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新疆沙漠惊现千年古城 尸骨满城文物之多
历史趣谈千年宝藏未解之谜 神秘消失的古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千年宝藏未解之谜神秘消失的古国
导语:5月9日,千年宝藏未解之谜,神秘消失的古国。
世界上有很多的神秘古国一夜之间消失连带着无数的千年宝藏一起下落不明,下面科技讯小编带你看
5月9日,千年宝藏未解之谜,神秘消失的古国。
世界上有很多的神秘古国一夜之间消失连带着无数的千年宝藏一起下落不明,下面科技讯小编带你看下千年宝藏未解之谜,神秘消失的古国。
塔克拉玛干是有名的“死亡之海”沙漠腹地有大片古老王国的遗址,在西汉时期是非常著名的国家是被当时称之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但是却在公元前4世纪神秘消失连带着整个国家的宝藏一起消失不见了。
1、大漠掩盖的诸多谜团
1901年,被誉为伟大的考古学家、探险家,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盗贼和魔鬼的匈牙利裔英国人斯坦因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发现了具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他一眼就辨认出木板上的字是失传已久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古文字--佉卢文。
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
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公里,东西布展5~7公里。
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
尼雅遗址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遗址,它同时向人们展示被斯坦因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存在的一个悠久、古老、光辉灿烂的沙漠古代文明,尤其尼雅河三角洲的考古文化将会揭示大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文化的诸多谜团。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干尸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干尸之谜
导语:阿斯塔纳古墓群是古时陆路丝绸之路的重地,位于高昌北郊的沙漠荒滩上,这片沙漠上埋葬着众多古代高昌王国的官民。
这里令人震撼的便是那些数
阿斯塔纳古墓群是古时陆路丝绸之路的重地,位于高昌北郊的沙漠荒滩上,这片沙漠上埋葬着众多古代高昌王国的官民。
这里令人震撼的便是那些数以百计的干尸,我们来看下为何丝绸之路上会有这么多的干尸呢?
阿斯塔纳古墓群频频遭到被盗取的运气,但它现有的出土文物依然带给世人震撼--非人因素作育的大量干尸、被誉为“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的伏羲、女娲图等等。
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欣赏这一片神秘的古墓群吧……
数以百计的千年干尸
在阿斯塔纳墓群中,考昔人员发现了许多干尸。
其中有一具干尸身高约168厘米,脸型瘦削,头发被缠成发髻,部疏散披。
他皮肉缩短,周身呈土黄色。
这具干尸名叫张雄(583年~633年),字太欢,出生于高昌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张雄少袭父职,因早年平定叛乱有功,遂被封为威远将军,后任左卫大将军、司兵部等要职。
贞观初年,张雄主张归顺大唐,维护统一,但高昌王不听其言,执意与唐朝对抗。
根据记载,人们判断张雄因此抑郁成疾,死时年仅50岁。
如今,其尸体眉宇之间仍存坚毅之态。
据判断,张雄生前身高180cm左右,体重68~73千克。
然而,这位西域名将生前显赫威风,死后却不得“善终”。
他的墓葬不知何时就已被盗,其头颅更是被打断在地。
这会是某种复仇行为吗?还是盗墓者。
楼兰古国千年女尸介绍

楼兰古国千年女尸著名的楼兰美女出土于1980年,当时,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铁板河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尸,女性的皮肤为红褐色,还稍有弹性,面部轮廓非常明显,眼睛大而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而翘。
经过图像处理后,生活在数千年前的一位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由于这具女性古尸是在神秘的楼兰古城附近被发现的。
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
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
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枝雁翎,被世人称为楼兰美女。
经用她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
她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成为考古界的谜。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
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然而,关于此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纭。
楼兰女尸发现过程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
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
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
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
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3800多年。
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
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
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
历史趣谈新疆骇人谜团曝光 楼兰女尸千年不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疆骇人谜团曝光楼兰女尸千年不腐
导语:一、楼兰王国之谜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
一、楼兰王国之谜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对于楼兰古国为何神秘消失,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
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认为造成的。
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二、太阳墓葬之谜
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三十余厘米。
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
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
然而固沙威吓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
