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支出模型
1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2、投资者把资本借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或企业, 按协议获取借贷利息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非住宅固定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
非住宅固定投资:厂商建造厂房、购置设备 的投资 住宅投资:建筑住宅和公寓的投资 存货投资:已生产出而没有销售的产品库存 的增加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C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f(Y)
。 45
0
Y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2、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3、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重置投资、净投资和总投资
重置投资:用来补偿已耗费的资本设备的 投资(折旧)
净投资: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 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储蓄和投资
CS
Y=C+S
C= a+bY
a 45 。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然后,代入Y体现式同样求解.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根据收支均衡方程式,有 求得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2.2.9) (2.2.10)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三节 乘数原理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投 资乘数 投资乘数就是指 投资的变化所引发的 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以KI代表投资(乘2.3.3) 数,有:
消费增量 (△C)
100
100 △I
80
80
80 △I*b
64
64
64 △I*b2
51
…
…
…
…
500
500 △Y
400
△Y=△I+△Ib+△Ib2+△Ib3+△Ib4+…...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Y a b(TR T0 ) I G 1b
Y a b(TR T0 ) I G 1 b(1 t)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七、其它消费函数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凯恩斯后来消费理论的发展 重要有下列三种,区别在于争论MPC的大小。
(一)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杜森贝里提出。其重要
论点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重要取决于相对收 入水平。 其论点可归纳为: 1、消费的“示范效应”。 2、消费的“棘轮效应”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5)消费习惯使然。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收入和支出相等(也可理解为全 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应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收入-支出模型

c<y
自发消费
o
y
o
y
消费曲线
线性消费函数
[资料] 消费者信心指数
[资料] 消费者信心指数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指标, 由满意和预期指数构成。
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 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 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和 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
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 的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 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大危机, 凯恩斯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是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 对外贸易产;品二市是场假设不论需货求币量市为场多少,经济 制度以不变(的物价) 格提供相应的(供钱给) 量。
凯恩斯定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 产量国和际收市场入变动,而劳动使市供场求相等,开但放不经会济 引起 价格变动,这一原理(适人用) 于短期分析。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函数间的关系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 函数间的关系
c,s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 为补数,并且两者和的 值始终等于收入。
如果有 APC和 MPC 随 o
收入增加而递减,但是
APC>MPC,则有 APS 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 递增,但APS<MPS。
c = c(y)
为有应1 万对亿国是际中金央融政危府机投带 来资的,不其利余影3 响万,亿国用务政院府 常投务资会来议带确 动定 社当 会前 投进 资一 , 步通扩过大基内础需 设、 施促 建进 设经 的济 高 增回长报的和十提项 升措 消施 费。 需求。
第11章 收入-支出模型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假定:
①没有折旧;②没有间接税;③公司利润 全部分配;④没有进出口;⑤投资是自发 的。
Yd=Y-T 总支出:AE=C+I+G 总收入:Y=Yd+T=C+S+T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总支出]AE= Y[总收入]
C + I + G = C + S+ T I + G = S + T I S = T G
一、均衡产出概念
按照以上假设,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 国民收入就等于总需求。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 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即 与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 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 支出。 书上使用小写字母表示,是因为在此的是 实际产出、实际收入、实际消费与实际投 资,不是名义值。 Y=C+I (C+I=总支出[AE]) Y——收入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及变动 第四节 及变动 第五节 及变动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呵呵
