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构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提案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浅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浅谈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摘要:虽然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灾害的预报能力,但是大部分的突发事件都是难以预测或者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很短,却对提供物资保障的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对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The Brief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ChinaZhao Yan(Wuhan Railway V 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Abstrac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raised the forecasting capability of disaster, but most of theemergencies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or there is a very short time apart between the forecasting time and the happening time,thus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of providing material support must face to a very high demand, so there is a great practical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nd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several idea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China have been mentioned.Key Words: emergencies; 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一、前言因为奥运会的举行,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令人高兴和期盼的;但是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又是多灾多难的:年初的雪灾、5月12日四川大地震、随后南方多个地区的持续降雨等都给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贸易的不断扩大,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个国家,要保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

应急物流信息化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构建应急物流信息化平台,实现与交通、能源、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将大大提高应急物流的应对速度和能力。

第二,优化应急物流资源配置。

应急物流资源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核心。

要加强应急物资仓库、交通运输和物流设施方面的投资,建立应急物资库存,构建应急物资调运机制,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第三,加强应急物流人员技能培训。

应急物流人员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应急物流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为应急物流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撑。

第四,加强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建设。

应急物流法律法规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应急物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构建应
急物流法规体系,为应急物流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总之,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急物流准备工作,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应急物流预案建设

应急物流预案建设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突发事件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我国物流行业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物流运输安全,本文提出应急物流预案建设的策略。

二、应急物流预案建设的意义1.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物流预案的制定,有助于企业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保障物流运输安全。

应急物流预案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事故损失,保障物流运输安全。

3. 促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应急物流预案的完善,有助于推动物流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应急物流预案建设的主要内容1. 预案编制(1)明确预案编制目的。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物流运输安全等。

(2)组织编制小组。

成立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审核、发布等工作。

(3)制定预案编制流程。

明确预案编制的流程,包括收集资料、分析风险、制定措施、评审修改等环节。

2. 风险识别与评估(1)识别风险。

对企业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恐怖袭击等。

(2)评估风险。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

3. 应急响应措施(1)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流程、应急物资储备、应急人员培训等。

(2)应急物资储备。

根据应急预案,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救援车辆、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等。

(3)应急人员培训。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 预案实施与演练(1)预案实施。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2)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物流预案建设的关键环节1. 预案编制的科学性。

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状况及对策建议

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状况及对策建议

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状况及对策建议【摘要】对于应急物流,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应急物流的建设,在突发性事件下,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应急物资的调度和配送工作。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物流的建设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一、应急物流的概念及特点应急物流指的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进一步来说,应急物流指的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日益频发,应急物流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也对应急物流给与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除具有一般物流的特点外,应急物流还有如下特点:(1)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

这是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最明显的特征。

这一特征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急需物资运送到事发地点。

而对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来说,事发地的交通、天气等因素通常更为复杂,也是对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极大考验。

同时,应急物流的不可预知性,也对时间约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

由于突发性的事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应急物流的需求在地域、时间、类别和数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随机性。

如2002年SARS期间,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大大增加;2008年512地震期间,灾区对抗震救灾物资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都体现了这一点。

(3)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带有典型的公共服务的特点,不仅需要企业与市场,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从物流的效益角度来论,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应急物流是纯消费性的行为,并不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二、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关于加快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议

关于加快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议

关于加快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议灾害越严重,物流越重要。

通过近年来我市应对疫情防控和汛期物资保障来看,我市应急物流运行不畅、效率降低、物资断链等问题较为突出,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

分析原因,主要是应急物流规划不全、应急物流园区储备不足、应急物流联动机制未形成等等。

为此,建议:一、完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规划。

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涉及政府和社会诸多方面,必须理顺社会各层级的供应关系,在政府的主导下,厘清应急管理与物流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区分各类运输、储备、配送等保障实体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协会、物流企业的力量,推动有能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

建议考虑紧急情况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严峻情形,完善我市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建立立足于未来需求,多级、多区域、多行业,统筹物资储备、采购、运输、配送及逆向物流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并逐步分阶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和完善。

二、建立应急物流保障联动调控机制。

应急物流涉及存储、运输、配送等环节,需要发改、商务、交通、公安、邮管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

