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理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反射弧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了解反射弧的调节和适应性作用3.分析反射弧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特点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动物:蛙用具:刷毛、细针、滴管、显微镜、荧光灯实验药品:冰盐水、鸦片碱实验操作:1.取一只清醒的蛙放入冰盐水中,待蛙失去反应性后进行解剖。

2.将蛙头放在解剖盘上,取一根细针轻轻固定颈部,用刷毛清洁头皮,定位头神经与动眼神经的位置。

3.用滴管将鸦片碱滴在头部,使神经张开。

4.用荧光灯照亮实验区域,将显微镜对准头神经和动眼神经交叉点的下方,调节显微镜视野,使两个神经交叉处的跨越小型“桥梁”清晰可见。

5.用细针刺破蛙的背部,刺激背面的皮肤,观察眼球的反应。

6.将刷毛轻轻地在蛙的侧面滑动,观察眼球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蛙的眼球反射。

在刺激背部皮肤时,眼球会向反侧移动,而在刷毛刺激时,眼球则会向刺激侧移动。

这表明反射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反应。

实验分析:反射弧是物理和生理通路相结合形成的机体功能,它的形成需要感觉器官、突触、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组织的相互作用。

反射弧的作用是调节机体的反应,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轻微的刺激来刺激蛙的肌肉组织,观察了反射弧的反应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刺激下,反射弧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这是反射弧的适应性特点之一。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反射弧的反应速度较快,表明反射弧能够迅速地调节机体的反应。

综上所述,反射弧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在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调节机体的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刺激蛙的肌肉组织,观察了反射弧的反应特点,对反射弧的形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具体包括:1、观察反射活动的表现,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

2、分析不同反射弧组成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学习和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时,反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或发生功能障碍,反射活动就会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探针等)、蛙板、棉球、培养皿、硫酸溶液(05%)、任氏液。

3、实验仪器:刺激器、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用探针从蟾蜍枕骨大孔处插入,破坏其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痛觉和反射能力。

仰卧位固定: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右侧大腿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接触蟾蜍右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即右后肢收缩)。

3、分析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4、分析传入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5、分析神经中枢在反射中的作用捣毁蟾蜍的脊髓,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6、分析传出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纤维,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7、分析效应器在反射中的作用损伤右后肢的肌肉,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右后肢的脚趾,可观察到明显的屈肌反射,右后肢迅速收缩。

2、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后,再次刺激,屈肌反射消失。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反射弧分析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分析和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滤纸片、剪刀、镊子、探针、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蛙板、蛙嘴夹、蛙腿夹、玻璃皿、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蟾蜍一只,将其置于蛙板上,用蛙嘴夹固定头部,剪开右侧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2. 感受器分析:用滤纸片轻轻擦拭蟾蜍的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

重复擦拭,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减弱或消失。

3. 传入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4. 神经中枢分析:用探针对蟾蜍的脊髓进行刺激,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5. 传出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6. 效应器分析:用剪刀剪断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分析:在擦拭足底皮肤时,蟾蜍的足底皮肤会出现搔扒反应,说明足底皮肤是感受器。

2. 传入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入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神经中枢分析:刺激脊髓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神经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传出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效应器分析:剪断足底皮肤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引言:反射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自动性、无意识的反应。

而反射弧则是指从刺激到反应的整个过程,包括感受器、传导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四个部分。

本文将通过生理实验报告,对反射弧的分析进行探讨。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来研究反射弧的形成和机制。

实验使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光、声、触觉等不同刺激的实验观察,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和强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白鼠对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短,约为0.2秒;对声刺激的反应时间稍长,约为0.5秒;而对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长,约为1秒。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不同刺激强度对反应的影响,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刺激对反射弧的形成和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光刺激作为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可以迅速引起动物的反应,说明光感受器对光刺激的感知和传导速度较快。

声刺激相对于光刺激而言,传导时间稍长,可能是因为声波需要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会有一定的延迟。

而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最长,可能是因为触觉感受器的感知和传导速度较慢。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刺激强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这可能是因为刺激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受器的更强的刺激,从而加快了信号的传导速度。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当我们碰到烫手的东西时,会迅速将手缩回,而碰到温度较低的东西时,反应较慢。

结论:通过对生理实验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反射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自动性反应,其形成和反应时间受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光刺激引起的反应时间最短,声刺激次之,触觉刺激反应时间最长。

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和反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射弧是一种自动性、无意识的反应,其形成和反应时间受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反射弧分析的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至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处理后,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至效应器,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刀片、镊子、注射器、电极等。

2.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刺激器、放大器、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适应环境。

2. 切割:在蟾蜍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之间切断,暴露出神经。

3. 连接装置:将刺激器、放大器和示波器连接好,确保实验过程中信号的准确传递。

4. 检查反射弧完整性:通过刺激传入神经,观察反射中枢至效应器的反应。

5. 检查反射弧阻断:在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阻断,观察反射活动的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刺激次数、反射时间、反射幅度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在刺激传入神经时,反射中枢至效应器产生明显的反应。

2. 在阻断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的联系时,反射活动消失。

六、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发生至关重要。

当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2.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阻断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的联系,观察到反射活动消失,进一步验证了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重要性。

3.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反射弧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至效应器。

