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神——王永庆》观后感

合集下载

王永庆:一步步做,追根究底的经营哲学

王永庆:一步步做,追根究底的经营哲学

王永庆:一步步做,追根究底的经营哲学虽然已经届临高龄与台塑成立五十周年,但王永庆和台塑集团从来没有因为岁月或时间踩过煞车。

在国内第二代企业家纷纷萌生“退休”念头之时,王永庆仍以超强的坚忍与意志力,奔走大陆、美国,为筹划事业的下一步做准备。

成立五十周年的台塑集团,也持续改写纪录。

旗下六家公司今年前八月营收不但创下五千三百亿元的历史新高,较去年大幅成长三成,前半年获利七○八亿更占全体上市柜公司的一一%。

版图更由石化扩增到能源、医疗、养生、生技和环保回收事业。

“永不停下脚步”已经成了外界对王永庆和台塑集团的固定印象。

“他像个不倒翁,每个人从不同角度和他产生共振,”联强国际的总经理杜书伍曾这麽形容王永庆。

但究竟是什麽原因,让王永庆能够柳暗花明、频创高峰,也让从传统产业起家的台塑集团稳健发展、基业长青?王永庆的回答却有如禅语,数十年来不变,“点点滴滴,追根究柢”和“合理化”。

再访王永庆,身着黑色西装的他,精神依旧矍铄,语音仍然沉稳、中气十足。

人称“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已经缔造了一个规模即将破兆的台塑集团帝国,八十八岁的他,仍旧在为未来做准备。

问:很多人都想请教董事长的是,台塑走了五十年,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麽?最重要的理念及价值为何?答:一步一步做,是这样的啦。

就像从幼稚园开始念,要求知,每一件事要求了解,这最重要。

不然你说五十年,台塑开始,大家都晓得,是从PVC做起,一步一步做,发现PVC有需要扩大,不然没办法竞争,但怎麽扩大,就是要投资设备,要品质好的,才可以节省。

就是一步一步的,PVC做完之後,就是石化,PVC就削减,因为用电多。

就是一步步做。

每个事情都有问题,都要解决。

要求合理化就是。

问:如果只用一句话,合理化就是台塑最重要的精神?答:不是台塑的精神,每个人做事情都要求合理化。

问:这种合理化的观念,当初董事长怎麽会想到呢?答:合理化不是观念。

合理化就是要做好,要求完整,就是这样。

合理化不是一个理想,不是应该要求合理化,而是要求正常、有踏实感。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始人,台湾首富王永庆先生说:“一个人把工作当成是职业,他会全力应付;一个人把工作当成是事业,他会全力以赴。

”我们不难发现全力应付与全力以赴只有一字之差,而意义却天壤之别。

对于工作,我们不仅要把它当成一种职业,更要把它当成一种事业。

珍惜工作的最高要求就是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而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已经成功了一半。

为事业而工作,才不会成为工作的奴隶。

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

正如有位哲学家说过的:“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人生幸福之所在。

”所以,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而当你把工作看成一种任务时,生活就变成了一种奴役。

一位着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

同一件事,对于工作等于事业的人来说,意味着执着追求、力求完美;而对于工作不等于事业的人而言,意味着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一个年轻人取得博士学位后,便自愿进入一家制造燃油机的企业担任质检员,刚开始薪水与普通工人相同。

工作半个月后,他发现该公司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于是他便不遗余力地说服公司老板推行改革以占领市场。

身边的同事对他说:“老板给你的薪水也不高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卖命啊?”他笑道:“我是为我自己,因为这是我的事业。

”一年后,这个年轻人被晋升为副总经理,薪水翻了几倍。

职业就是事业!这应当是我们永远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工作就会投入,工作才有激情。

有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而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把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对自己未来的事业负责,你就会容忍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工作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常说:"人生就像跑步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炼,才能跑得稳、跑得好;也唯有从不间歇地跑,才能遥遥领先他人,捷足先登。

"这句话正是他九十二年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

2008年10月15日,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与世长辞,16日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王永庆传奇》指出:"王永庆以九十二岁高龄离开人间,九十二年的生命没有一刻虚度。

