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启蒙
易经与周易(启蒙)

孔子十翼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 《十翼》不是孔子写的, 而是他的学生写的,只是 用他的名字而已。
1
之所以叫"翅膀",是因为
这十条就像羽毛一样,给
《周易》插上了飞翔的翅
膀!
2
读《周易》一定要好好读
3
一下《十翼》,这十篇文
章真的太重要。
《十翼》给《周易》带来的变化
《十翼》包括彖(tuan)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一共十篇。
《汉书-艺文志》说:"人比三贤,天下三世"。三贤是指伏羲、 文王及其诸子、孔子。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易经》不是 一个人一次写成的。
易经形成史
除《周易》外,从上古到中古时期,还有两部《易经》, 分别是神农氏的《连山易》和黄帝轩辕氏的《归藏易》,但 这两部书已基本失传。
我认为也不能说完全失传,而是它们都被打散了,散落在 了中医、风水等很多门派当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易 经》=《周易》+《十翼》。
《十翼》给《周易》带来的变化
举个例子。 乾卦,初九的爻辞为:潜龙勿用! 乾卦对应的象辞为:“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它向我们说明了为什么初 九就是潜龙勿用呢?是因为“阳在下也”,这些对爻辞的解释就是“小 象”。 《文言传》可以理解为对乾坤二卦的补充解释,而且只解释了乾坤二卦, 其他62卦没有。因为乾坤是"易之门户",所以圣人才会对此特别注释。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是对《周易》思想的整体阐述,包括对《易》 起源的追溯,以及对《易》理论的深入探讨,可以说是孔子对《易》思想 的报告。它是研究《易经》的人必读之作,本人也经常引用书中的文字来 解释许多基础知识,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说卦传》,"八卦"卦象的产生,以及八卦“象”的解读,也暗示了对八 卦的理解和八卦内涵的解读,可以说是第一部"卦象大全"。
周易启蒙

学习报告课程名称:周易启蒙课题项目:币卜算卦时间:2014-11-26班级:12计本1班学生:张鹏指导教师:张太教我来说周易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她的智慧之光穿透数千年的历史尘烟,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射出耀眼的光芒,以阴阳符号组成的卦象形式,表达出深邃的思想,蕴含了宇宙演化的密码,揭示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阐明了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事法则,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活水源头。
易经有其实用的占卜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学会了易经,也就掌握了简易、变易、不易的人生自然大道;或可以理解为易经阐述的是天、地、人是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自然万物都有其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易经以象归类,阐述宇宙的终极道理,以宇宙世界永恒不变的定律来推衍人事,以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
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
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它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它流传至今几千年,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而且每个时代人都为它注入了当时的思想智慧。
准确的来说,易学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者。
每一个时代都在它上面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其实早年我就很仰慕易经,可惜一直没敢拜读,原因是很多信息渲染易经之神秘,说佛要有佛缘,易经也要有易缘,文化底子微薄的我也只有望洋兴叹、望而却步了!或许是缘分吧,选修课让我接触到了易经,有幸一睹芳容。
时光飞逝,学习《周易启蒙》已经有数周了,随着对易学世界的不断深入了解,对周易也有了全新的整体认识,初步领悟了易经的哲学思维,并结合生活点滴,融汇贯通,最终达到易为我用。
周易启蒙读后感

周易启蒙读后感第一篇:周易启蒙读后感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周易》是祖先和许多圣人的智慧与结晶所在,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跟本。
《周易》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
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
自己仔细想想,的确《周易》离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
从预测的事情来看,周易预测主要包括算命(预测人的命运),测事(就事论事),看风水(阴阳宅风水)这三个方面。
在还没有上《周易》的时候,以前的我一提起《周易》就会想到算卦﹑算命之类的街头术士。
说到《周易》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恐怕许多人会摇头。
但上完这个课程以及听老师讲解后,就会发现在《周易》中也会有大量的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论述,孔老夫子在《周易系辞》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专门谈论道德修养之,且层次分明﹑方法明确;这些论述对今天的人仍具有非常切实的指导作用。
从预测学的高低层次来分,又可以分为初级预测学,中级预测学,高级预测学这三个层次。
其中太乙,奇门遁甲,六壬被称为周易三式绝学,属最高层次的预测学,也是帝王之学。
预测的准确率比较高,预测的范围也比较广,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这几种预测学来预测,也是最难学的几种预测学。
由于难学所以现在会的并不多,一般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就不错了。
四柱,八字,梅花,六爻,面相,紫徽斗数,属中等层次的预测学。
这几种相对比较好学。
但是一般在每个地区能用这几种方法为人算命的也不多,能找出一两个就算不错了。
其中四柱八字,面相,以预测人的命运为主。
六爻,梅花主要是就事论事。
像属相,手相,姓名学,称骨算命之类的层次比较低,预测的准确率也不高,属最低层次的预测学。
但是由于这几种低层次的预测学比较好学,也是当今社会上的主流算命方法。
比如说看手相,用属相算命,测字,姓名算命之类的。
层次都比较低。
周易启蒙(第一讲)

