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六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含量均匀度检查(实验报告)

实验六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含量均匀度检查(实验报告)

实验六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含量均匀度检查一、 实验目的1、掌握片剂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方法、结果计算和判断标准。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等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中国药典》规定,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10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其他制剂中每个标示量小于2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以及透皮贴剂,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对于药物的有效浓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比较接近的品种或混匀工艺较困难的品种,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 者,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片剂标示量小于10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应该检查含量均匀度,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规格为4mg ,故应该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

每片的标示含量(X ): X %100⨯=标示量每片的实际含量%100101001%113⨯⨯⨯⨯⨯=-SE V A cm %1002171020010013⨯⨯⨯⨯⨯=-SA 平均表示含量(X):X10∑=X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 A --=X100标准偏差(S ):S 112-⎪⎭⎫ ⎝⎛-=∑=-n X X ni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200mL)、台秤、量筒(10mL)、烧杯、分析天平、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剪刀等。

2. 试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稀盐酸。

四、实验内容:取本品1片,置200ml量瓶中,加水约50ml,振摇使崩解后,加稀盐酸2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滤过,取续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4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吸收系数(E1%1cm)为271计算每片的标示量。

照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另外9片的含量。

五、数据结果及分析项目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吸光度(A)CXX的平均值A=100-xSA+1.80S根据实验结果,与下列中国药典规定比较,得出药物是否合格的结论。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分馏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分馏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分馏有机化学实验六简单分馏有机化学实验六简单分馏实验六简单分馏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馏的原理和意义,分馏柱的种类和选用的方法。

2. 学习实验室里常用分馏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 简单分馏原理;2. 分馏的操作方法;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主要实验仪器:酒精灯圆底烧瓶分馏柱冷凝管接液器温度计量筒锥形瓶(3个)主要化学试剂:甲醇和水的混合物(1:1) 50mL沸石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原理:1. 分馏:是应用分馏柱将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在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分离液态的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普通的蒸馏技术要求其组分的沸点至少要相差30℃,才能用蒸馏法分离。

但对沸点相近的混合物,用蒸馏法不可能将它们分开。

若要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就非得采用分馏不可。

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巳能将沸点相差仅1--2℃的混合物分开,利用蒸馏或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一样,实际上,分馏就是多次蒸馏。

基本原理:2. 蒸馏是提纯液体物质和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蒸馏时混合液体中各组分的沸点要相差30℃以上,才可以进行分离。

应用分馏柱将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馏。

它在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已能将沸点相差仅1-2℃的混合物分开。

利用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与蒸馏是一样的,实际上分馏就是多次蒸馏。

有机化学实验六简单分馏将几种具有不同沸点而又可以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加热,当其总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就开始沸腾气化,蒸气中易挥发液体的成分较在原混合液中为多。

为了简化,我们仅讨沦混合物是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情况,所谓理想溶液即是指在这种溶液中,相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一样的。

也就是各组分在混合时无热效应产生,体积没有改变。

只有理想溶液才遵守拉乌尔定律。

拉乌尔定律溶液中每一组分的蒸气压等于此纯物质的蒸气压和它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实验06(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06(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电涡流传感器实验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通过交变电流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金属体处在交变磁场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金属体内产生电流,该电流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并呈旋涡状,故称为涡流。

涡流的大小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线圈激磁电流频率及线圈与金属体表面的距离x等参数有关。

电涡流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部分磁场能量,从而改变激磁线线圈阻抗,涡流传感器就是基于这种涡流效应制成的。

电涡流工作在非接触状态(线圈与金属体表面不接触),当线圈与金属体表面的距离x以外的所有参数一定时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实验器械主机箱、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测微头、被测体(铁圆片)。

四、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数据记录以及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数据拟合图像如下:数据分析:由图像可知,位移-输出电压曲线的线性区域是0.4mm~4.4mm,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2.4mm处。

