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2节_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2节 化学平衡 第五课时 等效平衡 基础练习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2节 化学平衡 第五课时 等效平衡 基础练习

第五课时 等效平衡基础练习题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 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并达到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的转化率是(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 、B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 和4mol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3.已知:CO(g)+H 2O(g)CO 2(g)+H 2(g) △H=-41kJ ·mol -1。

相同温度下,在容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达平衡过程体系的能量变化 CO H 2O CO 2 H 2 ① 1 4 0 0 放出热量:32.8kJ ②14热量变化:Q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80%B.容器①中CO 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 2的转化率C.容器①中CO 的反应速率等于H 2O 的反应速率D.平衡时,两容器中CO 2的浓度相等4.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C(g),若开始时通入1molA 和1molB,达到平衡时生成 amolC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开始时通入3molA 和3molB,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 的物质的量为3amolB.若开始时通入4molA 、4molB 和2molC,达到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molC.若开始时通入2molA 、2molB 和1molC,达到平衡时,再通入3molC,则再次达到平衡后,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a2 D.若在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molA 和1mol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H 2(g) CO(g)+H 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实验 CO 2 H 2 CO H 2O(g) 甲 amol a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mol amol 丁amol0 molamola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6.将一定体积的SO 3(g)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3(g)2SO 2(g)+O 2(g)并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相同体积的SO 3(g),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下列值减小的是(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SO 3(g)的转化率C.)()(23SO c SO cD. )()()(22232O c SO c SO c •7.在某恒容密闭容器内,N 2、H 2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10mol 、30mol,达到平衡时N 2的转化率为25%若从NH 3开始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则应加入的NH3的物质的量及NH 3的转化率为( ) A.15mol,25% B.20mol,50% C.20mol,75% D.40mol,80%8.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SO 2和O 2发生反应。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题
⑦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选;
故选D。
4.C
【详解】A.对比A、B两点,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反应正向吸热, ,故A错误;
B.对比A、C两点,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反应正向体积增大, ,故B错误;
C.对比A、B两点,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增加,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相等,有 ,故C正确;
故选D。
3.D
【详解】①浓氨水加入NaOH固体,NaOH固体溶解放热,使NH3•H2O分解生成NH3,化学平衡 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不选;
②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低于利于合成氨正向进行,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是因为此时催化剂活性最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
③啤酒中存在如下平衡:H2O+CO2(g)⇌H2CO3(aq),开启啤酒瓶后,气体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则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不选;
B.将食物放进冰箱使温度降低,食物变质的速率变慢,B错误;
C.工业合成氨时加入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向食品袋中加入脱氧剂可以减少氧气含量,降低氧气浓度,减少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A.*CO→CO的活化能低于*CO→CH2O的活化能,因此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CO,故A正确;
⑥晒自来水养小金鱼
⑦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 ,工业上常加入 做催化剂
A.②⑤⑥B.①⑤⑦C.②⑦D.②⑤⑦
4.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
C.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 D.A、C两点的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3)同步练习含详解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3)同步练习含详解答案

化学反应平衡图像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汽车尾气中NO 产生的反应为:N 2(g )+O 2(g )⇌2NO (g )。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 2(g )和O 2(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 下N 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 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1210)(4c c c - B. 温度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 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 <0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 (g )⇌Y (g ),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 (X )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B. T 2下,在0~t 1时间内,v (Y )=1t ba -mol·L -1·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3. 已知:CO 2(g )+3H 2(g )⇌CH 3OH (g )+H 2O (g ) ΔH =-49. 0 kJ·mol -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2和3 mol H 2,测得CO 2和CH 3OH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B.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 225 mol·L-1·min-1C. 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D. 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4. 有如下可逆反应:A(g)+B(s)⇌C(s)+D(g)ΔH>0。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结合图像考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判断与比较。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5.理解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以图像题综合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以及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8.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自查(理一理)1.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焓变与反应方向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 ,体系能量 得也 ,反应越 。

