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纹尖塘鳢胚胎和前期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池养珠江斑鱯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池养珠江斑鱯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第2O卷第4期2005年12月大连水产学院JOURNALOFDALIANFISHERIESUNIVERSITYV oL2ONn4Dec.2OO5研究简报?文章编号:1000—9957(2005)04—0352一o4池养珠江斑鳢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朱新平,陈煜慈,谢刚,陈永乐,李新辉,刘毅辉,杜合军,郑光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摘要: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鲮Mystus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鲮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鲮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第l针注射PG(鲤)+£一A+DOM,第2针注射LRtf—A+DOM+HCG.对斑鲮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C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l730ra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关键词:珠江斑鲮;人工繁殖;胚胎发育中图分类号:5"961.2文献标识码:A斑鲮Mystusguttatus俗名鲥鱼,芝麻鲥,西江鲋,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流域,为珠江水系四大名鱼之一¨.斑鲮个体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颇高,但因其性成熟年龄较高,怀卵量较少,其资源日渐减少.近年来,有关斑鲮人工繁殖及其生物学研究的报道很少引,而对斑鲮胚胎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1材料和方法1.1亲鱼培育2003年秋,于佛山市顺德区一养殖场获取170尾成鱼作为后备亲鱼(该批鱼是1999年购人的西江野生1龄鱼苗放养于池塘,经4年饲养大的成鱼),放养于珠江水产研究所池塘单独培育,2004年3月中旬,将鱼转人另一个经过清淤的0.2hm.专塘进行强化培育.每天定时,定量投喂冰鲜鱼块,加喂少量维生素E,维生素C,卵磷脂,甜菜碱和鱼肝油等5种添加剂,混合后用淀粉黏合于饲料鱼中投喂.池塘中设增氧机定时增氧,4月中旬开始定时冲注少量新水.3月下旬第1次检查雌亲鱼时均探不到卵子,5月上旬检查时,外观鱼体健壮,一部分雌鱼腹部轻微膨大,多数雌鱼被探到有卵,但卵粒较细小,不够饱满,解剖雌鱼观察,性腺成熟系数仅为2.5%,故判定卵子尚未达到完全成熟.5月末检查时,雌鱼腹部比以前膨大,饱满,色泽黄,晶莹,大多数雌鱼都能探到卵子,但雄鱼仍挤压不出精液,此时多数雌,雄鱼生殖孔微红,个体重约为 2.5~3.5kg.笔者判定亲鱼性腺发育已趋成熟,可以于近期内进行人工催产试验.1.2亲鱼雌雄的鉴别及性成熟亲鱼的挑选区分已达性成熟年龄的雌,雄亲鱼,需仔细观察其生殖孔.雌鱼的生殖孔较大,且周围稍鼓胀;雄鱼的生殖孔较小,周围稍下凹,有白色网状条纹.雄鱼精巢呈分枝(指)状(与长吻能相似,但精巢发育比长吻能差)J.判定性成熟亲鱼的主要依据是:1)雌鱼腹部膨大,两侧稍能显出卵巢轮廓,手摸有明显松软感,其生殖孔稍红,鼓胀.2)雄鱼生殖孔微红.收稿日期:2004?12.17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兴渔专项资助项目(200301CO1)作者简介:朱新平(1964一),男,副研究员,博士.E—mail:*******************第4期朱新平,等:池养珠江斑鳗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3531.3人工催产及授精方法人工催产应挑选鱼体健壮,无伤的雌,雄亲鱼.采用探卵技术,便可判定可否进行催产.若雌鱼经判定可以催产,则同一塘内的雄鱼也可进行催产.催产用水为经曝气的自来水与新鲜塘水的混合水,受精卵孵化用水为经曝气的自来水.通过注射外源药物诱导雌鱼排卵,注射分2次,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浅凹处,间隔时间约为24h.在注射第2针后,应将雌,雄亲鱼分放不同的水池,以免因亲鱼发情而使雌鱼被雄鱼弄伤.催产雌,雄亲鱼的比例可为3—5:1.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人工授精时,先取出雄鱼精巢,将其分成数份,继之轻压雌鱼腹部挤出"离巢"卵子于小盘内,再将碎精巢与生理盐水混合后立即倒入小盘,用羽毛轻轻搅拌,使卵充分与精子混匀受精,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2结果笔者于2004年6—7月先后对斑鲮进行4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见表1.表12004年斑鲮人工催产情况Tab.1Thedataofartificialinducedspawningofspottedlongbarbelcatfishinpondsin2004注:表中"最高受精率"是指该批被催产鱼中受精率最高的1尾鱼.斑鲮成熟卵子呈圆形,黄色,卵子直径为3.1—3.8mm,外包1层较厚的卵膜.卵子受精后约l5min开始吸水.吸水后最大卵径为4.0—4.2mm.受精卵黏性很小,不黏盘和羽毛,洒在网片上稍能黏附着.随着发育进程,不久卵子黏性全失.卵膜透明(但透明度远比家鱼的差),故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胚胎发育情况.胚胎发育程序与家鱼的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1)吸水层相对比家鱼的小得多,胚盘隆起及其后的胚胎分裂群的大小(与卵黄部分相比较)比家鱼的小;2)家鱼胚胎发育至尾鳍期后,卵黄随着胚体向后延伸而逐渐向后拉长,但斑鲮胚胎此时的卵黄却不拉长,而只是胚体后部继续发育延伸,肌节增多,到一定时间后胚体后部开始与卵黄分离,并且围绕着卵黄逐渐延长,直到胚体头和尾端差不多相碰时,胚体将破膜孵出;3)胚体自肌肉效应期起至孵出止,其扭动程度不如家鱼的强烈,仅仅是尾部常作摆动而已,发育至心跳期后,胚体间歇转动.