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远景

中国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远景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多样,金矿床(点)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为我国发展黄金事业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一、金矿资源概况l、据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己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其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已知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另外,目前在勘查的岩金矿床347处、共生金矿床10处、砂金矿床137处。
2、截至1989年末,全国金矿累探储量4840.82吨。
保有储量3956.85吨,其中:岩金保有储量1873.72吨,占47·4%,砂金保有储量660·97吨,占16.7%,共生金保有储量150.42吨,占3.8%。
伴生金保有储量1271.77吨,占32.1%。
目前我国黄金矿山以开采岩金、砂金和共生金为主。
生产矿山占用保有储量1916.7吨(其中岩金1534·4吨,砂金382·3吨),占75·5 9/i;“八五‟‟期间在建或拟建矿山占用保有储量276.7吨(其中岩金175.4吨,砂金101·3吨)占11%。
以上两项合计,保有储量利用率岩金为91.3%,砂金为73.2 9/6。
暂难利用储量为341·2吨(其中岩金163·9吨,砂金177.3吨),占13.5%。
以上数字表明,(1)资源利用程度较高;(2)暂难利用储量还占一定数量,暂难利用原因是地质勘探程度低,开采与开发条件不利或选冶技术不过关等而难以利用。
3、据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全国有金矿资源的县(市)计609个,其中产金万两县(市)29个。
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保有储量多少排序:(1)山东;(2)江西;(3)黑龙江;(4)河南;(5)湖南;(6)甘肃;.(7)湖北;(8)四川(9)安徽;(10)内蒙古;(11)陕西;(12)吉林;(13)青海;(14)河北;(15)辽宁;(16)广西;(17)云南;(18)西藏;(19)江苏;(20)山西;(21)广东;(22)新疆;(23)贵州;(24)浙江;(25)台湾;(26)海南;(27)福建;(28)北京(29)宁夏;(30)天津;(31)上海。
浅谈砂金矿

• 1 .冲积型二级阶地砂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中期(95 000一220 OO0a )。 • 2 .冲积型一级阶地砂金矿的成矿时代为晚更新世--全 新世(1500 一200000 a)。 • 3 .冲积型河漫滩砂金矿的成矿时代为全新世(750一 10 000a )。 • 4.冲积型河床砂金矿的成矿时代为全新世晚期。 • 对此没有取得更多的年龄数据,仅在黑龙江省呼玛地区 的余庆老沟现代河床堆积物中(砂砾石层上界)取1 件 14C 样品,测得年龄数据为600 士60 a。因此,认为河 床砂金矿的成矿时代为全新世晚期是没问题的。应提到 的是:有的年龄样品没采在含金砂砾石层中(砂砾石层 中有时没有含碳的粘土或淤泥的透镜体),而是取在含 金砂砾石层上界的粘土或淤泥层中,因此所得年龄数据 要偏小些。 各砂金富集区同一地貌单元内的砂金矿其成矿时代相 差也很大,就是同一砂金富集区内同一地貌单元的砂金 矿,其成矿时代也有较大的不同〔 表10 )。
有利于原生岩成矿的岩层包括:从中酸性火山岩衍 生的碳酸盐或含黄铁矿页岩以及侵入页岩的小硅铝花岗 岩、二长岩或石英闪长岩。对于来源于页岩和花岗岩的 砂金矿床来说,有利灼成矿环境是,在亚热带气候条件 下,矿沐赋存在地质构造长期稳定的近期地质年代的地 层中。
——【美国】J.R.沃杰西克 《Mining Engineering》
8 .坡积型谷坡〔 或山麓)砂金矿
• 含金地质体经风化破碎使金解离后,金粒与风化产物一起, 在自身重力或地表水的作用下,逐渐沿坡下移至有利部位 富集而形成的砂金矿,被称之为坡积型砂金矿。根据其赋 存的地貌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坡积型谷坡砂金矿和坡积 型山麓砂金矿。 坡积型砂金矿实际上是残积型砂金矿的下移(沿坡)部 分,有时与之首尾相接,很难找出明显的界线。因此,有 人称之为残--坡积型砂金矿。该类型砂金矿一般规摸小, 不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但它是寻找岩金矿的直接找矿标 志,也是冲积型河谷砂金矿的主要矿质来源。
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表

6
刺猬沟
分布于显生宙准地台
微细粒浸染 型
及地槽区, 地层为上古 黄铁矿、白铁 生界到中生界, 主要含 矿、毒砂、含 水云母、重晶 金层位为中三叠统, 由 砷黄铁矿、辉 石、萤石、石 碎屑岩构成的沉积岩 锑矿、自然金、膏 系。金及硫化物呈浸染 雄黄
硅化、高岭土化、 碳酸盐化、白铁 层状、似层 矿化、毒砂化、 状、透镜状 中型 含砷黄铁矿化
砾岩、碎裂岩、碎裂状
辉铜矿、黝铜 矿、斜方辉钻
花岗岩当中
铋矿、锆石、
焦家、新城、三山岛
铁矿
含
单脉以五龙金矿为代 黄铁矿、白钨
矿、毒砂、磁
金
表,赋存在吕梁期黑云 黄铁矿、辉铋
硅化、绢云母化,
小到大型 金
石 石英单 母花岗片麻岩发育区,
石英、钾长石、
脉状、扁豆
矿、自然金、
次为绿泥石化、
质量分数平均
英 脉型 含金石英脉与构造控 黄铜矿、闪锌 萤石、方解石 黄铁矿化
方解石、冰洲 硅化、黄铁矿和
层状、脉 金质量分数为
石、铁白云石、/或白铁矿化、 蛋白石、长石、碳酸盐化 高岭土
状、扁豆状 2×10-6~
10×
—
10
6
Mo 金厂峪 Sb 东坪、哈达门、后沟 ASg、Cu、团结沟
矽卡岩型
中酸性小侵入体与不
纯灰岩、火山凝灰岩的 接触带。围岩多为含石
磁铁矿、黄铜 矿、黄铁矿、 赤铁矿、斑铜
1.火山热液金矿床 2.次火山—热液金 矿床
1.古老绿色岩中的 金矿床 2.含炭质 (火山 )碎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标准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sunsecond. 2007-12-15 23:43:00 太阳社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绪言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
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
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
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
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
近年,、、和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
砂金硬度为2.5~3.0,具延展性,砂金比重为15.6~18.3,纯金比重可达19.3。
砂金呈深浅不一的金黄色。
少量砂金因表面有铁质被膜而显褐色,且具弱磁性。
金属属于贵金属,主要用做货币储备和贸易支付手段。
金的工业用途除用于装饰品、瓷、镶牙、金笔等传统行业外,在电子、电气、化纤和宇航等工业上都得到了应用。
