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调查全文

合集下载

兴国调查读后感

兴国调查读后感

兴国调查读后感《兴国调查读后感》《兴国调查》是由中国作家茅盾所著的一部以现实主义形式描写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兴国为背景,以主人公普康为视角,通过对农村社会的细致观察和调查,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和思考,同时也对中国农村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小说以兴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山村的兴衰历程。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普康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各种问题。

普康是一个具有进取精神的农民青年,他历经努力和辛苦,努力改善自身的境遇。

然而,在农村社会的封建习俗和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下,普康的奋斗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他的努力最终归于无用。

通过对普康的个人经历的描写,作者传达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农村社会的问题根深蒂固,很难被颠覆和改变。

小说中,作者详细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各种问题,例如土地问题、封建习俗、家族观念等。

我觉得最令人震撼和难以接受的就是土地问题。

在小说中,土地是村民生活的根基,然而,土地的分配不平等和流转买卖的问题却是普遍存在的。

一些富裕的地主家族占据着大片土地,而贫穷的农民则只能靠打工和租地为生。

这种土地分配不公正导致了农民生活的贫困和无望,更加增加了农民革命的愿望和农民运动的力量。

除了土地问题,封建习俗和家族观念也是小说中的重要问题。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普康与兴国豪门家族的联系和冲突。

普康与豪门家族的关系本是平等和互助的,然而,在封建习俗和家族观念的影响下,普康最终被豪门家族推翻和排挤。

这种封建习俗和家族观念的束缚是农村社会迈向现代化所面临的一种困境,它不仅阻碍了个人的发展,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兴国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受震撼和触动。

这部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作者以真实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将农民青年普康的奋斗和梦想破灭展现给读者,令人深感痛心。

同时,通过对土地问题、封建习俗和家族观念等问题的揭示,作者提出了对农村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兴国调查”

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兴国调查”

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兴国调查”作者:赖福荣来源:《百年潮》2008年第11期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

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

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同毛泽东当年的调查进行了比较分析。

2008年6月,我又重新走访散居在兴国县永丰乡、均村乡的8户农民的后人,调查他们的生活变迁,并从这8户农民及其后人身上,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三农”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毛泽东作兴国调查的情形1930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从新余县罗坊镇街上的木行店驻地出来,前往相距不远的陈家闹,出席在那里召开的联席会议。

途经彭家洲时,毛泽东看见许多着杂色衣服的新兵,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毛泽东一问,才知他们原来是兴国县集体报名参加红军的农民。

他们曾见过毛泽东在兴国县群众大会上作演说,所以一见如故,称呼他“毛委员”。

这时,红军预备队营长傅济庭走出队列,请毛泽东检阅他们的操练。

毛泽东驻足审视着这支尚未穿上军装的红军队伍。

看见兴国农民饱满的热情和兴奋的情绪,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从彭家洲到陈家闹,一路沉思的毛泽东突然对警卫员兼公务员陈昌奉吩咐道:“你去通知这位傅营长,叫他从兴国红军预备队里找出不同职业、各个乡村的农民,七八个人就行,下午到我们驻地开个座谈会。

”陈昌奉向傅济庭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

傅济庭在全营挑选了7人,连同自己共8人,于当日下午准时到会。

这个最初冠名为《八个家庭的观察》,以后被命名为《兴国调查》的调查,就这样在远离兴国县城200多公里的新余县罗坊镇街开始了。

8位农民中唯一看到新中国成立的温奉章老人,对于那段往事,回忆起来,记忆犹新。

《兴国调查》读后感

《兴国调查》读后感

《兴国调查》读后感今年初,我去新余市调研期间,专程前往毛泽东进行《兴国调查》所在地一罗坊学习瞻仰。

在罗坊,我认真听了当地老人的介绍,仔细看了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回来后再次阅读《兴国调查》。

五月十三日,又趁参加宁都一次会议的机会,前往《兴国调查》撰写地一黄陂镇胡家祠堂参观。

通过看、听、读、思,更加增添了对毛泽东的敬仰,也学习了毛泽东一些高超的调查技能和分析方法,从而有了不少体会与启思。

一、《兴国调查》背景新余罗坊镇位于赣中的袁水河边,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鱼米之乡。

周边村子密集,彭家洲是其中较大的村庄。

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10月初打开吉安,进到袁水流域,驻扎在新余罗坊镇周边村庄。