因此,建立物流保障联动调控机制十分必要。

建议科学制定应急物资调度程序和调控原则,进一步完善统一指挥、资源共享、调度灵活、配送快捷,实现有关区域、部门、行业、企业、单位无缝对接,以使各方形成合力,提供更好的应急物流服务。

针对应急物流活动中的不同环节,明确各主体的工作责任,做好应急物流运作的有效衔接。

特别是面对不同应急事件时,要能迅速组建一批专业的应急物流团队,应急协同配合工作顺利进行。

三、逐步完善市县乡应急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物流园区是应急物流保障工作的基础,市、县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的物流园区建设对物流应急工作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特别是距离高速路出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在重大应急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将物流园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科学规划选址物流园区,要支持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策划建设物流园区,同时在项目资金和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提案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提案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提案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提高供应链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以下是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一些建议:
1.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推动物流信息化,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全过程的数据监控和管理。

-发展智能物流系统,包括实时追踪、路径优化、智能仓储管理等。

2. 智能化仓储与配送:
-引入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仓储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优化配送网络,采用智能路线规划和车辆调度,提高交付效率。

3. 绿色环保物流:
-推动绿色物流发展,采用清洁能源、电动车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支持可持续包装和再循环利用,减少包装废弃物。

4. 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效率。

-发展多式联运,整合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5. 供应链协同与合作: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

-推动产业园区内的物流共享平台建设,降低小微企业的物流成本。

6. 人才培养:
-培养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的专业人才,推动物流行业的人才培训和科研。

-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

7. 政策支持:
-制定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减轻物流企业负担,提高行业竞争力。

-加强法规建设,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透明度。

8. 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合作,推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参与全球物流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物流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陈慧【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n China,emergencies’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s increasingdramatically,which will bring great loss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the perfect and developed degree of emergency logistics directly affects and decides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of emergency disposal and response.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such as low traffic support capability,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aterial reserves system,low informatization level,imperfect legal system,and so on. Based on thes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optimize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our country.%应急物流是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应急物流体系完善与发达的程度,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能力。

议我国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对策

《议我国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对策》摘要:本文首先对应急物流涵义和应急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相应的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应急物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对策,应急物流与传统物流不同,应急物流要求特事特办,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物流模式,以确保让整个物流过程更加紧凑,可以省略许多中间环节,传统的物流,我国的应急物流还在探索阶段,要做好应急物流必须加强应急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而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徐春雨【摘要】本文首先对应急物流涵义和应急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相应的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应急物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灵敏迅速以及安全可靠的应急物流管理系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信息系统物资储备对策1. 应急物流的涵义所谓应急物流(Emergency Logistics)是指为了满足突发性的物流需求,非常规性地组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一个实体流动的过程。

它通常包括紧急救援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功能活动。

在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们可以将应急物流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四大类。

在现实生活中,SARS和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汶川地震和其他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它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应急物资的交付社会物流体系的迫切需要发挥其应急功能,应急物流与传统物流,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元素,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与传统物流不同的是,传统的物流追求最大的利益或以最低的成本,以及应急物流强调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

2. 应急物流的特征由于突发性事件的无法预知性,从而决定了应急物流与常规物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2.1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突发性事件具有突然性的特点,从而导致了相应的物流需求也表现出一种非常规的变化特点,由于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来导致了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

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物资能力保障

一、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各类公共事件突发时,第一时间把合适数量、质量的应急物资以合理的方式送达目的地,是一项紧迫和关键的任务,这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快速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各类损失、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方面的不利影响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情形下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还难以实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事后选择性、不均衡性、紧迫性等特点。

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

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突出表现为: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

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

此外,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第二,组织机制不健全。

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临时从各单位抽调,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

应急物流组织更多表现为临时性,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

加快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及应急交通保障物资筹措和储备的几点探索

加快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及应急交通保障物资筹措和储备的几点探索2008年南方遭遇重大雪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0级地震,2009年西藏和新疆分别发生了“3〃14”和“7〃5 ”破坏社会稳定的“打、砸、抢”恐怖事件,2010年冬天新疆大部分地区遭雪灾袭击,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011年7月23日在甬温线发生动车追尾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劣质奶粉事件”等种种“天灾”、“人祸”以来,人们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时期。

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当前这种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下,为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减少受灾面积、人员伤亡,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从而产生巨大的应急物流需求。