由于砂金矿具有勘探周期短,矿山建设速度快而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砂金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砂金矿类型根据形成条件和产出条件,砂金矿可分成以下主要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坡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等。
一、残积砂金矿:是岩金矿床或矿化带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积物。
砂金未经磨蚀,有的表面覆以铁质薄膜,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残积砂金矿若略有位移则向坡积砂金矿过渡。
自治区多产此类过渡型砂金矿。
二、坡积砂金矿:产在山坡上靠近原矿源地的坡积物,组成砂金矿的碎屑沉积对其源地已有位移。
砂金略有磨蚀,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此类砂金矿一般规模很小,适于地方小型开采。
坡积砂金矿的前缘常向洪积砂金矿过渡。
金矿简介——精选推荐

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编辑本段金矿原料特点金矿石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刘 良,韩 东,秦升强,于 洋摘要:矿产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与使用有效性对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金矿,有着极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和一般矿产相比,金矿床的开采难度相对要更高,要想对金矿床进行开采,就必须充分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
本文将在概述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床类型的前提下,分析金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而探讨金矿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床;类型划分;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非稳定型古陆是较为明显的大地构造性质,属于复合型大陆,由诸多小陆块、微陆块和造山带构成的,主体归属于藏滇、塔里木、华北华南和印度板块,另外北部归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东南部归属于菲律宾板块。
经过漫长的地质发展,华北、塔里木、扬子小陆块等几大陆块和诸多微陆块通过演化、拼接、改造后形成了中国现代大陆。
晚元古代早期之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陆核与陆块,从后期开始历经的多个陆核发展阶段,包括早古生代、晚古神代、早中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受到了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分别是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并相应的经历了特定活动阶段。
地球动力学的环境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先发生了陆块裂解,后形成了大洋,在此过程中反反复复经历;大洋与陆地、陆地与陆地、大陆边缘增生、各板块碰撞、大陆聚合等多种极为复杂的地球动力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域,大致有喜马拉雅构造域、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与新生代太平洋构造域、中生代和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域。
中国目前的构造轮廓、环境、资源和地质背景就是多板块之间剧烈碰撞和复杂的体系活动所形成的结果,主要位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藏滇板块之间,板块碰撞力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和华北板块、古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特殊且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赋予了中国地质构造的复杂化,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沉积类型,岩浆活动十分频繁,有非常强的变质作用,这些都属于优越的金矿成矿必备地质条件,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和相应邻区的地球多层物质相互作用、相对运动剧烈程度最高的时期,因此中国和相应邻区最为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阶段就锁定在了中生代和新生代。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我国是一个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发现有8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根据对金矿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金矿一般存在于金矿床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型金矿与中小金矿存在着共生的特点。
根据对金矿形成的空间和矿床类型分析,综合各种定量预测数据,可以判断我国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在地理分布上西部和东部深部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针对现有金矿带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找矿的方向。
标签: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方向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在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黄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备巨大,位列世界前三位。
然而巨大的消耗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保有基础储量,制约了我国黄金产业的持续发展。
所以,总结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金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我国的地质构造属于非稳定型古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东南部。
众多的造山带和微陆块和小陆块共同组成了我国复合大陆的特征,我国大陆的主体属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印度板块,我国大陆北部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地区属于菲律宾板块。
我国的现代大陆主要陆块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演化拼接成现代大陆。