一时间,平时冷冷清清的乡村突然热闹起来。

1930年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行委举行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藤代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总参谋长朱云卿、总前委秘书长古柏、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红四军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红八军军长何长工、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中共中央长江局代表周以栗、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江西省行委宣传部长陈正人等军以上干部。

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决议案,使红一方面军和江西地方党组织统一了思想,从理论上、实践上摆脱了“左倾”错误,停止了进攻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的军事冒险行动,回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上来。

会议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使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0月底,兴国县党组织送来了700名红军预备队员住在彭家洲,而毛泽东也刚从陈家闹村搬到彭家洲村。

趁敌人还未进攻之机,毛泽东决定进行一次周密的兴国调查。

于是,他对古柏说:“古秘书长,你去兴国红军预备队中选七、八个永丰区的同志来,我要请他们来开个调查会。

兴国调查全文

兴国调查全文

兴国调查全文一九三○年九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十月初打开吉安,进到袁水流域,兴国送来了许多农民来当红军,我趁此机会作了一个兴国第十区即永丰区的调查.找了傅济庭、李昌英、温奉章、陈侦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八个人开调查会。

调查的时间是一九三○年十月底,开会的地点是新余县之罗坊,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永丰区位于兴国、赣县、万安三县的交界,分为四个乡,旧凌源区为第一乡,洞江区为第二乡,三坑区为第三乡,江团区为第四乡,以第二乡之永丰圩为本区政治经济中心。

人口分布:第一乡三千,第二乡八百,第三乡三千,第四乡二千,总共八千八百。

这一区介在兴、赣、万之交,明白了这一区,赣、万二县也就相差不远,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也都相差不远.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

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这次调查,一般说来仍不是很深入的,但较之我历次调查要深入些.第一,做了八个家庭的调查,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本概念.第二,调查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这是我在寻乌调查中做了而没有做得完全的。

这个调查的缺点,是没有调查儿童和妇女状况,没有调查交易状况和物价比较,没有调查土地分配后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没有调查文化状况。

这些本来是要调查的,因为敌人对罗坊进攻了,红军决定诱敌深入的方针,我们的调查只得结束.下面的材料是这样得来的:由我提出调查的纲目,逐一发问并加讨论,一切结论,都是由我提出得到他们八个同志的同意,然后写下来的,有些并未做出结论,仅叙述了他们的答话。

我们的调查会是活泼有趣的,每天开两次甚至三次,有时开至深夜,他们也并不觉得疲倦。

应该深深感谢这些同志。

兴国调查全文

兴国调查全文

兴国调查全文一九三○年九月,红军第一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十月初打开吉安,进到袁水流域,兴国送来了许多农民来当红军,我趁此机会作了一个兴国第十区即永丰区的调查。

找了傅济庭、英、温奉章、陈侦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香八个人开调查会。

调查的时间是一九三○年十月底,开会的地点是县之罗坊,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

永丰区位于兴国、、万安三县的交界,分为四个乡,旧区为第一乡,洞江区为第二乡,三坑区为第三乡,江团区为第四乡,以第二乡之永丰圩为本区政治。

人口分布:第一乡三千,第二乡八百,第三乡三千,第四乡二千,总共八千八百。

这一区介在兴、赣、万之交,明白了这一区,赣、万二县也就相差不远,整个土地斗争的情况也都相差不远。

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

倘若根据“”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

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

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

这次调查,一般说来仍不是很深入的,但较之我历次调查要深入些。

第一,做了八个家庭的调查,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本概念。

第二,调查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这是我在寻乌调查中做了而没有做得完全的。

这个调查的缺点,是没有调查儿童和妇女状况,没有调查交易状况和物价比较,没有调查土地分配后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没有调查文化状况。

这些本来是要调查的,因为敌人对罗坊进攻了,红军决定诱敌深入的方针,我们的调查只得结束。

下面的材料是这样得来的:由我提出调查的纲目,逐一发问并加讨论,一切结论,都是由我提出得到他们八个同志的同意,然后写下来的,有些并未做出结论,仅叙述了他们的答话。

我们的调查会是活泼有趣的,每天开两次甚至三次,有时开至深夜,他们也并不觉得疲倦。

应该深深感谢这些同志。

他们有几个是共产党员,但多数不是党员。

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六日,都小布圩,整理后记。

读毛泽东《兴国调查》的启示

读毛泽东《兴国调查》的启示

On Reading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s in
Xingguo
作者: 胡为雄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页码: 72-77页
主题词: 毛泽东;兴国调查;启示;调研主体;调研客体;方法技术;变异
摘要: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之根。

