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

合集下载

台湾首富王永庆商业心法:先赚人心,再来赚钱!

台湾首富王永庆商业心法:先赚人心,再来赚钱!

台湾首富王永庆商业心法:先赚人心,再来赚钱!台湾首富王永庆年轻创业的时候,去卖米,卖油!那他是怎么把粮油生意做起来的呢?比如有人来买油,买米,别人结账完了以后,他会跟客户说,你这个米很重,你拿回去很费力,我把你的米送回去吧,你留下一个地址给我,等下直接送到你家去,你现在还可以去办你自己的事情。

换作任何人听到这样的话,有这样的服务,都会很开心!当把粮油送到客户家的时候,王永庆还会帮客户去把米缸里面的陈米给倒出来,还把米缸给擦干净,然后再把新米放进去,再铺上一层纸,再把原来的陈米给倒到纸上,让客户先把原来的米先吃完。

这样服务到家了吗?01还没有,王永庆还会观察,会问一些问题,说这样的米可以吃多久,家里有多少人,估算一下,这些米能够吃多久,那样的米客户更喜欢吃。

这样顾问式的问客户,客户是不会反感的,而且还会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在关心他。

比如说这个米能吃一个月,那么,王永庆过了20多天的时候,就会背上一袋米送上门,跟客户说,你家的米也快吃完了,我给你送来了!正常情况下,客户都会买下来,因为这个米迟早是要吃的!这就是典型的获客,服务,追销,让业绩稳定增长的核心之所在!获客,如何获得客户呢?王永庆隔壁的做茶叶生意的老板,生意不好,王永庆就给出了主意,就跟那个老板说,有人来买茶的时候,你就送一点比较好的茶叶给客户,这个成本还是很小的。

这个时候,茶叶店的老板觉得奇怪,不求甚解,就问王永庆:“送这么贵的茶叶,不会亏吗?”不过,这个老板带着疑惑就去干了几个月,结果越来越多的人来买贵的茶叶了,而且,也越来越多陌生的客户来买这个茶叶了。

因为很多人喝了好的茶叶之后,就会喜欢上这个好的茶叶,而且,大家喝茶的时候,都会招待人,别人喝了以后也会问,说是那个店的老板送的,你也可以去拿一点来尝尝,所以,时间一长,客户就越来越多,销售额度越来越暴涨!其实,这里面不但包含了获客,服务,追销,更无形之中还做了口碑宣传,变成了客户的分享转介绍!大部分人的生意做得很辛苦的原因,就是只跟客户做一次的生意,都是一锤子的买卖,客户买了一次以后,就老死不相往来了,更没有去如何维护客户,没有让客户继续购买,没有让客户分享转介绍,客户都没有,这样的生意怎么做呢?所以,大部分做生意都是天天都在找客户,找到客户以后,就希望想一次性赚完客户的钱,这样做生意怎么可能呢?02客户都还不信任你,怎么会一次性给你赚走所有的钱呢?何况客户的钱也是有限度的。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

他的成功被归结为8个秘诀: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压力管理】王永庆在总结台塑企业的发展过程时说:“如果台湾不是幅员如此狭窄,发展经济深为缺乏资源所苦,台塑企业可以不必这样辛苦地致力于谋求合理化经营就能求得生存及发展的话,我们是否能做到今天的PVC塑胶粉粒及其他二次加工均达世界第一,不能不说是一个疑问。

他又说:“研究经济发展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经济先进国家会发源于温带国家,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气候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较难,不得不求取一条生路,这就是压力条件之一。

日本工业发展得很好,也是在地瘠民困之下产生的,这也是压力所促成的;今日台湾工业的发展,也可说是在“退此一步即无死所”的压力条件下产生的。

”事实的确如此。

台塑企业能发展至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规模,可以说就是在这种压力逼迫下,一步一步艰苦走出来的。

”台塑企业如果在当初不存在产品滞销、台湾没有市场的问题,便不会想出扩大生产,开辟国际市场;没有台湾塑胶粉粒资源匮乏,也就不会在美国购下14家PVC塑胶粉粒工厂之举。

王永庆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糅入企业管理中,创立了“压力管理”的方法,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有压迫感和让台塑的所有从业人员有压迫感。

首先,台塑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PVC塑胶粉粒的原料来源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台塑在美国有14家大工厂,但台塑与拥有尖端科技与电脑的美国对手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们必须开辟更多的原料基地,企业才会有生命力。

这是企业的压力之一。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王永庆的经营之道什么是贴心服务:王永庆16岁时开了一家米店。

除了严控质量,送货上门,他还有一个专门记录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信息的本子。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启示:令人感动的服务,融合在每个细节,进入客户心中。

(一)成功经营八字秘诀: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决不罢休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切身感 : 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二)“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

