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户人均总收入与总支出(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解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解读根据《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
其中,正指标有14个,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和环境质量指数;逆指标3个,包括:恩格尔系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GDP能耗;区间指标6个,包括:失业率(城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和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现对各项指标简要解释如下:一、经济发展(5项指标)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失业率(城镇)。
1、人均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计算公式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常住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文简称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
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这些常住单位既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和外资的企业,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
对于一个地区如省、市、县、区,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全面小康目标值为人均≥31400元。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的经费支出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当年GDP×100%研究与试验发展( R&D)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
人均纯收入是指每个农村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直接与这些经济活动有关的费用后所得到的净收入。
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活动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情况。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将农村居民从各种收入来源(如农业、养殖业、副业和转移收入等)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直接与这些经济活动相关的费用,如种子、化肥、养殖费用和劳动力支出等。
这样计算得到的净收入即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了解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农村发展政策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村居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描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关键年份的数据在以下列举的几个关键年份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引人注目:年份1]:[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年份2]:[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年份3]:[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变化趋势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解释:政策引导: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民技能培训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乡差距缩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农村住户调查主要指标解释(精)

农村住户调查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住户基本情况农村住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
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常住户范围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
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为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家庭常住人口主要作为计算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收入、消费和积累水平及分析家庭人口状况的依据。
劳动力:整劳动力是指男子18周岁到50周岁,女子18周岁到45周岁;半劳动力是指男子16周岁到17周岁,51周岁到60周岁;女子16周岁到17周岁,46周岁到55周岁,同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虽然在劳动年龄之内,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应算为劳动力;超过劳动年龄,但能经常参加劳动,计入半劳动力数内。
常住人口中的职工,若这些职工为劳动力,就包括在本户的整半劳动力中。
耕地面积:耕地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
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
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桑树、茶树、果树和其它林木的土地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包括在内。
但不包括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原等。
南方小于一米、北方小于两米宽的渠、路、田埂、包括在耕地中。
耕地面积是指调查期末的所有耕地的面积。
经营耕地面积:是指农村住户年末经营的全部耕地面积,包括承包集体生产的耕地面积和家庭自营地面积(自留地、饲料地和零星开荒地),经营耕地面积中,应包括因各种原因休闲和抛荒的耕地面积、改种植为养殖的耕地面积。
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调查报告

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调查报告《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调查报告》一、调查概述三、收入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万元人民币。
具体来看,种植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农民的年收入约为2.5万元人民币,养殖家禽的农民的年收入大约为2万人民币。
而那些从事其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农民的年收入则略高于平均收入,约为2.3万元人民币。
四、生活费用通过对农民的生活费用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农民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食品、教育和医疗方面。
在家庭支出中,食品占比最高,平均约为45%。
其次是教育费用(包括学费和辅导费等),约占家庭支出的25%。
医疗费用占比则稍低,平均约为15%。
其他费用,如居住及日常生活费用,则分别约占家庭支出的10%和5%。
五、生活质量通过对农民生活质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大约50%的农民家庭不具备像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电设备,而相对较少的农民则拥有车辆。
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交通出行相对困难,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也较为欠缺。
六、政府扶持政策针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补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旅游等。