在水温27.5℃下,受精卵发育经17h30m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所需时间约为55h.胚胎发育过程和所需时间见表2.表2斑鳢胚胎发育过程Tab.2Embryonicdevelopmentofspottedlongbarbelcatfish发育期距受精时间发育期距受精时间发育期距受精时间受精032细胞期4h18rain胚孔封闭期20h胚盘隆起1h10min64细胞期4h50rain神经胚期21h15min2细胞期2h15min128细胞期5h25rain肌节出现期(4节)22h5rain4细胞期2h45rain多细胞期6h20rain肌肉效应期28h10rain8细胞期3h14rain囊胚中期8h55rain心跳期39h5rain16细胞期3h45rain原肠中期17h30rain孵出55h10rain注:表中数据是在水温(27.5±O.5)℃条件下测得的.3讨论野生斑鲮鱼苗可放入静水池塘人工驯化和培育至性腺完全成熟的亲鱼,斑鲮最小性成熟年龄一般为5—6龄.本试验中,笔者催产的斑鲮雌,雄亲鱼均为5龄,但是雌鱼的怀卵量相对较少.因此,354大连水产学院第2O卷生产上使用的亲鱼应选6龄或稍大些为好.在培育雌亲鱼的过程中,可在投喂的冰鲜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C,卵磷脂,鱼肝油和甜菜碱等,这对促进卵巢的发育十分有效,可使雌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0%以上,并能够使大多数亲鱼催产后排卵顺畅(顺产).但是,雄亲鱼的性腺发育普遍比较差,精巢饱满度低,颜色不够白.因此,宜于催产前1~2个月开始对雄亲鱼进行多次适量的外源激素诱导其性腺发育(催熟),这样,得到的精巢可能会比较理想.大多数斑鲮产出的卵子的受精率都相当低,有些鱼的卵子甚至未受精,还有些鱼的卵子与精巢液进行人工授精后不到1h便全部死亡变白,只有个别鱼的卵子的受精率较高.据了解,同行中对斑鲮进行人工授精的结果也是如此.本试验中,虽然用肉眼观察到的雄鱼精巢不太理想,但镜检到的精子在遇水激活瞬间,其激烈游动的程度还是很高的.由此推断,精子的成熟度不是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出在卵子方面.笔者发现,经催产的雌亲鱼,若轻压其腹部能顺畅流出大量卵子,但此时的受精率都比较低,且卵子"离巢"后能够受精的时间是相当短的.因此,掌握好卵子合适的受精时间很关键.斑鲮胚胎孵化率的高低与受精卵的质量和其孵化密度有关,笔者的经验是孵化密度宜疏,有条件的应以弱流水式孵化为佳.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经培育的斑鲮雌亲鱼从性腺完全成熟至性腺开始退化,一般为30d左右.若此期间亲鱼受惊扰过多(如多次拉网等),会明显加速亲鱼的性腺退化.在本试验中(表1),6月3日和6月7日进行人工催产的雌鱼产卵率都较高,个别鱼卵的受精率也较高,但7月6日催产的5尾雌鱼腹部明显变小,且都没有排卵,连续拉网检查,同一池塘中的多尾雌鱼都探不到卵.这与长吻鲍雌亲鱼的性腺成熟至退化的过程很相似J.因此,在培育斑鲮亲鱼时,应备有多口小面积池塘(0.07~0.13hm),在各池塘中轮流挑选亲鱼催产,以减少拉网次数,避免因拉网挑选亲鱼而惊扰其它性腺已成熟的亲鱼;同时,每批催产的亲鱼数和组合应尽可能多些.参考文献:[1]潘炯华.广东淡水鱼类志[M].广东:科技出版社,1985.141—142.[2]李骏珉,许镇平,陈洁,等.斑鳗的人工繁殖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1998,(1):30—32.[3]陈煜慈,邬国民,李恒颂,等.珠江斑鳇年龄和生长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9,(4):62—66.[4]张耀光,罗泉笙,钟明超.长吻脆精巢及精子结构的研究[J].水生生物,1993,(3):246—251[5]钟麟,李有广,张松涛,等.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50~53. Theartificialpropagationandembryonicdevelopmentofspotted longbarbelcatfishMystusguttatusinpondsZHUXin—ping,CHENKun—ci,XIEGang,CHENY ong—le,LIXin—hui,LIUYi—hui,DUHe-jun,ZHENGGuang—ming (PearlRiver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Guangzho u510380,China)Abstract:Theartificialpropagationincludingbroodfishcareanddeterminationofsexandma turityandembry—onicdevelopmentofspottedlongbarbelcatfishMystusguttatuswerestudiedinponds.Twom ethodsofinjection ofagonadotropiehormonewereusedintheartificialspawningatanintervalofabout24hoursb etweenthein—jections.Theagentswerepituitaryglandfromcommoncarp,luteininghormonereleasinghor moneanalogue(LRH—A)anddomperidone(DOM)inthefirstinjectionandLRH—A,DOMand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inthesecondinjection.Themethod(slicetestestopiecesanddilutionwithphysi ologicalsa—lineandpouringitintotheeggsjustpressedoutandstirringthemixture)wasadoptedintheartifi cialfertiliza—tion.Theembryonicdevelopmentwasobservedanddescribed.Thefertilizedeggdevelopedt ogastrulastage17hoursand30minutesafterfertilization.andsomeembryosbegantohatch55hoursafterfert ilization.Keywords:Mystusguttatus;artificialpropagation;embryonicdevelopment。
卵形鲳鲹早期发育阶段的研究

early development of Z ovatus;feeding habits and growth of larval、juvenile and young Z ovatus;effects of light
on