周易启蒙(第一讲)周易启蒙在人们对于未知未解之事的探索中,古代中国哲学积累了丰富的智慧。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周易》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周易》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并从易的哲学思想、卦象演变以及六爻辨证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古代智慧的大门。
一、《周易》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周易》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典籍,其起源可追溯到成书年代久远的周代。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以“易”为基础的哲学思辨,通过象征符号和卦象解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生的道理与智慧。
《周易》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易经》(简称“上经”),主要是对卦象和易理的阐释;第二部分为《易传》(简称“下经”),着重解释卦辞的含义和应用。
二、易的哲学思想易的哲学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变通适应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是《周易》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原初的无极变为有极,进而生成了阴阳二气,从而形成了世界的万物。
人作为天地之间的存在,与天地息息相关,在《周易》中,将天理、人道与我之道三者融为一体,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阴阳平衡。
《周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阴阳的平衡是事物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如同自然界的昼夜更替、四季交替一样,阴阳的协调使得整个世界能够和谐运行。
变通适应也是《周易》所强调的思想之一。
《周易》认为在万物运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和转化,应对这些变化要采取灵活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应的举措。
同时,《周易》还提出了适应变化的原则和方法,即“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以及“君子有终身之准则”。
三、卦象演变《周易》中的卦象是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演变而来。
其中,八卦包括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爻。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其余六卦分别代表风、泽、水、火、山、泽六种自然现象。
八卦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六十四个卦像。
《周易》启蒙之《易》名解析

《周易》可以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我们分别称之为《易经》和《易传》。
首先,《周易》的名声出现得最早,《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相传《连山》为神农制,夏所崇以艮;《归藏》为黄帝制,商人所崇以坤;《周易》为文王演,乾为首。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孔子“十翼”。
以上解释了经和传,那么《周易》的周和易又具有怎样的含义呢?
我们先来解释周的含义,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易赞》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概括了《易传》中相关的论述而推断“周”有“周备、周普”之义。
可见,《易经》的用途绝不仅仅在于占卜,占卜只是《易经》的一方面用途而已,《易经》之所以称为经,其理论学说,可以说对整个宇宙及人生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解释何为传?
为经书做的注解称为传,也就是说传是解释经的书。
《易传》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其学说据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因为毕竟孔子的功劳最大,因无具体作者考证,所以学术界通常就认为《易传》是孔子所做。
《辞海》曰:“谶,预言,预兆,如符谶。”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谶者来自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可见,所谓谶,便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它们往往假托天命与神意的形式而出现。
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是相对于经学而言的学说,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
《纬书》认为:易,上日下月,日月合为易,易反应的就是天体的变化规律。阴阳交替,不断变化,这是变易,不变的是日月更替的规律没有变,这就是不易,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了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也就使问题变得简易了。
周易启蒙(人民大学)

——《序卦传》
六十四卦卦序
六十四卦重卦图
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张其成易学著作
《易经感悟》 《易道主干》 《易图探秘》 《易学与中医》 《象数易学》 《张其成心解周易》 《张其成讲周易管理》
张其成国学网: 易和书院网:
北京易和书院
《周易》——源头 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 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 (变易、简易、不易) “易道”——主干 易贯儒道禅(医) 道统天地人( )
六十四卦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启蒙
张其成
三圣与周易
伏羲氏——作八卦 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易经》) 孔夫子——作十翼(《易传》)
《周易》的结构
《易经》
卦爻象 卦爻辞
《易传》
《系辞传》 《象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文言传》 《杂卦传》
《彖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周易》的文化地位
周易启蒙(第七讲)