可见, 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 。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 增大的倾向。

a .熵的含义熵是衡量一个体系 的物理量。

用符号S 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 (g)>S (l)>S (s)b .熵变的含义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 ,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于反应 。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因此,要正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 与。

在恒温、恒压时,①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②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③如果反应的 或 ,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与反应的 有关。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依据1.“放热过程都可以自发进行,但吸热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这句话对吗?应如何理解?1.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 加反应的物质的 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2节 化学平衡 第四课时 化学平衡图像 基础练习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2节 化学平衡 第四课时 化学平衡图像 基础练习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图像基础练习题1.在密闭容器中,N2(g)+3H2(g) 2NH3(g) △H<0,达到甲平衡。

在仅改变某条件后,达到乙平衡,改变的这一条件是( )A.加入适当催化剂B.升高温度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D.增大压强2.(双选)反应N2(g)+3H2(g) 2NH3(g) △H<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如图,t1、t3、t4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5~t6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t3时加入了催化剂C.t1时加入催化剂D.t4时减小压强3.已知某反应aA(g)+bB(g) cC(g) △H=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a+b>c、Q>0B.T1>T2、p1<p2、a+b<c、Q>0C.T1<T2、p1>p2、a+b<c、Q>0D.T1<T2、p1>p2、a+b>c、Q<04.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如图的是()A. CO2(g)+2NH3 (g) CO(NH2)2 (s)+H2O(g) △H<0B. CO2(g)+H2(g) CO(g)+ H2O (g) △H >0C.CH3CH2OH(g) CH2=CH2(g)+H2O(g) △H>0D.2C6H5CH2CH3(g)+O22C6H5CH=CH2(g)+2H2O(g) △H<05.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正反应吸热:m+n<p+qB.正反应吸热:m+n>p+qC.正反应放热:m+n>p+qD.正反应放热:m+n<p+q6.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0 ,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7.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A.X+3Y2Z △H>0B.X+3Y2Z △H<0C.X+2Y3Z △H<0D.5X+3Y4Z △H<08.(双选)反应N2O4(g) 2NO2(g) △H=+57kJ·mol-1,在温度为T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化学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化学平衡状态1:熟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

2:了解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第二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会运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Q K θ>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Q K θ<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K θ=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r m G θ∆的关系1: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ln r m r m G G RT Q θ∆=∆+),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Q K θ=ln r mG RT K θθ⇒∆=-。

2:重点掌握运用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进行热力学数据之间的计算。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1:熟悉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练地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习题一选择题1.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发生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一定发生变化B. 一定不变C. 不一定变化D. 与k无关2.反应:2CO(g)+O2(g2(g)在300K时的Kc与Kp的比值约为()A.25B.2500C.2.2D.0.043.反应的温度一定,则下列的陈述中正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平衡常数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B.转化率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D.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不能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4.相同温度下:2H2(g)+S2(g2S(g)Kp12Br2(g)+2H2S(g2(g)Kp2H2(g)+Br2(g)(g)Kp3则Kp2等于()A. Kp1·Kp3B.(Kp3)2/ Kp1C. 2Kp1·Kp3D. Kp3/ Kp15.下列反应中,K˚的值小于Kp值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2(g)+Cl2(g)== 2HCl(g)B. 2H2(g)+S(g)== 2H2S(g)C. CaCO3(s) == CaO(s)+CO2(g)D.C(s)+O2(g)== CO2(g)6.N2(g)+3H2(g3(g),H=-92.4KJ·mol-1,473K时,三种混合气体达平衡。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1)同步练习含详解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1)同步练习含详解答案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上)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 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2. 将C(s)和H2O(g)以物质的量之比1∶2置于恒容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H2O(g)H2(g)+CO(g)ΔH>0。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v(H2O)=v(CO)B. H2和C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C. 形成2 mol H-O键,同时生成1 mol CD. 混合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3. 对于可逆反应4 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时,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4. 温度不变时,在恒压容器a与恒容容器b中,分别充入体积比为1∶3的N2和H2。