feeding.growth and survival of larval Z ovatus;body
development of branchial apparatus of Z ovatus;finally study temperature follow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development of Z
on
the effects of
can
keep stable.
The body colors variation and fins develop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Z ovatus larval were observed and
photographed.The body
colors variation of Z 17
were covered melanin.
During the days increased,the melanin was depth.At 22 DAH,body colors changed into brown.At 30 DAH,body colors changed into argent.The change of the body colors of young fish had completed.The sequence of fins development is pectoral fin, caudal fin,dorsal fin,anal fin,ventral fin。At l 7 DAH,fins development had comple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colors variation and fins development of z ovatu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ts associated glands was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in r
尖塘鳢繁养殖概况与建议

鱼 150 ~ 200 尾/ 米’ 经约 10 ~ 15d 适应性暂养, , 全
长达 3 一 厘米时转人网围。网围放养密度为 100 3.5
每亩设 8 一 个。 10 根据尖塘鳍性温顺 、不善游动,怕光、喜洞居, 夜晚活动较强的生活习性。人工养殖要修筑鱼巢。鱼 巢采用直径 11厘米、 35 厘米的塑料管,每 10 个 长 扎成一排, 视养殖密度每亩约 100 排。人工鱼巢管要 离开塘底 20 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 避免管内 积聚泥土、 鱼粪。或放置较大直径竹筒、 瓦管。结合 水质管理, 可种养水浮莲、 水葫芦、 黑叶轮藻 (俗称 茜草) 等水生植物, 提供尖塘鲤苗栖息居所的同时又 可消化富余的有机物, 改善水质。 泰国尖塘鳍耐酸 、 耐低氧,通常情况不易因水质 变坏而死亡。养殖水体以 偏肥、 褐、 绿色为好。转人 成鱼养殖可逐渐增加水深至 1.5 米以上, 养殖后期适 量换水,每月用 10 公斤 / 亩生石灰全塘泼洒,在夏 季可视水质状况,可间隔使用含氯制剂全塘泼洒消 毒。投放鱼种一段时间后, 适当混养缩鱼,有利水质 的稳定。
水泥池为长方形, 1.5 米,面积 10 - 20 米 ’ 深 , 水深 50 ~ 80 厘米, 设置气石约 1个 / 米 z。在培育期 间视水质状况套换水3 一 次, 4 保持水质清新, pH值
7 .5 ~ 8 为长方形, 深 2.5 米, 面积 300 一 米 z, 600 底质为沙壤,四周铺 贴农用塑料薄膜。水深 50 一 厘米。在放苗前用生 100 石灰 50 公斤和茶鼓 30 公斤清塘,并施肥培育水质, 使水体透明度达 25 厘米左右。水质保持 “ 肥、活、 嫩、爽” 。 (2) 仔鱼至 1.5 厘米时的培育 收集人工繁殖的受精卵于水泥池中进行孵化。仔 鱼孵出至平游时,用体积估算法测算全池的仔鱼数 量。放养密度 6000 一 1000() 尾 / 米 z。仔鱼发育至卵 黄囊基本吸收完毕, 转人混合营养期时, 开始投喂自 主配制的人工饲料和小型浮游动物等饵料,小型浮游 动物用网绢过滤后全池泼洒投喂一次 / 天; 人工饵料 每天投喂 3 一 次。培育后期减少人工饵料而增加活 4 饵料的投喂量。培育 35 - 40 天后,鱼苗可长至 1.5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作者:曹昆徐献民韩晓磊宋亮徐建荣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8期摘要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人工繁育的探索,发现2龄种鱼经HCG催产,水温29 ℃条件下40 h产卵,受精卵56 h孵出仔鱼,仔鱼孵出4 d后卵黄囊全部被吸收,仔鱼开口并进入平游阶段。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生物学特性;人工催产中图分类号 S961.2;S965.1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26-01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俗称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P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cidei)塘鳢科(Ele-otrida)尖塘鳢属(Oxyeleotris)。
原产于湄公河水系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无细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之一,市场潜力巨大[1-2]。
我国的引进途径比较复杂,目前进行了多次引种。
云斑笋壳鱼成为广东、上海大批量进口的水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笋壳鱼5 000 t以上[3-4]。
因此,进行笋壳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江浙沪地区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渔业具有积极意义。
1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云斑尖塘鳢形状酷似笋壳,体形长且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
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嘴唇上方、头背部最高处。
口上位,吻短而钝,下颌突出。
背鳍2个且分离,前背鳍条为硬棘;臀鳍圆;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形。