"下边是网上找到的其关于养生方面的支言片语想象一个83岁的人,还可以在每年3月底,台湾骄阳已经开始肆虐的早晨,连续不停地跑上5000公尺,就不得不惊叹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身手」。

想象全台湾最有钱的人之一---王永庆的生活:山珍海味、奇味珍馐、高级健身俱乐部、高科技养生治疗...,却会失望的发现,不管眼前有什么佳肴,他都只取其中一、二样;不管世间有哪些「高级」的养生之道,他却只钟情他的「毛巾操」。

「没辛苦就没健康,」他简单明了地总结自己数十年来锻炼的心得。

他认为人跟企业一样,放松就会散漫,太舒服就会不健康。

所以尽管每年顶着太阳,不管家人、甚至医生的劝阻,他仍坚持跑完5000公尺。

台塑总经理室副主任傅陈卿认为,王永庆这股坚持,也在台塑内部扎下坚实的运动习惯。

他很不喜欢看到社会上各种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是非不清楚,就是一种不健康,影响人也就不健康,」他说,比如说很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上的、所谓的「成功」,但事实上,他一语点破:「成功不重要,健康才重要。

」不管当面问他,或观察他日常对自己生活的「管理」,都只能看到,这位掌管台湾将近六%国民生产毛额的集团负责人,养生之道只有二字:「简单」。

王永在有自己的秘诀,虽然他说自己是顺其自然,“该吃就吃到饱、该睡就睡到饱”,不过,王永在每晚10点睡觉,4点准时起床打高尔夫球,王永庆在早、午两餐力求简单,早上有时一条香蕉、半片葡萄柚、一个苹果、菠萝等四、五种水果,中午喝喝牛奶加上麦片就能解决,倒是晚餐比较丰盛,有时应酬饭局、有时和家人共餐,不过,在食量上王永在可是很能节制,总是浅尝即止。

强者的声音

强者的声音

强者的声音——命运靠自己掌舵——读《王永庆全传》有感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他就是王永庆。

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环境能改变人,环境能影响人,环境能塑造人。

生活在富足家庭中的孩子,从来不用为衣食担忧,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平顺的。

与他们不同的是,处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出身贫苦能让他们对美好的生活有更强烈的渴望,更能让他们为走出困境而思索。

一个人的潜能,往往是在困境中被激发出来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命运,王永庆一生从不信命,也从不算命。

他“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自己的胳膊腿”。

他对命运的解释是:“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悲,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

”这才是强者的声音。

纵观王永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从一个贫寒的家庭走出来,为了生活四处闯荡,买米买专卖木材,最终将创业目标锁定在了石化行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业过程中,他为世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奋斗故事。

他的事业发端于大米,在卖米的过程中不断改善服务,以此来赢得顾客的青睐;他目光敏锐,把自己的事业锁定在石化工业上,他创建的台塑集团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很多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他创立了压力管理,开创了送货上门的先河;他被善于经营的日本人成为“经营之神”,他是台湾商业领域的一面旗帜。

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商界奇人,却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身世。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王永庆家世代以种茶为生,生活颇为艰辛。

因为家庭生活窘迫,其父王长庚又病倒在床,15岁那年,王永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辍学外出闯天下。

走出山外是王永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经营之神」 王永庆先生留给我们的启发

「经营之神」 王永庆先生留给我们的启发

「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留給我們的啟發蔡慶興於園中97.10.20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於10月15日在美國紐澤西辭世、享壽92歲,消息傳回台灣,全國震驚、哀悼、緬懷。

雖然王永慶先生已經在二年前(95年6月)將企業交棒給王家第二代,但是對台塑事業的關心從未中斷。

此次美國之行就是因擔憂美國金融風暴對台灣產生的衝擊,偕同夫人李寶珠與女兒王瑞華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生產線,慰勉並鼓勵所有員工。

這種退而不休的精神,也呼應著他的人生哲學─工作是最大的享受。

同時在工作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畫下最完美的句點,也是「死得其所」的最佳註解。

