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收入 支出 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ffe9c6c9b6648d7c1c74632.png)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宏观经济学3 收入支出模型

0.75
0.64 0.59
0.99
0.97 0.94
F
G
14 000
15 000
12 830
13 360
0.53
0.92
0.89
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d代表可支配收 入,则上述表格里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dc2 / d2y < 0)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 数,则其表达式为: C=α +βyd(1 > β > 0) 上式中的α 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 中被称为自发性消费,其含义是,居民个人 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 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上式中的β yd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引致 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 水平影响的部分,其中β 作为该函数的斜率, 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一线城市的高端女 性规模达到167万人 女性在家庭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78%的已婚女性 拥有家庭日常开支的支配权) 独居或已婚未育的中国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从2005 年的18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600亿美元; 子女已经长大离家的“空巢”家庭的年长女性购买 力从2005年的10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美 元; 独居的一人家庭年长女性的消费力从2005年的500 亿美元增至2015 年的1150亿美元。 这三类中国女性的消费能力合计从2005年的3300亿 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250亿美元。
对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喝酒可以增加他的 快乐吗? 假日经济在短期可以增加消费水平吗?长期呢? 女性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可以增加消费水平吗? 长期呢?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篇 总需求分析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一支出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本题分析两部门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
假定消费函数为1000.8C Y =+,同时,投资60I =。
(1)均衡的收入水平是多少? (2)均衡的储蓄水平是多少?(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产出水平是1000,那么,什么是非意愿存货水平? (4)如果,I 增加100,那么,这对均衡收入会产生什么作用? (5)什么是这里的乘数k 值?(6)画图表明在(1)和(2)中的均衡。
解:(1)由两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Y C I =+,有1000.860Y Y =++,解得800Y =。
(2)由均衡条件:C S C I +=+,得储蓄水平为:60S I ==。
(3)由产出水平为1000,总需求1000.8100060960AD =+⨯+=,所以非意愿存货水平为:100096040-=。
(4)由1000.860100Y C I I Y =++∆=+++,解得1300Y =,由此可见,投资增加100,可使得均衡收入增加了1300800500-=。
(5)投资乘数k 表示投资每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由已知有,乘数115110.8k c ===--。
(6)如图3-1所示,800为(1)中的均衡收入,1300为(2)中的均衡收入。
图3-1 不同投资水平下的产品市场均衡2.假定在习题1中的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由于社会变迁导致该国的消费者提高了其边际消费倾向,新的消费函数为1000.9C Y =+,而I 仍保持不变为60。
收入支出模型

4、B
5.消费曲线的斜率决定于 A. MPC和APC B. MPC和APS C. MPC和MPS D. APC和MPS
5. C
6. MPC递减意味着 A.MPS递减 B.消费额减少 C.APS递减 D.产品滞销的可能性递增
6. D
7.如果MPS为负,那么 A.MPC大于1 B.MPC等于1 C.MPC小于1 D.MPC与MPS之和小于1
1.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所以民 众的消费总体上比较谨慎.人们的储蓄愿望较强烈.
2.由于收入的差距大,使得民众的消费水平、消 费档次差距很大.
3.总体上看,许多家庭的相当部分收入用于购买 住房和子女教育消费、医疗消费等.这与我国的社会 福利开支水平不够高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备有关.
S
(二)储蓄曲线
储蓄曲线是用来
表示储蓄与收入之
间的函数关系的曲 0
E
线。
-a
S=-a+gY Y
储蓄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
S = Y-C=Y-(a+bY)= -a+(1-b)Y
令g为边际储蓄倾向,则上式简写为:
S = -a + gY
(三)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对应关系
C
消费曲线
h C=a+bY
与储蓄曲线是 相互对应的。
;
由 Y=C+S
=>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
因为
铁矿石
03 收入支出模型