陆核和陆块的发展主要在晚元古代早期阶段。
陆缘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历经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这期间受到了亚洲洋、特提斯-古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平洋三个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由于地球在形成大陆期间其动力学环境非常复杂,陆-陆、洋-陆俯冲碰撞非常频繁,形成了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和聚合状况多发,形成了古生代亚洲构造的成矿区域。
目前我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轮廓在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板块之间,还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碰撞形成的。
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我国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浆活动较多,沉积类型多,变质作用非常强,这些非常有利于金矿的地质条件形成,而且在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与相邻区域进行地层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最为剧烈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形成构造-岩浆-成矿的阶段。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金矿δ34S平均为2.71‰,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上述各区容矿围岩,经原岩恢复为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岩石呈黑绿色,亦称绿色岩系。
这套含金建造是本区金矿的原始矿源层。
它不仅是变质热液型金矿的矿源层,而且也是本区其他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2)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 金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雪峰隆起与幕府山隆起两区。
其金矿床(点)95%左右产于元古宇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含凝灰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中,其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建造。
局部可能有火山沉积岩。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0.0012~0.03g/t,矿石δ34S为2.85‰;围岩δ34S为7.9‰。
(3)南岭金矿成矿区 金矿主要分布于大瑶山槽背斜与云开隆起区,据统计,桂粤两省的金矿床(点)74%左右集中产于该区的寒武系八村群岩层里。
区内寒武系为一套冒地槽类型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其中夹多层碳质页岩及含碳质砂岩,含碳量高达10%左右。
金矿围岩主要为硅质岩,碳质页岩及碳质碎屑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据南京大学化学光谱分析,碳质页岩平均32.5×10-9;泥质砂岩4.4×10-9。
据广西冶勘公司分析,砂岩80×10-9,碳质页岩高达130×10-9,明显高于金的克拉克值。
桃花、古袍、云岭等矿区,矿石硫δ34S变化范围为-0.9‰~+6.4‰及1.05‰~8.2‰,显示有壳层硫的性质。
桃花矿区铅同位素年龄为729~785Ma,比寒武纪地层和加里东花岗岩的时代还老。
因而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也来自寒武系含金矿源层。
本区北邻江南古陆,其基底为元古宇冷家溪群、板溪群,这一古老含金地层可为该区的上部寒武系提供金的物质来源。
2.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1)大地构造格局与金矿的空间分布 我国金矿明显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尽管各个区域都有金矿化分布,但极不平衡,并各具自身特点,故大致可划分成五个金矿化域。
1) 华北型金矿化域 华北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是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固化的鞍山群、建平群、单塔子群、阜平群及太华群等,岩系为一套变质较深、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变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属优地槽相。
其中,变基性火山岩类含金丰度普遍较高,是原始矿源层,也是本区金矿主要物质来源。
本区是我国主要金矿分布区,据统计,金矿床(点)数占全国总数85%以上。
金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78%。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及台内的基底断块隆起带内。
区内主要以地台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及燕山岩浆活动,叠生作用成矿为显著特征。
属优地槽相。
分布的金矿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型、花岗岩化热液型,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即是矿源层,属近源型。
成矿时代主要为古元古代和中生代。
找矿远景潜力很大。
2) 扬子型金矿化域 新元古代未形成的地台。
基底岩系多出露于地台的边缘地带。
如西部边缘康滇地轴上的昆阳群;东南边缘的冷家溪群、板溪群。
地台内部的基底仅在个别地点出露且面积不大。
如黄陵背斜的崆岭群等。
基底构造为泥质板岩、变碎屑岩类。
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变质程度较浅,属优-冒地槽相。
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内,地台东南边缘的雪峰古隆起及幕府山隆起金矿化更为集中,全区岩金矿床(点)数占全国的16%,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8%。
区内主要以扬子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古生代盖层经地下热水溶解作用为成矿特征。
金矿类型以变质热液为主,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水深滤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为泥质凝灰质碎屑岩,以及碳酸盐类,成矿时代为元古宙、中生代。
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或下部基底构造层。