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

“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午餐汇报”。

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

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

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

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经营企业的诀窍,无非就是把员工脑袋里(你们)的观念!有效地转变为(我们)就行了。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认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环境若能造成员工的切身感,员工的潜力至少可以发挥到十成以上。

人性都是自私的,只有自己的事业最有切身感,才会下苦心去经营。

王永庆把切身感实际运用在台塑企业内的电梯维修工作上。

台塑关系企业内各单位与长庚医院的六十九部电梯,本来都委托代理商维护检修,每年维修费约二十万美元,有许多代理商因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所以维修工作绩效不佳。

因为如此,王永庆乃设法改善,把六十九部电梯的维修工作收回自己做,指定由长庚医院工务部门的一个七人小组负责。

他把七人维修小组组成一个成本中心,每年付给它二十万美元的电梯维修费用,其中由长庚医院工务部门抽取三成即六万美元,小组一年的实际收入是十四万美元,由七人平均分配,每人每年可得二万美元。

如果小组中的七人,完全以受雇方式工作的话,每人每年大约可获得一万美元的工资;改变成本中心之后,收入每人每年二万美元,增加了一倍,于是产生了切身感,自然尽心尽力把电梯维修工作做好。

对公司来说,每年也省下了六万美元的费用,可说一举三得。

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一对新郎与新娘在洞房花烛之夜看到了老鼠偷吃米新郎对新娘说:瞧!你们家的老鼠在吃你们的米啦!过了一夜,新娘变成了太太,一早起床她的口气全变了,她说:我们家的老鼠好可恶哟!一夜都在偷吃我们的米。

经营企业的诀窍,无非就是把员工脑袋里(你们)的观念,有效地转变为(我们)就得了。

台塑充满切身感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想尽办法要把(你们)变成(我们)罢了。

王永庆说:基于切身感所建立的制度,员工及企业的潜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向王永庆学管理》总结

学《向王永庆学管理》总结

学《向王永庆学管理》总结王永庆 15岁,开始在嘉义一家米店打工;16岁,开始创业,靠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28岁,通过建碾米厂、做木材生意已经积攒了5000万元,成为一个小资本家;40岁,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把发展触角伸向海外。

台塑是其踏入石化工业领域的起点,也是成功的基石,更开创了台湾塑胶工业的先河;47岁,投资4亿台币,设立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给台湾纺织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动,在台湾的纤维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50岁,事业不断扩张,旗下的公司逐渐形成一个颇具实力的集团,并登上台湾第一财团的宝座,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60岁始,台塑集团的业务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台湾晋身国际大厂商的民营企业集团。

1984年,被美国《财经》杂志评为国际五百大企业之一。

……一: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等机会的到来;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体会:成功的条件是要有具体的方法和积极的行动。

二:他凭借什么而取得成功?1、王永庆的人生哲学:管事、理人、安人就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生产力,也是一种经营管理发展微妙“道理”;“态度”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超越极限的工具。

2、一理通、万理彻:经营致胜的五大要素,道(正道)、天(政治)、地(内部机制)、将(将才)、法(制度);效率快可以体现为,报告要快、走路要快、上厕所要快、吃饭要快;找对的人,用对的法,做对的事的过程叫过程;体会:管理是不断的去追求简单的过程。

“经营之神”王永庆——五大管理密码

“经营之神”王永庆——五大管理密码

“经营之神”王永庆——五大管理密码在台湾,每家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各自的特色很鲜明。

所以大学生选择工作时,他会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去台积电呢?还是去台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即使进了某家企业,如果文化不适应,他也很快就会走的,而留下来的人就会越来越相似。

所以我能强烈地感受到扎根于台塑每个员工身上的东西,那就是,他们非常认同台塑的理念,认同台塑的文化。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他们觉得在台塑是一种享受。

这就是台塑的软实力。

软实力看不见,却非常有力量。

台塑已经做到了四个国际一流:一是装置一流,二是产品一流,三是管理一流,四是成本一流。

装置一流比较容易做到,只要有钱,就能把世界上最好的装备买来。

有了一流的装置,还不等于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这就非常需要有实力和管理,台塑做到了产品一流,也达到了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

至于成本一流,这更是台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能够做到同类产品、同规模运营而成本最低。

台塑还有三化,首先是市场化,再就是国际化,同时是中国化。

台塑在1970年代就开始到美国投资,现在它已然是一个跨国公司。

但是,它却能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文化以及台塑自己的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进而创造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

要合理化而非最大化在全球化的环境里要做好企业自己的事情,勤劳朴实的理念下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好运营管理。

而台塑只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合理化管理”。

合理化管理,是台塑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合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依此制定合理的标准,确定合理的考核,进行合理的管理,获得合理的收入和利润。

王永庆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他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不可持续的,是短期、短视的。