易学中所说的“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这 个象,指的就是“卦象”。 卦,是表述大的或较大范围内的整体变化的。 卦中的“爻”,是表述整体中局部具体变化的。 这其中,局部具体的“爻”变了,整体卦的结构 状态——“卦”也就随之改变了。“卦”变了, 随之的“象”所表述的内容也就随之改变了。“ 象”变了,所对应的数理关系也随之改变了。这 就是易学中,卦、爻之间不可分离的对应关系。 事物不在大小,都能对大局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 ——关键是取决于它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 状态。
由以上数理之间的一些关系,就确定了卦的生成特点。 一般卦的生成是由下往上逐个排列卦爻(阴爻或阳爻)的 。 拿六十四卦中的六个爻的卦为例。 其最下面的那个爻为一爻。一般称作“初”爻。 然后,其爻位之数二、三、四、五、六爻顺次往上排。 最上面这个第六爻,一般称作“上”爻。 为了从文字上能一目了然地判断某个位置上爻的阴阳( 刚柔)性质,按照“老变,少不变”的易卦及爻变的原 则,将阳爻(—)的爻位数之前,冠之以“九”字;将阴 爻(- -)的爻位数之前,冠之以“六”字。这样就构成了 每个爻的专用代名词——“爻题”。
风雷益
天雷无 妄 火雷噬 嗑 山雷颐 山风蛊
地天泰
雷天大 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山泽损
火泽睽 天泽履 风泽中 孚 风山渐
水火既 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 夷 地水师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 过 泽雷随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 有
三世卦
四世卦 五世卦 游魂卦 归魂卦
八个“八纯卦”都按这种变化规律变化。 每卦再变化出七个卦,加上原来那个“八 纯卦”,一共是八个卦。八个八种卦,一 共是六十四个卦。 以上所讲的就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成规 律。当然还有很多变化方法。但那些方法 都不是按着易学本原的道理来生成卦的。 因此,才说那些“卦变”图是易卦的“变 化图”,而不是易卦的“生成图”。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周易》蒙卦阐述的启蒙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它主张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主动要求学习,强调“蒙以养正”,把培养良好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这种教育理念,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不可更改的。
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我们知道,《周易》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第三卦是屯卦,为什么第四卦是蒙卦呢?按“序卦传”的说法,是因为“有天地(乾为天,坤为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蒙”即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
“穉”即“稚”,“物之穉”指万物的幼稚蒙昧时期。
当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所以《周易》的作者把蒙卦排在屯卦之后。
除有以上含义外,《周易》前四卦的排列方式还显示了贯通全书的卦序规律。
从卦形来看,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如果把这两个卦摆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可发现相同位置的爻都阴阳相反,如乾卦初爻是阳爻,坤卦初爻是阴爻,二至上各爻也是如此。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错”,即乾坤二卦互为“错卦”。
再看看屯卦和蒙卦的卦形,屯卦是坎上震下,蒙卦是艮上坎下,如果把屯卦倒转过来,就成了蒙卦,反之也一样。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综”,即屯卦和蒙卦互为“综卦”。
第四卦之后的各卦,也是两两配对,其关系不是“相错”就是“相综”(其中有些配对卦既“相错”又“相综”),如第五卦需卦与第六卦讼卦的关系是“相综”,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与第六十二卦小过卦的关系是“相错”,而泰卦和否卦,既济卦和未济卦,则“相错”又“相综”。
《周易》各卦的这种排列方式,在“系辞”中已有暗示,即“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表明事物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观察事物的变化不仅要看事物本身,还要从相对的角度看,以及从相反的情况看。
启蒙教育要以培育品德为首要任务言归正传,现在来探讨一下蒙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周易·启蒙》有感
这个学期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选修了《周易·启蒙》,虽然已经上了十周左右的课,但是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周易实在太有意思了。
刚开始,张老师以风水引入周易文化,在中国人的眼里,“风水”是生活中很重要的。
“风水”就是以占验方式对宅院、聚落、陵墓等的营建所进行的凶吉预测与设置的一种安排。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一门大的学问。
而风水就来自周易,接着老师就和我们介绍周易的起源。
一听《周易》的源头就知道他的博大精深了。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易的主要意思是变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
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
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古都安阳。
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在课堂上,张老师教了我们很多周易的知识。
原来《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 -”。
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
老师教了我们如何识别卦象后,就教我们解卦象。
学解卦象的过程中,真心觉得解卦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趣的事!《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
《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
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
《易。
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因此,受远近诸事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作卦画的初衷。
显示了《周易》属于形象思维性质的最最原始的本质属性。
《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
臆造的形象就不可能反映实在的本质,拼凑的形象更会出现无法弥合的代沟,难以体现出客观的逻辑。
然而,《周易》用形象刻画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尽管有它物化的基础和模式,但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复写或依葫
芦画瓢,而是用间接、科学、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方面,“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易经的核心理论。
易经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国际阴阳五行研究协会顾问高煜翔研究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后总结说:“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只要懂得了这个原理,易经风水就很容易理解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易的文化渐渐地被年轻一代人遗忘。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而周易是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其精髓。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
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
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
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
当今时代,易学预测被较多的人所能接受,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周易预测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
周易文化经由几千年的发展,周易预测方法从祖先们创立至今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能够走到今天让我们这辈人认识并了解和来运用它、发扬它,说明这套理论系统的存在是有它真实不虚的科学理论观点。
由于学术上缺乏有力的引导,仍表现为与其它迷信术数混杂,许多人仍视易为卜筮之道。
周易预测这一整套的科学理论系统,除了需要人们深入了解,还需要社会人士正确弘扬,如何从古老而常新的周易预测中剔除神秘色彩和人身依附关系,提炼、总结出有实质借鉴意义的预测思想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