若开始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则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N2的转化率应当是()A. a中大B. b中大C. a、b一样大D. 无法判断*5. 可逆反应mA(s)+nB(g)p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B的体积分数φ(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m+n<pB. n>pC. X点时v(正)>v(逆)D. 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大6. 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A. 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D. 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二、填空题*7. 对于反应A(?)+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改变A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3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3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2·北京高三一模)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Y 各0.4mol 充入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M(g)+N(g)+,K=1。

其中Y 呈红棕色,其他气体均无色。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B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C .c(X)=c(N)=0.1mol ·L -1D .X 的转化率达到50%【答案】B【解析】A 项:Y 为红棕色,气体气体无色,所以未平衡时Y 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容器内气体颜色会发生变化,当其不变时说明Y 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A 不符合题意; B 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所以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恒容,则无论是否平衡,密度都不发生变化,即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 符合题意;C 项: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知初始投料为c(X)=c(Y)=0.2mol/L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当c(X)=c(N)=0.1mol/L 时,容器内c(X)=c(Y)= c(M)=c(N)=0.1mol/L ,则Q c =0.10.10.10.1⨯⨯=1=K ,说明反应到达平衡,C 不符合题意;D 项:X 的转化率达到50%,即此时Δc(X)=0.2mol/L ×50%=0.1mol/L ,根据C 选项的计算可知此时Q c =K ,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 。

2.(2022·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二模)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CH 3OH(g)+CO(g)HCOOCH 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CH 3OH 和CO ,测得相同时间内CO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v (b)>v (d)B .由图可知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C .b 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CO 的转化率保持不变D .d →e ,CO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能是因为该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答案】B【解析】A 项: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专题七第二节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实验探究拓展实验:燃烧的冰块【原理】火柴点燃后放出的热量,使洞口局部的冰融为液态的水,这些水在遇到电石的霎那,立即发生CaC2+2H2O→Ca(OH)2+C2H2↑,反应产生的乙炔随即被点燃2C2H2+5O2→4CO2+2H2O。

冰块就是这样“燃烧”起来的。

【准备】取约4cm见方的冰块(为增强观瞻的效果,可把它雕琢成火炬、火山、火箭、火凤凰等造型,并搀涂您喜欢的颜色),预先在冰块上挖一个深而狭的小洞儿,洞内放一定量颗粒状电石(为增强效果并以安全计,颗粒用薄餐巾纸包装)。

【操作】用火柴从洞口处“点燃”冰块,就会立即出现一团火焰,最成功时还能看到火舌呢。

练一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但与乙炔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溴要比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反应消耗的多B.乙炔有特殊难闻的气味C.乙炔可用电石与水反应而制得,故实验里最好选用启普发生器为气体的发生装置D.乙炔含碳量比乙烯含碳量高,等物质的量的乙炔和乙烯燃烧时,乙炔所耗氧气多2.质量相等的下列烃,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A.C2H6 B.C3H6 C.C4H6 D.C7H83.区别甲烷、乙烯和乙炔的最简易的方法是()A.分别通入溴水B.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分别在空气中燃烧D.分别通入盛碱石灰的干燥管4.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于离子型碳化物。

请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A.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参考答案:1.A 2.A 3.C 4.C重点突破一.直击考点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

由于v(正)=v(逆),可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密度、浓度等多种宏观性质也保持不变,这些宏观的特征有时也可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例1】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nmol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时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改变外界条件后,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可总结如下:【例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 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两点A2的转化率相等B.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T2>T1C.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为1:3D.向a点的平衡体系中加入A2,可达到b点的平衡状态考点三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理解该原理需注意: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一切平衡体系,用于解释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程度。