体被栉鳞,头背被圆鳞,体色为黄褐色,体侧具5~6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背部有暗绿色线纹,腹部淡黄色,体色会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鳍上也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
1.2生活习性云斑尖塘鳢为底栖穴居鱼类,喜居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水体的底部、草丛、砂石缝隙或洞穴之间。
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自交与杂交子一代幼鱼生长性状及杂交优势分析

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自交与杂交子一代幼鱼生长性状及杂交优势分析李敏;李春枝;黄永强;李本旺;王晓斌;莫介化;陆昌胜【摘要】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Oxyeleotris groups including the selfing of MM (O. marmoratus ♀× O. marmoratus ♀ ), the selfing of LL (O. lineolatus ♀× O. lineolatus 5 ) and their cross ML (O. marmoratus ♀×O. lineolatus )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after 35 days of grow-out showed that the final mean weights were higher for the ML(1.6496±0.0501g) than the MM (0.9353±0.1426 g) and the LL(0.6690±0.0687 g). The length of ML was(53.63±0.83) mm, MM was (42.99±2.21) mm, LL was (69.70±4.47 ) mm.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heterosis was 105.65%.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ross compared with the self fertilized was improved up to 76.37% for MM and 146.58% for ML. The juvenile of crossbreed F1 is a good variety in growth-performance.%分析了由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的杂交子一代3个实验组鱼的生长性状以及杂交子代的杂交优势.结果表明,养殖35d后,云斑尖塘鳢与线纹尖塘鳢的杂交子一代幼鱼较云斑尖塘鳢幼鱼、线纹尖塘鳢幼鱼生长速率大;杂交尖塘鳢体质量为( 1.6496±0.0501)g,比云斑尖塘鳢体质量(0.9353±0.1426)g和线纹尖塘鳢体质量(0.6690±0.0687)g差异显著(p<0.05);杂交尖塘鳢的全长为( 53.63±0.83) mm,比云斑尖塘鳢全长(42.99±2.21 )mm差异显著(p<0.05);从生长速率上看,杂交尖塘鳢幼鱼的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平均为105.65%,超过云斑尖塘鳢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为76.37%,超过线纹尖塘鳢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为146.58%.在相同的人工养殖环境下,杂交使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幼鱼的生长得到了改良.【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尖塘鳢;杂交;生长;杂种优势【作者】李敏;李春枝;黄永强;李本旺;王晓斌;莫介化;陆昌胜【作者单位】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127;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127;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127;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127;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127;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127;东莞市南方特种水产研究所,广东东莞523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99在我国引种并养殖的尖塘鳢主要有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
沙塘鳢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沙塘鳢胚胎和仔鱼发 育的初步研 究
张德 志 , 郑卫 东
(. 1葛洲坝 中华鲟研究所 , 湖北宜 昌 4 3 0 ; 4 12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湖北荆 州 44 0 ) 30 0 摘 要 : 沙塘鳢 ( dnousosua 胚胎和仔鱼的发 育进行 了观察 , 对 O otbt b r ) i c 描述 了各发 育阶段的 形态特
维普资讯
第1 5卷第 2期
20 0 8年 2月
现 代 农 业 科 学
Mo e Agi u tr lS in e d m r l a ce 2 F b 2O e .0 8
文 章 编 号 :0 54 5 2 0 )20 4 -3 10 -60(0 8 0 -040
(C ie tr o e ac ntueo ehu aYi ag, u e4 3 0 C ia hn s Sug nR s rhIstt f zob , c n H bi 4 0, hn ; e e e i G h 1
Y nt i r i ei sac ntueC ie cdmyo i eyS i csJnzo , u e4 4 0 , hn ) ag eRv s rsRe rhIstt, hns A ae f s r ce e ,ighu H bi 30 0 C ia z eFh e e i e Fh n
2 结 果
2 1 卵的形 态 .
