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总8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XXX市辖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XXXXXXX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五年九月XXX市辖区市辖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设计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年月日审批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日期:年月日目录1、项目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来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项目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作业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项目期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项目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项目自然地理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已有资料情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控制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图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引用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法律与法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完整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完整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完整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一、项目概述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维护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测绘工作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其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确权登记发证的质量和效率。

本技术设计书旨在为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工作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果的质量可靠。

二、作业依据1、《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4、《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6、项目所在地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三、测区概况测区位于_____,地理位置为_____,面积约为_____平方千米。

测区内地形以_____为主,地势_____,交通_____。

测区内农村居民点分布_____,房屋建筑结构以_____为主。

四、已有资料分析利用1、控制点成果:收集测区内及周边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包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作为本次测绘的起算依据。

2、地籍图、地形图: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比对,为本次测绘提供参考。

3、其他相关资料:收集测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等相关资料,了解测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和规划要求。

五、主要技术指标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_____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_____。

2、高程系统:采用_____高程基准。

3、比例尺:地籍图比例尺为 1:500,房产图比例尺为 1:500 或1:1000。

4、精度要求界址点精度: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相邻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5cm。

房屋测绘精度:房屋边长测量中误差不超过±005m,房屋面积测量中误差不超过±008m²。

六、测绘仪器设备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用于控制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一、引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角度出发,介绍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的相关内容。

二、测绘技术在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是通过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权利的登记、鉴定、评估等程序,确认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的权属和权利状况,并发放相应的证明文件。

测绘技术在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土地测量土地测量是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工作之一。

通过测量土地的面积、边界、地形和地貌等信息,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农村土地的权属范围,并为后续的登记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不动产界址标志的测绘不动产界址标志是确认农村土地权属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测绘界址标志,能够在实地上明确界线的位置和范围,确保土地权属的明确和依法保护。

3. 不动产登记地籍调查图绘制不动产登记地籍调查图是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将农村的实地情况准确地反映在地籍调查图上,包括土地边界、地块面积、与周边地块的关系等信息,为确权登记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是农村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重要文件,要求设计书内容准确完整、排版清晰美观、表达流畅。

1.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所需的信息,包括土地界址、权属人、建筑物信息等。

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确保其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农村不动产测量的规划和实施根据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的需求,编制测绘规划,确定测量的范围和方法,并组织实施测量工作。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不动产地籍调查图绘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不动产地籍调查图。

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技术方案设计

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技术方案设计

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技术方案设计一、方案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推进,需要设计一套科学、高效的技术方案来支持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技术方案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的全面覆盖、高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保护水平,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方案设计内容1.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建立一个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稳定、高效、安全和易用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的管理需求。

2.数据采集手段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手段,如人工录入、扫描识别、自动识别等,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应确保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和遗漏。

3.数据存储和处理: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

数据存储应做到安全可靠,同时支持数据的多渠道共享和快速检索。

数据处理应采用合适的算法和模型,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4.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设计一个便捷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接口,满足用户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数据的查询和分析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设置,实现数据的权限控制和保护。

5.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采用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技术,对用户的数据访问进行管理和监控。

6.技术支持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使各地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三、预期成效和收益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效和收益:1.提高登记工作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存储、处理和查询,提高登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
2.2.2图件
XXXX省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000正射影像图,套合行政村界线作为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引用文件
3.1法律与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X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4.5界址点精度5
4.6计量单位及精度6
5、设计方案6
5.1软、硬件配置要求6
5.1.1硬件配置要求6
5.1.2软件配置要求7
5.2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7
5.2.1技术路线7
5.2.2工作流程ﻩ8
5.3前期准备11
5.3.1组织建设ﻩ11
5.3.2工作计划ﻩ11
5.3.3资料收集11
5.3.4表册准备ﻩ11
5.9.4数据安全措施57
5.10进度安排ﻩ57
5.11安全生产60
5.12附录ﻩ60
1、项目概述
1.1项目来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及XXXX省国土资源厅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为实现农村地籍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马鞍山实际情况,在XXX市辖区选取4个行政村(34.41平方公里),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地籍数据库建设等工作。我单位通过参加XXX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招标的《XXX市辖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地籍调查测绘服务》项目,并中标第二标段暨XXX市XXX区XXXXX镇XXXX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村庄地籍调查(试点)项目。

xxx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xxx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XXX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1概述1.1目的任务1.1.1工作目的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以及《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的有关要求,XXX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于全县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参与经济宏观调控,落实各项土地严管措施,强化集约用地,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

1.1.2工作任务XXX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中地籍总调查和《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中土地总登记的规定,依据《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要求,以XXX域为单位,完成每宗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根据县级人民政府的确认文件,开展集体土地宅基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核发土地证书,确认集体土地使用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提升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管理水平。

