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三版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第三版

环境监测第三版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财物质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污染物控制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水体自净: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氧化还原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总残渣:是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和总可滤残渣。

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空气污染:是随着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地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0μm颗粒物的总称。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它可长期飘在空气中,也称飘尘。

烟气黑度:是一种用视觉法监测烟气中排放有害物质情况的指标。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1.环境监测的目的:(p2)2.环境监测的分类:(p2)3.我国环境标准分为:(P9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4.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P1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12)6.大气环境环境质量标准(P24 到三级标准)7.水质污染的分类: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8.污水监测项目的分类:(P33 (三)废水监测项目)9.监测度那面和采集点的设置原则:(P37)10.湿式消解法:(P51)11.地质监测的意义和目的:(P135)1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p145 点十例)13.空气污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149)14.监测站点的布设原则和要求(P153)15.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P157)16.怎么测定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193)17.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可以用以下四点来监测:(p230)18.土壤组成(P262)19.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P269----P270)20.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项目:(p270)21.生物指数检测法;贝克生物指数(p294)22.空气污染生物监测(P303)23.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了解采集要求)p311----p31324.生态监测定义:(P32125.等响曲线:(p334)26.灵敏度:(P446)27.校准曲线:(P446)。

福建省水监测技术规定---第三版

福建省水监测技术规定---第三版

福建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第三版)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福建省境内的江河、湖泊、水库、内河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

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断面和省控断面的水质监测必须按照本规定执行,市级和县级控制的断面的水质监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福建省主要河流水质监测自动站的监测技术要求另行规定。

1.2 引用标准GB 6816 水质 词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2997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12999 水质 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14581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HJ/T52 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GB50179 河流流量测量规范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1.3编制说明1.3.1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福建省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结合福建省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对监测站位、监测项目与频次、采样时间、分析方法、质量保证和数据传送等方面进一步加以统一,特编制本规定。

1.3.2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将适时对本规定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变动或补充本规定的部分条款内容时,应预先书面上报省环境保护局,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1.3.3 本规定未涉及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可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1.3.4 本规定由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起草。

1.3.5 本规定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发布,委托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解释。

2 监测断面和点位的布设2.1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2.1.1 监测断面的布设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断面的设置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门类中极具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它是开展其它环境分支学科的基础、也是环保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监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进而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目的是准确、及时、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和污染预报等提供依据。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全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是大气、水质、土壤和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的监测原理和方法以及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意义、要求和做法。

重点:1、掌握环境监测中的基本概念。

2、理解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原则。

3、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仪器、采样方法、分析测定方法。

4、理解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表述和质量保证。

难点:1、使用环境监测工作中常用的采样、分析仪器。

2、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

3、正确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

4、环境监测方案设计。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鉴于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性环节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是这一课程的主要特色。

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环境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熟悉环境监测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法、掌握环境监测的常用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熟悉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了解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态。

学生可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在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工矿企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所需知识、达到环境专业本科生在该方面培养的目的。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第二章-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第二章-课后答案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 括那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 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 处理 ,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 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 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 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 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 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18、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的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 不同之处?
原理的不同:被测元素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物质, 再用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 被测元素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光,测其吸 光度。 仪器的不同:原子化系统、吸收池的不同。 测定对象的不同: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均可测 定;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金属元素的测定。
6、现有一废水样品,经初步分析含有微量 汞、铜、铅和痕量酚,欲测定这些组分的含 量,试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 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 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 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 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 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 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 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19、简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的原理。 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何不同? 原理见p86.
不同点:砷被生成砷化氢,由载气带人电热石英 管中而原子化,测其吸光度。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是待测元素的溶液喷入火焰炬而原子化,测其吸 光度。 21、用PH电极法测定溶液的PH时,若发生0.002V测 量误差,PH的测量误差是多少?见P92。 计算:0.002*1000/59=0.0339 (PH 单位)