沙 塘鳢 的成 熟 卵呈 金 黄色 , 圆形 , 径 1 4 椭 直 . 5~1 8 .2
mm, 近动物极端 的卵膜具丝状粘着丝 。当卵授精后 , 卵膜迅 速 吸水 , 周隙扩张 , 卵的形 状呈 “ 米棒状 ” 在受精 使 玉 , 口
的植物极可见大小不一 的油球 , 卵吸水 后 , 的长径在 15 卵 .2
4种虾虎鱼类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与比较

剂量为每 1 000 g 体质量注射 LHRH - A2 ( 促黄体生成激素释 放激素) 8 ~ 15 μg[2],或者每1 000 g 体质量注射 HCG( 人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 350 ~ 400 IU。( 2) 线纹尖塘鳢雄鱼: 2013 年 4 月 2 日购自海南断山渔业有限公司三亚笋壳鱼繁育基 地,空运至南京。水温 24 ~ 27 ℃ 暂养 7 ~ 10 d 后,选择体质 健壮的雄 鱼 进 行 人 工 催 产,剂 量 为 每 尾 注 射 PG ( 脑 垂 体) 1 mg + HCG 350 ~ 400 IU。( 3) 河川塘鳢雄鱼: 2012 年 3 月 15 日购自 江 苏 省 宝 应 县 射 阳 湖 镇 平 江 村 宋 泾 河 流 域。水 温 22 ~ 25 ℃ 暂养 7 ~ 10 d 后进行人工催产,剂量为每 1 000 g 体 质量注射 LHRH - A2 5 ~ 8 μg + HCG 200 ~ 300 IU。( 4) 鸭绿 沙塘鳢雄鱼: 2012 年 4 月 12 日购自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太 子河流域,在江苏省溧阳市金泉特种水产繁育场暂养 20 d 左 右,于 5 月 2 日运回实验室。水温 20 ~ 23 ℃ 暂养5 ~ 7 d 后进 行人工 催 产,剂 量 为 每 1 000 g 体 质 量 注 射 LHRH - A2 2 ~ 4 μg + HCG 250 ~ 350 IU。
的研究发现它们均具有非常发达的植入窝黄颡鱼的植入窝呈井状长吻其袖套中分别含有16个或3040个线粒体且呈多层排列10的尾部则为9等相同这4种虾虎鱼类精子的尾部轴丝两侧都有比较发达的侧鳍而有些鱼类的精子则无侧鳍如鲤鱼11鞭毛是精子的运动器官stoss13认为侧鳍可能改善精子鞭毛的游泳速率有利于提高受精率而afzelius14则认为侧鳍与精子游泳速率的提高无多大关系侧鳍的有无是否影响精子的游泳速率从而影响受精效率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
河川沙塘鳢胚后发育及仔鱼饥饿试验研究

河川沙塘鳢胚后发育及仔鱼饥饿试验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繁殖前强化。
亲本强化培养条件为控温,充氧,1~2d换水1次,投喂鲜活饵料。
人工判断强化亲本达到成熟标准后,采用半干法进行人工受精,所得半浮式黏性受精卵使用专有黏土脱黏,得到相互分离受精率高的成熟受精卵。
将受精卵于(21±1)℃水体中孵化,直至仔鱼出膜。
出膜仔鱼通过人工捕捞鲜活饵料进行喂养,培养水温为常温,采用日龄观测法,通过体式显微镜NikonSMZ1500每日取样进行显微观察并拍照记录,以50%个体出现新特征作为划分发育时期的标准。
改良的Bouin氏液对各发育阶段样品进行固定,以备复查。