毛泽东的《兴国调查》能成为调查史上的经典,皆因调查主体有求真务实精神,且方法技术到位,被调查者如实反映情况,主客体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然而,曾经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调查研究正在发生变异,它在某些场合甚至失效。

昝其缘由。

在于社会上和执政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致使调研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变化,而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更使调研活动失去本来意义。

认真研读《兴国调查》,大力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念和作风。

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搞好调查研究。

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

毛泽东《兴国调查》中的智慧

毛泽东《兴国调查》中的智慧

毛泽东《兴国调查》中的智慧全文字数:1978 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导读在不少人看来,伟人毛泽东的领导风格是举重若轻。

而他早期搞的一些农村调查研究,却透露出举轻若重的一面。

毛泽东同志在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写道:“说到研究农民问题,便感觉太缺乏材料”。

为了收集材料、认识农村,毛泽东同志在六七年里做了大量调查,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

其中,《兴国调查》为中央苏区早期的土地革命找到了可靠依据。

从始至终自己动手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镇主要运用开调查会的方式,亲手列提纲、提问题、做记录,将兴国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解剖。

1931年1月在宁都小布圩把所得资料整理成《八个家庭的典型调查》,后改名为《兴国调查》,是我党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

今天重温《兴国调查》,汲取其中智慧,对于我们改进调研仍有重要价值。

选准典型列好提纲1930年10月底,毛泽东在新余罗坊镇主持召开会议。

会议期间,兴国苏区送来许多农民当红军。

毛泽东趁此机会从中选出八位,调查兴国永丰区的详细情况。

因永丰区位于兴国、赣县、万安三县交界,毛泽东认为,“明白了这一区,赣、万二县也就相差不远,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也都相差不远。

”之前他曾在转战或途经兴国时做了些调查。

这次毛泽东先派人找来温奉章、傅济庭二人,温奉章是连长,傅济庭是连指导员。

二人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驻地——罗坊街“彭益春木行”店堂,毛泽东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说明了请他们俩和李昌英、陈侦山、钟得伍、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六位兴国籍红军预备队员作调查的目的。

毛泽东还拿出一份调查提纲,提纲分八个家庭的观察、永丰区旧有土地关系、斗争中的各阶级、现有土地分配状况、土地税、苏维埃、农村军事化等七项。

毛泽东要求他们回去对照提纲上面的提问想一想,做好准备,然后再开调查会。

察言观色用心交谈调查会一开始,傅济庭等八人十分拘谨,毛泽东问他们一句,他们就答一句。

《兴国调查》教学设计

《兴国调查》教学设计

《兴国调查》教学设计《兴国调查》是一本经典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兴国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兴国调查》的背景和内容,理解社会调查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兴国调查》,加深学生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兴国调查》的背景和内容介绍;2.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学习《兴国调查》中的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4.学生自主进行小规模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兴国调查》的背景和内容介绍1.通过课堂讨论和PPT展示,介绍《兴国调查》的背景和作者;2.分组讨论:请学生就《兴国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兴国调查》的第一章。

第二课时: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预习问题;2.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社会调查的步骤和技巧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农村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准备。

第三课时:学习《兴国调查》中的案例和数据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预习问题;2.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习《兴国调查》中的案例和数据;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兴国调查》中的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农村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进行小规模社会调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预习问题;2.学生自主进行小规模社会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的方法和过程、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等;4.学生进行报告展示,互相评价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国调查全文一九三○年九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十月初打开吉安,进到袁水流域,兴国送来了许多农民来当红军,我趁此机会作了一个兴国第十区即永丰区的调查。

找了傅济庭、李昌英、温奉章、陈侦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八个人开调查会。

调查的时间是一九三○年十月底,开会的地点是新余县之罗坊,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

永丰区位于兴国、赣县、万安三县的交界,分为四个乡,旧凌源区为第一乡,洞江区为第二乡,三坑区为第三乡,江团区为第四乡,以第二乡之永丰圩为本区政治经济中心。

人口分布:第一乡三千,第二乡八百,第三乡三千,第四乡二千,总共八千八百。

这一区介在兴、赣、万之交,明白了这一区,赣、万二县也就相差不远,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也都相差不远。