这些措施已经带动了一部分农民的收入增加和生活质量提升。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农民面临着收入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七、结论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农民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万元人民币;3.农民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食品、教育和医疗方面;4.农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相对欠缺;5.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八、建议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我们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1.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3.发展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4.提供农民教育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摘要:自十八大召开之后,“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的措施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系列措施推行以后给农民等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就土地产权分配,生产现代化运营等的改革会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造成一种较大的变革,针对这种现象,在暑期就农民收入支出进行了简单的的调查,以此来深入了解改革的益处。
关键词:三农农村家庭收入支出问题及对策通过对邹平县明集镇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
邹平县明集镇成家村是山东省最为普遍的一个农村。
由于资源等某些因素,没有发展有力的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
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较大,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调查了一下几点:(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殖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如服装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等,一般为小本经营,伴随着城乡结合趋势的发展,个体经营越来越多,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
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三月驻点调研报告一、前言3月5日至10日,我前往某某村驻点,开展了“七个一”活动,对当地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状况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期间,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全面了解了农民的切实诉求。
二、调研情况1. 基本情况某某村位于长江沿岸,有368户农家。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和梨子。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300元,其中: - 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20户- 人均纯收入2024-3000元:80户- 人均纯收入1000-2024元:100户- 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168户2. 农民收入现状调研的10户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
主要收入来源包括:- 种植业:占40%- 养殖业:占30%- 务工收入:占20%- 其他:占10%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 收入水平偏低,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
- 货币收入比重较低,部分农户收入以实物为主。
- 收入不平衡,少数高收入农户掩盖了部分农户收入下降的现象。
3. 制约增收因素农民增收面临诸多挑战:- 结构调整滞后:农民对市场规律把握不足,盲目跟风种植养殖,导致恶某竞争和收入减少。
- 科学技术匮乏:农民缺乏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增加收益。
- 资金短缺:部分农户难以获得充足的生产资金,制约了规模化经营和新技术应用。
- 假冒农资泛滥:假种子、假农某、假化肥等泛滥,损害农民利益,降低产量。
- 自然灾害影响:极端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户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三、农民诉求农民迫切希望增收致富,他们的主要诉求包括:-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良种良法。
- 增加生产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 严厉打击假冒农资,保障农民生产权益。
-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
- 减轻农民负担,优化税费政策和社会保障机制。
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调查报告

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调查报告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与支出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我社对某县区进行了收支调查,并撰写了一份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调查报告,以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启示。
一、农民收入来源在对该县区农民进行收入来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一直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我们调查发现,该县区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2. 农村服务业近年来,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
我们调查发现,该县区农民从农村服务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0%左右。
3. 农民工众所周知,在中国,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到其他城市打工,为家乡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我们调查发现,该县区农民从农民工中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0%左右。
4. 其他收入来源此外,农民的收入还来自于土地流转、补贴、奖金、福利等其他来源,占到总收入的10%左右。
二、农民支出情况在对该县区农民支出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农民的主要支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费用生活费用是农民支出的最大项,占到总支出的60%以上。
生活费用包括食品、物品、各类日常用品及水、电、气等生活费用。
2. 农业生产成本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也需要投入资金用于农业生产。
我们调查发现,该县区农民支出的农业生产成本占到总支出的25%左右。
3. 子女教育费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子女的教育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我们调查发现,农民支出的子女教育费用占到总支出的10%左右。
4. 其他支出此外,农民还需要支出医疗、社保、旅游、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费用,占到总支出的5%左右。
三、收支对比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近年来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大于支出增长速度。
但是,农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从农民的收入构成来看,尽管农民从农村服务业、农民工等渠道获得的收入逐年增加,但农业生产对其收入贡献仍占据主导地位。
城乡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习题(精)

