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与不孕治疗分析
王若光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临床经验

王若光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临床经验陈林;王若光;蒋文君;邱四君【摘要】In the opinion of Professor Wang Ruoguang, endometriosis leads to infertility through affecting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follicle, ovulation, fertilization, embryo implantation and embryo development. Professor Wang Ruoguang considers that the main TCM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the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pain", the essence is deficiency in origin and enrichment in symptom. Original cause is the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corpus luteum insufficiency, losing nutritional supportof uterus arising pain. Enrichment in symptom is the inclusion of the damp and stasis causes to block impassability of the uterus with the pain. The treatments on infertility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ctivating blood and dissolving stasis, regulating Qi-blood, resolving dampness, resolving hard lump and anti-inflammation in menstrual period; norishing Yin supporting Yang, tonifying kidney and spleen, warming uterus for pregnancy, promoting ovulation, supplementing the progesterone after ovulation in the menstrual clean period; reinforcing the kidney Yang, regulating vital energy before menstruation. Regulating the menstrual function and improving ovarian function to helping pregnant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in treating the infertility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王若光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从多方面、多环节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受精、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不孕不育.王教授认为其中医主要病机为"虚、瘀、痛",实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黄体不足,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标实为湿瘀夹杂,胞脉阻滞不通则痛,治疗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三期论治:经期重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利水化湿、软坚散结、抗炎为大法;经后期滋阴助阳、宁心益肾健脾、暖宫促孕、促排卵,排卵后补充孕激素;经前期以补益脾肾兼理气,以"调经助孕,改善卵巢功能"为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显著.【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12【总页数】4页(P1345-1348)【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肾虚血瘀;三期论治;王若光【作者】陈林;王若光;蒋文君;邱四君【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6;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4王若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医疗工作30余年,擅长妇科及生殖内分泌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不孕不育诊疗,出生缺陷产前诊断,对妇科疾病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卵巢功能减退、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等疑难杂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独到之处。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症的治疗分析