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

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

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

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

这次调查,一般说来仍不是很深入的,但较之我历次调查要深入些。

第一,做了八个家庭的调查,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本概念。

第二,调查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这是我在寻乌调查中做了而没有做得完全的。

这个调查的缺点,是没有调查儿童和妇女状况,没有调查交易状况和物价比较,没有调查土地分配后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没有调查文化状况。

这些本来是要调查的,因为敌人对罗坊进攻了,红军决定诱敌深入的方针,我们的调查只得结束。

下面的材料是这样得来的:由我提出调查的纲目,逐一发问并加讨论,一切结论,都是由我提出得到他们八个同志的同意,然后写下来的,有些并未做出结论,仅叙述了他们的答话。

我们的调查会是活泼有趣的,每天开两次甚至三次,有时开至深夜,他们也并不觉得疲倦。

应该深深感谢这些同志。

他们有几个是共产党员,但多数不是党员。

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六日,于宁都小布圩,整理后记。

农村军事化(一)赤卫队第一乡九个大队,第二乡三个大队,第三乡四个大队,第四乡四个大队。

编制法:八人至十五人为一分队,三分队为一中队,三中队为一大队,本区各乡通常是八九十个人一个大队。

例如第一乡的第八大队,是由洋坊的第一中队、凌源的第二中队、梨お的第三中队编成的,共有九十多人。

赤卫队年龄,二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

赤卫队不都是男子。

初来,分为常备赤卫队,预备赤卫队两种;后来,合而为一,不分常备预备。

任务:日日夜夜放哨,村村有哨,每村的总路口必定有个哨棚。

普通时候,白天童团和少队放哨。

章程上规定五人一天,两个女童团,两个男童团,一个查哨的是少队。

少队要是识字的,要看得清通行证。

不论什么人通过,甲村过乙村都要通行证。

夜间放哨则归赤卫队,普通四人一夜,二人一班,一班上半夜,一班下半夜。

若环境紧张时(如七月七坊靖卫狗〔2〕打到均村附近时),白天夜晚都归赤卫队放哨,并且人数特别加多,白天虽仍只四五人,晚上便要十多人,甚至二十多人。

赤卫队每大队设大队长,要是本乡最努力而且多少懂得一点军事的人。

政治委员一人,要是本乡最努力而看得通公文的。

赤卫队早先要下操,七月编了红军预备队,便不下操了。

赤卫队分男赤卫队、女赤卫队。

例如第一乡洋坊、凌源、梨お三村合组的第八大队,有男赤卫第八大队与女赤卫第八大队两种。

女赤队年龄与男赤队相同,但人数较少,因为女子比男子少,又除去孕妇,除去乳母,普通每队便只有四十人(第二乡第三大队)、五十人(第一乡第八大队,第三乡第三大队),也有少于四十人的,也有多于五十人的。