C. 城乡住户【答案】C D.代表性住户C. 人口与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D. 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情况【答案】A9.为了增强抽样调查网点的代表性, 调查户比例是(A. 100%B. 50%C. 20%D. 10%【答案】C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规格品的平均1 .城乡住户调查的研究对象是(A .城镇住户B.农村住户 2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人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其公式是( A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一经营性支出 B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经营陛支出-交纳个人所得税 C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支出-交纳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D.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支出-交纳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一记账补贴 【答案】D 3 •城镇住户调查采用的方法是(A .网络调查法 B.电话调查 C .面谈调查 D.分层随机抽样【答案】D 4 •进行城镇住户调查有代表性的样本量为( A . 100000户 B. 80000 户C . 65400户 D. 200000 户 【答案】C 5.样本轮换的目的是增强样本代表性,减轻调查户记帐的负担,是( ) 城镇中的经常调查户每年轮换的比例 A . 100% B. 1/2C . 1/3 D. 80% 【答案】C 6 •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每月填报,每( A .月 B.季度 )上报。
C .半年 D.年 【答案】D 7 •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是( A .农村居民 B.农村常住户 C .农村暂住人口 D.农村村民 【答案】B 8 •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统计应计入( A .农村居民所在村的发展情况 )B.家庭基本情况和居住情况 国家统计局对哝村住户调查网点实行样本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4 •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婚姻状况包括(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环比指数法D.几何平均数【答案】A【答案】C15•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是(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AB2 •城镇住户指的是( A. 户口在调查区域内的常住非农业户B. 户口在调查区域内的常住农业户C. 户口在外地,居住在调查区域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D. 户口在外地,居住在调查区域半年以上的农业户E .单身户和一些内有固定住宅的流动人口【答案】ABCDE3 •城镇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城镇居民(A.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B.家庭基本情况 E. 家庭非现金收入【答案】ABCDE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月环比指数计算公式为( ),G 为报告期价格与上期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b ... * f ;-(;K,=' - 訂 Aj I = 3:「心 < …亿 X HKV ;【答案】A1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代表规格品商品的挂牌价格如果与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 A. 实际成交价格 B.挂牌价格应调查采集(C .(实际成交价格+挂牌价格)/2D.批发价格 【答案】A13.在建筑安装工程构成中,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的比重是(A. 50%B . 60%C . 80% D. 90%【答案】D14•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所使用的权数是(A. 工业增加值B.工业总产值C. 工业品销售额D. 工业品平均价格 C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D.工业品价格指数 A . 价格统计包括( 生产价格统计)B.消费价格统计 C . 收入变化统计D.人口结构统计E . 抽样方法统计C. 家庭现金收支D. 家庭消费支出A.未婚B.有配偶C.离婚D.丧偶E.其他【答案】ABCDE5•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是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A. 工资性收入 B.经营净收入C.财产性收入D.转移性收入E.借贷收入【答案】ABCD6•开展农村住户调查的目的是()A.监测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B.监测农村居民摆脱贫困的进程C.为政府宏观决策部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D.为国民经济核算和价格调查提供基础数据E.为社会提供农村统计信息【答案】ABCDE7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和居住情况调查中“户别”包括(A. 一般农户B.个体工商户C. 土地取得和前期工程费用E.建设单位其他费用)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元
类 别
2004年
2005年
一、总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 1.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 (1)乡村干部收入 (2)乡村教师收入 (3)行政事业单位等职工收入 2.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 (1)在企业中劳动得到收入 a.乡镇企业收入 b.其他企业收入 (2)在国家投资基建项目得到收入 (3)提供其他劳务收入 3.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1)在乡外县内从业得到收入 (2)在县外省内从业得到收入 (3)在省外国内从业得到收入 (4)在国外从业得到收入 (二)家庭经营收入 1.第一产业收入 (1)农业收入 A.农产品收入 ①粮食收入 ②棉花收入 ③油料收入 ④麻类收入 ⑤糖料收入 ⑥烟草收入 ⑦蔬菜收入 ⑧花卉园艺收入 ⑨瓜果收入 ⑩园林收入 ⑾茶叶和其他饮料收入 ⑿香料收入 ⒀中药材收入 ⒁其他种植业产品收入 ⒂野生植物采集收入 ⒃农作物副产品收入 ⒄用农产品加工手工业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入
0.44 55.97 60.31 57.99 3.32 40.63 12.07 1.81 0.16 2.33 865.38 857.79 424.20 340.05 22.07 61.27 182.79 111.69 18.91 1.49 7.36 64.38 1.43 40.13 0.87 4.06
0.46 15.77 58.67 56.84 11.89 30.45 12.83 0.78 0.88 1.83 769.32 760.23 358.06 260.25 26.75 69.28 180.24 52.35 29.56 1.33 15.94 84.04 5.19 30.94 0.70 1.82
9.63 17.30 0.72 11.65 2.33
⒅专用农产品收入 B.农业服务性收入 (2)林业收入 A.林业产品收入 ①采集林产品收入 ②竹木采伐收入 ③育种、育苗收入 ④林业副产品收入 ⑤用林产品加工手工业产品收入 B.林业服务性收入 (3)牧业收入 A.牧业产品收入 ①成龄家畜收入 # 猪收入 菜羊收入 肉牛收入 ②成龄家禽收入 ③蛋类收入 ④皮收入 ⑤毛、绒收入 ⑥奶类收入 ⑦仔、幼畜、禽产品收入 ⑧育肥畜收入 ⑨其他牧业产品收入 ⑩狩猎和捕捉野生动物收入 ⑾牧业副产品收入
5037.52 1178.32 243.08 127.22 42.66 73.20 625.93 410.69 212.37 198.32 4.14 211.10 309.31 140.02 126.48 39.76 3.05 3628.20 2956.59 2103.73 2087.97 981.58 277.05 136.44 0.43 6.04 438.11 6.34 82.67 134.30 0.25 0.02 5.95 2.05 0.05 10.98 5.27
5676.98 1437.57 240.73 125.86 43.11 71.77 806.57 522.63 230.33 292.31 4.89 279.05 390.27 169.96 163.82 56.43 0.06 3956.95 3177.37 2215.02 2159.05 977.43 279.43 132.26 0.43 8.16 482.33 2.36 69.99 1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