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学校禁毒知识

合集下载

毒品预防知识点

毒品预防知识点

毒品预防知识点
1. 了解各种毒品的名称、成分、外观、效果和危害。

2. 了解毒品的来源,知道如何防止被毒品贩卖者接触。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如何拒绝毒品,并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远离不良社会环境和朋友。

5. 学习如何应对社会挫折和压力,发展健康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毒品来排解情绪。

6. 坚持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降低使用毒品的风险。

7.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在平等、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家庭生活。

8. 加强社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校园禁毒宣传资料

校园禁毒宣传资料

校园禁毒宣传资料导语:禁毒是指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校园禁毒宣传资料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355条)。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5、亲友间的相互影响;6、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7、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吸毒者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义是受害者。

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

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身份。

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当作犯罪分子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袭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

学校禁毒知识讲座整理

学校禁毒知识讲座整理

学校禁毒知识讲座整理1. 介绍禁毒知识讲座是为了向学生们普及禁毒知识,增强他们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性。

本文档整理了学校禁毒知识讲座的内容和策略。

2. 讲座内容2.1 毒品的定义- 简要介绍各类毒品的种类和特点,如大麻、冰毒、海洛因等。

- 强调毒品的危害性和对个人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2 毒品的危害- 解释毒品对身体、大脑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 强调毒品成瘾的特点和后果。

2.3 毒品的传播途径- 介绍毒品的传播途径,如通过网络、朋友、校园等。

- 提醒学生要警惕毒品的渗透和传播。

2.4 毒品的预防和拒绝- 强调预防毒品的重要性,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提供拒绝毒品的方法和策略,如坚定的拒绝、寻求帮助等。

3. 讲座策略3.1 使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向学生们展示毒品的危害和后果。

- 增加学生们对禁毒的认知和共鸣。

3.2 引入专业人士- 邀请禁毒专家、警察或康复人员参与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 提供权威性和可信度,增加学生们对禁毒知识的接受度。

3.3 互动和讨论- 鼓励学生们参与讲座,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 通过互动和讨论,加强学生们对禁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4 提供资料和资源- 分发相关禁毒宣传资料和资源,如小册子、海报等。

- 增加学生们对禁毒知识的研究和传播。

4. 结论学校禁毒知识讲座是提高学生们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达毒品的危害性和预防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们远离毒品,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使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讲座、互动和讨论以及提供资料和资源等策略,可以增加讲座的效果和学生们的参与度。

国际禁毒日禁毒知识

国际禁毒日禁毒知识

国际禁毒日禁毒知识
1.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对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物质,包括大麻、
可卡因、海洛因、冰毒等。

2.毒品的危害:毒品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滥用毒品会引
起成瘾、免疫系统受损、器官功能衰竭、心理障碍等问题。

3.禁毒的重要性:禁毒是保护社会稳定与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毒品滥用会
导致犯罪增加、家庭破裂、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

4.预防毒品滥用:预防是禁毒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
强教育宣传,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和拒绝诱惑的能力。

5.毒品依赖的治疗:对于已经沉迷毒品的人,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戒毒和康复
治疗措施,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并重返社会。

6.国际合作:禁毒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

国际社会应加强情报
交流、执法合作和资源共享,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7.应对新型毒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毒品不断涌现。

各国需要加强监测
和研究,及时采取措施打击新型毒品的传播和滥用。

学校禁毒宣传资料-禁毒宣传资料

学校禁毒宣传资料-禁毒宣传资料

学校禁毒宣传资料|禁毒宣传资料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六亲不认,“烟瘾一来人似狼,卖儿卖女不认娘。

