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儿科学,也称为儿童医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和预防措施的学科。

在儿童期,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转折点。

因此,了解儿科学知识对于父母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儿科学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照顾儿童的健康。

1. 儿童生长发育- 孩子的体格发展:从出生开始,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等都在不断变化。

了解孩子的正常生长曲线以及可能的延迟或异常是评估其发育的关键。

- 婴儿的运动发展:婴儿会从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逐渐学会坐、爬、站立和行走等各种运动。

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所导致的,被视为儿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认知和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在幼儿期尤为迅速。

了解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轨迹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帮助孩子提高这些能力。

2. 儿童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 婴幼儿腹泻:腹泻是婴儿和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通常是由于感染、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引起的。

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和接种疫苗都可以预防婴幼儿腹泻。

-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鼻窦炎,在儿童中非常常见。

传染控制、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接种疫苗都有助于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风险。

-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在婴儿的面部、脖子和四肢上出现红色、痒痛的皮疹。

及时的皮肤保湿、避免刺激性物质和寻求适当的医疗建议可以有效控制湿疹的症状。

- 儿童喂养:儿童的营养需求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可以提供营养和抵抗力。

逐渐引入固体食物、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和注意食物过敏等问题都是关键。

- 儿童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儿童产生免疫力,预防某些严重传染病的发生。

3.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行为。

儿科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全

儿科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全

名词1.围生期:国内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或等于1000克)至生后7足天。

2.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3.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4.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5.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6.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7.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8.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是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

9.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10.新生儿: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11.早期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

12.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的新生儿。

13.骨龄:用X线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14.胎龄(GA):是从最后一次正常月经第一天起至分娩为止,通常以周计算。

15.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42周(259-293天)16.早产儿:胎龄<37周(<259天)17.过期产儿:胎龄≥42周(≥294天)18.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42周,出生体重≥2500并≤4000g.19.正常出生体重儿(NBW):BW≥2500g和≤4000g20.低出生体重:BW<2500g。

21.极低出生体重:BW<1500g。

22.超低出生体重:BW<1000g。

23.高危儿: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监护的新生儿。

24.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或毛血管血红蛋白≤145g/L。

25.中性温度: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环境温度。

26.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儿科学__重点

儿科学__重点

1. 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 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3.头围新生儿头围32-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摄左手X线片。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加一。

(三)牙齿的发育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

乳牙20个,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一磨牙。

(四)运动功能的发育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6个月会坐;7个月翻身;8个月爬;9个月站;1岁会走;2岁会跳;3岁跑,骑三轮车。

(五)语言的发育2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个月发单音认识母亲及生熟人;7~8个月发双重音;9个月懂再见;10~11个月模仿成人动作;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2岁用简单语句表达需要。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儿科复习资料

儿科复习资料

儿科复习资料儿科复习资料儿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和健康问题。

作为医学生或医学专业人士,掌握儿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儿科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1.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儿科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儿童的正常生长曲线、生理发育里程碑以及各个年龄段的生长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婴儿出生后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而在青春期前后会有第二次生长峰值。

此外,还要了解儿童的饮食需求和营养摄入,以及如何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2. 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手足口病等都是儿童常见的疾病。

对于这些疾病,我们需要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此外,还要了解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情况,以及儿童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

3.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也是儿科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心理需求以及常见心理问题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婴儿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学龄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认同和学会与他人合作。

此外,还要了解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4. 儿童特殊需求儿童特殊需求是儿科复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例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闭症儿童等都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了解这些特殊需求,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还要了解儿童康复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5. 儿童安全与预防儿童安全与预防是儿科复习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

了解儿童安全问题,可以帮助医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意外伤害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注意家庭和环境的安全措施。

此外,还要了解儿童常见的预防接种和常规体检项目,以及如何进行儿童健康教育。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以下是儿科学的
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婴儿生长发育: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并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方面的指标。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婴儿健
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婴幼儿营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
儿科医生会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婴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儿童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
影响。

儿科医生会推荐和管理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免
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病等,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生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提供
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

