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序号:23 姓名:张兆龙学号:200913501143 题目: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

时间:2010年11月29日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既是影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更是影响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关键。

耶路撒冷问题牵涉到宗教、民族、政治、国家利益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同时涉及到宗教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理论等多种学科。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古以来就被其信徒敬仰、膜拜。它不仅关系到当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关系到全世界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权益。伴随着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冲突不断,双方都坚持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流血冲突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耶路撒冷一“和平之城"不再和平。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则置于联合国有效管制之下。如今巴勒斯坦已经默认以色列的建国,而耶路撒冷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东耶路撒冷之争。

如果说巴以冲突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的话,那么巴勒斯坦问题的死结则在于耶城。耶城问题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道棘手难题。耶路撒冷问题有着悠远、复杂的历史渊源,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先后留下了希伯来国、亚述王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公元前1l世纪,大卫王将耶城定为古以色列国都,大卫之子所罗门在耶城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第一圣殿的竣工奠定了耶城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自7世纪起,穆斯林控制耶城长达1000多年。1193年阿拉伯人萨拉丁收复了耶城,但在1517~1917年又沦落土耳其人手中。1917年,英国取得委任统治后,耶城成为巴勒斯坦的首府,巴终于有了独立建国的历史性机会。但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因欧洲出现反犹排犹浪潮,大批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下,陆续涌入巴勒斯坦。巴人对此深恶痛绝,表示要“犹太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从此,阿以对耶城的争夺日益加剧。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同日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城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约以分治局面。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约旦控制的耶城东区被以色列鲸吞,以自此实现了对整个耶城的控制。1980年7月30日,以宣布耶城为其“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未予承认。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将耶城定为首都。以色列对此坚决否定,一再强调只有以色列才对耶城拥有主权。耶城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巴以矛盾的焦点。围绕耶城问题,40多年来阿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尤其以色列几乎毫不退让。以色列认为,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国的首都。尽管千百年来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但一直没有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自前1l世纪大卫定都耶城以来,该城一直断断续续属于他们,从来就不曾是任何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因而,他们对该城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阿拉伯人认为,现代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是耶城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因巴勒斯坦一词意为“腓尼斯丁人的土地”,而他们就是古代腓尼斯丁人的后裔,并进而对以色列所宣称对耶城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自7世纪到一战(十字军时代除外),耶城一直在阿拉伯穆斯林手中,而现在以色列却“反客为主”,显然毫无道理。虽然阿拉伯内部矛盾重重,但在耶城问题上极为团结。目前,巴在耶城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巴可以在耶城全部主权问题上做些适当让步,但绝不放弃耶城尤其是东耶。

在耶城问题上,以色列同国际社会的矛盾很深。由于以长期一直奉行“非犹太人说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犹太人做什么”的哲学,拒不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对此,联合国曾多次指出,如果以不遵守,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有效措施”。此外,《联合国宪章》亦授权安理会在遇有“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时,采取集体行动,