WTT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禁毒宣传资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禁毒宣传资料1、什么是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依赖性;非法性;危害性.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毒品是如何分类的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5、什么是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6、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有哪些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7类118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7、什么是罂粟罂粟是罂粟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汁凉干,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鸦片.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8、什么是罂粟壳罂粟壳又称米壳,御米壳,粟壳,鸦片烟果果,大烟葫芦,烟斗斗等.罂粟壳是罂粟的成熟干燥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直径1.5~5厘米左右,长3~7厘米左右.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表面常见纵向或横向割痕.气味清香,略苦,可入药.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等鸦片中所含有的成分,虽含量较鸦片小,但久服亦有成瘾性.因此,罂粟壳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9、什么是鸦片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10、什么是吗啡吗啡是鸦片(阿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粗制吗啡称为“黄皮”.吗啡制剂多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医学上叫盐酸吗啡.吗啡的成瘾性很强,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等都是吗啡的衍生物11、什么是海洛因海洛因(Heroin) 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叫二乙酰吗啡,呈灰白色粉末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白粉”,“白面”.12、什么是精神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13、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有哪些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精神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等,共2类119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14、什么是兴奋剂常见的有哪些兴奋剂是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大多通过人工合成,常见的有:苯丙胺类(冰毒),苯丙胺类衍生物MDMA,MDA(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等.15、吸毒多久就会成瘾一旦沾染毒品就会成瘾是每个吸毒者的必然结局.成瘾时间的快慢与使用毒品的种类,纯度,剂量,每日的次数,及滥用的方式而异,个体耐受差异也有重要的关系. 据资料记载,吸食海洛因,每日四次,每次一克,连续三天就能使人产生毒瘾.也有报道,每日吸食一次海洛因,五天左右就能产生毒瘾.亦有报道,海洛因四号静脉注射一次就足以令你上瘾,戒断综合症的出现,是认定阿片类成瘾的重要临床标志.16、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1840年17、哪一个条约的签订,造成鸦片类毒使中华大地,中国坠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南京条约》18、1938年广东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是准林则徐1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是何年何月通过的 1990年12月.20、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苯丙胺五十克以上,《刑法》规定怎样处罚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1、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什么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2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冰毒就是有毒的冰块,(错误);②“摇头丸”不是毒品(错误);③吸毒人员虽然是受害者,但也是违犯了法规(正确);④吸毒是自己的事,政府不应该管(错误);⑤贩卖毒品都应该判处死刑(错误);⑥吸毒对个人有危害,但对家庭和社会影响不大(错误);⑦禁毒工作是一门社会性工作,应该全民动员,人人动手(正确);⑧学校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进行禁毒教育意义不大(错误);⑨告诉别人吸毒方法,没有犯罪(错误);⑩帮别人保管毒品不违法(错误).23、我国法律规定,吸毒成瘾的要送哪里戒毒强制戒毒所.24、服食和贩卖“摇头丸”的,按什么罪行论处按吸毒和贩毒论处.25、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怎样处置送由司法部门建立和管理的劳教戒毒所劳动教养并继续戒除毒瘾.26、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每年的6月26日.2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多少克可以判处死刑 50克28、《禁毒法》于什么时间施行2020年6月1日.29、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成因有哪些家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交友不良的影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30、什么是禁毒教育的“五个一工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建立一所禁毒教育基地;各大中小学校每年都要集中开展一次禁毒教育活动;各地都要组织一批禁毒宣传理论研究成果;创作一批禁毒文艺作品;培养一批青年禁毒志愿者.青少年如何预防新型毒品一,青少年是新型毒品预防教育重点对象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青少年已经日益明显地成为最容易受这类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之一.由于年轻人精力充沛:追求新奇,寻找刺激,非常容易受到这类新型毒品的诱惑和俘虏.歌舞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乐于消费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许多青少年处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毒品,毒贩们也常采用各种招数诱惑孩子们吸毒.因此我们需要动员社会的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关注点主要集中于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和精神来预防新型毒品滥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二,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1,无知和轻信: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中的情况下吸食毒品.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新型毒品危害2,贪慕虚荣,赶时髦:错误的人生观导致许多年轻人误将吸毒视为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最终断送了他们本来美好的前程.3,借助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一些青少年试图借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这种不积极的心态,其结局只能是登上“死亡快车”.4,交友不慎:许多年轻人染毒是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坚决拒绝这种不良影响是唯一的选择.5,赌气或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服气,不甘心,不认同的较劲心理,在许多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你说毒品可怕,我就不怕;你说毒品难戒,我就吸一个给你看,正是这种逆反心理,促使一些年轻人自己跳进了火坑.6,追求刺激和享乐.7,受毒贩引诱.三,如何防范青少年吸食毒品1,学校如何防范新型毒品(1)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新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渠道与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2)讲解有关正确对待青春期,提高自尊心,调节情绪,面对压力,对待挫折等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不借毒解闷,借毒消愁.(3)针对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是新型毒品传播高危点的事实,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拒绝进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远离吸毒人群, 引导学生自觉抵御新型毒品的诱惑.(4)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禁毒活动,如“不让毒品进校园”,“禁毒志愿者行动”等等.2,家庭如何教育子女不沾染新型毒品(1)经常耐心听取子女的意见,和孩子交知心朋友,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2)家长要掌握了解新型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知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教师.(3)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更要做榜样,首先不沾染毒品.(4)尽量少让孩子去治安复杂场所.(5)教育孩子慎交朋友.(6)教育孩子从小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7)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异常表现,应引起警惕.3,青少年“自卫防毒”术不要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提高警惕,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不轻信谎言.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 出入娱乐场所,尽量少喝里面提供的饮料,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 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追求时尚.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一旦遇到无法排解的事端,首先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解决,而不能沉溺其中自弃,更不能借毒解愁.自暴自弃,更不能借毒解愁.20XX禁毒宣传资料多年来,我国政府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防范毒品危害、遏制毒品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生禁 毒小常识