试验具体步骤是采集人工孵化的河川沙塘鳢仔鱼900尾,分2组开展试验,600尾正常喂养,300尾饥饿处理;每日随机观察10尾正常组仔鱼的形态发育变化和食性的转变;每日随机抽取测定10尾饥饿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
不可逆点PNR的确定:每天随机抽取测定饥饿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初次摄食率=肠道内有食物的仔鱼尾数/总测定仔鱼尾数×100%,确定初次摄食率最高值,当所测定的初次摄食率低于最高摄食率的1/2时,即为不可逆点PNR的时间,PNR用孵化后日龄表示[14]。
2结果与分析2.1胚后发育形态特征2.1.11日龄仔鱼河川沙塘鳢刚出膜的仔鱼通体透明,血流已遍布全身(眼下、鳃丝、尾鳍等均已存在),血液为红色,出现1个鳔,仔鱼周身黑色素明显,尤以头部、第1和第2背鳍部分、卵黄囊两侧、尾部靠尾端1/3处、尾基部和围心腔部最为集中,色素形状可变,存在点状和星芒状2种状态;卵黄囊较大,椭圆形,长度约占身體1/3,卵黄囊内油球大小不一,中间小而密,边缘大而疏;眼大,黑色且银膜已经出现;听囊内耳石清晰可见,后耳石明显大于前耳石,是前耳石的3倍;口已开启,下颌能活动且长于上颌,颌上已出现倒钩状牙齿;鼻孔已经形成;卵黄囊背侧为曲型肠道,消化道已经畅通,少数仔鱼肠道开始蠕动且有初便在肛门处;各鳍已经形成且十分明显,腹鳍胸置,背鳍已经分化成2部分,尾鳍为圆尾型,背鳍鳍条数为(Ⅳ+8),胸鳍鳍条数为8,腹鳍鳍条数为4,臀鳍鳍条数为6,尾鳍鳍条数为12;鳃弓数为4,且上面布满鳃丝,鳃盖骨已经长成,鳃盖膜清晰可见;尾索基本笔直;肌节为30节(图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 方 & 水 & 产
’()*+ ,+-./ 0-1+23-21 ’4-2.42
5(67 ! ,8(7 " 9):; ,!##$
d. e v ce 线纹尖塘鳢胚胎和前期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er n s cie Re S t h > ies > ig莫介化 r ,李本旺 ,张邦杰> ,张瑞瑜! , R e y h p is > ,黄永强> ,陆昌胜= ,潘& 雷> F 李春枝 Co ina ( >7 广东省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广东 东莞 A!=>!@ ;!7 广东省东莞市经贸学校,广东 东莞 A!=### ; h C =7 广东省东莞市南方特种水产研究所,广东 东莞 A!==%# ) uth o S
在池塘人工育苗,上网率比云斑尖塘鳢高,迅速成 为我国珠三角等地区笋壳鱼养殖的新种类。有关线 纹尖塘鳢的分类学位置、繁养殖生物学基础等已有
[ > B !] ,但其胚胎和前期仔鱼发育在国内外尚 过描述
未见报道。以往的同类研究均侧重于同属的云斑尖
[ = B %] 塘鳢和其他塘鳢科鱼类 。本文在人工养殖条件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资助项目:广东省科技兴海( 兴渔) 专项资金项目( !##" ) 作者简介:莫介化( >?@A B ) ,男,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和病害防治研究。C<D/-6:E:DF+G >!$7 4(D 通讯作者:张邦杰,H26:#@$?<!!%=!@!?