实验拟合直线方程为:y=1.9885x-0.8639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测量范围为1mm时,灵敏度为1.0677(V/mm),非线性误差为20.426%测量范围为3 mm时,灵敏度为1.7738(V/mm),非线性误差为12.244%六、实验备注电涡流传感器的量程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需要测量±5mm 的量程应如何设计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磁导率,电导率,尺寸因子,探头线圈的电流强度和频率有关。

通过调节前面五个因素的组合来达到所需要的量程。

实验2: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涡流效应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率和磁导率有关,因此不同的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性能。

三、实验器械和实验1相同,另加铜和铝的被测体。

四、实验接线图和实验1相同。

五、实验数据记录以及数据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被测物体材料为铝时被测物体材料为铜时实验数据拟合图像如下:材料为铝,量程为1mm和3mm数据分析:由图像可知,位移-输出电压曲线的线性区域是0.1mm~1.0mm。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以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结果的记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1. 试样:待测物质样品2. 试剂:所需的化学反应试剂3. 仪器: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温度计、pH计、光谱仪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适量的试样和试剂,准备好所有实验仪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化学反应操作,记录下每个步骤的具体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3. 数据收集: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变化、沉淀形成、气泡产生等。

4. 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5. 结论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结论,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结果:1. 反应速率: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预期相符,具体数据见附录。

2. 产物分析:实验中产生的主要产物为X和Y,通过光谱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3. 副反应:在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现象。

4. 影响因素:实验中发现温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环境条件的波动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来减少误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对理解相关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报告中药丸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中药丸剂的制备

实验六中药丸剂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大蜜丸的手工制备方法及操作要领。

【实验原理】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具有以下特点:①蜂蜜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作用,因此蜜丸在临床上多用于镇咳祛痰药、补中益气药等;②蜜丸溶散慢,药效持久;③蜂蜜对药粉的黏合力强,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蜜丸光洁、滋润。

制作中药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方能使用。

其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粘合力。

【实验材料和设备】山楂(粉)、六神曲(麸炒)、炒麦芽、蜂蜜、蔗糖(选用)、食用油等;搓丸板【处方】山楂100g;六神曲(麸炒)15g;炒麦芽15g【实验方法】《药典》方法:以上三味(10倍量),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蔗糖600g,加水270mL 与炼蜜600g,混合,炼至相对密度约为1.38(70℃)时,滤过,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大蜜丸,即得。

试验方法:1.以上三味中药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筛,混匀。

2.将150g蜂蜜加热至116~118℃,直到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后停止。

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

3.将微热的蜂蜜倒在药粉中和成一团,制丸条,搓丸即得。

【质量检测】药典四部12页(通则0108)【性状】本品为棕红色或褐色的大蜜丸;味酸、甜。

【功能与主治】开胃消食。

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附注】1.《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炼蜜方法,总结成现代的方法,是500克蜂蜜加125克水,用火熬到只有390克为最好。

2.六神曲: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

消食化积,健脾和胃。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小儿食积。

3.炒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注意仪器与试剂质量常有变化,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适宜的指示剂比例。
10、当水的硬度较大时,在pH≈10会析出CaCO3沉淀,使溶液浑浊:
HCO3—+ Ca2++ OH—== CaCO3↓+ H2O
这种情况下,滴定至“终点”时出现返回现象,使终点难以确定,测定结果重现性差。为了防止Ca2+、Mg2+的沉淀,可量取水样100.0mL,放入一小块刚果红试纸,用1:1盐酸酸化至试纸变蓝色,振摇两分钟后,再如前述进行测定。
铬黑t指示剂51称取05铬黑t加20ml三乙醇胺用水稀释至10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溶解20gnhcl于少量水中加入100ml浓氨水用水稀释至1四实验步骤1005moll1edta溶液的配制取edta2na2h57g加100ml蒸馏水专业资料温热使固体快速溶解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摇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备用
2、滴加氨试液至溶液呈微黄色,应边加边振摇,如果出现Zn(OH)2沉淀,可用稀HCl调回,使沉淀溶解。
3、配位反应为分子反应,反应速度不如离子反应速度快,因此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不宜太快。
4、铬黑T与Mg2+显色的灵敏度高,与Ca2+显色的灵敏度低,当水样中钙含量很高而镁含量很低时,往往得不到敏锐的终点。可在水样中加入少许Mg-EDTA,利用置换滴定法的原理来提高终点变色的敏锐性,或者改用K-B指示剂。
(mg·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量筒,聚乙烯瓶,酒精灯,pH试纸,洗瓶,碱式滴定管,吸移管,吸耳球,试剂瓶,称量瓶。
试剂与材料:EDTA-2Na·2H2O(A.R),ZnO(基准试剂),盐酸,铬黑T指示剂:铬黑T 0.1g与NaCl 10g研细混匀;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转氨作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XX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ALT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转氨作用实验报告)、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nnaoh仔细调至ph7.4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实验六鉴频器实验报告