学生禁 毒小常识

学生禁毒小常识《学生禁毒小常识》毒品,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词汇。

它如同恶魔一般,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破坏着无数家庭的幸福。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禁毒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这些毒品不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

从身体健康方面来说,吸毒会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同时,它还会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长期吸毒还会导致身体消瘦、皮肤溃烂、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在心理健康方面,毒品会使人产生依赖心理,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变得焦虑、抑郁、狂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而且,吸毒往往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为了获取毒资,吸毒者可能会盗窃、抢劫、诈骗,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那么,毒品是如何传播的呢?一些不法分子会在娱乐场所,如酒吧、KTV 等,向年轻人兜售毒品。

他们可能会将毒品伪装成糖果、饮料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毒瘾。

此外,网络也是毒品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一些不良网站会传播毒品相关的信息和交易。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预防毒品的侵害呢?第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和饮料。

在娱乐场所玩耍时,要特别小心,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员。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不要因为好奇、寻求刺激或者为了赶时髦而尝试毒品。

要明白,吸毒是一种违法且极其危险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第三,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如体育运动、读书、绘画等,充实自己的生活,避免陷入空虚和无聊之中。

第四,要谨慎交友。

与品行良好、积极向上的人交朋友,远离那些有不良嗜好和行为的人。

远离毒品安全小知识

远离毒品安全小知识

远离毒品安全小知识
1.了解毒品的危害性:毒品的长期使用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方面。

同时,毒品的使用还会导致认知、社交以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2.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毒品的首要条件是要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

了解毒品的危害后,要
坚决拒绝尝试毒品,并向家人、朋友等人提高警惕,共同呼吁远离毒品。

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文艺活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和积极的心态,
有助于减少对毒品的依赖和诱惑。

4.加强社交能力和自信心:通过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有
助于避免和摆脱毒品的诱惑。

5.警惕身边的毒品环境:尽量远离与毒品有关的地方和人群,避免进入毒品环境。

6.及时寻求帮助: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已经受到毒品的侵害,应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包括
心理咨询、戒毒治疗等。

7.定期进行体检:如果怀疑曾接触毒品,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的健康问题。

总之,远离毒品对我们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毒品,切实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

中学禁毒知识

中学禁毒知识

中学禁毒知识是指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关于毒品的基本知识,包括毒品的种类、危害、法律、预防等方面,以增强中学生的禁毒意识和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中学禁毒知识的要点:
毒品是指能够导致人体生理或心理功能发生异常变化,并具有成瘾性的物质,如海洛因、可卡因、冰毒、大麻、摇头丸等。

