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样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气相色谱的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一、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通过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用于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条件下具有相似的行为,可以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共同分离和检测。

内标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色谱分离和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外标法。

外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它是通过在分析过程中使用已知浓度的外标物质来建立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标准曲线。

通过外标物质的浓度和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在分析前进行标准曲线的建立,然后根据样品的响应值插入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三、内标外标法。

内标外标法是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它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内标外标法中,首先在样品中添加内标物质,然后使用外标物质建立定量标准曲线。

通过内标物质和外标物质的双重校正,可以有效地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更加准确的定量结果。

四、面积归一法。

面积归一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定量方法,它是通过将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与内标物质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面积归一法不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只需要测定样品的色谱峰面积即可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定量分析场合。

五、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是一种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然后测定样品和标准品的响应值,通过比较两者的响应值来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标准加入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样品基质,可以减少基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内标法、外标法、内标外标法、面积归一法和标准加入法。

气相色谱的定性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的定性分析方法


fm'

Ms Mi
(3)、相对响应值
相对响应值是物质 i 与标准物质 S 的响应值(灵敏度)
之比,单位相同时,与校正因子互为倒数,即
Si
1 fi
和只与试样、标准物质以及检测器类型有关,而与操
作条件和柱温、载气流速、固定液性质等无关,不受
操作条件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是一个能
二、气相色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就是要确定样品中组分的准确含量。气相 色谱的定量分析与大多数的仪器分析方法一样,是一 种相对定量方法,而不是绝对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被
测谱本组峰公分的式峰为i 通面:过积检A测i 成器正的比数。量因(或此浓气度相)色w谱i定与量该分组析分的色基 W i = fi Ai 析再必用式须适中测当的量的f 其 定i称峰量为面计组积算分方A的法i校和,正确将因定色子组谱。分峰由的面式校积可正换知因算,子为定f试量i ,样分
的组分的量 mi ,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出峰面积或峰高,
并要求严格控制色谱操作条件,这在实际工作中有一 定困难。因此,实际测量中通常不采用绝对校正因子, 而采用相对校正因子。
(2)、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是指组分 i 与另一标准物 S 的绝
对校正因子之比,用表示:
fi'
fi fs
mi / Ai ms / As
中组分的含量。
1、峰面积的测量
在使用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测量蜂高和峰面积时,仪器可根据 人为设定积分参数(半峰宽、峰高和最小峰面积等)和基线来计算 每个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然后直接打印出峰高和峰面积的结 果,以供定量计算使用。
当使用一般的记录仪记录色谱峰时,则需要用手工测量的方法 对色谱峰和峰面积进行测量。虽然目前已很少采用手工测量法去 测量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但是了解手工测量色谱峰峰高和峰 面积的方法对理解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的工作原理及各种积分参 数的设定是大有裨益的。所以,以下简单介绍两种常用的手工测 量法。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技术进步和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为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定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峰面积法、峰高法、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等。

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讨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峰面积法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峰面积与溶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进行定量。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浓度越高,峰的面积也相应增大。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良好峰形的色谱图,如对称且峰形尖峭的峰。

操作步骤如下:1. 获取色谱图:将待测样品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获得色谱图。

2. 选择峰的计算区域:根据需要分析的组分,选择色谱图中感兴趣的峰进行计算。

一般选择峰的起始和终止点来定义一个计算区域。

3. 计算峰面积:使用色谱软件或积分计来计算所选峰的面积。

峰面积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4. 建立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相同的处理和分析步骤。

通过绘制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建立标准曲线。

5. 定量分析:根据待测样品的峰面积,使用标准曲线插值或外推来计算其浓度。

峰高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峰高与溶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

与峰面积法相比,峰高法更适用于峰形非常尖峭的样品。

操作步骤如下:1. 获取色谱图:将待测样品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获得色谱图。

2. 选择峰的计算区域:根据需要分析的组分,选择色谱图中感兴趣的峰进行计算。

一般选择峰的起始和终止点来定义一个计算区域。

3. 计算峰高:利用色谱软件或峰高计来测量所选峰的峰高。

4. 建立标准曲线:与峰面积法相同,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相同的处理和分析步骤。

通过绘制峰高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建立标准曲线。

5. 定量分析:根据待测样品的峰高,使用标准曲线插值或外推来计算其浓度。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一、归一化法当试样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色谱图上都显示色谱峰时,建议你用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

所谓归一化法是以样品中被测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占样品中各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之和的比例来表示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的定量方法。