1 1 一般资料 .
将研究 对象分 为 A B两 组 。A组为 我院 自
19 9 9年至 2 0 0 8年来 的 中重度 E 次类 患者 术前 有 多年痛 M(
经 , 孕 史 , 升 提 示 盆 腔 包 块 直 径 ≥5c 术 后 痛 经 证 实 ) 不 超 m,
需要生育的患者 4 2例 , 龄在 2 4 年 3~ 0岁 , B组为非 E 的不 M
孕 , 愈 率 为 2 % ( 0 O ) 治 5 P< . 1 。
3 讨 论
[ ] 魏莎莉. 2 子宫内膜 异位症患 者腹腔液对精 子功能 的影 响. 国 中
实 用 妇 科 与 产科 杂 志 ,99,5 1 ) 19 1 ( O .
3 1 E 与不孕症关 系十分密切 . M
E M患者 的腹腔液 中前列
孕症 患者 , 如输卵管堵塞或积水 , 卵巢功能 异常 , 子宫畸形等
2 0例 , 年龄在 2 —3 。 1 2岁 12 方 法 . 对 A组患 者均采 用保 留功能性 手术 即 : 切除病 灶 , 留子宫 , 量保 留双侧附件 , 离粘连 , 保 尽 分 重建卵巢 , 对子 宫表面 , 阔韧带 、 卵管 、 输 肠管 等处 的异位 病灶 采 用激 光疗 法 。术 后服用 甲内美通 ( 三烯炔诺 酮 ) 服 法 : 月经第 一 日 , 从 起 服 2 5m,日, . e / 每周两 次 , 服三 个月 。停 药后 服 中药 , 连 药 方为: 大黄 1 , 0g 细辛 5g 沉香 1 , , Og 桃仁 1 , 5g 枳实 1 , 5g 紫 蔻 1 , 5g 广木香 1 , 羊藿 2 , 5 g淫 5g 甘草 1 。对 B组非 E 5g M
的不孕症患者对证治疗 。 2 治 疗 结 果
46例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湘潭 市中医 医院( 南 湘潭 4 10 ) 湖 1 10
【 摘要】 目的 对采用 中医疗法对 患有子 宫 内膜异位性 不孕 症的 患者进行 治 疗的临床 效果进 行 比较 分析 。方 法 抽取在 笔者
所在 医院就诊 的 9 2例 患有子 宫 内膜异 位性 不孕症的临床确诊 患者病例 , 将其 分为 A、 B两组 , 平均每组 4 6例 。A组 患者采 用西 医疗 法 进行治疗 ; B组患者采用 中医疗法进行 治疗。对两组 患者 的临床 治疗效果 、 并发 症和不 良反应情 况进行 比较 分析 。结 果 经过 仔细研
络化瘀 , 受孕的 目的, 明显提高 了临床效果 。
参考 文献 [ ] 彦 林 , 洁. 肾调 周 法 治 疗排 卵 障碍 性 不 孕 疗 效观 察 1景 谭 补
不高 , 且费用 昂贵 , 使患者家庭承受较大 压力 , 接受力 差 。采 用 中
医 四联疗法 , 具有操作方便 , 安全性 高 , 微创 , 经济的特点 , 明显 提 高 了患者治疗依 从性 。 祖 国医学认为 , 本病 主要 因气滞 、 正虚邪侵 、 寒湿 、 痰湿 、 热 、 湿 瘀阻胞脉 、 脉脉气机 阻滞不通 、 气血瘀 阻互 结 、 气机失和 , 两精相 使 搏 困难进而导致不孕发生 , 瘀为其本质特征 , 以实证瘀 阻不通为主 要临床表现。西晋《 针灸 甲乙经 ・ 妇人杂病》 , 称 女子绝子 , 无主 关
孕, 故称 “ 断绪 ” “ 不产 ” 或 全 。对 妇 女 的身 心健 康 造 成 严 重 影 响 。西 医 目前 的治疗 方法通常采用腹腔镜进行 诊治 , 但成 功率
利用活血化瘀 、 行气通腑 的药物 , 同起到改善盆腔瘀 滞 , 共 疏通输 卯管 、 调理冲任 、 解盆腔粘 连 的作 用 , 缓 以达 到促进 精 卵结合 , 通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

近两年来多数研究均提示 , 孕主要 发生 在术后 1 月 内 , 受 2个
占 8 . %。国际上较为一致 的观点 认为 , 后 1年内为最 易 08 术
三 、 物 治 疗 药
E 合并不孕的治疗 手段 有手 术治疗 、 Ms 药物治疗 、 辅助生殖 技 术助孕等 。本文就 目前 E 合并 不孕的治 疗方法 作一综述 。 Ms
一
由于 E 具 有浸润 、 移、 Ms 转 复发 的恶性 生物学行 为 , M Es 伴 不孕的患者 多行保 守性 手 术 , 术后 复 发率 高 , 有报道 E s M
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 种 : 1 .口服避孕药( C 。O O ) C为孕激 素和雌激 素的复合 片 ,
能下降 的内膜异位病 灶 , 并可松解 盆腔 粘连 , 重建盆腔 利于
生育 的解剖关系和环境 , 毕应 常规用 生理盐 水加庆 大霉 素 术
可使 子宫内膜 和异 位内膜 萎缩 , 缓解痛经和减少经量 , 适于轻
—
能减少 E 恶变的漏诊率。腹腔镜 手术成 功与否 , Ms 取决 于是 否遵循显微手术的原则 , 卵管 、 输 卵巢正常解 剖结构及血 管网 的保存 , 以及避免术后再次粘连 的发生 。 有研究表明 , 腹腔镜可提高轻 中度 E 不孕 患者 的妊娠 Ms 率 。另有 资料显示 E s M 术后 1 8个月 内妊 娠率 达 8 . 8 , 86%
度E Ms的患者。有研究 表明 , C可减少 E 患者 患卵巢癌 O Ms 的机会 , 建议 E s M 患者 的药物治 疗推荐使 用 O 特 别是长期 C,
反复 冲洗盆腔 , 可改善盆腔 内环境 , 降低盆 腔液前列腺 素及 巨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保守手术疗效分析

崔 麦玲
剖 位 置 , 而 改 善 和恢 复 器 官 功 能 , 正 常 妊娠 创 造 必 需 条 件 从 为 32 术式选择及手 术时机 . 保 守 手 术 适 用 于 年 轻 要 求 生 育 的