以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只是由于美国一再行使否决权,才使以色列逃过了“一劫又一劫”。美国在耶城问题上的长期基本立场是:耶城应保持统一,其最终地位通过谈判决定,同时明确反对巴单方面宣布建国,并以重新考虑美巴关系和撤消对巴经援以及把驻以使馆迁往耶城相要挟。美国作为唯一可以主导中东和平进程和能影响以态度的外在力量,它在耶城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影响着耶城的解决。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耶城问题如此难以解决呢? 三大宗教圣地云集耶城,这虽是历史的产物,但铸就了耶城问题的复杂性。首先,耶城尤其是其中的“哭墙”(即西墙)是犹太教圣地及其昔日辉煌的象征,是犹太人的精神寄托,他们始终忘不了“来年返回耶城”之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圣地巴勒斯坦。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岂能拱手让人。其次,自公元336年首批基督大教堂竣工时起,耶城就成为基督教不可替代的永久圣地。据说因为“耶稣基督之死使耶城成了基督教的中心”,君士坦丁大帝也格外垂青于它。此外,“受难之路”、“橄榄山的脚印”等圣址也吸引基督徒从世界各地赶来朝圣。耶城亦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据《古兰经:夜行篇》记载,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骑马夜行,在此受到真主安拉的昭示。其中,“西墙”被伊斯兰教称为“飞马墙”,故生长于斯的穆斯林很难割舍此地。目前,耶城是世界上宗教场所最密集的地方,共有200多座教堂、修道院和清真寺,基督教的20多个主要教派都在此建有教堂,耶城宗教关系之复杂、敏感由此可见一斑。耶城人文地理的改变为其问题的解决增添了许多困难。奥斯陆协议规定,在耶城的最终地位解决以前,双方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其法律地位。但以色列我行我素,一直在致力于耶城的“犹太化”。此外,虽然耶城由阿拉伯区、犹太区、基督区和亚美尼亚区构成,但仍存在民族杂居现象,他们情绪对立,互不信任。再者,在以色列的约100多万名以色列国籍的巴人(占以人口的21%),仍在“效忠”国家与忠于民族之间苦苦挣扎。最后,耶城范围已几经变化,其中仅西区就先后扩展了4次,已从1952年的17.7平方公里扩展到1993年的53平方公里。巴以至今还没有就此达成共识。因此,这一切必将对耶问题的解决带来变数。巴以两国明显处于“力理相悖”的状态中,巴有理但无实力,以有力但缺理。从目前看,要使处于强势地位的以向处于弱势的巴做出妥协确实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巴目前99%的经贸活动都依附以色列,这也是巴以在耶城问题上难有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所在。.耶城不仅是巴以两国神圣的精神家园,而且存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以不愿放弃,巴不甘失去。耶城作为中东名城,其独特的历史、宗教对世人极具魅力,旅游业收入相当可观。如果实现和平,其旅游业将更具潜力。这也是巴以在解决耶城问题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国内政治压力和外交困境使巴以领导人处境艰难而尴尬,巴方有哈马斯在后面催,以方有利库德在背后嚷,这使他们无力承担解决耶城问题的历史责任。双方国内极端政治力量的兴风作浪,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干扰和破坏很大,从而影响了耶城问题的解决。

耶路撒冷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当今世界矛盾焦点之一,举世瞩目。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俄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这里所进行的干扰,使得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给阿拉伯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给以色列人民带来了痛苦,并且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阿拉伯国家、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持久和平而进行新的努力。

参考资料: 1. 2001年第1期《阿拉伯世界》,总第76期《21世纪中东和平进程的难题——耶路撒冷问题》文章编号:l004—5104(2001)O卜0024一04