“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呢?“楼兰王国”的先民们,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如此起义的太阳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未解之谜 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未解之谜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导语: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古楼兰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位于今天我国新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
古楼兰国历史悠久、发生了近乎神话的故事,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被称之为“沙漠中的庞贝古城”,它在地球上神秘的消失,又神秘的出现。
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探险家神王,以至于不辞劳苦的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希望目睹这座神秘历史古城的风采。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
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
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
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
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华的城镇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楼兰古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直是现代人们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谜。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新疆发现最大史前古墓群 洋海古墓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疆发现最大史前古墓群洋海古墓群
导语:洋海古墓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西北、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带。
,有一片总面积约为5 4万平方米的古墓群。
2003年3月,新疆文物考
洋海古墓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西北、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带。
,有一片总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的古墓群。
2003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部门对鄯善县海洋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队经过发掘,鄯善海洋古墓群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这些墓葬分三块台地有序排列,古墓里出土的文物也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不断增多,这些文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洋海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面貌。
深秋时节,笔者有幸走进这片写满历史的土地。
随行的科考专家指着前方露出斑驳黄土说,那是一号墓地,依次向南是二号、三号墓地。
尽管盗掘破坏严重,特别是三号墓地的八十座墓葬均遭到破坏,但在发掘过程中,几乎都有新的发现,这些陌生的、出人意料的东西,每每都给考古人员带来欣喜。
洋海古墓群面积达八千多亩,是目前新疆发现出土文物最精美的墓地之一,不少学者都将它看成是研究新疆历史、文化、民族演变的一把钥匙。
洋海古墓群的埋葬时间从青铜时代至唐代,目前已出土了大量的干尸、有穿孔的头骨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骨器、石器、青铜器、铁器、彩绘陶器、木器、编织物等文物。
墓葬群的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形制之奇特,在世界考古界已经引起很大的反响。
据介绍,洋海古墓群的挖掘整理始于二00三年,考古学家从这里相继出土了竖琴、最早的丝绸残片、泥制吹风管和刻有各类动物图案的木筒等一些珍贵文物。
在挖掘整理过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发现——二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新疆发现距今四千年古人类遗址 有零星木炭颗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疆发现距今四千年古人类遗址有零星木炭颗粒
导语:一个天然山洞,洞顶可见大面积烧火形成的烟炱现象,地面上采集到夹砂灰陶、红陶片及石杵残件,再经考古人员发掘,在洞穴内的文化层中发现了
一个天然山洞,洞顶可见大面积烧火形成的烟炱现象,地面上采集到夹砂灰陶、红陶片及石杵残件,再经考古人员发掘,在洞穴内的文化层中发现了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片、石核和零星木炭颗粒。
正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进行考古发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介绍,该遗址是2014年8月,新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北疆文物认定组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工作时途经阔依塔斯村时发现的。
遗址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部,当地人称为“通天洞”的洞穴中,由数个洞穴组成。
今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主动发掘遗址。
发掘工作自7月4日开始,半个月后,他们就在洞穴探方的岩石层下,发现石器时代晚期石片和石核,偶见零星木炭颗粒,这是新疆境内首次发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堆积,填补了阿勒泰地区以至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
遗址中发现的陶片表面能清晰看到刻划纹、剔刺纹构成的折线纹,这些陶片及纹饰与切木尔切克文化墓葬出土的陶器器型、纹饰一致。
初步可以认定,该遗址最早可能是青铜时代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距今四千多年。
在通天洞遗址西南约10公里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一处二级台地边缘的断面,显露出墓葬、遗址等遗迹。
更重要的是断面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其中具有明显文化特征遗物的有阿凡纳谢沃、卡拉苏克等典型器物的陶片,这也是第一次在新疆北疆地区发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层堆积,在新疆史前考古研究上具有突破性意义。
生活常识分享。
3000年干尸不腐之谜
3000年干尸不腐之谜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0年第4期世界上有许多令人解不开的谜。
当在我国哈密、高昌、敦煌、楼兰、小河墓地等许多地方的千年古尸被发现的时候,世界为之震惊,科学家瞠目不解。
这些在天然状态下保存下来的干尸,如何能历经千年而不腐,至今肌肤皆在,须发尚存,就连身上穿戴的衣服也色泽鲜艳,至今仍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多年以来,木乃伊一直是埃及人的骄傲,可是埃及的木乃伊是在清空了内脏之后,经过复杂的人工防腐处理,加以精心的保存而成。
而我国新疆出土的很多千年古尸是大自然的杰作,妙在天成。