毒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身体、心理、社会、家庭、学习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如损害器官、神经、免疫等系统,引发精神障碍、情绪失控、人格改变等,导致犯罪、暴力、传染病等社会问题,破坏家庭和谐、学习成绩下降等。

毒品的法律是严厉的,我国《刑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规对毒品的生产、运输、贩卖、走私、持有、吸食等行为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处罚,如无期徒刑、死刑、没收财产、强制戒毒等。

毒品的预防是重要的,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自信、自尊、自控,远离不良诱惑、压力、影响,积极参与健康的活动、兴趣、社交,学会拒绝、求助、报警等应对方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和有效性探索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和关注民族未来 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 育工作 当前,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的毒品问题 仍在发展蔓延,青少年吸毒人数持续上升。特别 是在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的情况下,吸食、制贩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 违法犯罪活动又来势迅猛,严重影响青少年一代 的身心健康。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云南省宣判罪 大恶极的毒犯
戒毒康复人员在 农田里劳动
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新一轮国际毒潮泛滥,特别是 由于我西南边境毗邻世界最主要的 毒源地“金三角”,境外贩毒势力 利用我改革开放之际,竭力开辟中 国贩毒通道,过境贩毒引发了毒品 问题的死灰复燃。
(2)个人道德沦丧。 吸毒者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道德观念、伦理 准则和是非标准,自私、冷漠、人格低下、精神 空虚,毫无自我约束能力,沉溺于毒品的感官刺 激之中,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盗窃、抢劫、 诈骗、卖淫、性乱等。
(3)个人及家庭经济崩溃。
由于吸毒耗费大量钱财,普通的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 足吸毒的需要,而且相当多的吸毒者或是没有职业,或是 有工作不做,连工资收入都没有。据昆明市的调查,这些 人约占到70%,其它25%的吸毒者虽有正当收入但远不能 维持其吸毒支出,只有5%的吸毒者尚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暂时还能支付庞大的毒品费用,但由于他们整天沉湎于毒 品之中,无意于工作或经商,毒瘾却在不断增大,经济能 力必然迅速萎缩,其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债台高筑。 有的吸毒者还遗弃老人、出卖子女,甚至胁迫妻女卖淫以 换取毒资。
19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是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查禁鸦片的集中行动, 林则徐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世界禁毒先驱。
旧中国罂粟种植面积100万公顷,吸毒 者2000万人,以贩毒为业者30万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把禁毒斗争摆在重要位置。 1950年2月颁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领导人民开 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斗争,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一举禁绝了为 患百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医学定义:毒品则是指出于非医疗 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 (即成瘾性)的药品。
生理学定义:毒品是使人处于一种 麻醉状态或使脑功能产生类似变化的 影响中神经的化学物质。
本人观点: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 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 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 使人形成瘾癖的,进入非法渠道被 滥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 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 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此外,对中枢神经系 统中的阿片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氯胺酮可以 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浅镇 静、遗忘与显著镇痛,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 氯胺酮为静脉麻醉药,主要用于小手术、小 儿检查或诊断操作时麻醉诱导及辅助麻醉。 也是治疗哮喘最满意的药物之一。
(4)亲情冷漠,家庭破裂。 吸毒者自私、冷漠,根本没有家庭观念, 不关心其他家庭成员,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和义 务,因此,家庭的破裂和崩溃是必然的结局。 (5)子女受到严重伤害 缺乏亲情、感情受到伤害;缺乏教育、 人生观受到扭曲;家庭破裂、失去保护;孤儿; 甚至出生就是一个“海洛因婴儿”。
《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11部委) 三、深入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毒品预防 教育活动 8、进一步深化“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全 面推动禁毒教育进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远离毒品 、健康成长的观念。教育行政、禁毒、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共青团等部门、组织要充分发挥学校 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 教育,按照《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要求,分阶段开设禁毒课程,切实做到教学计划 、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巩固“学 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开宗明义——为了预防和惩治毒 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一 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 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 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 务。(第三条)
《禁毒法》第二章第11— —18条专门规定禁毒宣传教 育。 其中第十三条:教育行 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 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 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当前,我国已经是一个毒品过境、消 费与制造并存的国家。毒品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
中国 通道
中国 通道
通道
中国 市场
中国 市场 中国 制造
一、毒品基本概念
1.什么是毒品
毒品的定义
法律定义
医学定义
生理学定义
法律定义:根据我国《刑法》第357 条、《禁毒法》第2条的规定:毒品 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 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 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 教育工作的通知》
(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团 中央 禁毒委发[2002)13号) 从2003年春季开始,在小学五年级至 高中二年级全面开展毒品预防主题教育。
《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教育部) 小学:了解毒品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毒 品危害。4学时 初中: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 品诱惑。6学时 高中: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禁毒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发现可疑情况能够及时报告。4 学时
毒品的分类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 分,可分为传统毒品和 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 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 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 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 品而言,主要指冰毒、 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 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 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 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 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从对人体毒性和危害分, 可分为硬性(烈性)毒 品和软性(一般)毒品。 前者如海洛因,后者如 大麻。从毒性的性质讲 无软硬之分,不宜在禁 毒宣传中使用这一分类。
二、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理论 基础、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
(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国际禁毒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实 践,以及我国禁毒方针的演变,我们 可以看出:在禁毒战略的预防、戒毒 治疗和禁毒执法三大支柱中,预防工 作应当处于首要的地位。对于全体公 民的吸食前的预防,特别是青少年的 预防显得更为重要。
3.毒品的种类 (常见毒品)
大麻类:大麻、大麻油、大麻脂、大麻提取物
大麻植物
鸦片类:鸦片、吗啡、海洛因
特征
可卡因类:古柯、可卡因、快克
浏览
浏览
浏览
浏览
浏览
特征
苯丙胺类:苯丙胺、甲基苯丙胺、 摇头丸、麻古
兴奋剂
浏览
浏览
浏览
浏览
麻 古
麻古系泰语的音译,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 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通 常为圆形片剂,有玫瑰红、橘红、苹果绿等色, 上面印有“R”、“WY”、“66”、“888”等标记。