2《萨巴赫宗主教指出耶路撒冷是中东问题的关键所在》

https://www.360docs.net/doc/028145099.html,/zxpd/0800457109.html

中东国际关系作业-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的障碍

序号:23 姓名:张兆龙学号:200913501143 题目: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 时间:2010年11月29日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既是影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更是影响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关键。 耶路撒冷问题牵涉到宗教、民族、政治、国家利益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同时涉及到宗教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理论等多种学科。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古以来就被其信徒敬仰、膜拜。它不仅关系到当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关系到全世界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权益。伴随着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冲突不断,双方都坚持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流血冲突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耶路撒冷一“和平之城"不再和平。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则置于联合国有效管制之下。如今巴勒斯坦已经默认以色列的建国,而耶路撒冷之争实际上已演变成东耶路撒冷之争。 如果说巴以冲突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的话,那么巴勒斯坦问题的死结则在于耶城。耶城问题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道棘手难题。耶路撒冷问题有着悠远、复杂的历史渊源,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先后留下了希伯来国、亚述王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公元前1l世纪,大卫王将耶城定为古以色列国都,大卫之子所罗门在耶城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第一圣殿的竣工奠定了耶城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自7世纪起,穆斯林控制耶城长达1000多年。1193年阿拉伯人萨拉丁收复了耶城,但在1517~1917年又沦落土耳其人手中。1917年,英国取得委任统治后,耶城成为巴勒斯坦的首府,巴终于有了独立建国的历史性机会。但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因欧洲出现反犹排犹浪潮,大批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下,陆续涌入巴勒斯坦。巴人对此深恶痛绝,表示要“犹太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从此,阿以对耶城的争夺日益加剧。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同日宣布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城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约以分治局面。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约旦控制的耶城东区被以色列鲸吞,以自此实现了对整个耶城的控制。1980年7月30日,以宣布耶城为其“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未予承认。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将耶城定为首都。以色列对此坚决否定,一再强调只有以色列才对耶城拥有主权。耶城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巴以矛盾的焦点。围绕耶城问题,40多年来阿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尤其以色列几乎毫不退让。以色列认为,耶城历史上曾是犹太国的首都。尽管千百年来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但一直没有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自前1l世纪大卫定都耶城以来,该城一直断断续续属于他们,从来就不曾是任何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因而,他们对该城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阿拉伯人认为,现代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是耶城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因巴勒斯坦一词意为“腓尼斯丁人的土地”,而他们就是古代腓尼斯丁人的后裔,并进而对以色列所宣称对耶城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自7世纪到一战(十字军时代除外),耶城一直在阿拉伯穆斯林手中,而现在以色列却“反客为主”,显然毫无道理。虽然阿拉伯内部矛盾重重,但在耶城问题上极为团结。目前,巴在耶城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巴可以在耶城全部主权问题上做些适当让步,但绝不放弃耶城尤其是东耶。 在耶城问题上,以色列同国际社会的矛盾很深。由于以长期一直奉行“非犹太人说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犹太人做什么”的哲学,拒不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对此,联合国曾多次指出,如果以不遵守,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有效措施”。此外,《联合国宪章》亦授权安理会在遇有“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时,采取集体行动,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常用词汇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常用词汇 protectorate (被)保护国 asylum 庇护;避难 forntier region, border region 边界地区 boundary negotiation 边界谈判 status quo of the boundary 边界现状 never to attach any conditions 不附带任何条件 non-aligned countries 不结盟国家 patrimonial sea 承袭海 consultations 磋商 the third world 第三世界 imperialism 帝国主义 200-nauticalmile maritime rights 二百海里海洋权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 dependency 附庸国 plebiscite 公民投票 generally-accepted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公认的国际关系原则joint action 共同行动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关系正常化 an established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准则 rudimentary cod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中最起码的准则international waters 国际水域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国际形势 merger of states 国家合并 national boundary 国界 maritime resources 海洋资源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互谅互让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 互通有无 détente, 缓和 fundamental rights 基本权利 reduction or cancellation of debts 减轻债务负担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基础巩固 1某人收藏了一组由“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发行的奥运邮票,组成该共和国的国家包括( ) ①埃及②沙特阿拉伯③叙利亚④黎巴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对以色列的威胁 B.“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 C.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 D.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3在中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对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其中开启中东和谈之门的是( )

A.纳赛尔 B.阿拉法特 C.萨达特 D.拉宾 41993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B.使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C.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D.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承认 5阅读下列材料: 耶路撒冷的地位一直是巴以谈判的最大障碍,也是戴维营会谈失败的症结所在。在戴维营会谈中,巴方提出正式承认以色列对西耶路撒冷的主权,但前提是以方承认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的主权。以方则提出在对整个耶路撒冷拥有主权的前提下,允许巴方在东耶路撒冷部分地区拥有自治权或部分市政管理权。美方在以方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以巴分享东耶路撒冷主权的方案,即主权共有,治权分离,巴

勒斯坦拥有东耶路撒冷的所有民事管理权,以色列控制那里的安全。阿拉法特听后勃然大怒,认为美国的这一方案同以色列的立场如出一辙。他明确表示,“放弃耶路撒冷主权的阿拉伯领导人还没有出生”。于是,他命令巴代表团成员收拾行装,准备离开戴维营。正在外地参加活动的克林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赶回戴维营,并随即撤回美方建议,事态才算平息。 请完成: (1)为什么美方的建议使巴勒斯坦无法接受? (2)美国为何对巴以和谈如此热心? (2)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美国在中东地区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长期以来,美国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热心”充当巴以和谈的调停人,一方面是迫于中东局势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想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平衡,继续保持在中东地区的影响,维 护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 能力提升 1观察下图,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法塔赫”的支持者经常与 敌对派“哈马斯”发生冲突。“法塔赫”最初的宗旨是( )

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关系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中国国际形势 关键词:国际关系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交流与合作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7.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

为2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1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国际关系史论文