患 者 , 留子 宫 及 一 侧 或 双 侧 附 件 。 在 本 组 病 例 中 , 5例 已 婚 保 3
行 卵 巢 修 补 成 型 术 , 离 粘 连 , 双 侧 圆 韧 带 悬 吊 于 腹 壁 或 固 分 将 定 缝 扎 于 子 宫 后 壁 , 子 宫 保 持 前 倾 前 屈 位 不 再 后 倒 , 网 膜 使 大 覆 盖 子 宫 后 壁 粗 糙 面 , 止 和 直 肠 的再 次 粘 连 。 对 痛 经 明 显 的 防 病 例 , 断 骶 前 神 经 和 双 侧 宫 骶 韧 带 。若 有 阑 尾 受 累 , 时 行 切 同
韧 带 尤 其 是 骶 韧 带 、 宫 表 面 、 肠 表 面 、 宫 直 肠 窝 等 处 的 微 子 直 子
小 硬 结 , 慎 重 起 见 , 应 一 并 切 除 。对 并 发 症 应 同 时 治 疗 。 为 也
本 组 病 例 中 2 合 并 子 宫 肌 瘤 , 部 行 肌 瘤 剔 除 术 。另 有 3例 例 全
一
侧 卵巢巧克力囊肿 2 O例 , 5 . ; 侧 卵 巢 巧 克 力 囊 肿 1 占 41 双 A o 3
例 , 3 . ; 道 后 穹 隆 触痛 结 节 l 例 , 2 . ; 宫 直 肠 占 51 阴 l 占 97 子 窝部分或全部封 闭 1 2例 , 3 . 。大 部 分 病 例 存 在 上 述 症 占 34 状 和 体 征 2种 以 上 。 13 临床分期 . 本文按美 国生育委员会 ( S 18 AF )9 5年 的 分 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临床分析

治 疗 后 比Βιβλιοθήκη ,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两 组 复发 情况 比较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5 ) 。 两 组手 术后 妊 娠
情 况 比较 , 差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尸<0 . 0 5 ) 。 结论 腹 腔镜 手 术 联合 醋 酸 戈舍 瑞 林 治 疗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伴 不 孕 症 可 以有效 提 高患 者受 孕 率 , 降 低复 发率 , 值得 在 临床 推 广使 用 。
C H E NL u y i n f H O UX u e m e i i L I S h u y u n l L I NJ i a n f e n f L I NL i 3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b s t e t i r c s a n d Gy n e c o l o g y, Lu o d i n g M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Ca r e S e r v i c e Ce n t e r i n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Yu n f u 5 2 7 2 0 0, Ch i n a;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a b o r a t o r y, L u o d i n g Ma t e r n a l a n d Ch i l d Ca r e S e r v i c e Ce n t e r i n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方法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方法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16例,按照其临床分期分为ⅰ期56例,ⅱ期33例,ⅲ期18例,ⅳ期9例,ⅰ、ⅱ期患者中采取安慰剂治疗13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24例,诺雷德治疗13例,丹那唑治疗18例,米非司酮治疗11例,三苯氧胺治疗10例;ⅲ、ⅳ期的患者皆采取两阶段复合治疗;随访1年,观察7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ⅰ、ⅱ期患者中,以丹那唑的治疗后随访1年的受孕率最高,其次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和诺雷德治疗,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认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患者需要根据临床分期合理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临床分期;促性腺制剂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4-0135-02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无典型特征,其复发性及侵袭性较高,会对输卵管的受孕功能造成影响,引起不孕症,治疗难度较大。
本研究中通过观察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16例,年龄24~37岁,中位年龄(28.7±1.5)岁,不孕症的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4±1.0)年,所有患者的月经规律,经妇检宫颈口为通畅,配偶检查其精液样本未见异常;参考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关于内异症临床分期标准(afs),分为为ⅰ期56例,ⅱ期33例,ⅲ期18例,ⅳ期9例。