抓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贯彻落 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具体体现,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最大限度 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 要措施,也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各级禁毒、综治、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 组织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民族 未来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 防教育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在既 往工作基础上,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大力抓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

(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政策指引
《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
(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11部委)
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毒教育,提高全民禁 毒意识和抵制毒品能力,是禁毒工作的治本 之策。 各级各类学校禁毒教育面要达到100%。 三、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富有成 效的教育活动 (七)开展旨在保护在校学生的“不让毒品 进校园”活动。
毒品的分类
法律管制与自然属性
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目录
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目录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 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 我国麻醉药品列管123种;精神药品列 管132种(一类53种;二类79种)。
毒品的分类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 1.苯丙胺类; 2.大麻类; 3.鸦片类; 4.可卡因类; 5.迷幻剂类; 6.挥发性化合物; 7.酒精安眠药类; 8.烟碱
(2)减少毒品非法需求。一方面针 对吸毒人群,通过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 疗和身心康复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使之 尽早离开毒品;另一方面针对未吸毒人 群特别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采取宣 传教育的手段,预防和减少新的吸毒者 产生,从而降低社会对毒品的需求。
美国禁毒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结果
2006年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在其禁 毒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控制毒品的三 大领域(预防、戒断、执法)中投入 产出比是:在毒品预防教育投入1美元 ,将为以后的戒毒治疗节省7美元;在 戒毒治疗中投入1美元,将为以后的执 法活动节省7美元。
氯胺酮
氯胺酮,又名凯他敏,俗称“K粉”, Ketamine。 氯胺酮的化学名称是消旋 -2- 邻 - 氯苯基 -2- 甲 胺基环己酮,分子式为C13H16ONCl,分子量为237.5。
氯胺酮的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 点是262 OC,能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水溶液呈酸性(PH为3.5-5.5)。
国家禁毒委员会禁毒专家库成员 云南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莫关耀 教授/主任
历史上,中国曾深受毒品危害。对此,中 华民族有切肤之痛。鸦片战争导致烟毒在中国 泛滥,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任人宰割, 中国也因此割地赔款,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