题目: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十班赵莉雯 摘要:现当代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造成各国关系的缓和跟紧张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源还是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因此每个国家都会从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总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美国的国家关系的变化等进行研究,进一步阐述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同盟 一、国家利益直接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的和舰只的损失加速了美国的参战。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并没有参战,而是进行军工经济,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对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德国的潜艇战侵犯了美国的安全利益,从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2003年,美国伊拉克发动战争。当时美国政府提出了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消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促进伊拉克和周围地区的民主。其实国际上都清楚美国更主要的动机在于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伊拉克蕴藏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美国首先想通过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然后控制伊拉克甚至中东的石油,促进美国军工的发展。以此获得经济利益。再次通过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其政治利益。二、国家利益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方针与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因为当时中国依附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当时的国际关系是两极对峙,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因此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中国,并在经济上鼓励、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中国。但是20世纪70 年代,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了一次额放宽措施。如: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行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20年的禁制美中贸易的法令等。

联合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作用

联合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作用 联大1947年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决议敦促英国尽快结束委任统治, 最迟不得超过1948年8月1日。决议明确规定将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以及耶路撒冷国际共管区, 决议存有明显偏袒倾向,分治方案仍具有重大意义,是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立国的法律基础和保证。 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到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 联合国一改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人的态度, 漠视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联大第194号决议把巴勒斯坦问题归结为难民问题,第242号 决议也仅要求实现难民问题的公正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巴勒斯坦民族还没有觉醒, 民族运动处于低潮,通过阿拉伯团结和统一来解放巴勒斯坦成为多数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美国一度控制了联合国的投票机器。 60年代末、70年代初, 联合国改变立场, 重新确认巴勒斯坦人应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联大第3237号决议规定, 邀请巴解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和联合国其他机构主办的所有国际会议,巴解组织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获得了国际上的承认。 安理会1967年曾经通过242号决议, 要求以色列军撤出在最近战争中占领的领土,终止一切交战要求或交战状态,尊重和承认该地区每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又通过了338号决议, 要求有关方面立即开始执行242号决议。 1976年第31届联大决定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1991年10月30日阿拉伯有关各方与以色列参加了马德里和会, 同意进行一场不平衡的谈判。抛开了联合国, 美国一手包揽了中东和谈,中东和平进程在美国的主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果。 1998年7月8日, 联合国将巴勒斯坦在联合国观察员的地位升格为不具投票权的成员国, 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000年11月2日, 当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的时候, 巴勒斯坦人要求联合国向被占领土部署2000名联合国观察员, 以保护巴勒斯坦平民。 在历史上不同的阶段, 不管联合国所起的作用如何, 它是中东问题的主要角色之一,坚持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基础,安理会有关决议确立或核准的“以巴两国分治共存”、“土地换和平”等基本原则必须遵守和执行。这既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也是最终妥善解决中东问题的保障。 美国主导中东和平进程, 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世界的发展要求联合国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 维持和平与促进发展并重,要公正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需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建立公正的调解机制来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否则,就无法建立合理的解决地区冲突的新机制, 阿以冲突也就难以得到公正彻底的解决, 由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也难以走出困境。 由于制度的原因, 使今天的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无所作为, 需要发挥联合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作用,改变联合国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困境,就必须反对强权, 加强国际社会的制度建设,需要对对联合国进行有效的改革,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和规则, 建立新的比较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用国际机制取代霸权机制。