环境监测 学习 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  学习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一)参考资料1.《环境监测》王英建、杨永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2 0042.《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环境监测规范》国家环保局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环境水质量监测保证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化学工业出版社6.《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化学工业部编,化学工业出版社7.《环境监测》崔树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88.《环境监测实训指导》谢伟平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89.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聂麦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3(二)其它参考资料1.《环境保护》杂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办2.《中国环境监测》杂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三)参考网站1.中国环境标准网(/)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3.万方数据库4.中国期刊网/index.htm5.超星数字图书馆/6.中国专利信息网/bzsearch/bzsearch.asp7.常用搜索引擎:/;/ ;/九、环境标准(一)水质标准1.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代替GB3838-88,GHZB1-1999)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CJ3020-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14374-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2-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GB14470.3-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GB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2—1999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92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4—1999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DB—地方标准代号;HJ—环境保护行业代号;CJ—城建行业(二)大气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14-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GB9137-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3840-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2.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9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3—199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1-93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1—1999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2-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3-93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1—199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4-93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1—199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5-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14761.7-93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GB14621-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1—1999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5—200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3.废气排放监测方法标准:GB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11642-89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GB/T14762-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GB/T14763-93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测量收集法GB11340-89 汽车曲轴箱排放物测量方法GB/T3845-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GB3847-83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GB/T5466-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14622-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工况法(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四)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5085-85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8173-87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CJJ17-88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GB16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五)噪声标准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5190-9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11339-89 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4-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495-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六)辐射标准GB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GB9133-88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11215-89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七)其他标准GB 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WKB 1—1999 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GWKB 2—1999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 3—2000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2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3-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HJ/T4-93 柴油车滤纸烟度计技术条件HJ/T5.1-93核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研究堆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HJ/T5.2-93核设施环境影响保护管理导则放射性固体废物浅地层处置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HJ/T6-94山岳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7-94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HJ/T8.1-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科学研究HJ/T8.2-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环境监测HJ/T8.3-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HJ/T8.4-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污染源HJ/T8.5-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环境保护仪器设备HJ/T9-95 环境保护档案著录细则HJ/T10.1-199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11-1996 环境保护设备分类与命名HJ/T12-1996 环境保护仪器分类命名HJ/T13-1996 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与规范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环评方法与标准HJ/T14-19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6-1996 通风消声器HJ/T17-1996 隔声窗HJ/T18-1996 小型焚烧炉(九)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参考国外标准、从公式估算、直接做毒理试验等。

×××环境监测站中心站程序文件第三版共86页word资料

×××环境监测站中心站程序文件第三版共86页word资料

咸安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程序文件XAHJ/CW02~1-2010(第二版)2010年11月6日发布2011年3月1日实施程序文件××××/CW01~37—2019版号:第三版生效日期:年月日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受控状态:发放号:持有人:修订表1目的保守客户秘密、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确保本站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保护所有权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适用范围适用本站职工接触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时所进行的活动。

3职责3.1本站全体员工负有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责任;3.2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为客户保密和保护所有权工作;3.3质量负责人负责全站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监督工作。

4程序4.1在监测工作全过程中加强对样品的监管,防止泄密。

所有样品未经客户同意,不得向与监测无关人员展示。

4.1.1样品管理员接收客户的样品时,应对样品加强监管,防止泄密。

所有样品未经客户同意,不得向与监测无关人员展示。

4.1.2所有监测过程均对外保密,非客户单位的外来人员未经站长批准,不得擅自进入监测现场。

4.1.3与监测无关的人员不得接触监测样品和客户提供的企业标准、生产工艺、技术文件等涉及商业秘密的相关技术资料。

4.1.4有特殊保密要求的样品监测过程应由质量监督员实施连续的质量监督,监测完毕后立即对样品封装,移交样品管理员进行特别的保存。

4.1.5 监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只能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不得随意记录,不准以任何形式扩散外传。

4.1.6本站出具的监测报告均为客户保密,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监测报告转交他人,不得擅自公布监测结果。