也可简单用几何图形画出均衡解。
08-09-16
26
第三节 乘数The Multiplier
08-09-16
27
(1)定义
• 例子 C=50+0.8Y,I=50 ,Ye=500。如果I=60, 我们得到Ye=550,这意味着投资增加10元, 国民收入增加50元,具有5倍的乘数。
• 投资乘数:投资量的增加与所引起比初始投资 量更大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之间的比率。 • 乘数=ΔY/ΔI
C,S,I
45° C+I
• 由于45°线表明了 C+I=C+S, 这也就证明了二种方法的 一致性,即两种方法计算的
国民收入是一致的。
08-09-16
22
应用:储蓄的美德可能是犯罪
• 过分节俭的经济后果: 譬如减少自发消费提高自发 储蓄,S0提升至S1,均衡 国民收入下降了。 • 扩大内需,尽量花钱。
• I=S的方法:KI=ΔY/ΔI=1/1-b
该角为(1-b)
该距离为ΔI
I0
该线段为ΔY
08-09-16
32
(6)举例
• 假如有b=0.75,即有:C=a+0.75Y 那么,100万元的投资效果的总和为: • ΣΔY=100万元+100万元×0.75+100万元 ×0.752+100万元×0.753… =100万元×1/(1-0.75)=100万元×4
后来,新任蜂王崇尚节俭,鄙弃奢侈。商人们不再去远方追逐利润, 工人们因商品无人购买而告别倒闭的工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 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 外敌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
故事《蜜蜂的寓言》强调了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开始,王国推崇挥霍, 故总需求旺盛,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后来,王国推崇 节俭,故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走向衰退。 你如何应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
第三章.收入与支出PPT优秀课件

3.1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经济均衡机制:产量调整
存货调整:计划存货与实际存货
当Y<AD时,生产出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库存下降, 实际存货投资小于计划存货投资,企业就会提高产 量,使存货水平调整到计划水平。
当IU=0时,经济达到均衡。
14
3.1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基本结论: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 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消费者、
第二部分 总需求管理
几个重要模型
模型I:简单乘数模型:价格不变、没有货币 模型II:IS-LM模型:引入货币与利息 模型III:总需求模型:引入价格 模型IV:开放经济模型:引入汇率
1
NO3 收入与支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NO3 收入与支出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消费理论和总需求 乘数机制 三部门经济:政府行为 四部门经济:净出口
ADAcY
CCc(TATR)cY
I GNX
Ye
Y
29
3.2 消费函数与总需求
均衡收入与产出
总需求(计划支出)等于产出时经济处于均衡。
Ye A 1 c
Ye 1 A 1c
30
计划投资水平变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
E1
I
E 0 Y
Y0e
Y1e
AD A0YI
ADA0 Y
31
3.3 乘数机制
传递机制
I
AD
Y
C C c Y
32
3.3 乘数机制
当计划投资规模增加一单位时,均衡收入增 加多少?
等于1? 小于1? 大于1?
33
3.3 乘数机制
轮次 t
1
本轮需求的
增加量 ADt
第3章 收入—支出模型

三、扩展模型的均衡总产出的推导 Y = AE = C + I + G + NX = a+b(1-t)Y + I + G + g-nY 由上式可得:
a+ I +G+ g Y = 1 − [b(1 − t ) − n]
∗
四、图象分析
3.4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一、乘数效应 在一个由总需求确定总产出的经济中,如 果某个需求部门有一个较小的变动,该 变动就会影响整个经济中的其他部门, 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总产出在各个部门都 发生变动,这个数:乘数效应的大小 (一)乘数的表达式
1 δ= 1 − [b(1 − t ) − n]
(二)乘数值的相对稳定性 三、财政政策 由于乘数的作用,政府就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变 动支出G或税收T来达到变动总产出的目的,政 府的这种行为被称作财政政策。
二、一个基本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是 买方经济 (一)根据这一假定可以认为,实际国民总产 值的水平,是由总需求方面决定的,即:Y = 总需求 (二)而总支出实际上就是一定价格下的总需求, 因此有: Y = 总支出AE = 总需求AD (三)总支出可进一步分解为消费支出C、投资 支出I、政府购买支出G和净出口NX,因此有: Y = AE = C+I+G+NX
二、两部门的简单均衡模型 (一)均衡总产出的推导 Y = AE(= AD), AE = C + I , C = a + bY 由上述条件可得:
1 Y = (a − I ) 1− b
∗
(二)图象分析 (三)模型的隐含假定 均衡点(实际国民总产出值)由总需求所确定; 价格变化非常缓慢,以致在短期分析中可以将其 忽略。
收入支出模型