1.2测区概况XXX位于河南省中部,汝河中游,隶属平顶山市,地处北纬33°39′~34°02′,东经112°43′~113°18′。

全县面积为730.30平方公里,东、西部多山,中部平原,与丘陵相间。

X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XXXX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XXXX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审核意见:设计负责人:审核人: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 概述 (1)1.1 任务来源 (1)1.2 测区概况 (1)1.3 测量内容及工作量 (1)2 已有资料利用 (2)3 作业技术依据 (2)4 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3)4.1 坐标和高程基准 (3)4.2 航摄要求 (3)4.3 数据文件命名要求 (4)4.4 精度要求 (4)5 拟投入人员、仪器设备和软件 (6)5.1 投入人员 (6)5.2 仪器设备和软件 (6)5.3 LIDAR设备参数 (7)5.4 工期安排 (8)6 项目实施总体技术路线 (8)6.1 项目实施总体技术路线和流程图 (8)6.2 测区航线布设 (9)6.3 地面参考站 (14)6.4 参考面测量 (15)6.5 向下工序提交的数据成果 (17)6.6 LIDAR数据处理 (18)6.7 DEM制作 (21)6.8 DOM制作 (22)6.9 各项关键技术指标控制 (23)7 测量报告的编写 (23)8 安全生产措施 (24)8.1 人身安全 (24)8.2 仪器设备资料安全 (24)8.3 驻地安全 (25)8.4 社交安全 (25)9 质量控制措施与检查验收 (25)9.1 质量控制措施 (25)9.2 成果资料检查验收 (26)10 保密要求 (27)11 提交资料 (27)11.1 文字材料 (27)11.2电子版材料 (27)12 附表 (28)1概述1.1任务来源受四川省XX市XX县农业局的委托,由XXXX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航空摄影测量工作。

为使该项目工作有序的开展和确保测绘成果质量得以有效控制,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农村宅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农村宅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农村宅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工程概况现XXXXXXXXX需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我单位受丽江市古城区国土局委托,负责该项目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XXXXXX位于丽江市正南方向 , 素有“XXX大门”之称,地处东经XXX°XX′ XX〃,北伟 XX°XX′XX″。

乡政府驻地为 XX村委会 XX自然村,海拔 XX米,离城区 XX公里,东临 XX江与 XX县 XX乡隔江相望,与 XXX接壤,南与 XXX镇毗邻,西与 XX县 XX乡、黄山镇相接,北与 XXX乡、 XXX乡相连。

是一块盆地,俗称 XXX。

XXX总面积 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X亩,森林面积 XX亩。

辖 XX、XX、XX、XX、XX、XX、XX、XX、XX、XX十个村, XX个村民小组,有 XXX户, 18887 人,民族有汉族、彝族等。

通 XX至 XX的公路顺着 XXX穿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坝区公路96%实现了道路卫生化,山区组组通公路,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加强道路、水利、教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增强了该乡的发展后劲。

2地籍控制网布设依据与原则2.1 布设依据2.2 布设原则(1)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平面控制测量按其测区范围、精度要求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3)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4)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5)精度高的网点可作为精度低的控制网起算点;(6)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XXX市辖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XXXXXXX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五年九月XXX市辖区市辖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测绘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设计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年月日审批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日期:年月日目录1、项目概述 (1)1.1项目来源 (1)1.2项目目的 (1)1.3作业范围 (1)1.4项目期限 (1)2、项目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2)2.1项目自然地理概况 (2)2.2已有资料情况 (2)2.2.1控制点 (2)2.2.2图件 (2)3、引用文件 (3)3.1法律与法规 (3)3.2行政规章 (3)3.3技术规程及标准 (3)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4.1坐标系统 (5)4.1.1平面系统与投影方法 (5)4.1.2高程系统 (5)4.2比例尺 (5)4.3分幅与编号 (5)4.4 地籍编号 (6)4.4.1 宗地代码 (6)4.4.2 界址点编号 (6)4.5 界址点精度 (7)4.6计量单位及精度 (7)5、设计方案 (8)5.1 软、硬件配置要求 (8)5.1.1 硬件配置要求 (8)5.1.2 软件配置要求 (8)5.2 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 (9)5.2.1 技术路线 (9)5.2.2 工作流程 (10)5.3 前期准备 (14)5.3.1 组织建设 (14)5.3.2 工作计划 (14)5.3.3 资料收集 (14)5.3.4 表册准备 (15)5.3.5 软硬件准备 (15)5.3.6 宣传培训 (15)5.4 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 (16)5.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16)5.5.1 权属调查 (16)5.5.2 地籍图编绘 (23)5.5.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 (28)5.5.4 土地登记发证 (33)5.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 (36)5.6.1 地籍控制测量 (36)5.6.2 1:1000地形要素图测绘 (39)5.6.3权属调查 (48)5.6.4 地籍测量 (53)5.6.5 农村地籍数据库建设 (57)5.6.6 成果数据整理 (61)5.7房屋调查与测量 (61)5.7.1作业方法 (61)5.7.2房产平面图要素测量 (62)5.7.3数据处理与图形编辑 (62)5.7.4房屋调查 (65)5.7.5房屋面积计算 (67)5.8成果提交 (70)5.8.1控制测量成果 (70)5.8.2权属调查成果 (70)5.8.3注册登记发证成果 (71)5.8.4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成果 (71)5.8.5其他表格和文字成果 (72)5.8.6数据成果 (72)5.9 质量保障措施 (72)5.9.1 组织管理措施 (72)5.9.2 资源保证措施 (73)5.9.3 质量控制措施 (74)5.9.4 数据安全措施 (76)5.10 进度安排 (77)5.11 安全生产 (80)5.12 附录 (80)1、项目概述1.1项目来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及XXXX省国土资源厅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为实现农村地籍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马鞍山实际情况,在XXX市辖区选取4个行政村(34.41平方公里),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地籍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我单位通过参加XXX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招标的《XXX市辖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地籍调查测绘服务》项目,并中标第二标段暨XXX 市XXX区XXXXX镇XXXX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村庄地籍调查(试点)项目。