下,首次对自然产卵线纹尖塘鳢的胚胎和前期仔鱼
#/ $/ #! 卵裂期 ! ! 线纹尖塘鳢的卵裂方式属盘状
新的分裂沟,在第一次卵裂面的两侧并与之平行,
胞层次逐渐增多,排列也逐渐显现不规则,最后分 裂细胞形成明显的隆起的细胞团,形似桑椹,$. 9 。 后胚胎发育进入桑椹期( 图版!: ( ) #/ $/ "! 囊胚期 ! ! 胚盘细胞分裂继续,数量成倍 增多,细胞变得更小,排列成多层,细胞界线从中 央向边缘逐渐模糊不清,在原胚盘处形成举起的囊 胚。受精约 ## 9 后,胚胎发育进入囊胚期。随着 细胞的继续分裂,根据囊胚高度下降、囊胚的内胚 层向卵黄囊下包、囊胚腔清晰可见程度等,分为 。 早、中、晚 " 个时期( 图版!: & + * ) #/ $/ 0! 原肠期 ! ! 囊胚层细胞沿着卵黄的表面向 四周扩展、下包,随着细胞的不断内陷、集中、迁 移,在下包的胚盘边缘形成增厚的环带,即胚环。 胚环的出现为原肠胚的开始,此时离受精后约 #. 9。随着胚盘继续下包,细胞在一定区域集中、增 厚,形成胚盾。胚盘下包达卵黄部的 0 = ( ,胚环缩 小为胚孔,在植物极下端尚未被包围部分露出的卵 黄,为外露卵黄栓,胚体雏形开始形成( 图版 ! : , + $# ) 。 #/ $/ (! 神经胚期! ! 受精约 "& 9 "% 4;< 后,胚体 下包结束,胚孔逐渐变得模糊直到封闭。胚盾发展 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下陷形成神经沟,胚体雏形较 明显。接着神经板表面的上胚层开始分化,脑泡开 始形成;胚体稍有所增长,中部偏前开始出现 * 对 肌节。随后在胚体的中轴上出现脊索( 图版 !: $" ) 。
#! 结果
$" !# 胚胎发育 在室内水温 #* + #,- 下,线纹尖塘鳢的胚胎 发育历时 .% 9,个体间胚胎发育的时程差异可达 "% 多小时以上
[ $]
。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及外部形态
特征,其发育分期见表 $ 。 #/ $/ $! 受精卵的形态 ! ! 线纹尖塘鳢的受精卵浅 金黄色,略呈椭圆形,长径在 %/ (&" + %/ &%% 44, 短径在 %/ 0&% + %/ (.( 44 之间。受精卵遇水后卵 膜迅速吸水,卵周隙扩大,使卵的外形呈“ 茄子” 囊状,动物极端有成簇状粘丝,粘附在鱼巢附着物 上。卵膜游离端较大而圆,沿附着端逐渐变小,可 随水流摆动,悬浮在水中孵化。胚体位于囊的中间 偏游离端部分,与卵膜间的空隙极小,受精卵植物 极内明显见有分布均匀大小不一的油球,直径在 %/ %( + %/ $# 44 之 间; 吸 水 后, 卵 膜 的 长 径 在 $/ &#( + $/ *.( 44 之间,膨大端的短径在 %/ &#( + 。 %/ &&" 44 之间( 图版!: $ )
& & 线纹尖塘鳢( !"#$%$&’()* %)+$&%,’-* ) ,俗称澳洲 笋 壳 鱼, 属 塘 鳢 科 ( C62(*3-E/2 ) 、尖 塘 鳢 属 ( !"#$%$&’()*) 鱼类,原产地澳大利亚北昆士兰,为 暖水底栖穴居性鱼类。东莞市于 >??$ 年率先引进 试养,并 获 全 人 工 繁 养 殖 成 功。因 其 肉 质、色、 香、味与云斑尖塘鳢( !7 9,(9&(,’-*) 一样,且能
#$%& !" #’( ()%*+,-./ 0(1(2,3)(-4 ,5 !& "#$%&"’()* < 细胞期 <:4%’’ -,./% 8= 细胞期 8=:4%’’ -,./% #9 细胞期 #9:4%’’ -,./% 桑椹期 *(2>’. 囊胚早期 %.2’@ -,./% (3 1’.-,>’. 囊胚中期 *0$$’% -,./% (3 1’.-,>’. 囊胚晚期 ’.,% -,./% (3 1’.-,>’. 原肠早期 %.2’@ -,./% (3 /.-,2>’. 原肠中期 *0$$’% -,./% (3 /.-,2>’. 原肠晚期 ’.,% -,./% (3 /.-,2>’. 神经胚期 +%>2>’. -,./% 胚孔封闭期 -,./% (3 1’.-,()(2% 4’(-0+/ 肌节出现期 .))%.2.+4% (3 *@(*%2% -,./% 眼囊出现期 .))%.2.+4% (3 (),04 &%-04’% -,./% 听囊出现期 .))%.2.+4% (3 (),04 4.)