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良武七上《多民族的国家》导学案

合集下载

《 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方案

《 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方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图版)《多民族的国家》教学方案
通过游戏比赛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赏民族-------中国的民族特色
课堂活动:大家谈:民族风情知多少?
教师通过图文和视频展示高山族丰收节、彝族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元宵节……以直观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民族特色。

进行课堂小测验。

(四)爱民族---------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A3:演示文稿设
计与制作
A6:技术支持的
课堂讲授
A9:学生信息道
德培养
跃课堂气
氛。

第三环节:
赏民族
教师通过图
文资料,以
及播放视频
资料,了解
我国多姿多
彩的民族风
情与文化。

通过课堂小
测验加深学
生对民族分
布的掌握
第四环节
爱民族
通过大家交
流并阅读教
科书帮助学
生认识到各
民族间应互
相尊重,求
同存异,共
同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有56 个民族。

-了解汉族人口占91.5%,其他55 个民族占8.5%。

-知道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通过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巩固和拓展民族知识。

-结合本课掌握一些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增加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2.教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设疑法、温故知新法。

四、教学准备1.“爱我中华”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中国行政区图。

3.有关民族风情、服饰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体验民族大家庭的气氛。

-抓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导入并掌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

2.讲授新课-展示中国行政区图,让学生找出我国的5 个自治区,并提问: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问: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9 个少数民族。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了解相对片面,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案例,分析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提高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各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

2.难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民族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观民族风情园、民族博物馆等,亲身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图表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民族风情园、民族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场所。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精编]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复习导学案.doc

[精编]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复习导学案.doc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一、复习目标: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重难点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难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三、回顾梳理:知识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秦的暴政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3)(4)知识点3: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2)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复习目标: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时期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4.秦朝的疆域,东至,西到陇西,北至,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3)(4)2.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知识点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2.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 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 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多民族的国家-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多民族的国家-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多民族的国家-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有多少个民族在中国,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简单概括。

2. 新知传授(10分钟)1.以PPT形式呈现多民族国家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学习。

2.然后,提问:“中国由哪些民族构成?”3.让学生利用教材找出答案并进行总结。

3. 讲解(20分钟)1.通过地图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的讲解。

2.对一些代表性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回族的开斋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4. 拓展(10分钟)1.讨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自己所在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识。

5. 布置作业(5分钟)1.听从家长指导,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并写下一篇作文,发表对其感受和看法。

2.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材料。

四、教学效果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1.在课程进行时,教师会随时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作业评估,主要检查学生对多民族国家概念和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不同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1.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穿插学习民族音乐和歌曲、学习民族舞蹈和手工制作等。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内容和进度,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理解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学习重难点:1.认识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有关民族的问题:1.我国的民族构成:2.少数民族的含义、民族分布特点: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5.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怎样的原则?6.公民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公民应如何履行民族团结的义务)?(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统一战线: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3.港澳回归的意义:4.台湾问题:(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中央政府对台立场:(3)中学生在维护统一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二)探究质疑1.胡锦涛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我国在新疆实行的是哪项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2)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3)促进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我们青少年能做点什么?2.材料一:2010年6月28日到30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

双方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及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于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附件早期收获清单中两岸互相开放货品贸易有806项,其中大陆对台湾开放539项,惠及农业、石化、机械、纺织等多个行业。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风情和习俗,以及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地图,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浓厚,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案例,学会分析民族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2.难点:民族问题的分析方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风情。

2.讨论法:分组讨论民族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课堂提问。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案例,呈现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多民族的国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的构成和民族政策。

学习重点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2分钟)。

【流程】独学——互学——展示【评价】科代表指定兰花仙客展示,颁发合作星
拓展延伸8分钟)
【合作探究】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读下列四幅图后回答:
(1)A_________族,主要分布在B_________族,主要分布在省
C族,主要分布在地区 D族,主要分布在。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D.我国的东部和中部没有少数民族分布,有的省级行政单位全为汉族
8、上图中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哪一个()
【流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小黑板展示,荷花盟主上报结果
【评价】班长根据各小组均分颁发智慧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们表现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