5. 鉴频电路 ①斜率鉴频器Fra bibliotek风 优点:电路简单 缺点:鉴频特性受回路 Q 值影响 Q 值大,灵敏度高,线性范围窄; Q 值小,线性范围宽,但灵敏度低。
②相位鉴频器
耦合回路有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两种,本实验采用电容耦合方式。 鉴相器有叠加型和乘积型两种 , 本实验采用两个并联二极管构成的叠加型鉴相电
路。
实验六 鉴频器
——PB12210187 魏劲松,PB12210235 李炎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鉴频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频谱仪测量鉴频特性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 《ZKDFXD-Ⅰ》条幅与调频接收模块 2.GPD-3303D 直流稳压源 3.SDG5112 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 4.DSO-X 2014A 数字存储示波器 5.SA1010 频谱分析仪
2、分析鉴频器输出波形出现失真的原因,实验中应如何保证鉴频输出不失 真?
答: 频率偏移超过了鉴频带宽时会发生波形失真。 在实验中要先测量鉴频带宽和中 心频率,然后合理的选择鉴频带宽
uo K d (U R1 U R 2 ) 0
I jC 3 U 1
U R 1 K r U1 U 2 / 2

f > fc 时,
uo K d (U R1 U R 2 ) 0
U R 2 K r U1 U 2 / 2


f < fc 时:
uo K d (U R1 U R 2 ) 0
从上倒下看图: 第一条为限幅放大输出波形 第二条为 分频输出波形
第三条为整型输出波形
/KHz /
50 0.28
100 0.51
150 0.77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5)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六实验名称细胞骨架显示——微丝的观察1、画出所观察到的微丝图像。

2、对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本次试验成功的观察到了微丝,但存在一些小问题。

1.染色不完全,但是着色部分可观察:实验时应用吸管轻轻吸打,防止洋葱鳞茎内表皮卷曲、折叠,若卷曲折叠可以在洗涤的过程中慢慢展开,若没展开,在制片时用镊子小心的将内表皮展开,观察着色部分。

2.细胞内除骨架蛋白外有少量着色物质:TritonX-100处理时间应足够,处理完洗涤应充分,否则胞内会存在膜泡状结构及其它杂蛋白,干扰骨架染色及观察;此外,尽量保证各组各步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一致。

3.TritonX-100处理后各步操作应轻柔,避免容器剧烈震荡及吸管吹打过猛引起骨架蛋白束断裂。

3、说明在实验中用1%TritonX- 100处理细胞的作用。

用适当浓度的TritonX-100处理植物细胞,可以抽提掉细胞质内的可溶性蛋白和脂类,而骨架蛋白却保存完好。

4、根据M-缓冲液的成分分析其作用在M-缓冲液中:(1)咪唑是缓冲剂,稳定pH值。

(2)MgCl2提供Mg离子,KCl提供K离子,对骨架起聚合作用。

(3)EGTA和EDTA螯合Ca离子,在低钙条件下,骨架纤维保持聚合状态并且较为舒张,便于观察。

(4)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还原二硫键,稳定骨架结构。

5、简述微丝动态平衡过程中各种条件及作用。

有些细胞内,微丝的结构相当稳定,形成永久性的结构,但在大多数非肌肉细胞中,微丝是一种暂时性的动态结构,根据生理状况不断地进行组装和去组装,从而维持细胞的形态及参与细胞运动。