->’% -,./% 晶状体形成期 -,./% (3 %@% ’%+3(2*.,0(+ 肌肉效应期 -,./% (3 *>-4>’.2 %33%4, 心脏跳动期 5%.2,:1%.,0+/ -,./% 出膜前期 )2%:5.,450+/ -,./% 出膜期 5.,450+/ -,./% = 5 #7 *0+ < 5 77 *0+ 87 5 77 *0+ 8? 5 #7 *0+ 99 5 77 *0+ 9# 5 #7 *0+ 9; 5 77 *0+ 9? 5 77 *0+ #7 5 #7 *0+ #" 5 77 *0+ #= 5 #7 *0+ #B 5 77 *0+ "# 5 77 *0+ "? 5 #7 *0+ 第三次卵裂的分裂面在第一次卵裂面的两侧并与之平行,分裂成 < 个大小相似的细胞。 第四次卵裂的分裂面在第二次卵裂面的两侧并与之平行,分裂成 8= 个大小相似的细胞。 胚盘再次经裂形成 #9 个大小略有差异的细胞。 胚盘继续经裂和纬裂,细胞多层,细胞数越来越多,细胞界限逐 渐模糊,形如桑椹。 细胞数量众多,界限不清晰,原胚盘处形成举起的囊胚。 囊胚体高度比早期低,囊胚与卵黄分界比较明显,在卵黄囊上部 近 8 A " 处,油球增加。 囊胚高度继续降低,呈低帽状,覆盖在卵黄囊上部 8 A # 处。 胚盘开始下包,在下包卵黄囊 9 A ; 时,胚盘边缘形成增厚的环带, 即胚环。油球变小增多,填充卵黄囊腔。 胚盘继续下包,达卵黄囊 8 A 9 C 9 A # 时,在胚环一侧出现明显增厚 胚盾。 胚盘继续下包,形成雏形胚体。 胚体下包形成胚孔,未被包围部分稍微隆起形成外露卵黄栓。油 球向一侧偏移,胚体前端有突起,形成胚体的脊柱,出现神经板、 脊索。 胚体下包完毕,胚孔关闭,脊索呈柱状。胚体前端出现脑泡。 胚体中部出现肌节 < 对。脑泡开始分化,为前、中、后 # 节。 头部出现 9 个圆形团块,即眼原基。体节增多,为 89 C 8# 对,胚 体增长。油球增大。 出现耳囊原基,体节明显增多,达 8< 对,尾部与卵黄囊有脱离现 象。出现脑的原基。胚体偶有间歇性抽动现象。 出现圆形的晶状体。耳石明显。嗅囊、围心腔出现。尾部与卵黄 囊脱离,胚体抽动明显。 胚体肌肉开始微微的收缩抽动,尾端可作收卷动作。在头部腹面 围心腔内出现心脏原基。 在卵黄囊前端、脊索前下方,管状心脏开始呈微弱、有规律的搏 ・ *0+ D 8 。胚体抽动明显。 动,并逐渐加强,达 <7 C B7 次 胚体在膜内扭动剧烈、频繁,尾部卷缩有力。 膜内胚体连续剧烈抽动,尾部不断左右卷缩、摆动,使附着端卵 膜穿孔,头部先伸出膜外,然后胚体连续猛烈抖动而使后半部分 也出膜。
( >7 .&+//-,+ 0)*1$(# 2$*$,(31 4+*’)’-’$,.&+//-,+ A!=>!@ ,51)+,;!7 .&+//-,+ 631&&% &7 83&+&9# : ;(,<$,.&+//-,+ A!=### ,51)+,;=7 .&+//-,+ 6&-’1 51)+, 6=$3),% 0)*1$(# 2$*$,(31 4+*’)’-’$,.&+//-,+ A!==%# ,51)+, ) 52*+"(4+:H+2 2/36W 6-]2 E2^26(_D2.* 1*/:21 (] 1622_W 4(E,!"#$%$&’()* %)+$&%,’-* R232 (‘123^2E /.E 4+/3/4*23-[2E7 9* -.E((3 *2D_23/< *)32 (] !% I !?J ,2D‘3W(.-4 E2^26(_D2.* (] 1622_W 4(E 4(^232E @# +()31 /.E _/112E *+3():+ 2-:+* _+/121:]23*-6-[2E 2::,462/^/:2 1*/:2 ,‘6/1*)6/ 1*/:2,:/1*3)6/2 1*/:2,.23^2 2D‘3W(.-4 1*/:2,(3:/. ](3D/*-(. 1*/:2,D)1462 2]]24* 1*/:2 /.E _32<+/*4+-.: 1*/:27 a+2. *+2 W(6b 1/4 E-1/__2/32E,-* R/1 E2^26(_2E ]3(D *+2 2D‘3W( *( *+2 _32<6/3^/7 6#) 7."-*:’622_W 4bE;!"#$%$&’()* %)+$&%,’-*;]23*-6-[2E 2::;2D‘3W(;_32<6/3^/;D(3_+(6(:-4/6 E2^26(_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