王永慶先生出身於窮苦的茶農之家,15歲小學畢業後,因家貧無法繼續求學。

剛開始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又到一間米店當學徒。

16歲時就用父親向別人借貸的200元自己開了一家米店,在眾多的同業競爭中,他以勤奮用心、服務到家的經營績效,贏得了口碑,也奠定了往後開創事業的基礎。

之後又經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生產PVC塑膠粉等等,1954年籌資創辦了台塑公司,並逐步發展、建立了睥睨全球的塑膠王國霸業。

隨著全球先進科技日新月異、產業潮流趨勢變遷,台塑集團一路向輕油裂解、醫療、生物科技、電子半導體和光電等領域挺進,也維繫該企業長期居於全國產業龍頭地位,歷經一甲子、跨世紀而不墜。

王永慶先生的事業並非全然一帆風順、沒有任何挫折,台朔汽車廠的黯然收場、大陸滄海計畫胎死腹中,以及戒急用忍、兩岸關係不確定的諸多政治因素干擾,都對企業帶來巨大的衝擊。

但是他從不逃避問題,正面積極迎接挑戰。

綿密思慮、全盤規劃、宏觀視野,化危機為轉機,帶領企業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除了在事業上非凡成就外,在生活點滴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有:用到已經非常破舊的毛巾仍捨不得丟、內衣褲穿到百孔千瘡、跑步一跑數十年。

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

读经营之神

读经营之神

读经营之神——王永庆有感震撼——用着两个字能形容我看过这本说的感觉。

无论是从他的节俭、勤奋、对工作的热情、管理和他经营范围之广等等都让我震撼。

然而对于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走出我们的大门之后,再走回我们的大门?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注重细节。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1.从最初的经营米店,那个时侯可以说是最艰难的时刻,几乎没有客户,在这种情况下,王永庆就是凭借注重细节在众多米店中脱颖而出。

首先是把米里的米糠、砂石、杂物都捡干净,在视觉上就先占了上风;其次,每当有客人来买米时,他都要求把米送到客户家里。

到了客户家了,还要把米帮客人放到米缸了,更让人震撼的是他还会记录下客户家多少人,每天吃多少米,等到米快吃完的前几天,他就把米送过来了,这样既让客户省事,又没办法拒绝;最后,涉及到钱的事,王永庆更是为客户着想,打他们发薪的日子都记录下来,等到客户发薪的时候再去拿尾款。

通过这些细节的事情,我觉得如果我是那个时候的客户,肯定不会拒绝这家这样的米店。

然而米店也一样,得到了他们该得到的利润。

2.从他经营最大的塑胶行业,起初王永庆对这个行业并不是很了解,所以生意一开始时非常艰难,他觉得只能硬着头皮挺下去,否则只能放弃,所以他成功了。

正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可能别的商人,回想如何赚取更高的利润,可是他没有。

他想到的是我生意好了,生常量大了,原材料就需要的多了,而台湾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地方,所以他经过多方面的思考,把目标锁定为美国,解决了多年来原材料缺乏的眼中问题;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台湾,这就涉及到了运输的问题,然而依赖航运公司,那个时候5年的运输费用高达1亿2千多万美元,无形中给单位增加成本,为了节省运费,他看准了日本市场的化学船,经过计算这样可以节省5500万美元。

其实,在这些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注重每一个细节,这样的企业才会成长起来,让那些客户们自己找上门来。

3.从他经营长庚医院,1961年其父亲因为肺结核去世,他深深感觉到健康的重要性,也为了纪念其父亲,便成立了长庚纪念医院。

“经营之神”王永庆——五大管理密码

“经营之神”王永庆——五大管理密码

“经营之神”王永庆——五大管理密码在台湾,每家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各自的特色很鲜明。

所以大学生选择工作时,他会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去台积电呢?还是去台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即使进了某家企业,如果文化不适应,他也很快就会走的,而留下来的人就会越来越相似。

所以我能强烈地感受到扎根于台塑每个员工身上的东西,那就是,他们非常认同台塑的理念,认同台塑的文化。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他们觉得在台塑是一种享受。