(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合适的条件下,结合ATP 的肌动蛋白既可以参与微丝正极端的组装,也可以在负极端进行组装。

(2)成核蛋白:成核蛋白Arp2/3复合物、形成蛋白等催化成核过程,以实现细胞形态和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

(3)加帽蛋白:与微丝末端结合阻止微丝解聚或过度组装。

(4)细胞内微丝的排列方式有两种:束状排列和网状排列。

6实验报告六 精梳机机构认识

实验六精梳机机构认识一、实验目的:了解精梳机的任务和主要作用。

熟悉精梳机的机构、主要部件与作用。

了解棉精梳机的传动系统。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精梳机。

三、实验内容1、精梳机的组成及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因承卷罗拉2的带动使小卷1退解,棉层经偏心张力辊3导向送入下钳板上的给棉罗拉4,给棉罗拉间歇转动,每次给出的棉层长度称给棉长度。

给出的棉层被导向上、下钳板5、6的钳口间,当钳口闭合时,上、下钳扳的钳唇能钳持棉层。

钳扳能作周期性的前后摆动。

当钳板后摆钳口闭合时,精梳锡林7的针面也到达钳门下方,梳针逐步刺入悬垂在钳口外的须丛中,梳理须丛前端,使纤维伸直平行,并梳去未被钳板钳持的短纤维、结杂和疵点。

在锡林梳理结束后钳板前摆,逐步靠近由分离罗拉8和分离皮辊9组成的分离钳口。

在钳板前摆途中,上钳板逐步开启,梳理好的须丛依靠本身的弹性向前挺直。

同时,被分离钳口握持的上一周期的棉网,因分离罗拉先作倒转而被倒人机内一定长度,准备与梳理过前端的须丛接合。

分离罗拉在规定的时刻由倒转变为正转,当正转加速到一定程度时,钳板外的须丛头端也恰好到达分离钳口。

这样,梳理后的须丛头端就同上一周期的棉网尾端接合,一起进入分离钳口。

随着须丛被牵引紧张,顶梳10插入须丛,发生作用。

当分离钳口握持的纤维随分离罗拉正转前移时,被抽出的纤维尾端就从顶梳针排中拉过,使尾端受到顶梳的梳理。

部分短纤维,结杂、疵点被阻留于顶梳片后面的须丛中,由下一周期锡林梳理时除去。

在整个分离接合过程中,顶梳逐步前摆,逐步将纤维送入分离钳口。

因此,被锡林梳理过的须丛前端逐步分离成为棉网,直到顶梳到达最前位置,分离钳口中不再有新纤维进入,分离接合工作亦基本结束。

以后,钳板、顶梳开始后退,给棉罗拉给棉,为新的梳理周期做准备。

结合的棉网,经棉网托板11处的松弛区可减少意外牵伸,松弛后,棉网经引导罗拉12到达集束托棉板,穿过一侧垂直向下的集合器13集束成条,棉条经一对导向压辊15输送至台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霍夫曼树的应用*
******* *******
*作者:gdgzzch学号:5201314*
*-------------------------------------------*
2005.11.16
***操作菜单***
1压缩文件
2解压文件
3测试
0退出
请选择操作: 3
请输入要测试的字符串(长度不超过300):salkfdjdslkfjdsoifjoiweudfskj
i++;
return;
}
Code *temp=new Code; //进入左子树
assert(temp);
if(first==NULL)
first=last=temp;
else
{
last->link=temp;
last=last->link;
}
Path(start->GetLeft(),first,last,Node,i);
template<class Type>
void HuffmanTree<Type>::Path(BinTreeNode<Type> *start,Code *first,Code *last,CharNameNode *Node,int &i) //一个数组 ,通过数组带出每一个字符的霍夫曼编码
{
temp->link=NULL;
delete last;
last=temp;
}
(四)实验结果
1.基本数据
(1)源程序代码行数157+123+256+340+195+81=1252
(2)完成该实习投入的时间(小时数)30小时
(3)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情况:
(a)讨论的问题和每个问题参与讨论的同学学号和姓名无
实验六实验报告
(一)基本信息
1.实验题目实验六
2.完成人(学号、姓名)5201314gdgzzch
3.报告日期2005-11-21
(二)实习内容简要描述
1.实验目标
熟悉堆和二叉树的使用及利用堆建立霍夫曼树,并实现文件的压缩存储。
2.实验要求
1)根据用户从键盘输入一串报文文本,输出各字符的Huffman编码;
(八)源程序(另外交程序文件和工程文件)