一位经济学家与一位数学家一起到储蓄 所去存钱,碰巧遇到四五个武装匪徒抢 劫银行,在储蓄所内的储户也同时遭殃。 后者被要求把钱包和其他诸如首饰等值 钱物交出。经济学家见状立刻从口袋里 摸出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并把它交给了数 学家,他还小声解释说:“这是我上次 向你借的100美元,现在还给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处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值,经济学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2)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3)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以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恒常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家庭借以取得收入的财富可由两种财富构成,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部分构成。
由于人力资本无法从统计资料测得,因此弗里德曼引入恒常收入的概念,把恒常收入视为财富(人力和非人力)的预期收入的现值,恒常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2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解: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t b K g --=111 所以()[]t b Y K Y G g--∆=∆=∆11代入已知参数得: ΔG=750×[1-0.9(1-1/3)]=300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的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
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所以,税收增加250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收入支出模型ppt课件

E 支出(需求)
E=y
E
A
100
·
收
入
产
出
o
y
支出等于收入的 45°线
()
·B IU>0
100
IU<0
AE
o
y
支出决定收入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投资等于储蓄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 投资等于储蓄
❖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是E=y, 也可以用i=s来 表示,因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
由于古典经济学所处时代是物品匮乏的情况,
在物物交换的角度上反映这种情况的“萨伊定律”被 看作是普遍有效的“规律”。
于是,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国民收入主要就
由经济中的总供给水平决定。
6 6
(2)新古典经济学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原理上完全接
受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更着眼 于经济的长期活动及其趋势。新古典经济学 家仍然坚持供给在长期内对均衡国民收入的
述。 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 内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 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
求的实现条件。
4 4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
的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
的全部理论涉及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场和国际市场(,物而) 仅包括产品(市钱)场的国民收入
与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10 10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大危机,凯恩斯建立了国民 收入决定理论。
为方便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我们从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出发,从 而做出几个假定:
宏观经济学《支出-收入模型》课件

该距离为ΔI
I=S的方法:
该角为(1-b)
KI=ΔY/ΔI=1/1-b
该线段为ΔY
(4)The Explanation of Derivative 导数的解释
I=S;I0=-a+(1-b)Y; Ye=(a+I0)/(1-b); KI=dye/dI0=1/(1-b)
(5)The Multiplier of Spontaneous Consumption
一般可表示为:S=f(Yd) 由于Yd=C+S,所以,S=Yd-C
在线性条件下, S=Yd-(a+bYd)=-a+(1-b)Yd
(2)APS and MPS
A.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储蓄与个人可 支配收入之比:APS=S/Yd
APC+APS=C/Yd+S/Yd=(C+S)/Yd=1 B.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增量与个
以及对分期付款消费的影响。 收入分配的政策:
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倾向不同, 税收政策,会改变收入水平的层次。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 在短期内,由于人们 爱好储蓄的天性和消费习惯的 相对稳定性,消费的增幅要
小于收入的增幅。
E.长期的或社会的消费函数
在长期,从全社会看,消费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例基本是固定的。
自发投资
A.定义:独立于国民收入的投资量,
I I
Y
B.自发投资的移动
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的预期利润 与利息水平的比较;
因此,利率、预期利润影响着投资决策, 而税收政策、全社会生产能力的状况, 又影响着预期利润。 讨论:为什么?
(2)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A.一致性: 储蓄最终要转变为投资, 投资归根到底是由储蓄转变而来。
第二讲(收入-支出模型)

– C=C(Y) –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每增加1美圆的收入所引起 的额外消费。
• MPC=△C/△Y • E.g. MPC=85%,在每1美圆增加的收入中,有85美
Example
• 当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MPC)为2/3, $1,000,000的投资会以工资、利息、租金 和利润的形式作为收入流入生产要素拥有 者的手中。其中有$666,670用于购买消费 品,而这些商品的生产者又会增加 $666,670的收入。如果他们的MPC也是 2/3,他们又会支出$444,440。如此循环下 去,最终的总和为$3,000,000。
政府花费和税收
• 所有储蓄与花费是在支付税收后发生的;
通过改变税收,可以改变可支配收入。
• 情况1:如果税收是定量税。
– 已知税收是$800(t),而投资为$1,000(i),政 府支出为$2,000(g)。
– 已知平均个人基本开销为$1,600,而MPC
为75%。在消费函数(c α=1,600而β=0.75,
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 – Y:当前收入,Y-1:过去收入。 – θ是权数 (0 ≤θ<1) – 如果永久消费函数为:c=α+βy,则当前短期消
费向函为数θ为β:。(cβ1=远α大+ θ于βθyβ。) 所以短期的边际消费倾
• 所以短期消费曲线更为平坦。 • 该理论支持了杜森贝利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Cont.)