国际关系论文

德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目都比中国小很多,但是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是欧盟成员之一。德国有自己的哲理,经济危机使德国深受其害,不过现在德国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德国的竞争力也在稳步上升,排名第五。商业环境的变化也非常积极,虽然世界商业环境还未恢复,但德国的景气指数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11年2月,德国商业景气指数达新高。 德国经济模式主要有七个支柱: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七大支柱支撑了德国经济模式的良好表现。 首先,扎实、健全的制造业基础。德国在全球的钢铁生产、煤炭开采、化学产品制造、机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生产以及造船领域里都属于最大的生产制造上商。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超过20%。高比重的制造业不仅创造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奠定基础。过去的十年中,其他的工业化国家更关注服务业发展,而德国紧抓制造业,这也是德国比美国、英国、法国更具有竞争力的原因。 其次,德国为出口大国之一。危机后德国经济的成功主要依靠出口的增长,德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大约三分之一为出口产品,大约每三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于出口。同时,德国经济依靠于出口,和外国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德国的外经关系在德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企业重视创新,关注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因此德国制造产品非常受欢迎。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的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德国和美国。其中,德国出口产值占GDP高达33.6%,而中国为24.5%。 第三,德国企业治理模式。德国企业治理模式不同于美国,美国公司的目标是股东利益,而德国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为利益相关方谋利。德国法律要求,企业需要照顾到社会利益。不仅法律上,出于文化理念,德国企业更倾向于长远利益,兼顾股东、雇员、社会的利益,更体现欧洲大陆国家的特点。德国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有其优点。过去的十年中,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削减了竞争力。由于重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共识,德国劳工成本保持平稳,保持德国的竞争力。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非常重视管理层和职工间的和谐和共识。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企业中有大约90%是中小企业,其中的大部分专门生产具有创新性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它们中很多有着百年历史,有的是非常小的家族企业,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龙头企业。这也是德国经济具有活力的原因之一。它们都具有长远视角,重视技术创新、顾客需求、产品质量。德国1000多家的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遥遥领先,创造巨大的出口价值。 第五,高素质的劳动力。德国的“双轨教育体制”将企业的实际培训与学校里的理论学习统一起来,为劳动市场提供了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另外德国大学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大学在研究领域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提供各方面的培训项目。 德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建立起特殊的培训机制来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在学校和公司受训,通过类似于学徒制的模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

2017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

2017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 来源:智阅网 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考研政治考察的最新专题,对于这方面我们要多做理解,认真对待。 材料如涉及到中国和伊斯兰文明交流、文明冲突论、中东之行。重点考察新型国际关系。 答案要点如下: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习近平的中东之行突出了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两大传统文明的交流对话。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与伊斯兰的价值取向多有契合,这也成为合作交流的基础。通过和平融洽的对话有力的回击文明冲突的煽动者们,传播了和平、和谐、去极端、求真知的理念。同时,中国与中东各国都抵制宗教极端,反对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教派挂钩。第二,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推动正面而非负面溢出效应。我们应该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内涵和外延,推动取得符合人民期待的合作成果。我们应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中东之行,中国与沙特、埃及和

伊朗各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让中国人感受到中东人民对于增进互信抱有强烈意愿,也使中国与中东各国的政治关系迈上新台阶。 上面对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的解答与分析,对我们以后应对这些问题,帮助很大,考生们要认真对待哦。蒋中挺编写的2017《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热点剖析及命题预测》这本书对我们现阶段的复习冲刺,帮助很大,考生们要好好利用哦

中东国际关系

序号: 183 姓名:陶双雨学号:201251503110 奥巴马政府对中东政策的新调整奥巴马上台之后,奥巴马政府便积极展开了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的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开始实行。《青年参考》报特约撰稿中国中东学会理事杨鸿玺在其发表的一篇名为《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急转弯》中说,奥巴马转向很快。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在中东和谈问题上转向很快,对前任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变,将推动该问题作为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突破点。他指出:奥巴马政府的主要思路是推销“两国方案”奥巴马强调,实现巴以和平的“两国方案”是唯一出路。《环球时刊》杂志社社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明发表了一篇名为《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中说: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在当前美国内政、外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它还未最后成型,但已经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的特点是:强调多边合作;注重接触与对话;分头并进,全面解决,并体现在从伊拉克撤军、增兵阿富汗、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颇重视中东问题,并有优先解决的强烈愿望,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有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同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编委、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钱文荣总结了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政策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到伊朗 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核心是首先解决伊拉克问题。奥巴马政府则将

其中东政策的重点转到了伊朗。当阐释奥巴马政府为何做此调整时,钱文荣则说是美国著名智库外交学会会长、前布什政府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理查德.哈斯和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马丁.英迪克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超越伊拉克”政策性十分强的文章所起的作用,并且这篇文章现已成为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基本蓝图。这篇文章阐述了两个观点,其一,便是布什政府成功的搞掉了德黑兰最大的威胁------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伊朗谋求地区优势地位打开了大门。文章提出第二个理由是伊朗正在加速浓缩铀的进程。其实,这第二个问题,不单单是核问题,其实是美伊关系问题。 (2)反恐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其实美国在中东问题上,无论是伊拉克还是阿富汗,都是泥潭,哪个也不好处理,奥巴马政府也深知此理,可是,之所以将反恐重点从伊拉克转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属无奈。 (3)在推广西方民主方面,从强制手段转向“软实力” 布什政府2004年宣布“大中东计划”试图在阿拉伯世界强行推行美式明主,并试图把伊拉克建设成美式明主的样板,结果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严重伤害了阿拉伯国家当权派和广大人民的感情,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和威望因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大大下降之后又进一步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奥巴马本人和他的新政府心中很清楚,要改善美国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必须改变在阿拉伯世界推行明主的做法。的确,奥巴马在上