女赤队平时不担负放哨。

紧急时男赤队出发去了,女赤队便也担任放哨。

女赤队也要下操,每月一次,每次两三点钟,队长、政治委员都是女子。

操时男赤队派人去教操。

男赤队自六月把精壮分子编入红军预备队后,剩下都是老弱的,每队有只留十多个人的,二十人的,三十人的不等,以后便不下操了。

男赤队每乡有一个乡队长,一个乡政治委员。

两人不常住乡政府,住在他们自己家里头,有事调他们去,他们就去。

全乡下操时,他们也要到,各乡赤队共下过两次全乡操。

(二)少年先锋队凡有一个赤卫大队的地方,就有一个少队,不分男女,年龄十六至二十三岁。

有大队长,政治委员。

每大队分三个中队,每中队分三个分队。

惟人数较赤队少,每队有二十人的(二乡指果),三十人的(三乡长窖),五六十人的(一乡洋坊等三村)。

二十人、三十人的都叫做中队,五六十人的便叫做大队了。

六月起,挑选勇敢分子编入红军预备队及区特务营,剩下的少队仍然要下操,一个月下两次。

只有男赤队,自从把勇敢精壮分子编入红军预备队后,便不下操了。

少队自编入红军预备队及区特务营之后,剩下的没有几多人了,有的简直没有少队了(如一乡洋坊等三村,二乡指果)。

(三)童子团不分男女,年龄八岁至十五岁。

有一个赤队及少队的地方,就有一个劳动童子团。

每村有个团长,乡无团长,区有团长。

童团的工作:第一是放哨,第二是检查烟赌,第三是破除迷信打菩萨。

童团查烟赌打菩萨很厉害,完全不讲人情,“真正公事公办”。

开民众大会,他们也要去。

他们的武器主要是木枪,也有几支梭镖杂在其中。

童团的团员都在人民学校读书。

人民学校是七月办起来的,第一乡五个,第二乡三个,第三乡七个,第四乡一个,共十六个。

区政府规定每乡三个,出三个教员的伙食费,每天大洋一角,每月零用钱大洋二元,共计每月大洋五元。

因第一乡地宽,准办五个。

第三乡山多,三个不够,自己加办四个,共七个,但用费仍只十五元,平均每校分得两元多一点。

人民学校学生少的二十多人,多的到百二十人,普通四十多人。

如第一乡洋坊、凌源、梨お三村合立的人民学校,八岁至十五岁的儿童有百二十多人,房子住不下,一个教员教不了,因此有许多人尚未读书,百二十人中只有六十人左右在读。

本来三村想办三个人民学校的,因本村无教员,请外村的又无给养,故不能办三个。

三乡竹兆庵村的学校,学生只有二十一个人。

平民夜学校村村都有。

每校有一教员,村中稍认识文字者充之,不要给养,教员白天在家做自己的事情,夜间去平民夜学上课,洋坊的傅济庭,长窖的钟得五,都是教员。

学生多少不一,洋坊的有四十人。

年龄不定,老的壮的少的都有。

多数夜学有女子参加,占全额三分之一。

也有无女子的,如一乡的茶甘背村,四乡的猴迳村,都无女子参加平民夜学。

童团每个星期下三次操,都在人民学校指导之下,“操得很好”。

(四)纠察队工人组织纠察队,每乡一连,一个连长,一个政治委员。

第二乡的纠察队有百零五个人。

第一乡洋坊、凌源、梨お、茶石(即茶甘背)四村共有一排,二十六个人。

(五)红军预备队从赤队、少队两个组织中挑选精壮勇敢分子组成的。

每乡二连,全区八连。

每连人数几十个到百多个。

第一乡的二连,每连有百零几人。

此次到新余,第十区的八连人都到了。

七月编成预备队后,打七坊,打浪川,打赣州,及此次出发新余,都归预备队担负。

预备队出外,乡村放哨由赤队、少队、童团担负。

预备队回来,又帮同放哨。

全区八连人组织一团,有团长、团政治委员,平时没有营之设置。

一乡是第一、二连,二乡是第三、四连,三乡是第五、六连,四乡是第七、八连。

此次出发新余编成三营,一、二、三连为第一营,四、五、六连为第二营,七、八连为第三营,有营长、营政治委员。

连上有挑夫四人,火夫八人,传令兵一人到两人,勤务兵一人,号兵一人(不会吹号),没有马。

每连有两个宣传员,口讲,手写标语。

营部无宣传员,无副官,无传令兵。

团部有宣传员三人,副官一人,传令兵二人。

三个营部跟团部住一起,共吃伙食。

武器是梭镖、鸟枪。

(六)区特务营三个连,七月起编的,也是由赤队、少队挑选编成。

选择赤队、少队中更年青勇敢的分子编入,比预备队好。

有编制,有训练,但不经常集中,平时仍在家中做自己的工。

每月集中下大操三次,时间是初二、十二、二十二。

有事调集出发打仗。

现在一、三两连出发打浪川去了,二连在家未动。

器械主要是鸟枪、土造来福枪、土造大炮,没有快枪,略有一点梭镖。

营部和区政府在一起,有营长、营政治委员。

(七)红军独立团兴国全县一共编过三个独立团,都送给红军了。

也是由赤队、少队挑选出,成份与特务营一样好,都是青年,并且是志愿兵。

每团人数一千多。

团营连都有长,有政治委员,在县城集中训练,听候调遣编入红军。

一概徒手无武器。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刊印。

注释〔1〕这是毛泽东写的《兴国调查》序和第七部分。

一九三○年十月初,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克江西吉安,进到袁水流域,这时兴国县送来许多农民当红军。

十月下旬,毛泽东在新余县罗坊找兴国县第十区即永丰区的八个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随后整理写出《兴国调查》一文。

第七部分编入本书时,个别地名作了订证。

〔2〕靖卫狗,即靖卫团,反革命的地方武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