因此,研究应急物流的特点,加快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应急物资筹措和储备的全过程进行科学、高效管理,使各类物资进行合理优化配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适应应急交通保障物资筹措和储备的需要,是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现状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分拨、配送等各种功能活动,以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提供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物流基础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组织方式尚需进一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构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23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快构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家发改委研究办理,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应急物流
提案形式:党派
内容:
"5.12"特大地震使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许多应急物资组织困难,应急物流通道不畅,应急物流网络混乱,物资管理手段落后,许多机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缺乏专业物流管理知识与经验,给救灾工作带来较大困扰。

总结和探讨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无论是应对突发性的地震、洪涝、冰雪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是诸如SARS、禽流感、恐怖活动这样的公共危机事件,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在"5.12"这场空前的自然灾害面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

比如在配送环节出现多头管理,引发社会捐赠物资在种类上和时间上的许多配送供需矛盾,而一些物资在急需的地区却出现真空。

在信息发布和传递方面,受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的制约,加之缺少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导致信息发布的延误、重复和不统一。

在物流人才方面,专业的应急物流人员更是缺乏。

很多物资运来之后,当地自发组织的人员大多都不知道物资该如何分类、登记以及保管与分配。

在"5.12"之后,我们在应急物流方面的问题依然蔓延到灾后重建过程中,以至于影响到我们重建家园的成本、代价与效率。

由于应急物流涉及到政府、企业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组织,应该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二、构建应急物流体系的具体策略
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应当遵循系统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充分考虑应急物流系统与人员救助、灾民安置、志愿者服务、赈灾资金及捐款管理、公共安全、资源保护、巨灾保险保障、公共媒体信息等其它系统的协调性与相关性,把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合。

一个有效的应急物流系统应当包括以下4个子系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应急
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我们应当围绕这4个子系统的建设来有效提升我国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一)构建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及时、有效地应对灾害袭击,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工作。

建议按照政府组织职能划分和物流运作流程,联合组建一个列入政府应急预案规划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及下设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

从全国到各省、市、县、乡、镇、村有序建立起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机构架构、部门职责、人员构成、工作流程等。

(二)重新规划和构建应急信息系统信息流无疑是应急物流和救灾援助的一个瓶颈。

此次"5.12"地震爆发时,通讯瞬间中断,给指挥系统及时掌握、了解灾情带来极大障碍,反映了我们在这一环节缺乏必要的应急准备。

我们认为,构建应急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以下5个途径:①卫星遥感遥测--宏观监测,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的初步方位和破坏程度及重要基础设施的损毁情况;②移动通讯网专辟应急绿色通道--专门为救灾指挥体系提供通讯服务,避免因网络拥堵导致救灾指挥信息中断;③海事卫星电话提供应急通讯及时联络;④GPS全球定位系统辅助诊断交通线路车辆运行及道路受损情况;⑤启动应急信息指挥平台、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灾害情况、运输及仓储的最新信息。

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好救灾物资的筹集、采购、流通、配送等各项工作。

(三)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配送子系统是由应急物流中心和配送网络构成,应当考虑其布局形式、生产作业能力、应急物资的采购规模、品种与结构等相关构成要素。

政府应从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入手,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救援物资集散中心;②在物流节点城市下辖的区、县、乡、镇等区建立起三级集散、仓储、运输、配送作业枢纽,建立救灾物资的接收、保管、储备、分拨制度;③制定救灾物资采购与储备预案;④实现区域间物流与应急系统的协手对接;⑤应急物资的科学分类与监管、生产、储备、调拨。

(四)构建应急物流保障系统
与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医疗卫生、生活保障等子体系并列的应急物流保障系统,重点在于应急物流组织保障机制与应急物流人员管理。

应急物流的组织应该是由政府牵头、分工协作、政企合作、军民联手、众志成城。

在应急物流的组织保障体系中,涉及政府关键部门的有:交通管理部门、铁道、民航、公路运输、邮政系统及物流企业、民政部门、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政府应急办公室、海关总署、医药公司等。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重视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第一,应当考虑由多个物流企业加盟的救灾物流快速通道服务联盟预案;第二,依靠专业物流公司做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工作;第三,加强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和监督工作;第四,应当加强应急物流人员的管理。

来源:中国政协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