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4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400字
同样,似乎也在暗示着拉美人民如果不思变革,最后只能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这
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
拉丁美洲的大自然,历史悠久
的古代神话,原始古朴的习俗,混杂的种族和,偏僻落后的乡村生活,现代时髦的都市文
明雨季激烈动荡的政局,所有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梦幻的历史与神奇的现实巧
妙地融为一体。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之著”。
它是加西亚·马尔
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读完,书中病态的孤独,
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书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亚本是一个勤恳务实、富有创造力的人。
但由于他错误地
对科学和求知痴迷,炼金术,上帝铜版照片……他完全发了疯,所以他是个孤独者。
童年的离别与爱,使英子终生难忘,也让我刻骨铭心。
于是,她唱了五年的骊歌,终
于轮到别人唱:“长亭外,古道边……”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
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以下是由为大家推荐的xxxxx,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他的妻子乌苏拉是个闪烁着母亲一切美好品质的妇女。
在我看来,她其实就是这个家
族的地基。
整部书都是她忙碌的身影,这个女人的身上拥有着另一种孤独感。
我想全书最悲哀的人物莫过于布恩帝亚的次子奥雷良诺了。
他发动了无数次的武装起义,却都无果。
所幸命很大,躲过了埋伏、暗杀以及枪决,顽强地活了下来。
但活下来也
许才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他痴迷于做小金鱼,反复不停地做,就如同对于炼金术的痴迷。
整本书数十万字中的大部分是马不停蹄的快节奏情节发展,而作者的表达并没有刻意
地塞进字里行间,而是靠着整个情节的情绪基调的不变来达成。
小说中情节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整本书的情绪却如一只巨大的木桩钉进了大地一般纹丝不动。
作者正是用这种手法
来凸现出这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觉到布恩蒂亚家
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几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个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块石头,抵挡
得了过去,却无法与未来同行。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
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很小的孩子,
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
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
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他们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熟悉的一切,远离了属于那个时空的一切常规,选择了一条痛苦却又妙不可言的、只属于自我的生存之路。
他们彼此之间不曾有丝毫的理解,更不为外人所明白,却又深深地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要求。
书中的人物无不充斥着孤独感。
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对我们表达的,这个家族的孤独性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
同样,这个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征了当时的社会。
或许作者正以此书来表达自己对拉美民族共同团结,摆脱孤独的强烈愿望。
但其实整部小说中堂吉诃德却并不是一个完全疯癫时刻不清醒的人,他实属介于现实与理想、理智与疯癫之间。
作者在一些章节借由他偶尔的情形道出了所有清醒的旁人都不曾领悟的道理,诸如对黄金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以及关于文武两行的论述等等。
这同时也是现实照进文学里的影子,在文章开头的背景里有叙述。
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小说,他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
这些生动的文学形象,虽有东西文化以及时间和历史背景上的差异,但他们都同有一个特质,替作者活灵活现的演绎出了心里的话,而他们单薄荒唐的话语和行为之下暗藏的也正是一个健全的时代所应该拥有却严重缺失的灵魂。
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是在1987年,当时硬着头皮读了几章,放弃了。
接着继续读的时候,五年已经过去。
原因很简单,表面上是叙述有点颠三倒四,最大的困难在于自己当时还不具备阅读名家名著的素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