设试样中有几个组分,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m n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各组分峰面积分别为A1、A2、……A n,则组分i的质量分数W i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均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若试样中组分是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各组分f<’值很接近,可以不用校正因子,将面积直接归一化,这样式5-28可简化为:(5-29)当色谱峰狭窄,峰形对称,操作条件稳定,各组分色谱半峰宽不变时,建议你用峰高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即:(5-30)式中f i'(h)为峰高校正因子,必须自行测定,测定方法与峰面积校正因子相同。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与测定结果无关,操作条件的变化对结果影响也较小,但如果试样中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二、内标法若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的情况时,你可以考虑采用内标法定量。

所谓内标法就是将一定量选定的标准物(称内标物S)加入到一定量试样中,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注入色谱仪,出峰后分别测量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组分i的含量。

(5-31)式中、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质量校正因子;A i、A s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

也可以用峰高代替面积,则:(5-32)式中、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高校正因子。

内标法中,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即=1.0则式5-31可以写为:(5-33)式(5-32)可改为:(5-34)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对于内标物的要求是:1.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2.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3.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4.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

一.定性分析气相色谱的优点是能对多种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这是光谱、质谱法所不能的)。

但由于能用于色谱分析的物质很多,不同组分在同一固定相上色谱峰出现时间可能相同,进凭色谱峰对未知物定性有一定困难。

对于一个未知样品,首先要了解它的来源、性质、分析目的;在此基础上,对样品可有初步估计;再结合已知纯物质或有关的色谱定性参考数据,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定性鉴定。

(一)利用保留值定性1. 已知物对照法各种组分在给定的色谱柱上都有确定的保留值,可以作为定性指标。

即通过比较已知纯物质和未知组分的保留值定性。

如待测组分的保留值与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得的已知纯物质的保留值相同,则可以初步认为它们是属同一种物质。

由于两种组分在同一色谱柱上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只用一根色谱往定性,结果不可靠。

可采用另一根极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定性,比较未知组分和已知纯物质在两根色谱柱上的保留值,如果都具有相同的保留值,即可认为未知组分与已知纯物质为同一种物质。

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首先要对试样的组分有初步了解,预先准备用于对照的已知纯物质(标准对照品)。

该方法简便,是气相色谱定性中最常用的定性方法。

2. 相对保留值法对于一些组成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的混合物或无已知物时,可选定一基准物按文献报道的色谱条件进行实验,计算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5)式中:i-未知组分;s-基准物。

并与文献值比较,若二者相同,则可认为是同一物质。

(r is仅随固定液及柱温变化而变化。

)可选用易于得到的纯品,而且与被分析组分的保留值相近的物质作基准物。

2. 保留指数法又称为Kovats指数,与其它保留数据相比,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

保留指数是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物,把一个组分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于含有几个碳的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来描述,这个相对指数称为保留指数,定义式如下:(6)I X为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z与 z+n 为正构烷烃对的碳数。

规定正己烷、正庚烷及正辛烷等的保留指数为600、700、800,其它类推。

气相色谱常用定量和定性方法ppt课件

气相色谱常用定量和定性方法ppt课件

定量注意事项
• 一般定量以峰面积为基准 • 所有参加计算的峰形正常(谱峰不前伸、不拖尾、不过载)的情
况下,也可以以峰高为基准进行计算 • 分子量相差不大或分子量较大的同系物校正因子相差不大,可直
接用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谢 谢!
准物S的调整保留时间ti’和ts ’ : ai,s = ti’/ ts ’
(2)计算ai,s并与文献相应值比较定性。 2.3.1.3特点 可消除实验条件不一致带来的误差。
2.3.2保留指数(I)定性法
2.3.2.1依据
保留指数I只与柱温和固定相的性质和被测物质的性质有关,与色谱柱 的尺寸、固定相的液膜厚度、载气流量、流速无关。
校正因子与待测物/标准物的性质和检测器的类型有关,可查文献, 也可测定
3.2.1定量校正因子的分类
• 质量校正因子
• 摩尔校正因子
• 体积校正因子
• fM ′ =fV ′
fm
f' m(i)
f' m(s)
m(i) A(s) m(s) A(i)
fM
f' M (i)
f' M (s)
m(i) A(s)M (s) m(s) A(i)M (i)
• 绝对校正因子: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 样品
3.3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
3.3.1 归一化法 3.3.2 外标法 3.3.3 单点校正法 3.3.4 内标法 3.3.5 标准加入法 3.3.6 加内标的标准加入法
3.3.1 归一化法
3.3.1.1 方法
当样品中各组分都能出峰时,将各组分的含量之和
按100%计算的定量方法。
2024/1/26
1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2.常用的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3.常用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曲线法等几种,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定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其原理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通过内标物质与待测物质在气相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定量分析。