理解此原理的关键是平衡移动的结果——减弱这种改变,不能抵消,更不可能逆转。

这也是勒夏特列原理的灵魂。

【例3】取五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Δ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考点四、化学平衡图像1.平衡识图解答步骤看图像: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

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作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答原则(1)“先拐先平”原则:考察速率影响因素。

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说明反应速率快。

(2)“定一议二”原则:平衡图像一般包括三个量的关系,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例4】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考点五、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的平衡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的乘积与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用符号K表示。

【例5】将CoCl2溶解于盐酸中可以形成CoCl2-4,在溶液中存在下面的化学平衡:Co2++4Cl-CoCl 42-;ΔH>0粉红色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Cl2-4)c(Co2+)·c4(Cl-)C.将盛有CoCl2和盐酸混合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试管内溶液为红色D.增大Cl-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Cl-浓度都减小【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在热水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为蓝色,C错;增大Cl-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浓度减小,而Cl-浓度增大,D错。

【答案】B【点评】该题融合颜色变化考查了平衡移动方向和平衡常数,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导向性,属于近两年的热点题型。

考点六、化学反应的判据为了更准确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把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结合起来组成复合判断更适合于对所有过程的判断。

【例6】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 N2(g)+2CO2(g),在298K、100kPa下,△H=-113kJ·mol -l,△S=-145J·mol-l·K-l。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来源:学,科,网]B.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条件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汽车尾气中的这两种气体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解析】此反应是放热反应,A对;由△G=△H-T△S可知常温下,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催化剂的使用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B错、C对;NO、CO 都可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答案】B【点评】在运用符合判据△G=△H-T△S时要注意△H和△S的单位的统一,否则很容易出现计算失误。

考点七、化学平衡的计算:(1)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可逆反应mA+nB pC+qD达到平衡时: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A∶vB∶vC∶vD.=m∶n∶p∶q②各物质的变化量(变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③反应物的平衡量(或浓度)=起始量(或浓度)-消耗量(或浓度)生成物的平衡量(或浓度)=起始量(或浓度)+增加量(或浓度)⑥混合气体平均式量的计算(由A 、B 、C 三种气体混合)其中M(A)、M(B)、M(C)分别表示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a %、b %、c %分别表示这3种气体的体积(或质量)分数.(2)化学平衡中的常用方法①“始、转、平”三段分析法mA (g ) + nB(g) pC(g) + qD(g起始量 a b 0 0变化量 x nx/m px/m qx/m平衡量 a-x b- nx/m px/m qx/m②差量法(△V 、△n )若定温、定容,已知平衡前后压强变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推知 P (始)/P (平)= n (始)/n (平),从而求出平衡前后物质的量的差量(△n )若定温、定压,已知平衡前后密度变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推知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由于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即ρ(始)/ρ(平)= n(平)/n(始),从而求出平衡前后物质的量的差量(△n )。

【例7】把6molA 气体和5molB 气体混合放入4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 (气)+B (气) 2C (气)+xD (气)经min 5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 为mol 2,测定D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 = 2B. B 的转化率为20%C. 平衡时A 的浓度为0.8mol/LD. 恒温达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85%1)56()2243(=++++==mol mol n n p p 始平始平,所以始平p p =。

【答案】C 、D 。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的基础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量的含义。

二.走出误区:误区一 片面理解反应的自发性【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错解:A 或B原因:片面单一的使用焓判据和熵判据而选择,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

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综合判断。

正解:C 。

原因:放热反应常常是容易进行的过程,吸热反应有些也是自发反应;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

误区二、忽略可逆反应的特征【例2】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g )+ 3H2 (g )2NH3(g )。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 、H2 、NH3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mol·L -1、 0.2 mol·L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N2为0.2 mol·L -1,H2为0.6 mol·L -1B. N2为0.15mol·L -1C. N2 、H2均为0.18 mol·L -1D. NH3为0.4 mol·L -1错解:A 或D原因:忽略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