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笼罩校园——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中小学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
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的迫切要求。
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青少年提出的新要求。
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不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对症下药,使用合适的方法,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多管齐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因此,针对目前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要积极的去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方法,寻找合适的途径,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引上正轨。
下面,就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情境。
“情境育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我国很早就重视情境教育,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方法。
例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光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祭扫烈士林园,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活动形式,创设积极地情景,让学生进行心理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心理素养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学校开展学业压力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学校开展学业压力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学业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危机,学校制定了以下干预工作方案。
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业压力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危机,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工作方案1. 学业压力宣传教育学校将开展学业压力宣传教育活动,包括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工作坊,向学生介绍学业压力的特点和危害,并提供应对学业压力的有效方法。
宣传教育活动将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教职员工组织和参与。
2.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支持。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将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形式,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学业压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 心理热线服务学校将设立心理热线,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平台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专业人士将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建议,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4. 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学校将编写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提供学业压力期间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建议。
手册将包括应对学业压力的策略、放松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等内容,供学生参考和使用。
5. 心理健康监测学校将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监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监测结果将为学校调整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总结学校开展学业压力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旨在提供学生在学业压力期间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热线服务、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和进行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学校将帮助学生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危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心理危机干预不单单需要在危机产生时与出现后实施,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心理危机爆发的概率。
如此就需要学校建立完整的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良好发展培养完善的人格,避免心理危机产生。
本文通过对危机、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的简单概述,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与案例,并探讨了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方法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危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言:班主任负责管理班级中各大事务,其中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属于很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与理解“心理危机学生”危机也被人们称为危机事件,就是个体与群体不能借助已有资源与习惯性使用的应对机制进行处理的事件,划分为个人危机和公共危机两种事件。
其中地震等是公共危机事件,暴力与离异等是个人危机事件。
心理危机就是那些遭到严重心理影响的事件,采取一般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从而引发了急性认知与情感等功能失调的不利状态。
心理危机的特点:由突发事件与较为严重的生活逆境所致、不能够回避也没有办法应对、给当事人心理带来很大冲击。
重大心理危机会造成创伤以后出现心理障碍。
按照心理学家阐述的观点,心理危机类型有存在性、发展性与情境性危机三种。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
第二类为严重心理危机。
第三类为重大心理危机。
中学生心理危机通常是因为学校公共与个人危机事件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
由于中学生还处在成长发育阶段,是探究自我同一性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对世界有着好奇心,对自我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中高考等各种学业上的压力,是心理危机频发时期。
学校突发心理危机处理方案

学校突发心理危机处理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学校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似乎也有所增加。
对于学校而言,面对这些突发事件,采取正确的心理危机处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危机事件的定义、常见的学校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处理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给出一些建议与总结。
1. 危机事件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人们在面对一些突发、不可控制、并可能给其生活、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时,无法有效应对、失去控制能力的心理状态。
学校心理危机则特指发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危机事件,可能涉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
2. 常见的学校心理危机常见的学校心理危机包括校园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欺凌事件、校园灾难、重大事故等。
这些事件均对学校的师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困扰,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
3. 心理危机处理方案的重要性学校心理危机处理方案是为了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针和方法。
它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学生安全、防范危机扩大化,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受到事件影响的师生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4. 预防为主的心理危机处理方案(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境和压力,掌握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巧,增强心理素质。
(2)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系统和预警机制,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试、个别辅导等手段,发现和干预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从而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5. 应对阶段的心理危机处理方案(1)危机事件的评估与处理在事件发生后,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及时评估和分析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一系列紧急处置措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2)开展心理疏导与辅导学校应成立专业的心理援助团队,为受到事件影响的师生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危机,重建自信和信心。