这就是台塑的软实力。

软实力看不见,却非常有力量。

台塑已经做到了四个国际一流:一是装置一流,二是产品一流,三是管理一流,四是成本一流。

装置一流比较容易做到,只要有钱,就能把世界上最好的装备买来。

有了一流的装置,还不等于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这就非常需要有实力和管理,台塑做到了产品一流,也达到了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

至于成本一流,这更是台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能够做到同类产品、同规模运营而成本最低。

台塑还有三化,首先是市场化,再就是国际化,同时是中国化。

台塑在1970年代就开始到美国投资,现在它已然是一个跨国公司。

但是,它却能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文化以及台塑自己的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进而创造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

要合理化而非最大化在全球化的环境里要做好企业自己的事情,勤劳朴实的理念下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好运营管理。

而台塑只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合理化管理”。

合理化管理,是台塑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合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依此制定合理的标准,确定合理的考核,进行合理的管理,获得合理的收入和利润。

王永庆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他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不可持续的,是短期、短视的。

因而台塑从来不讲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合理利润。

他们讲究上下游共生共赢。

如果上游的产品涨价,王永庆绝不向下游转移,而是由企业自己消化成本。

他说:如果我把成本转移给下游,下游就死了,而下游是我的衣食父母啊——这就是他的理念。

王永庆“经营之神”的顾客价值营销

王永庆“经营之神”的顾客价值营销
“经营之神”王永庆一生传奇的创业路留给营销人很多的启迪。,其经营管理思想已成为企业家们信奉的至理名言,他以200元本金,逐步打造出进入“世界50强”的企业。今将王永庆在嘉义开米店时,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提升顾客价值获得成功的经营案例与大家交流分享,并将大师的管理思想发扬光大。当今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是一个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产品更新频繁、消费者需求偏好多变,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我们回归到营销的本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轨道上来。王永庆通过提升米店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从而打造出米店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经营上的巨大成功。
在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市场竞争环境非常激烈,王永庆通过提升产品价值和细节的服务打造出米店的品牌形象,树立了不同并超越于其它米店的形象价值。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顾客,把利益给予顾客,把有效有价值的服务给予顾客,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形象价值魅力,赢得顾客的心。
营销是卖的艺术,是满足他人的策略,是提高性价比的智慧。王永庆通过企业自身的突破创新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赢得了竞争的优势,同时为其米店也创造了的丰厚的利润。
三、人员价值
人员价值是指企业员工的经营思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效益与质量、经营作风等所产生的价值。人员价值对企业、对顾客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综合素质较高又具有顾客导向经营思想的工作人员,能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创造更多的满意的顾客,进而为企业创造市场和利润。
一、产品价值
产品价值是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与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它是顾客需要的中心内容,是人们消费的根本原因,也是顾客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实际上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着眼于产品价值给顾客带来的利益,当你能比同类产品给顾客带来更多利益时,企业的利益也随之获得不断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经营之神—王永庆》有感
从影片经营之神王永庆一生的人生道路,由米店、木材生意到后来的台塑集团,纵观王永庆的事业能如此的辉煌,我感觉离不开以下几方面,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追根究底——对事业、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把每份事业、每个问题分层剖析,全面细致的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就像他开米店前,先做了米店小工从分了解了米店运作过程,随后的木材生意,更是亲力亲为的去水下摸清木材数量,再到后来,开办PVC粉厂,找到有关专家、实业家去论证这个行业,在每次的运作前他都深入的剖析了每个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了可预见性,主动权交在自己的手中,赢在了起跑线上。

这又我想到在工程进行过程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容忽视,无论是质量还是安全有问题就立即解决,追根求源,找出问题所在,教育参与工程施工的职工接受经验教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二、细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细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我们都说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从细节做起,才能在未来有所建树。

所以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每道工序抓起,精益求精,每个细节都是精品,按照误差累计原则:精品+精品=精品。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品工程就是这样打造的。

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立足本企业,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企业管理合理化,有了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在
工作中形成习惯,自觉遵守执行公司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无小事,由点到面做改善,节俭从点滴做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谁的成本低,谁的利润空间就越大,节能降耗不仅仅是企业更是整个社会所提倡的。

另外,人才的使用;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