6. 儿童安全教育:儿科医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安
全教育者的角色。

他们会向家长传授如何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确保
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这
些知识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儿科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新生儿护理1. 新生儿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新生儿是从子宫中降生至一个月以内的婴儿,此阶段是婴儿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需要人来照顾的时期。

2. 新生儿的生活习惯:新生儿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方面, 做出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 处置, 至少一周的空闲时间应以逐步施行晚间护理为适当, 率以早睡、早起、晚宴、喝酸奶为环境必要条件。

3. 新生儿的喂养:新生儿的喂养是非常重要的,宝宝的饮食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喂养方法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而母乳喂养则被认为是最佳的喂养方法。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喂养计划。

4.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是婴儿期重要的一部分,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家长也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二、常见传染病防治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多洗手、勤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2.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水痘的方法包括接种水痘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3.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三、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1. 腹泻: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发生的一种肠道疾病,常见病因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

预防腹泻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饮食卫生、科学喂养等。

2. 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是指婴幼儿发生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包括勤通风、避免气候变化大的地方、保持室内清洁等。

3. 过敏性疾病: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常见病因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 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 生长曲线的应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儿童营养与喂养:- 婴儿期的母乳喂养:母乳的成分、喂养技巧、喂养频率。

- 辅助食品的添加:时间、种类、量。

-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儿童常见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

- 消化道疾病:如腹泻、便秘、胃肠炎。

- 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

-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病综合症。

儿童免疫规划:- 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表。

-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儿童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

- 窒息的急救方法。

- 外伤的处理原则。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 常见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 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

儿童用药原则:- 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

-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

-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儿童预防保健:-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 预防接种的实施。

- 健康教育:个人卫生、营养、运动等。

儿科常见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皮肤、淋巴结、心肺、腹部等。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 影像学检查:X光、超声、CT、MRI等。

儿科常见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 疝气的手术治疗。

- 肿瘤的手术治疗。

儿科护理要点:- 新生儿护理:保暖、喂养、观察。

- 儿童日常护理:个人卫生、安全防护。

- 儿童疾病护理:症状观察、药物管理、心理支持。

儿科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爱心和耐心,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希望以上归纳的知识点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儿科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一,绪论: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3、身高(长):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2,计划免疫:乙肝疫苗:0、1、6;卡介苗:0;脊髓灰质炎:2、3、4;百日破:3、4、5;麻疹:8。

3,儿童意外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和异物的吸入、中毒、外伤、溺水和交通事故。

四,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1,神经反射:2岁以下Babiinski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一侧阴性有临床意义。

2,贫血饮食:每日增加含铁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各种肉类。

3,药物选择:①水痘患儿禁用糖皮质激素(用阿昔洛韦);②镇静止惊药: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年长首选安定;③每日(次)=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4,液体疗法:五: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人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乙型乳糖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粒颗粒易消化吸收,人乳钙磷比例2:1,含乳糖多,钙易吸收。

②生物作用:缓冲力小,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生长调节因子。

③经济、方便。

缺点:维生素含量较低,维生素k含量也较低。

2,初乳:4—5日;过渡乳:5—14日;成熟乳:14日以后。

初乳量少,淡黄色,碱性。

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减少,各期乳糖含量恒定。

3,全牛乳的家庭改造:加热、加糖、加水。

8﹪糖牛乳100ml供能约100kcal。

全牛奶喂养时,因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较高,应两次喂育z之间加水,使奶和水量达150ml/(kg.d)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软化不全。

①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②维生素D 的来源:母体—胎儿的转运;食物中维生素D;皮肤光照合成(主要来源)。

③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的骨骼改变,重症佝偻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

分期A初期:出现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无骨骼改变,X线正常;B活动期(激期):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8月变成方头:方头、串珠肋、手足镯、鸡胸、肋膈沟、膝内翻、膝外翻、K行下肢畸形、靴状颅、佝偻。