(3)家校合作与信息沟通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危机事件处理进展,并邀请家长参与相关会议和座谈,共同制定处理方案,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关爱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成长——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关爱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成长——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杨孟奇1 朱文倩2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文章以一则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实际遇到的心理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此类事件应该如何干预和处置,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面对心理困惑、疏导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越来越高的社会发展要求,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已然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关注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成长,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课题。
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在遇到存在心理困惑或显现出心理问题的学生时一定要及时关注,用心疏导,防患于未然。
一、案例简析最近接触到一个学生案例,侯同学是大学一年级的一名女生,有同学反映她近期有割腕自残的情况。
经过了解后,发现侯同学父母关系不好,是离异家庭,侯同学一直认为是父亲的原因导致的家庭不幸,内心十分憎恨父亲。
她在和同学交流时描述父亲伤害母亲的情景,在后期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发现情况并不属实,可能是本人臆造的。
另外该同学是二次元少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在思想和心理上受二次元文化影响很大。
另外还通过侧面了解到她因缺乏父爱,便在现实中寻找安慰,同时在网上、生活中谈恋爱,也和学校里的追求者交流密切,社会关系比较混乱。
二、问题及分析 1、首先关注到的点是侯同学是离异家庭子女,他们在年少成长的时光饱受父母离异引发的情感苦痛,现虽已进入高校生活,但这种原生家庭离别带来的阴影,仍不能完全消逝,反而潜移默化,慢慢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第二点关注到的是二次元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和文化愈发多元,二次元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流行,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丰富兴趣爱好、开阔沟通视角等。
但如果过度沉迷在二次元中则让学生与现实脱节,出现逃避现实、脱离社会等负面影响。
沉迷二次元对学生的人际发展十分不利,也容易衍生出各种心理问题。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陈森先请看一组报道:高二女生秋子因两门会考不及格,在家里服下大量安眠药后打开液化气开关自杀身亡;西宁市某中学初二(2)班学习较好的5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大量吞服舒乐安定片后集体上山轻生,幸亏及时发现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浙江中学生徐力弑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福建永定某中学两名寄宿生因口角斗殴,致死人命。
……只要稍加注意,便会发现,类似案例时有发生。
小小年纪,或自杀,或杀人,竟至于杀害亲身母亲,这其中,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使然,却也不能不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孩子生病了。
这病不在身体,而在心理。
诚然,在成千上万的学生当中,发生这类过激行为的学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然而,我们也会注意到:平时,老师们在谈起学生时,会谈到有些学生个性过强,只能捧,批评不得;有些学生都已经是中学生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显得极脆弱;有些学生总是无法与同学好好相处,同桌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时时要求调座位;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教师与之交谈,也很难打开其心灵之门……实际上,学生心理不够健康的现象并不少。
1980年,我国心理学家首次试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发现有些被试的分数接近病理异常反应,存在相当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本市5000名青少年进行一次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有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的人占27%。
在素质教育早已被摆上议事日程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至关重要。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康,任何教育都枉然。
心理素质不健康,势必影响学习,而导致违法犯罪则更为头痛。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趋向低龄化,是极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汗颜的。
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避免学生问题行为发生,刻不容缓。
一、学校应首先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据笔者所知,目前还没有一所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频发。
这些事件不仅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预防和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增强心理素质。
2.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3.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心理健康。
三、具体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邀请专业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师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开展心理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如心理剧、心理沙龙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心理素质。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1)全面评估师生心理健康: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将评估结果整理归档,定期更新,为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1)配置专业心理教师:为学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2)开展个体咨询: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
(3)开展团体辅导: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共同解决心理问题。
4.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1)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责任人和具体措施。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选拔培训一批具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学生、教师和志愿者,形成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3)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演练:定期组织心理危机干预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5.加强家校合作(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定期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2)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实施步骤1.调查分析阶段:全面了解校园心理危机现状,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教科所《课堂内外》杂志社实施的《2009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报告》最近出炉。
调查显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周末花费最多时间做的事情就是阅读。
在回答“每个周末,你花最多时间做的1~3件事分别是什么”一题中,“阅读”在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调查结果比例分别占到53.08%、59.65%和50.23%,明显高于上网的比重。
他们在文学领域的多元化选择,超出了家长和社会的预想。
调查表明,在课余时间,有75.18%的小学生爱看“课外书”。
书的类型十分丰富,奇幻小说、校园故事、经典童话、科普知识、漫画书、作文书等应有尽有。
而且,还有15.09%的小学生填写了“明星趣事”类,12.41%的小学生喜欢读“鬼故事”。
在中学生最喜欢的“80后”或“90后”作家中,郭敬明以其强大的人气登上榜首,分别以50.63%和43.17%的支持率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超过了第二名韩寒。
在现当代作家的选择中,鲁迅仍以犀利文风和以笔作战的精神成为青少年的最爱,在初中和高中生中,分别获得50.75%和33.87%的支持率。
小学生出现苦闷找老师。
在“现在上的课外兴趣课有哪些”中,小学生们填写的分别是唱歌、舞蹈、画画、书法、乐器、烹饪、摄影、球类、武术、棋类、戏剧、外语、奥数、主持、写作、科技实验和航模制作,其中,画画比例占40%。
“如果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你有不良情绪时是否会去咨询?”面对这个问题,高中生和初中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比例分别达到43.81%和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