1.2项目目的完成XXXX村区域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村庄房屋调查,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

为XXXX村区域内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二年技术跟踪服务(自本项目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1.3作业范围XXXX村隶属于XXX市XXXX区XXX镇,面积约13.01平方公里。

1.4项目期限(1)合同签订之日起120日内完成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形成外业调查成果;(2)合同签订之日起150日内完成外业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3)合同签订之日起210日内完成数据库建设与检查验收;(4)合同签订之日起240日内完成数据资料整理归档与移交工作;(5)合同签订之日起300日内配合各区政府完成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2、项目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2.1项目自然地理概况本项目第二标段XXXX村隶属于XXXX省XXX市XXXX区XXX镇,位于XXX镇西南,南部为姑溪河水域,境内水网交错,地形主要以水塘和田地为主。

居民地约由19个自然村组成,分布较散,居民地周围树木较多,境内道路错综复杂主要由薛花乡村公路、村村通水泥路和乡间小路组成,作业正值夏季,雨水较多,给调查和测量带来很大困难。

2.2已有资料情况2.2.1控制点选取了测区附近已有的XXX市D级控制点5个(GD047、GD048、GD049、GD050、GD057)作为首级控制点,经我单位实地检查,控制点埋石保存良好,无损坏现象,通过我单位的检验,可以利用。

坐标为1980西安坐标系(利用已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通过XXX市坐标转换系统转换获得)。

2.2.2图件XXXX省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000正射影像图,套合行政村界线作为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引用文件3.1法律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X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5)《XXXX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6)《土地调查条例》。

3.2行政规章(1)《土地登记办法》(2007,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等;(2)《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3)《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4)《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01号);(5)《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资厅发[2012]54号);(6)《XXXX省集体土地范围内民宅登记发证工作指导意见》(建房[2011]260号)。

3.3技术规程及标准(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07,TD/1014-2007);(2)《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3)《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H/T1004-2005);(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H/T1001-2005);(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2010);(8)《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0)《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2015.5)(11)《地籍测绘规范》(1994,CH5002-94);(12)《地籍图图式》(1994,CH5003-94);(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6)《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18)《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19)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部最新颁布标准);(2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2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2)《XXXX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方案》;(23)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坐标系统4.1.1平面系统与投影方法平面坐标系统(1)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采用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4)房屋调查采用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宅基地调查、房屋调查成果,利用市国土局提供的XXX市坐标转换参数,将已有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相应的转换。

投影方法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117°00′。

4.1.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比例尺(1)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1:5000比例尺。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1:1000比例尺。

(3)宅基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1:1000比例尺。

4.3分幅与编号(1)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图幅编号、图名在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进行细化。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

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图内的主要村民小组名称为图名。

村民小组被分割为多个图幅时加顺序号表示,如:陶墅1、陶墅2……。

(3)宅基地使用权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

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图内的主要村民小组名称为图名。

村民小组被分割为多个图幅时加顺序号表示,如:陶墅1、陶墅2……。

(4)房屋调查成果包含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果和宅基地使用权成果中。

4.4 地籍编号4.4.1 宗地代码(1)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顺序号。

(2)编码方法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执行。

4.4.2 界址点编号(1)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地籍数据库中界址点编号在地籍子区范围内统一编号,界址点编号采用1、2…表示,并保证界址点号唯一,如果为实测界址点,加前缀J表示,如为图解界址点,加前缀T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