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表现;C恢复期;后遗症期。

④诊断:血生化与骨骼X线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血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1)临床表现: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①隐匿性: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②典型发作:血清钙低于1.75mmol/l时可出现可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2)治疗: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钙剂治疗: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或者滴注,不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钙剂,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6,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儿。

临床分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的浮肿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轻度营养不良可从每日250-330kj/kg开始,中重度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每日165-230kj/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500-727kj/kg。

六、新生儿疾病总论:1新生儿:指从脐带加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

2新生儿分类:①根据胎龄分:胎龄(GA)指从最后一次月经第一天至分娩为止。

A,足月儿:【37,42)周的新生儿;B,早产儿:GA<37周的新生儿;C,过期儿:GA>=42周的新生儿。

②根据出生体重分:出生体重(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A,低出生体重(LBW):BW<2500g的新生儿,其中BW<1500g称为极低体重;B正常出生体重BW≥2500g并且≤4000g C巨大儿BW>4000g ③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A小于胎龄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B适于胎龄儿:第10到第90百分位之间 C大于胎龄儿第90百分位以上。

④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早期新生儿出生一周以内;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周到第四周末。

⑤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3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4,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表格(重点)七,新生儿窒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

1.病理生理:①窒息时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

②窒息是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

③呼吸改变(原发性、继发性呼吸暂停)④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PaO2、PH降低,及混合型酸中毒;糖代谢紊乱;高胆红素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

2.临床表现及窒息诊断:(1)胎儿宫内窒息: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次/分;羊水胎粪污染。

(2)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系统:8—10分正常;4—7分轻度窒息;0—3分重度窒息。

窒息诊断标准(我们考了):①脐动脉血显示严重代谢性或混合型酸中毒PH<7②Apgar 评分0-3分,且持续时间大于5分钟③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及肌张力降低④多脏器损伤(3)多脏器受损情况:脑细胞最敏感,其次是心肌、肝和肾上腺。

2,复苏方案: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的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

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1,病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时最要的原因;2,病理:①脑水肿:为早期主要的变化;②选择性神经元死亡及梗死;③出血3临床表现:①急性损伤、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症状常发生在24小时内,多数发生惊厥,特别是足月儿,同时有脑水肿症状体征;②病变在脑干、丘脑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扩大、顽固性惊厥等脑干症状,并在24—72小时内病情恶化或死亡。

4,治疗:(1)支持疗法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是核心②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世关键措施。

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3)治疗脑水肿;(4)新生儿期后治疗九,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或肺透明膜病(HMD),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导致,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

1,鞘磷脂含量恒定只在28-30周出现小高峰,所以L/S可作为评估新生儿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2临床表现: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主要表现:呼吸急促(>60次/分),鼻扇,呼吸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发绀。

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特点。

3,辅助检查:(1)实验检查:①泡沫实验;②肺成熟度的测定;③血气分析;(2)X线检查:是目前确诊RDS的最佳手段,1.毛玻璃样改变、2.支气管充气征、3.白肺、4.肺容量减少。

(3)超声波检查。

4,鉴别诊断:湿肺、B组链球菌肺炎、膈疝。

5,治疗:机械通气和应用PS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1)一般治疗:保温、监测、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纠正酸中毒、抗生素;(2)氧疗和辅助通气:吸氧、持续气道正压(CPAP)、常频机械通气;(3)PS替代疗法;(4)关闭动脉导管:利尿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十,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①胆红素生成过多:约80%来源血红蛋白,新生儿每日胆红素生成明显高于成人(新生儿8.8mg/kg成人3.8mg/kg)原因:血氧分压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寿命短,且血红蛋白分解速度是成人的二倍;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红细胞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②血浆白蛋白联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未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肝脏在UDPGT的催化下,形成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结合胆红素。

新生儿的UDPGT含量很低,且活性不足,故生成的结合胆红素量较少。

出生时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暂时降低,早产儿更为明显,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④肠肝循环增加。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①生理性黄疸:A一般情况良好;B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到高峰,7—9天消退,最迟3—4周;C每日血清血红素升高<85umol/l(5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