内标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定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对样品成分浓度差异较大的分析。

内标法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外标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气相色谱仪中依次进样已知浓度的外标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测定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建立外标曲线,再通过外标曲线对待测样品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对样品成分浓度相近的分析。

外标法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标准曲线法是气相色谱定量方法中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测定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建立标准曲线,再通过标准曲线对待测样品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准确可靠,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对样品成分浓度差异较大的分析。

标准曲线法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定量方法,如内标法与外标法的结合、多标法、面积归一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样品特性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之,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准确、可靠的定量分析。

希望本文能够对气相色谱定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实验一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相对校正因子定义以及求取方法2. 掌握内标法定量公式及其应用3. 熟悉氢火焰监测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此气体称为载气)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被分离分析的物质(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载气)和固定(液)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在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在两相问作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使得原来的微小差别变大,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

根据色谱图进行组分的定量时,所用定量方法主要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三种。

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则器上没有信号时,就不能使用归一化法,这时可用内标法。

内标法是气相色谱所常用的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

当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因各种原因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或监测器不能对各组分都有响应,或只需测定样品中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内标法定量。

内标法的基本过程是:准确称取质量为Wm的样品,加入质量为Ws的内标物,用溶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然后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比,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Pi饑100%式中Pi为组分i的白分含量;Ai,As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fi、fs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重量校正因子二者之比(fi/fs)可由标准样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并计算得。

内标法必须由合适的内标物,基本条件是:它在样品中不存在、无化学反应、稳定、性质尽量与被测组分接近,能与样品要互溶、色谱峰能完全分离并比较接近被测组分的色谱峰。

内标物的量也应与被测组分的量相当,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内标法不需要被测样品中的所有的组分从色谱柱完全流出或被监测器检测出,不象归一化法存在使用上的限制;它采用了相对校正因子,使仪器和操作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校正。