新疆地区特有的干燥、高温的环境条件,使千年古尸逐渐脱水干燥,成为干尸。
这些干尸不但脏器完整、位置正常,而且组织结构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持良好。
难道仅仅是沙漠中异常干燥的气候和毫无水分的沙子保护了他们?阿斯塔那古墓通往墓室中的墓道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区500多号墓葬中,几乎所有的尸体都没有腐烂,而成了万分稀奇的干尸。
据不完全统计,干尸总数在干具以上,其中部分干尸被盗墓者破坏了,一部分深锁在墓穴中,还有一些收藏在新疆博物馆里。
阿斯塔那最著名的具干尸,当数高昌王国最高的军事将领右卫大将军张雄的干尸。
墓志上说他是“运筹帷幄,出总戎机”的人物。
根据记载,贞观初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势在必行,张雄力主归顺大唐,维护统一。
但是高昌国王一意孤行,劫持唐朝的商队和使者,联盟西突厥与唐朝对抗,走上了分裂割据的错误道路。
张雄屡劝无用,忧愤成疾而死,年仅50岁。
这位唐初名将身材魁梧,肌肉发达,他的大腿明显向外分开,而小腿内收,当是将军戎马生的写照。
后来唐朝平定了高昌叛乱,改高昌为西州,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张雄的两个儿子,都受到朝廷的重用。
哈密古墓中的干尸在哈密古墓中出土的那些干尸,据考古学家认证已经有3000年之久的历史了。
哈密的古墓里没有棺木,只是在尸体下垫着一层胡杨木和一块毛毡,尸体上面覆盖着木头,再封以土块。
大部分干尸是两臂放在胸前,双腿蜷起斜躺在木头上,看上去就像是侧身跪着作揖的样子。
历史趣谈新疆在沙漠发现喀拉沁古城 现精美兵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疆在沙漠发现喀拉沁古城现精美兵器
导语:新疆考古团队18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现喀拉沁古城遗址,其年代在汉代前后。
考古专家在城内发现多处金属异常,并出土一件精美兵器。
记
新疆考古团队18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现喀拉沁古城遗址,其年代在汉代前后。
考古专家在城内发现多处金属异常,并出土一件精美兵器。
记者在古城遗址外围目测,残留的城墙高约3米,绕走一圈发现该城为圆形。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称,根据初步测量,该城最宽处135米,周长400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发现的多为方形城市,圆形城市很少见,估计受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年代在汉代前后”,他说。
18日,记者在遗址现场看到,城内已被黄沙掩埋,一处豁口是城的东门,宽为3米。
城墙外有底台连接城墙。
底台残高3。
5米,前有女墙,上有箭垛,用于对外防御。
“很明显这是一处范围很大、历史悠久的古代绿洲区域”,专家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教授、物探主管钟建在城内长宽25米和50米的区域内进行勘测发现3处金属异常,对其中埋藏较浅的一处发掘出土了一件非常精美的兵器。
记者看到该兵器细长约2米,铁制,用了羚羊角。
整个形状如长长的羚羊角。
巫新华表示,兵器的前面部分有些像藏传佛教的金刚杵,在喀拉沁古城发现很出乎意料,在整个西域地区这样的兵器也是第一次发现。
巫新华分析称,这件精美的兵器应该是交换而入,它反映出来的是古代绿洲区域与昆仑山区域文化和物质的交流。
生活常识分享。
“东方庞贝”--国宝楼兰彩棺失踪之谜
“东方庞贝”--国宝楼兰彩棺失踪之谜2000年八月中旬,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楼兰稀世彩棺神秘失踪的消息,在历史和考古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那么,这件至今下落不明的的国宝是怎样被考察队发现的?仅仅1天时间,在人迹罕至的大沙漠里它为何会“不翼而飞”?“死亡之海”腹地发现稀世彩棺在楼兰古城遗址发现100周年之际,神秘的“东方庞贝”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早在1999年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个名叫“楼兰学会”的民间团体,就以极大的热情想借此机会宣传楼兰,并组织了一次考察楼兰的活动。
为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免遭人为破坏,新疆自治区政府曾于1996年5月,专门发布了禁止到楼兰古城探险旅游的禁令,强调楼兰、尼雅等是还没有开放的国家重要文物遗址,一定要归口管理,严格把关,不允许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者擅自进入。
由于上述“背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不得不严格控制参加人员,并制定了不准破坏、带走文物等考察纪律。
经过大量准备工作后,一支由51名研究历史、考古、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游客(其中包括一名日本人)组成的考察队,于今年3月25日下午,乘坐十几辆越野车,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3月26日下午6时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史志办张体先一行4人乘坐的考察队7号车,首先到达著名的营盘遗址古墓群与小佛塔中间地带。
考察中,张体先在一条干涸的小河道里,意外发现了一具独木舟棺材。
他们将这具奇特的棺木从河道里拉出来后,发现残棺仅剩85厘米长、50厘米宽,棺帮厚约2厘米,估计此棺原长约3到4米,其余部分已断朽在地下。
当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极“普通”的残棺,竟是出自汉晋的稀世国宝———楼兰彩棺!国宝价值不同寻常首次寻找彩棺未果据发现楼兰稀世彩棺的张体先介绍,发现残棺后,他们从现存部分看到,这一独木棺的胡杨木质仍还结实,外部构造精致,表面平整,内凹部分打磨得十分光滑细腻,底部的紫色油漆花纹仍十分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新疆沙漠惊现千年古城尸骨满城文物之多
导语:东汉时期,名将班超为抗击匈奴稳定西域,曾带随从驻扎西域数十年。
他利用杰出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联合当时的西域36国抗击匈奴的侵略,威
东汉时期,名将班超为抗击匈奴稳定西域,曾带随从驻扎西域数十年。
他利用杰出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联合当时的西域36国抗击匈奴的侵略,威镇西域数十年,留下了“投笔从戎”的千古佳话。
有人提出,斯坦因所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
精绝国虽是小国,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史书所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
从文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
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发现又使精绝国惊现于世。
然而,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为此,历史学家们既困惑不解又争论不休。
许多人认为,尼雅之所以被废弃埋没于沙海之中,是因为尼雅人大肆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至使水源枯竭,风沙肆虐,绿洲消失,最终被淹没于茫茫沙海之下。
也有许多人对此持疑问和否定的观点。
为了揭开这千古之谜,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对尼雅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察。
此次挖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收获最为丰硕的一次,被评为“95全国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