3) 华南型金矿化域 属华南-东南亚板块,位于扬子地台之南的华南褶皱系区间,这是一个加里东地槽褶皱系,褶皱基底构造层由震旦系-志留系组成,为复理石建造,属冒地槽相,变质程度较浅。
区内主要以早古生代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加里东、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生作用成矿为主要特征。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及云开隆起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总数13.3%,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4.7%。
金矿类型桂西为碳酸盐石英方解石脉型;粤桂交界为变质热液型及岩浆热液型。
矿化围岩为寒武系含碳质碎屑岩、石炭系碳酸盐岩以及中酸性侵入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构造层,成矿时代主要是加里东期,其次为燕山期。
4)太平洋型金矿化域 我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大陆板块边缘活动带。
其突出特点是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极为发育。
另一个是形成一条庞大的中生代火山岩带。
北起黑龙江畔,南达南海滨,长达3000多km,宽300~800km。
火山岩由中基性到酸性,以酸性岩类居多。
伴随侵入与喷发活动,常常形成各类内生矿床。
我国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主要产于该带内。
如团结沟、奈林沟、赤卫沟、霍山、铜井、祁两沟、八宝山金矿床等,此外,尚分布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前者主要产于中生代断陷盆地的边缘,受一定的断裂构造控制。
5)天山-兴安型金矿化域 本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的古生代地槽,为一巨大的东西向弧形海西褶皱带。
本区海西期岩浆岩广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
该区以盛产砂金著称。
岩金仅分布于东西准噶尔、天山及佳木斯隆起区。
金矿成矿主要与海西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为特点。
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7%,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3%。
本区的西北部以岩浆热液型为主,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东北部则以次火山-火山热液型为主,其次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主要是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到:①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其金矿化强弱、金矿化特征都有所差异,各具自身特色。
②我国金矿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并且主要分布于古老的中朝板块内。
③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层控性明显。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基底的矿源层;西部金矿床岩控及深断裂控制较为明显,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为基性-超基性岩。
④我国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东部中生代的大陆边缘活动带。
(2)区域构造对金矿的控制 ①我国金矿主要成矿带大都分布于古老板块的边缘,缝合边界的古岛形隆起地带,如阴山-燕山成矿带、秦岭-大别山成矿带分别受华北板块的北缘与南缘缝合边界隆起带控制。
②板块内的台背斜、槽背斜等隆起区,控制着次级的成矿带(区)或矿化集中区的展布。
如华北板块的建平隆起区,山海关隆起、胶东隆起、五凤嘉隆起等,皆为金矿集中分布区。
③中朝板块的古老基底发育着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主要断裂带,其相交处附近通常是大型金矿富集部位。
如比较明显的北纬40°断裂带及42°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相交处,控制着几个重要大型金矿床分布,并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
④大型金矿床均产于大断裂的侧翼次级断裂中,并与大断裂距离一般为2~8km。
⑤大型金矿床多数赋存在强烈挤压的背斜或倒转背斜的轴部的狭长地带内。
如小秦岭矿田的文峪、杨砦峪、金洞岔等大型金矿分布于区内老雅岔倒转倾伏背斜的轴部。
五龙金矿赋存于五龙背斜的轴部。
(3)花岗质岩浆岩对金矿的控制 金矿空间分布与花岗岩的侵入体经常伴生,并有些矿床的金矿体直接产于岩体里或接触带中,这一现象表明,金矿成矿过程中有岩浆岩活动的积极参与。
据近代岩石学研究,花岗岩类按成因分为两类,幔源型及地壳重熔型。
但很多资料表明与金关系最密切的花岗岩主要属基底变质岩重熔再生的产物。
我国山东、辽宁、吉林、广东等省皆有此类金矿的分布。
金的成矿带与控制各类矿化和各种岩浆岩活动的深大断裂交切部位相伴随,以此表明地壳以下金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在超基性岩Ni、Co、Pt 等矿床中金含量高,并形成独立金矿体,与此相吻合,云南墨江金矿、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等金矿与超基性岩体相伴产生,并具明显成生关系,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含金硫化物中的同位素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根据实际资料,与金矿成矿关系显著的三个时代的岩浆岩,一是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华南加里东地槽区,岩性为斑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如大宁岩体——黑云母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金的平均含量分别分9×10-9、3.7×10-9。
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及附近形成龙水、张公岭金矿床。
二是海西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与东北部的海西褶皱带中。
岩体控矿绝大多数为海西中晚期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
经统计,区内已发现50余处金矿床(点),大多数产于岩体之中或接触带附近。
三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我国许多内生金矿都与此次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东部地区。
如:辽西地区属于此类型金矿的储量占全省总量的22%,燕山地区的峪耳崖、柏杖子、金厂峪、三家子都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北部带由西向东出露有:华山岩体、文峪岩体、娘娘山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