1、消费函数
收入 (Y)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收入增加 消费 增加消费 MPC
APC
(△Y) (C) (△C) (△C/△Y) (C/Y)
9110
1.01
1000 10000 890 0.89
1.00
1000 10850 850 0.85
• 平均储蓄倾向APS:APS=S/Y
3、储蓄函数
S S=S(Y)
E Y
(a)一般储蓄函数
S -a
S=-a+(1-bY)
E Y
(b)线性储蓄函数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S=Y; MPC+MPS=1; APC+APS=1;
C,S
45度线
C
AB a
Y0 Y1
C,S
C=a+bY Y
S= -a+(1-b)Y D
a
Y0 Y1
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
1、均衡收入的概念 2、均衡收入的决定:投资—储蓄法 3、均衡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法 4、均衡收入的决定:数学模型法
1、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
• 社会总支出(总需求)决定了经济社会的产出 (总供给) 。
• 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叫做均衡产出(总需求= 总供给)。
• 以上是从投资增加的方面说明乘数效应的, 实际上,投资减少也会引起收入数倍数减少。 因此,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乘数是 一把“双刃的剑”。
• 乘数原理用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就有不同 的乘数。除就业乘数和投资乘数外,还有政 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预算乘数,外贸乘 数,货币创造乘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即 C+S=Y (2)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APC>MPC) ,则APS和
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APS<MPS) 。 (3)APC+APS=1
MPC+MPS=1
18
? 二、储蓄函数
1. 储蓄的含义 ? 是指收入中未消费的部分。 S=Y-C 2.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 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S ? Y? C
? Y ? (a ? bY )
? ? a ? (1? b)Y
19
S -a 1-b
S ? ? a ? (1 ? b)Y
Y
MPC ? ? C ? Y
C ? aa??bb?Y?YD
当 C ? a ? b ?Y时 a bMPC
MPC ? b
APC
Y
17
“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Keynes 三大基本心理法则之一。
C 消费
14
E =Y
12
10
B
8
6 4
2
45o
0
2 4 6 8 10 12 14 Y 收入
消费曲线(单位:千美元)
?
r
04Y,E源自(2)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对萨伊定理提出质疑,指 出在某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收入都会用于消费生产出来 的产品,当大范围的消费不足发生时,卖不出去的产品将 堆积在生产者的仓库里。针对存货的增加,生产者将减少 其产出,削减就业人数,经济衰退或萧条将接踵而至 。
8
? 2、均衡产出的实现条件: E=Y
E
计划支出
E =Y
45o
收入,产出 Y
9
? 3、均衡的过程
E
IU>0
A
200
IU<0
AE
450
O
180
200
230
Y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
10
?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非计划的或不想要有的存货投资, 即非合意或非意愿存货投资。
? 基于非意愿存货投资的产出调整,最终能使经济处于 均衡状态。
6
? (3)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必须作以下基本假定:
? 假定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 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价格是粘性的
7
?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1、概念 ? 均衡产出或叫均衡收入,是指与计划总需求相等的产
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 想要有的支出。 ?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与计划的总需求相一致的国民收 入。均衡国民收入由有效需求水平来决定。
?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
? 4、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均衡产出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S,即计划 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11
? 3·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 五、消费理论的发展
12
? 一、消费函数
1. 影响消费的因素 ? 可支配收入水平、物品价格、利率、收入分配状况、
? 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地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内 容,而本章是整个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和出发 点。 在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什么因素决定一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本章是要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国 民收入的。
1
3·1 概述 3·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3 国民收入决定 : 450线模型 3·4 乘数理论
Consume ): 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 ? C Y
当C ? a ? b ?Y时,APC ? b ? a Y
16
(2)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与收入增量之比。
(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带C来的消费的增量。)
金融资产、风俗习惯 …… 2. keynes 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 仅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 依存关系. 消费 ? f (可支配收入) C ? f(Y)
13
C ? a ? b ?Y (a ? 0, 0 ? b ? 1)
C
<45o ab
C ? a ? b ?Y
Y
14
? 关于a和b
C ? a ? b ?Y
autonomous consumption 自发性消费 derived consumption 引致消费
? b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为什么b<1?
15
3.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1) 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5
? 凯恩斯认为,就业的人数取决于生产水平,生产的水平取 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失业是由于有 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 引起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则是三个基本心理法则:①边 际消费倾向偏低;②资本边际效率下降;③流动性偏好陷 阱。
? 总需求分析方法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这主要是因 为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方法,即假定企业组织形式、设 备和技术不变,也就是假设总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说明总 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
20
3. 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 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s ): 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
?
S Y
21
? 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s ):
是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与收 入增加量的比。(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带来的储蓄 的增量。)
2
? 3·1 概述
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产生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3
? 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产生
(1)古典经济学和萨伊定理
? 价格、工资、利率的自动调整,会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产出 水平。
? 古典宏观经济学以萨伊定理为基础,认为供给本身创造了对自身 的需求。因此,由消费不足引起的经济衰退是不可能的发生的。
MPS ? ? S ? Y S
S ? ? a ? (1? b)Y
MPS? 1? b -a
S ?? ??aa??(1(1??bb)Y)YD
Y
1-b MPS
22
?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A?
a? b
45o
Y0
-a? 1-b
C
C ? a ? b ?Y
B
S ? ? a ? (1 ? b)Y
D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