主要写了晏子巧驳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
4、言外之意:晏子采用自我贬低的方法来暗示楚国是下等国。
5、此段修辞手法:夸张、排比。
《再见了,亲人》第1段:
1、“是您带着…顶着……冒着……穿过……”
写出了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战士,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的可贵品质。
2、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文中体现雪中送炭的句子:“记得五次战役……送到阵地给我们吃。
”
3、反问句: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尼忘怀?
陈述句:您不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尼忘怀。
6、读了这个语段的感受(结合考卷来回答,属于感悟性的问题,应结合上下文来答题):应
侧重体现两点:1、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战士不顾个人安危。
(例子);2、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
(例子)。
3、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第4——6段:
《桥》:
文章表达方法:(重点,背诵,结合文中例子来说明)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文章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7、8段:
1、属于外貌、神态描写。
2、“他像一座山”:
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级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话属于动作、语言描写。
写出了老汉的着急和果断。
文中描写水势的句子的作用: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现人物品质的高尚。
《将相和》:(结合《每课一练》P44页和第五单元卷子第七段复习)
17——18段:
1、小标题:负荆请罪
2、将相和好的根本目的:爱国,维护国家利益,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3、此部分体现的蔺相如的性格: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利益着想。
廉颇的性格:知错就改、爱国,为国家利益着想。
4、蔺相如怕廉颇吗?为什么处处避着廉颇?(参考卷子答案,一定要复习!)
《草船借箭》:7——9段
1、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知人心。
2、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人。
3、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
4、“吃惊”一词写出了鲁肃意想不到,心里感到害怕。
体现了鲁肃的忠厚老实。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仿佛很占了上风。
”
这句是动作、心理描写。
体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2、“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伸着两个指头。
”
这句是动作、神态描写。
体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
3、“一语未了,只听……不曾迎接远客。
”
这句是语言描写。
体现了王熙凤的泼辣张狂。
4、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王熙凤的美丽、华贵、爱炫耀地位。
5、“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偏就去世了。
”
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阿谀奉承。
6、“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该打该打。
”
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见风使舵的本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3段:
描写花美的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1、段中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应接不暇:形容事物繁多,都来不及看了。
暇:空闲。
3、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义务。
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个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
第2段:德国人爱花表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德国人养花与我们养花不同在:1、家家户户都养花;2、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3 、
花朵都朝外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
(多指女性)。
从中读懂了德国人认为这样养花是天经地义的。
第4段:
1、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一是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二是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没有改变。
2、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难忘?(《每课一练》第68页)
《威尼斯的小艇》第2段:
1、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宽度、形状、速度。
连用三个比喻句。
2、小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威尼斯的河道有密切的联系。
第4段:
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找找“特别好”体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