当客户要求用电话、图文传真或其它方式传送监测结果时,应有客户正式的书面委托并证实客户的真实身份后,由报告发放人员进行传送。

4.1.7站内留存的所有监测报告副本及原始记录、技术资料,由档案管理员妥善保存,并按《档案管理程序》管理。

4.2.1本站所有计算机应设开机密码,密码由计算机使用人员掌握并经常更换,不得外泄。

完整版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精

完整版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精

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一)考试方式和时间闭卷考试,180 分钟,总分值:150 分。

(二)考试命题1、命题覆盖面广,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卷对不同层次能力要求比例:识记约占2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40%。

3、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和主观性题两大类,客观性题指: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主观性题:简答题、论述。

二、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奚旦立等《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2、参考书目[1] 陈玲、赵建夫等。

环境监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齐文启等。

环境监测新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三、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识记:(1)环境监测的分类;(2)环境监测的发展;(3)环境监测的特点;(4)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5)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6)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8)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9)地表水环境标准的分类;(10)细菌总数;(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

2、理解:(1)地方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2)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3)环境标准的作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识记:(1)水质污染的类型;(2)水质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3)控制断面与对照断面;(4)水样的类型;(5)分配系数;(6)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7)表色与真色;(8)浊度;(9)残渣;(10)硬度及分类;(11)矿化率;(12)电导率;(13)原子化方法的类型;(14)酸度与碱度;(15)溶解氧;(16)化学需氧量;(17)生化需氧量;(18)总有机碳;(19)污泥沉降比;(20)污泥浓度;(21)污泥体积指数。

2、理解:(1)选择水质分析方法的原则;(2)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3)监测方案布设原则;(4)采集水样注意事项;(5)水样保存的各种方法;(6)水样预处理的各种方法及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7)色度的测定方法;(8)朗伯比尔定律及使用范围;(9)硬度的测定;(10)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1)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2)极谱法的原理;(13)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原理;(14)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与原理;(15)氰化物的测定方法;(16)氮化物的测定方法;(17)COD勺测定与原理;(18)BOD勺测定与原理;(19)TOC的测定与原理;(20)挥法酚的测定与原理;(21 )苯系物的测定;(22)气相色谱的原理与使用范围。

环境监测第三版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第三版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前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如
何应对环境监测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适用于大学二年级以上学生。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噪声环境的监测方法;
3.掌握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2 能力目标
1.具备开展环境监测的实验能力;
2.能熟练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进行环境监测;
3.能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三、课程大纲
章节内容学时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 2
第二章环境监测基本理论8
第三章大气环境监测12
第四章水环境监测12
第五章土壤环境监测8
第六章噪声环境监测 6
第七章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2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

先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五、课程考核
1.实验报告——40%
2.课堂练习——30%
3.期末考试——30%
六、教学资源
1.环境监测仪器
2.实验室
3.课程指南
4.课程 PPT
七、总结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应对环境监测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财物质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污染物控制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水体自净: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氧化还原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总残渣:是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和总可滤残渣。

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空气污染:是随着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地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0μm颗粒物的总称。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它可长期飘在空气中,也称飘尘。

烟气黑度:是一种用视觉法监测烟气中排放有害物质情况的指标。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1.环境监测的目的:(p2)
2.环境监测的分类:(p2)
3.我国环境标准分为:(P9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4.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P10)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12)
6.大气环境环境质量标准(P24 到三级标准)
7.水质污染的分类: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8.污水监测项目的分类:(P33 (三)废水监测项目)
9.监测度那面和采集点的设置原则:(P37)
10.湿式消解法:(P51)
11.地质监测的意义和目的:(P135)
1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p145 点十例)
13.空气污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149)
14.监测站点的布设原则和要求(P153)
15.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P157)
16.怎么测定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193)
17.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可以用以下四点来监测:(p230)
18.土壤组成(P262)
19.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P269----P270)
20.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项目:(p270)
21.生物指数检测法;贝克生物指数(p294)
22.空气污染生物监测(P303)
23.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了解采集要求)p311----p313
24.生态监测定义:(P321
25.等响曲线:(p334)
26.灵敏度:(P446)
27.校准曲线:(P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