1.2 方法ⅰ、ⅱ期患者中采取安慰剂治疗13例,给予每天口服1片无效成分的安慰剂治疗;手术联合药物治疗24例,首先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破坏处理,或者进行卵巢囊肿的切除,将粘连分离,然后再使用丹那唑治疗半年;诺雷德治疗13例,给予每月1次皮下注射1次诺雷德治疗,每次注射剂量为3.75 mg;丹那唑治疗18例,自月经周期的第1天起给予口服400 mg/d的丹那唑治疗,1次/d,半年为一个疗程;米非司酮治疗11例,自月经周期的第1天起给予口服10 mg/d的米非司酮治疗,1次/d,半年为一个疗程;三苯氧胺治疗10例,在月经周期的第5~25天给予口服1片/d的三苯氧胺治疗,1次/d,半年为一个疗程;ⅲ、ⅳ期的患者皆采取两阶段复合治疗,首先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破坏处理,或者进行卵巢囊肿的切除,将粘连分离,然后再使用丹那唑治疗半年;治疗后皆进行为时1年的随访,指导性生活[1]。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助孕技术中的阶梯式治疗

1、盆腔器官解剖结构改变①
子宫后倾固定,宫颈向
前变位难以接触精液池, 影响了精子的输入。
1、盆腔器官解剖结构改 变②
中重度EMS患者出现盆腔 粘连、卵巢巧克力囊肿 后会很容易出现输卵管 粘连、扭曲等问题, 造成 输卵管卵巢的解剖关系 出现很大的变化, 能够对 伞端纤毛运动、输卵管 蠕动带来影响, 对拾卵、 卵子输送很不利, 这也是 机械性不孕的发生因素。
资料显示, EMS患者经常出现局部及全
身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分子免疫功 能问题, 主要是细胞因子的含量及活性 变化, 从而形成自身抗体及补体沉积, 这 为异位内膜的种植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患者会造成不孕的问题。
Na YJ, Yang SH, Baek DW, et al. Effects of eritoneal fluid from endometriosis patients on the relea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y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J]. Hum Reprod, 2006, 21(7):1846-1855.
2、卵巢功能出现异常②
高泌乳素血症:医学研究显示EMS与高
泌乳素血症经常同时存在, 且高泌乳素 血症遇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时 会产生抑制,对卵泡期卵巢旁分泌及自分 泌卵泡调控系统不利, 导致卵泡的生长 及排卵出现问题, 使得卵子的输送及黄 体作用失常而引起不孕。
2、卵巢功能出现异常③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助孕技 术中的阶梯式治疗
提纲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症的机理
有那些?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在什么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间
>1 19 L 5× 0/
> 0× 0/ 1 19L
小 于 1 0/ 0x19 L
腹有压痛、 反跳痛6 例; 8 压痛部位不明确, 治疗 1 3 — d后右下腹有同定触压痛 l例; 7 明显压 痛点 以马氏点为多 , 兰氏点为明显 , 4例 3例苏 氏点为 明显 。化验 检查:9 自细胞总数≥9×19 L ,5例中性粒细胞 >07 。超声提示:3 6例 0/ ,7 t .5 6 铡阑尾肿大 , 部分管壁增厚。 12 方法: . 采用头孢西丁钠分两组静脉滴注, 每组 20 , 09 .g用 .%氯化钠 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甲硝唑分两组静脉滴注, 每组 05 , .g疼痛明 显者 加东莨菪 碱 1m 或维生素 K静脉滴注 , O 9 氯化钠溶 液或葡 萄糖 氯 0g 用 .% 化钠注射液稀释。1 4岁以下剂量减半。症状明显者加用血必净或生脉注射液 511 5 01 用 %葡 萄糖液 20 l 50 l 释 , 1 5m 或 0 m 稀 静脉滴注 。2 后 加用 中药金银 花 、 d 败酱 草 、 英 、 叶、 、 膏各 2g 大黄 、 皮、 仁各 1g川楝 子 、 蒲公 大青 薏仁 生石 5, 丹 桃 5, 延胡 索各 1g煎服 , 日 1 。1个疗程 为 5— dLJ 2, 每 剂 7 。 2
参考文献
[ ] 启瑜, 2 钱礼.腹部外科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0 :0. 2 649 0
3 王宗香, 韩丽秀.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 ]现代中西医结 J. 染、 邻近感染 的蔓延。③ 各种 原因所致 的 胃肠 道功 能紊乱 , 可反射 性 引起 阑 [ ] 徐淑光, 均 合杂志 ,04 1( )93 20 ,37 :1. 尾环形肌 和 阑尾动 脉的痉挛性 收 缩。病 理上 大致 分 三种类 型 : 急 性单 纯性 ①
急性 阑尾炎的诊 断并 不 困难 。从 本组 病例 分析 , 诊 断依据 可 归结为 以 其 下几 点 : 发生 于青壮年 , 性多于女 性。发病迅 速有急 性炎症 过程 。我们 认 多 男 为 。只要 发病时 间短 , 全身 中毒症状轻 , 局 限, 腹痛 腹肌 紧张局 限在右 下腹 , 超 声提示 阑尾肿胀不 严重 , 未出现急性穿 孔性( 坏疽性 ) 阑尾 炎 , 可为保守 治疗 均 的适应 证。本组 8 6例均发 病时问短 , 全身 中毒症状 轻 , 痛局 限 , 腹 腹肌 紧张局
3 讨 论 .