中东地区概况

中东地区概况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西北面临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阿拉伯海联通,经印度洋向东可通向亚洲,向西可抵达欧洲,历来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及商业地位。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的26%,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场。 欧美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成熟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商品趋于饱和,加上高进口关税及贸易壁垒的限制 ,后来者或中小实力的企业很难进入。纵览当今世界,唯有中东和非洲市场是一个充满商机、前景良好的热点市场。中东市场主要包括阿联酋,科威特,沙特,伊拉克(图片-新闻-网页),伊朗,也门,阿曼,巴林,卡塔尔,叙利亚,利巴嫩,苏丹等海湾国家。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阿拉伯国家概况 一、基本情况 【概况】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位于亚、非两大洲的结合部,其非洲部分占72%,亚洲部分占28%,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宽广的海岸线,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湾、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线,该地区曾经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语言】各国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非洲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毛里塔尼亚、摩 洛哥、突尼斯、科摩罗通用法语。 【宗教】各国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主要组织】 (一)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 盟正式成立。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目前阿盟的秘书长为阿姆鲁·穆萨(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长,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书长)。现有成员22个: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阿盟对于阿拉伯国家联合自强,协调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特别是维护地区稳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提要 鉴于现阶段,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不仅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亚洲安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面对这一局面呢?我认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关键词 安全体系,多边关系,中美关系 引言 随着亚洲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发展,美国不得不改变外交从一直关注中欧的令人厌倦的战争转为去应付日益产生影响的亚洲。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就撰文称,未来10年,美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将是锁定扩大在亚洲的投资,包括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资”。 作为曾经枭雄一时的世界强国的美国,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唯一的世界强国了,但美国仍然希望能够在渐渐在全世界产生作用的亚洲地区保留自己的领导角色和能力。但现在美国已经不能独自领导这个地区了,而是得接受与中国分享权力。但也有分析师称,美国的这种继续想在亚洲保存有实力将会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劣,“因为单纯从经济重要性来讲,中国已变成美国有史以来遭遇过的最可怕的战略竞争对手“。 论文正文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是稳定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两国的对话沟通非常密切。在过去的两年中,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 7次会晤,并经常通电话、通信。两国还建立了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二是两国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现在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3853亿美元,是建交时的160倍。 三是两国的人员往来非常频繁。现在每年两国人员往来约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西岸。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国留学,两万多美国人在中国学习。 四是两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两国不仅在一系列双边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有效沟通与协调 中美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首先应该承认一点是,亚太地区的安全,不仅仅指中国、印度大国,更要把亚洲的其他小国考虑在内。在很多情况下,小国都是靠多边关系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比如:与大国相比,小国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上的选择总是比较少,这还可以说连小国的安全和发展,都是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的。 而当今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说很微妙。在未来相对长的时间内,激烈与互相依存将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体两面;前者更多地体现在双方在军力和国际地位上的竞争,但在相当程度上也将体现在双方经济秩序(如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冲突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双方在经济秩序(包括双边和多边)的依存上。中美双方都着意控制危机。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就如是说,“分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注定要发生冲突,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了解对方”。 亚洲小国也面临着困境,因为如果这两个大国发生冲突,甚至战争,那么情况就会很糟糕。所以无论从中美双边关系还是小国家的自身利益发展来看,小国家会选择多变安全关系。这样做首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美两大国的行为。其次,多边主义有利于小国家参与国际和区域事务。 安全困境困扰着整个亚洲。作为大国崛起的中国,在维持亚洲安全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扮演一个关键角色。另一方面,中国则比较小心地维持着和美国的“和平“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关系还只是停留在经贸关系上面,同时,中国也没有显示出想要和美国竞争霸权地位的国家意志和计划。中国只是在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自身的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因而,这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局面。美国并不因为中国的”低调“而感到放心,中国本身这种”低调“的做法行为也是有限度的。中国如果不当心,就会是整个亚洲跌入不安全的困境。