政府花费和税收 (Cont.)
• 终生收入:$24,000*(60-20)=$960,000 • 平均消费:$960,000/(80-20)=$16,000 • 工作时期的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The change in income due to increased G is equal to Y0 GG , a fraction of which is collected in taxes
[Insert Figure 9-3 here]
•
增加政府采购是自主性支出的 变化,政府采购的增加将使总 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量等于政 府采购的增加量 初始产出水平为Y0, 对商品的需 求 > 产出, 厂商增加产出知道达 到新的均衡点 (E’)
•
收入变化多少? 均衡收入变 化为
Y0 1 G G G (22) 1 c(1 t )
C cTR c(1 t )Y
来自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1-t)
9-20
•
政府部门
•
将总需求恒等式与方程 (19) 合并:
(20)
C cTR c(1 t )Y I G NX A c(1 t )Y
AD C I G NX
•
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 Y=AD, 带入方程(19), 均衡产出 Y A c (1 t )Y 水平为:
9-4
消费函数
[Insert Figure 9-1 here]
9-5
消费与储蓄
•
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用来储蓄 任何解释消费的 理论都等同于解释储蓄行为
•
大多数情况下, S Y C (5) 预算约束
•
将方程 (4)带入 (5) ,产生了储蓄函数:
S Y C Y C cY C (1 c)Y
第10章
收入与支出
• • • • Item Item IteΒιβλιοθήκη Etc.9-1前言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产出为什么一直围绕潜在水 平波动
•
在经济周期里的繁荣期和衰退期, 产出水平相对于潜在产出能力上升和 下降。
•
本章提供相对于潜在产出趋势的这些实际产出波动的初步理论
•
这个模型的基础是产出与支出之间的相互作用, 支出决定产出与收入, 而产出与收入也决定支出。
Y0 Y0 Y0
9-16
乘数
•
影响乘数的其他因素?
9-17
乘数
9-18
乘数
9-19
政府部门
•
1. 2.
政府影响均衡产出水平有两种途径:
政府开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税收与转移支付
•
•
财政政策是政府关于采购水平、转移支付水平与税 收结构的政策
假定 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是不变的, 同时征收比例所得税, 即以税收形式征收的收入的一部分 (t) 消费函数变为: C C c(Y TR tY ) (19)
9-27
预算
•
如果TA = tY, 预算盈余可表 示为:
[Insert Figure 9-6 here]
BS tY G TR
(24a)
•
图 表明预算盈余不仅取决等 于政府决策选择 (税率、政府 采购、转移支付), 也取决于 能使收入水平发生改变的任 何其他事情
•
例如.假设投资需求增加提高了 产出水平 预算赤字会随税收 的增加而降低
•
预算的负盈余是支出超过收入的部 分,也算预算赤字
9-26
预算
•
如果TA = tY, 预算盈余可变 为:
[Insert Figure 9-6 here]
BS tY G TR
(24a)
•
图表示在G, TR, 和 t 既定的 情况下,预算盈余是收入水 平的函数
•
•
在低水平收入,由于支出超过 收入所以出现预算赤字 在高收入水平下,由于收入超 过支出,出现预算盈余
• •
•
均衡条件Y = AD (10) 将替代 (9) 到 (10) 中 Y A cY (11) 求解Y 得到均衡收入与均衡产出水平:
Y cY A Y (1 c ) A 1 Y0 A (1 c )
(12)
均衡产出水平高于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意味着较高的自主支出水平
9-10
•
•
有关经济周期的一种解释是说,它是由自主性需求,特别是 投资的改变引起的t 当自动稳定器处于适当地位时,投资需求的变动对产出的影 响变小了 (例如. 比例所得税)
•
失业救济金是另外一个比较好的自动稳定器 确保失业者在 没有工作的状况下也能继续消费
9-22
财政政策变动的影响
•
假设政府支出增加
•
Y c (1 t )Y A Y 1 c (1 t ) A Y0 A 1 c(1 t )
(21)
•
政府部门的存在使得总需求曲线趋于平坦并将乘数减 1 小到
(1 c(1 t ))
9-21
作为自动稳定器的所得税
•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这种自动 (排除政 府逐项加以干预) 减少了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化引发 的产出变化
减少而降低
•
乘数也将变小, 对总需求的冲击效应将会变小
9-25
预算
•
•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政府预 算赤字已经成为正常现象 为什么要关心政府预算赤字呢?