急性阑尾炎发 病机制较为 复杂 , 归纳起来 与 下列因素 有关 : ①各 种原 因 引 1 lrN , ui S ,u r J,t 1 ei fh a o g inss f i s n . e h oc g 起 阑尾 管腔阻塞 : 巴滤泡的增生 、 如淋 粪石 阻塞 、 他异物 、 其 阑尾 本 身先天 性异 [ ] Ba P Bg P Tre I e a Rv w o tept l i da oe o 常或炎 性粘连 、 盲肠和 阑尾壁的病变 。②细 菌感染 : 括需氧 菌及厌 氧菌 两大 包
类, 主要为 大肠杆菌 、 肠球菌 及脆 弱类 杆 菌。人 侵方 式有 直接 侵入 、 血源 性感
2 1 p e dc m ei e sA S r , 9 ,6 ( ) c 1 — 2 2 6a pn et ys c n . m J u 1 3 15 5 : 8 6 0 o p m g 9 6
医学信息
临床 医学
ME IA i R A IN DC L F M TO O N. 00 o 21 7 ・1 2 ・ 79
[ 吐; 头晕、 头痛、 乏力,2 2 例开始伴有腹泻。体征: 体温在 3℃以上 6 8 7例。脉搏 尾炎 。 l 7 18 n 血压 9 一155 0 m H ( m H = .3k a , 2— 1 次/ , o 6/0~10 m g 1 m g 0 13P ) 开始 右下 表 1 疗前后 3 d体温变化 ( ) n
细胞总数基本恢复正常, 超声提示阑尾肿胀消退。好转 : 腹痛明显减轻, 局部 仍有压痛 , 超声提示阑尾肿胀消退不 明显。无效: 腹痛改善不明显, 局部仍有
明显触压 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声提示 阑尾 肿胀消退不 明显 。 超
限在右下腹,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早期选用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 对 2 结果 . 于控制病 情进一步发 展尤为 重要 。头孢 西丁 钠为 头孢 霉素 的衍 生物 , 当于 相 8 6例患者 中有 4 例痊 愈 , 药 2 后 症状 明显 好转 ,d 腹痛消 失 ;5例 3 用 d 7后 1 第二代头孢菌素, 但其对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的作用更强。甲硝唑为硝 显效 , 2 用药 d后腹痛减 轻,d后 症 状基 本 消失 , 局部 仍有 轻度 压痛 ; 好 7 但 6例 基眯唑类 衍生物 , 对大 多数 厌氧菌有抑 制和杀灭 作用 。人 体是个 有机 体 , 局部 转 , 药 2 后症 状好转 ,d后腹痛 明显减轻 , 用 d 7 局部仍有压 痛、 跳痛 ; 例无效 , 反 1 的病变其实 也反映 出全身功能的不 协调 , 机体免疫 力下 降 , 中医的优 点不但 有 转外 科手术 治疗 。因患者 多在 急诊 观察 室 治疗 , 长期 随访 。治疗 期 问观 察 无 而且 实践 证明有 利 并 记录患者局 部症状和腹 部体 征。特 别 是体 温变 化及 白细 胞 的变化 , 痛 的 局部的作用 , 有全身 的调 节作用 。本研 究综合 中西 医治疗 , 疼 于局部炎性 反应的早 期消退 , 且预防并 发症 。本组 8 患者 中 6 痊愈 , 并 6例 4例 缓解 程度 ( 表 1 2 。 见 — ) 1 例显 效 , 5 6例好转 , 治疗结果 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