因而台塑从来不讲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合理利润。

他们讲究上下游共生共赢。

如果上游的产品涨价,王永庆绝不向下游转移,而是由企业自己消化成本。

他说:如果我把成本转移给下游,下游就死了,而下游是我的衣食父母啊——这就是他的理念。

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王永庆的成功正在于他敢于扩大产量,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当时台塑产量低是受台湾需求有限的制约。王永庆敏锐地发现,这实际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产量越低成本越高,越打不开市场;越打不开市场,产量越低成本越高。打破这个循环产关键就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当产量扩大到月产1200吨时,可以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成本大幅度下降,就有进入世界市场,以低价格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
但千万别忘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一个企业大固然有许多好处,但也会引起一些问题。这主要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效率下降,管理成本增加。一个大企业也像政府机构一样会滋生官僚主义。同时,企业规模大也会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所以,“大就是好”并不适用于一切企业。当企业规模过大引起成本增加效益递减时就存在内在不经济,发生规模收益递减。对那些大才好的企业来说,要特别注意企业规模大引起的种种问题,王永庆在扩大企业规模和产量的同时,注意降低建厂成本、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并精减人员,提高管理效率。这对他的成功也很重要。对那些未必一定要大的轻工、服务之类行业的企业来说,“小的也是美好的”。船小好调头,在这些设备、技术重要性较低,而适应市场能力要强的企业中,就不要盲目追求规模。甚至有些大企业也因管理效率差而分开。美国IBM公司就曾一分为三。
案例10: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被称为“主宰台湾的第一大企业家”,“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不爱读书,小学时的成绩总在最后10名之内,但他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王永庆大概也没有读过什么经济学著作,但他的成功之路却与经济学原理是一致的。
王永庆的事业是从台塑生产塑胶粉粒PVC开始的。当时每月仅产PVCl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王永庆知道,要降低PVC的成本只有扩大产量,所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打人世界市场是成功的关键。于是,他冒着产品积压的风险,把产量扩大到1200吨,并以低价格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王永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作法正是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
王永庆是华人世界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欢迎阅读!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1:严
王永庆对自己、员工、子女严格要求,他把13岁的独生子送到英国学习,只给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在外勤工俭学14年,只“恩准”回家省亲两次。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2:朋
王永庆的管理理念是“不求形式,只求合理有效”,他不学日本,不学欧美,自己创造模式,要求各级主管领导“公事要彻底,批文要小心,切忌瞎签字”。

每遇到新事物,均安排在周日下午高层会议上讨论,一旦得出结论,类似事件,按此办理。

执行中他经常检查,有疑虑,打破砂锅问到底,各级主管,须深入实际,把握实情,以免答非所问,或不得要领。

老板是明白人,部属也跟进。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3:勤
“一勤天下无难事”,贯穿他整个人生。

幼时家庭平穷,粗布书包,补丁衣裤,赤脚学生。

15岁小学毕业后就打工。

一年后,靠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开米店,隔壁日本人开的米店是老字号,许多顾客习惯登门,而他的店冷冷清清。

当时稻谷加工的技术落后,米中有糠,有砂子,甚至小石粒,买卖双方习以为常。

小永庆决定从拣砂子、石粒开始,提高米的质量;将“迎客来买”,改为“送米上门”;记录顾客买米时间,代替顾客操心买米之事,甚至帮助顾客清洗家中米缸。

如此,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不到一年销售量增加10倍,他随后办起碾米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4:韧
1954年,王永庆与人合作,开办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需求量只有生产力的20%,产品严重积压,股东纷纷要求退股,王变卖全部产业,购买公司所有产权,进而大幅降低成本,减价销售,吸到
了很多海外客户。

经过几十年奋斗,建立起石化中下游原料生产体系,堪称“世界塑料胶王”。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5:苦
家庭贫穷,学历很低。

打工经历,锻炼了他吃苦精神,“生活困苦,是上帝赐福”,吃苦耐劳是王永庆的杀手锏。

王永庆成功的的秘诀6:学
王永庆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身无专长,但他坚持学习,周日不例外,60年如此。

他对塑胶,逐渐从外行成为内行,成为专家,他在各个环节进行了一些列创新,不断为企业注入活力,使之飞速发展。

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第1堂课追根究底
事事要求“止于至善”
也就是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
决不罢休的态度。

第2堂课务本精神
从细微末节处着手
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
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3堂课瘦鹅理论
学习瘦鹅刻苦耐劳精神
学习瘦鹅忍饥耐饿,
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
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的到来。

第4堂课基层做起
不怕从基层做起
除了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
做起之外,
还必须选定目标,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5堂课实力主义
实务经验很重要
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践经验中
才能培养出坚强的实力。

实践经验愈丰富,
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第6堂课切身感
培养休戚相关的切身感
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造成员工的切身感,员工的潜能可以发挥到十成以上。

第7堂课价廉物美
除了价廉,还要物美
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因此,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8堂课客户至上
客户就是市场
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给客户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