国际关系词汇及翻译

国际关系词汇及翻译 词汇 Vocabulary protectorate (被)保护国 asylum 庇护;避难 forntier region, border region 边界地区 boundary negotiation 边界谈判 status quo of the boundary 边界现状 never to attach any conditions 不附带任何条件 non-aligned countries 不结盟国家 patrimonial sea 承袭海 consultations 磋商 the third world 第三世界 imperialism 帝国主义 200-nauticalmile maritime rights 二百海里海洋权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 dependency 附庸国 plebiscite 公民投票 generally-accepted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公认的国际关系原则joint action 共同行动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关系正常化 an established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准则 rudimentary cod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中最起码的准则international waters 国际水域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国际形势 merger of states 国家合并 national boundary 国界 maritime resources 海洋资源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互谅互让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 互通有无 fundamental rights 基本权利 reduction or cancellation of debts 减轻债务负担 Near East 近东 right of residence 居留权 arms dealer, merchant of death 军火商 territorial sea 领海 limits of territorial sea 领海范围 breadth of territorial sea 领海宽度 territorial air 领空 territorial waters 领水 inalienability of territory 领土的不可割让性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领土管辖权 territorial contiguity 领土毗连

中东问题论文

当代中东问题 ------浅析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 影响 姓名:卓晓寒学号:08006129 学院:通达学院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字 (2) 三、正文 (2) ●原因 (2) ●经过 (5) ●影响 (6) 四、结束语 (8)

一、摘要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 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二、关键字 海湾战争伊拉克科威特 三、正文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以下将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海湾战争。 原因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8 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

巴以和平进程的困境及前景

巴以和平进程的困境及前景 自2008年底至2009年初以色列发动打击哈马斯的“铸铅行动”以来,巴以和谈一直陷于僵局。这一局面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原因,牵涉巴、以各自内部政局和美国等外部因素。我们常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和平进程关乎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如何促使和谈恢复并取得进展,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当前困局的形成 目前,巴以谈判陷于僵局的原因看似是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但透过这一现象观察其背后巴以双方内部政局的变化,及美国这一主要外力作用的状况,才是巴以和平进程当前困局的症结所在。 从巴方来看,一方面,自治区已分裂为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和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形成“两个政府”。哈马斯虽遭以军重创,但元气仍在,仍坚决反对巴以和谈。而未经选举、由阿巴斯任命的法塔赫现政府缺乏“底气”。尽管去年8月,法塔赫通过召开“六大”进行了内部整合,但多流于形式,其腐败、内讧等问题积重难返,政权孱弱。因在以军对加沙发动“铸铅行动”后袖手旁观,身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阿巴斯备受指责,在巴以谈判问题上进一步受到哈马斯及法塔赫内部反对派的牵制,特别是在巴难民回归、耶路撒冷和边界等敏感问题上,还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压力,更难以做出让步。 对以色列来讲,在经过2006年以军与黎巴嫩真主党之战、特别是屡遭来自加沙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火箭弹袭击之后,以民众已失去对“土地换和平”原则以及通过与巴人谈判结束冲突的信心。他们普遍认为,以分别从黎南部和加沙实施单方面撤军后,换来的是更大的安全威胁。这一感受在2009年3月的以色列大选中得以体现,导致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右翼政府上台。内氏上台后,在以右翼政党为联合政府班底和“安全至上”的民意双重作用下,他硬着头皮顶住国际社会(包括来自美国)要求停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压力,坚持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当然,约旦河西岸的东耶路撒冷地区事关未来耶路撒冷归属,在这里兴建犹太人定居点既是出于以政府的战略考虑,也是以国内众望所归。 美国一直是决定中东和平进程成败的主要外力。奥巴马自2009年初上台后,高调调整美国中东政策,声言要“开启与伊斯兰世界新篇章”,缓解

形势与政策论文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世界的声音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摘要: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近日利比亚战争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乱局更深一步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我国应对复杂政局的措施。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国际局势、中国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近日中东北非的利比亚乱局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看世界,更深一层认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解读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的发展步伐。 一、利比亚乱局 1、战争爆发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原本是利比亚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2、战争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其原因归结有两点:(1)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3、深度分析 外国观察家认为,美英法虽各有自己的算盘,但它们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