•
[Insert Figure 9-5 here]
政府借款会使私营企业难于借到款 项进行投资, 使经济增长速度减 缓
•
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税收超过 其采购商品、劳务与转移支付的总 支出以外的部分: (24) BS TA G TR
9-23
财政政策变动的影响
Y0
•
1 G G G 1 c(1 t )
(22)
[Insert Figure 9-3 here]
每 一美元政府支出的增加都 会带动超过一美元的的收入 增长
如果c = 0.80 ,t = 0.25, 乘数是 2.5 一美元 政府支出的增加 G 导致 均衡收入增加值为2.50美元 G 和 Y 如图 9-3
9-28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Tax Changes on the BS
•
How do changes in fiscal policy affect the budget? OR Must an increase in G reduce the BS?
• •
倍数1/(1-c) 成为乘数 乘数= 自主性总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均衡产出的变动量
•
乘数的一般定义为
Y 1 A (1 c)
(17)
9-15
乘数
•
图 提供了自主性支出增加对 均衡产出水平影响的图形解 说
• •
[Insert Figure 9-3 here]
•
初始均衡点在E, 收入为Y0 如果自主性支出增加, 总需求曲 线AD 向上移动 , A收入增加 至Y’ 新的均衡点在E’ ,收入变为
•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C I G NX C S TA TR
I S (TA TR G) NX
(14)
9-13
乘数
•
By 增加$1的自主支出,能够 提高多少均衡收入水平? 答案并不是$1
•
[Insert Table 9-1 here]
•
•
从增加的1美元收入中, $c 被消 费掉 产出增加以满足支出增加的需 要, 产出导致收入增加(1+c) 产出与收入的增长, 回引发进一 步的增长 过程持续进行
C c(TA TR) I G NX cY
其中 A 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是自主的
9-7
消费, 总需求, 自主支出
[Insert Figure 9-2 here]
9-8
均衡收入与均衡产出
•
•
当Y=AD时出现均衡, 图 中 45°的线中显示出的 点 E 图中的箭头显示出经济怎样 达到均衡
Y AD C I G NX
(2)
•
当总需求与产出不相等时会出现非线性库存投资或是 负投资: IU Y AD (3), 其中 IU 是库存的非线性增加量
•
如果IU > 0, 厂商会减少生产,直到库存减少至产出与总需 求相当的水平
9-3
消费函数
•
消费是总需求的最大组成部分
•
•
政府增加支出的接收者本身也会增加支出,接受他们支出的人也会增加 相应支出
9-11
储蓄与投资
•
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投资等于 储蓄,这个条件只适用于没 有政府部门和没有对外贸易 的经济中
•
[Insert Figure 9-2 here again]
•
图中, 总需求与消费曲线的垂直 距离 等同于计划投资支出I 消费曲线与45°曲线之间的垂 直距离衡量各个收入水平的储 蓄 在Y0 两个垂直距离相等且 S=I
9-12
储蓄与投资
•
计划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可直接从国民收入账户中看 到
•
•
•
收入不是消费出去就是储存起来: Y C S 没有政府与对外贸易时,总需求等于消费加投资, Y C I CS CI 将两者合在一起:
SI
•
把政府与外贸放进模型中:
• •
收入可能被消费、储存, 或是缴纳税费: Y C S TA TR 完整的总需求为 AD C I G 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