但对内标选择的条件比较苛刻,多了一个内标物增加了分离的要求。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HP-5M5I 毛细管柱(30mx0.25mmX0.2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峰面积 A 的测量方法(二) 的测量方法(
(3)峰高乘保留时间法 ) 难以量度半峰宽的狭窄峰或半峰宽以上重叠的峰 可用下式计算: A = 1.065h× b× tR (相对计算可略去1.065和 × × 常数b) (4)剪纸称重法 ) 对于不对称或分离不完全的峰,可将峰剪下,以 质量代其面积,使用较少。
1. 峰面积 A 的测量方法(三) 的测量方法(
(5)自动积分法 ) 将记录仪与自动积分仪连接,可直接准确、快 速地测出峰的面积。 (6)以峰高代替峰面积定量法 ) 当各种实验条件严格保持不变时,一定进样范 围内色谱峰的半峰宽不变,即可用峰高代替峰 面积定量,特别对于狭窄的峰,较面积定量法 更为准确。
2. 定量校正因子
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故相同质 量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 不等,因而不能直接应用峰面积计算组分含 量。 为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以校正峰面积, 使之能更真实地反映组分含量。 前面已知:mi = fi Ai 即:fi = mi / Ai
2. 定量校正因子(二) 定量校正因子(
C. 含量计算式
内标法待测组分含量计算式如下(由前可推得):
ms × f ' iAi f ' sAs ×100 m样品
ωi =
(各符号意义同上) 内标法中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即:f 's = 1 , 也可用峰高代替峰面积,做法同上。
D. 注意事项
a. 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b. 加入的内标物量与试样中待测组分量相 近; c. 内标物的色谱峰应位于待测组分色谱峰 附近或几个待测组分色谱峰之间。
7.7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
色谱法定量的依据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检测器的响应 信号(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与进入检 测器组分的量成正比。 即:mi = fi Ai 或 mi = fi hi 式中:mi-组分的量 fi-比例常数
这就是色谱法定量的依据。
1 . 峰面积 A 的测量方法
(1)峰高 h 乘半峰宽 y1/2 法 ) 将色谱峰视为等腰三角形,得到的面积为 实际面积的0.94倍,故实际面积应为:(适合 于对称峰) A = 1.065 h ×y1/2(相对计算可略去前面系数) (2)峰高乘平均峰宽法 ) 不对称峰不能作前述近似,可于峰高0.15及 0.85处测得峰宽,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 A = h× (y0.15+y0.85)/2 ×
(1)归一法 当试样中的全部组分都出峰(即都反映在 色谱图上)时,可以从校正后每峰峰面积占全部 色谱峰总面积的分数,求得该组分的质量分数。 ω i% =
=1
i i
(可以为质量百分含量或摩尔百分含量)
(1)归一法的特殊情况
A.若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很接近(如同 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上式则可简化为: ωi % =
Ai
n
×100
i
∑A
i=1
B. 当测量参数为峰高时,也可以用峰高归一法计算 组分含量。(用峰高校正因子,以峰高代峰面积 代入前页算式即可,)
归一法具有简便、 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 不足之处在于仅可使用于所有组分都出峰的情况
(2)内标法
A. 使用条件:试样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各组分 含量悬殊、仅需测定其中部分组分 B. 操作步骤: a.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b. 加入一定量的选定标准物(内标物); c. 混匀后进样,进行色谱分析; d. 根据内标物和试样质量以及色谱图上相应 的峰面积,计算待测组分的量。
E. 内标法优缺点
优点:定量准确,对试样含有不出峰的 组分情况下,也不影响测定。 缺点:每次测定都必须准确称取样品和 内标物质量,不适于快速分析。
(2)内标曲线法 内标曲线法
用内标法待测组分含量计算式
ms ×
ωi =
f ' iAi f ' sAs
m样品
×100
若固定试样称取量,加入内标物也恒定,则有: msf ' i 为一常数,上式则可化为: m样品f' s ωi % =
B. 样品测定
a. 在同样操作条件下注入同样量(一般为体 积)的未知试样,从色谱柱上测得峰面积 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待测组分 的浓度。 b. 外标法也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分析,操作 简便,计算简单,但分析结果准确性取决 于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进样的重现性。
B. 样品测定(二) 样品测定(
c. 当试样中待测组分浓度变化不大时, 当试样中待测组分浓度变化不大时,可不必 作标准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 作标准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配制一个 与被测组分含量接近的标准样,分别取相同 与被测组分含量接近的标准样, 量体积进样,测定标准样和未知样的峰面积, 量体积进样,测定标准样和未知样的峰面积, 按下式计算组分含量: 按下式计算组分含量 类似方法在光学分析法与电化学分析法中 也常用,须掌握。 也常用,须掌握。
C. 样品测定与组分定量
a. 称取与绘制标准曲线相 同量的试样和内标物, 测出其峰面积比,由标 准曲线即可查出待测组 分的含量。 b. 内标标准曲线法应用在 生产过程控制分析上, 不须计算校正因子,对 液体样品也可量取体积, 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3)外标标准曲线法 )
A. 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曲线的绘制: a. 取被测组分的纯物质,配 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 准溶液; b. 分别取一定体积上述溶液 注入色谱柱; c. 得到色谱图后测出峰面积 或峰高; d. 绘出峰面积(或峰高)对 浓度的关系曲线——(标 准曲线)。
fi 称绝对校正因子 ,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是相 称绝对校正因子, 对校正因子f 对校正因子 'i,定义为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 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mi / Ai Asmi 1 f ′ = fi / fs = = = ms / As Aims S′i
mi、ms用质量单位时,f 'w称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用质量单位时, mi、ms用摩尔为单位时,f 'M称相对摩尔校正因子 用摩尔为单位时, 注意:应用中一般地略去“相对”两字, 注意:应用中一般地略去“相对”两字,但是意义 要明确;校正因子可以查文献,也常实际测定。 要明确;校正因子可以查文献,也常实际测定。
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待测组分的纯物质和标准物 质的纯物质混和后,取一定量(在检测器的 线性范围内)在实验条件下注入色谱仪,出 峰后分别测出两者峰面积,由前式可求得校 正因子。
mi / Ai Asmi 1 f ′ = fi / fs = = = ms / As Aims S′i
3. 常用的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d. Ci% = Ai/As ×Cs% –
Ai ×常数 As
若以 Ci % 对 Ai / As作图,则可得一条通过原点 的直线——内标标准曲线。
B. 内标标准曲线的绘制
a. 将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 溶液(系列); b. 取固定量的标准溶液和内标物,混合后进 样分析,测出 Ai 和 As; c. 用 Ai / As 对标准溶液浓度作图,可得一组 通过原点的直线(内标标准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