这种单向传递保证了反射活动的准确性。

七、结论1.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的结构基础。

2. 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发生至关重要。

3. 反射弧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保证了反射活动的准确性。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篇一: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专业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生理学实验报告姓名:组员:实验室:学号实验题目: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和验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步骤:1.制备脊蛙2.连接装置实验结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篇二: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续表2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将其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环感受器)(5)用手术剪自左后肢小腿基部环切皮肤并剔除肌肉,将左后肢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传入神经)(6)将毁髓针向下插入蛙的脊髓中,充分破坏其脊髓。

再将右后肢其它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神经中枢)(7)换另一只蟾蜍,重复实验步骤(1),(2),(3)。

(8)在该蟾蜍右侧大腿背侧剪开皮肤。

用玻璃针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找出坐骨神经。

小心找出分布在大腿处的传出神经,并将其剪断。

期间不断用任氏液润湿坐骨神经。

将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传出神经)(9)破坏左后肢大腿肌肉,将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效应器)1【注意事项】(1)制备脊蟾蜍时,不能破坏脊髓,以免破坏反射中枢。

(2)蟾蜍毁脑必须充分,手术后会立即进入无反应的休克状态,安静5-10分钟待脊髓反射恢复后再进行实验。

(3)每次用硫酸溶液刺激后,应迅速用烧杯中自来水洗去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4)浸入硫酸的部位应限于足趾尖,每次浸入深度应基本相同,以保证刺激强度一致。

(5)剥离脚趾皮肤要完全,若剩留少量皮肤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分析】【交流与讨论】【实验结论】2 XX年5月篇二:实验1_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1 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

【实险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

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

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

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

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药品】硫酸溶液(0.1%、0.3%、0.5%、1%)、1%可卡因或普鲁卡因【仪器与器材】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玻璃平皿、烧杯(500 rnL或搪瓷杯)、小滤纸(约 1 cm X 1 cm)、纱布、秒表、双输出刺激器(一台)、通用电极(两个【实验方法与步骤】1.标本制备取一只蟾蜍,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幻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将脊蟾蜍悬挂在铁支柱上(图12.1-1)。

2.实验项目(1)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①骚扒反射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蟾蜍的下腹部,可见四肢向此处骚扒。

之后将蟾蜍浸人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洗掉硫酸滤纸片。

③反射时的测定在玻璃平皿内盛适量的0.1%硫酸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开始记录时间。

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刻停止计时,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大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擦干。

此时秒表所示时间为从刺激开始到反射出现所经历的财间,称为反射时。

用上述方法重复3次,注意每次浸人趾尖的深度要一致,相邻两次实验间隔至少要2~3。

3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

③授步骤②所述方法依次测定0.3%、0.5%、1%硫酸刺激所引起的屈肌反射的反射时。

比较4种浓度的硫酸所测得的反射时是否相同。

④反射阈刺激的测定用单个电脉冲刺激一侧后足背皮肤,由大到小调节刺激强度,测定引起屈肌反射的阈刺激。

⑤反射的扩散和持续时间(后放)将一个电极放在蟾蜍的足面皮肤上,先给予弱的连续阈上刺激观察发生的反应,然后依次增加刺激强度,观察每次增加刺激强度所引起的反应范围是否扩大,同时观察反应持续时间有何变化?并以秒表计算自刺激停止起,到反射动作结束之间共持续多少时间。

比较弱刺激和强刺激的结果有何不同。

⑥时间总和的测定用单个略低于阈强度的阈下刺激,重复刺激足背皮肤,由大到小调节刺激的时间间隔(即依次增加刺激频率),直至出现屈肌反射。

⑦空间总和的测定用两个略低于阈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后足背相邻两处皮肤(距离不超过 0.5 cm),是否出现屈肌反射。

(2)反射弧的分析①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玻璃平皿内(深人的范围一致),双后肢是否都有反应?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②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个环形皮肤切口。

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趾尖皮肤一定要剥除干净),再用1%硫酸配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③将浸有l%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蛙的左后肢的皮肤上。

观察后肢有何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④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用连续阈上刺激,刺激右后肢趾,观察有无反应?⑤分别以连续刺激,刺激右侧坐骨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⑥以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注意事项】1.制备脊蛙时,颅脑离断的部位要适当,太高因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可能出现自主活动,太低又可能影响反射的产生。

2.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纸片处理蛙的皮肤后,应迅速用自来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3.浸人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袍范围也应一致,切勿浸人太多。

【实功结果】1.描述各项实验结果,探讨形成的机制。

2.说出有反射活动时的反射弧的组成。

【思考题】1.何谓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2.分析产生后放现象的可能的神经回路。

3.简述反射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

4.右侧坐骨神经被剪断后,动物的反射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5.剥去趾关节以下皮肤后,不再出现原有的反射活动,为什么?【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释】l在测反射时,有可能出现硫酸的浓度低,反而反射时短。

(1)随着实验进程,标本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灵敏性下降。

因此浓度低时,反射时有可能更短。

(2)标本本身兴奋性就很低。

篇三:反射弧分析实验实验一(1)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 制备脊蟾蜍。

用刺蛙针于蟾蜍头部枕骨大孔处刺入颅腔将脑组织拆毁,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2. 用铁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吊在铁支架上。

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得什么结论。

实验一(2)阈强度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阈强度的测定方法,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实验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一(3)刺激与反应实验目的:了解各种组织的反应形式。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 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蟾蜍仰卧在蟾蜍板上,暴露心脏。

分析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