110001101100010101001110
长度:99
上述报文的解码:salkfdjdslkfjdsoifjoiweudfskj
输入Huffman编码: 000001010
输出解码:ikf
3.测试结果分析
在测试中,凡按要求输入的数据都能得到意料中得答案。
压缩时,可对绝大多数文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已试的都行)
一个判断是否为叶结点的语句不准确,由于压缩与解压都以此为条件,就一直没有发现不对的地方。
3.实验体会和收获
写程序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定要有怀疑精神,要建设性的看待自己的程序,要善于总结规律,吸取教训。
(六)自评成绩99
(七)参考文献
数据结构(C++描述)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last->code=1;
Path(start->GetRight(),first,last,Node,i);
temp=first;
if(first==last)
{
delete last;
first=last=NULL;
return;
}
while(temp->link!=last)
temp=temp->link;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体会
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先按照书上写Huffman树,但后来发现走进了死胡同,最后全部放弃前面的工作,重新整理思路后再开始写;不能解压ppt文件,查找很多次也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到点子上,最后才想到查前面的一些代码,终于发现不周密的地方。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测试时不能产生预计的结果,原来是一个条件语句忽略了一些东西。
(4)在屏幕上显示压缩率(%)
=压缩后的文件大小/原文件大小*100;
(5)实现对压缩文件“实验6.HFM”的解压。
(三)报告主要内容
1.设计思路
利用两个栈分别存储运算数与运算符,并定义运算符的优先级,通过直接输入中缀表达式进行计算。
2.主要数据结构二叉树,最小堆
3.主要代码结构霍夫曼代码的生成。
4.主要代码段分析
(b)讨论的次数无
(c)给予帮助的同学和你所帮助的同学,包括帮助的方式等
许作舟,陈国锋,提意见,参考代码
(d)参考你的程序的同学学号和姓名;将程序提供给你参考的同学学号和姓名
辛齐达,郑少坤,周植诚
2.测试数据设计
*-------------------------------------------*
if(start==NULL)
return;
if(start->GetLeft==NULL&&start->GetRight()==NULL) //就是这儿有错呀!!!!!
{
Node[i].charname=start->GetData();
Node[i].link=NULL;
if(first==NULL)
长度:35
d)输出上述报文的解码:
CASTCASTSATATATASA
e)输入的Huffman编码:
0111010110110
f)输出解码:ACATSS
(1)读入将要压缩的文件“实验6.ppt”,统计文件中出现的ASCII字符的频率;
(2)构造相应的Huffman树,并由此获得编码方案;
(3)对文件“实验6.ppt”进行编码并以文件名“实验6.HFM”保存到磁盘上;
return;
Node[i].link=new Code(first->code);
Code *p=first->link,*q=Node[i].link;
while(p!=NULL)
{
q->link=new Code(p->code);
q=q->link;
p=p->link;
}
q->link=NULL;
(2)输出报文的Huffman编码及长度;
(3)根据输入的Huffman编码,解码输出。
(4)例子:
a)键盘输入:CASTCASTSATATATASA
b)输出各字符的Huffman编码:
A:0
T:10
S:110
C:111
c)输出报文的Huffman编码及长度:
报文:11101101011101101011001001001001100
各字符的霍夫曼编码:
i:000
k:001
f:010
a:01100
u:01101
o:0111
d:100
s:101
j:110
e:11100
w:11101
l:1111
报文:10101100111100101010011010010111110010101101001010111000010110011100011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