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二级考点及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试题考点及答案

计算机二级试题考点及答案一、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考点,它包括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等内容。
下面是该考点的详细内容及答案。
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启示期、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和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计算机和特点。
- 计算机的启示期:由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概念-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由ENIAC等大型机开始,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元件-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体积更小,运行速度更快-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开始采用集成电路,规模更小,性能更强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部件,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
下面是几个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及答案。
- CPU:负责进行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的工作,是计算机的大脑- 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指令,分为主存和辅存- 硬盘: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一般容量较大- 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结果的软件图像3.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它们分别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完成特定任务。
下面是几个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及答案。
- 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对计算机的统一控制- 编程语言: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如C++、Java等-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另一个重要考点,它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通信协议等内容。
下面是该考点的详细内容及答案。
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台计算机互连而成的系统,它们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传输数据和通信。
下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答案。
- 网络拓扑结构:用于描述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如星型、总线型等- 网络传输介质:用于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媒介,如有线和无线等- 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地址-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2. 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方式的一种约定。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泄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借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借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拯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l,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1 算法1.1.1 算法的基本概念1、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所谓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2、算法的基本要素(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基本的运算和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2)算法的控制结构描述算法的工具: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3、算法设计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本质上也属于归纳法,递推关系式往往是归纳的结果)、递归(基础也是归纳,分为直接递归和间接递归两种)、减半递推技术、回溯法(“试”)1.1.2 算法复杂度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工作量用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来度量,而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是问题规模的函数算法的工作量=f(n),n是问题的规模两个n阶矩阵相乘所需要的基本运算(即两个实数的乘法)次数为n3,即计算工作量为n3,也就是时间复杂度为n3对于一个固定的规模,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还可能与特定的输入有关——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分析算法的工作量:平均性态、最坏情况复杂性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如果额外空间量相对于问题规模来说是常数,则称该算法是原地工作的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尽量节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计算机存储空间1.2.1 什么是数据结构无序表,只能用顺序查找对分查找只适用于有序表(在词典中查单词的方法类似于对分查找)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向量、矩阵、图书馆中的图书卡片目录……)在数据处理领域中,通常把数据元素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简单地用前后件关系(直接前驱与直接后继关系)来描述,前后件关系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随具体对象的不同而不同1、数据的逻辑结构一个数据结构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信息:●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是指它们的逻辑关系,而与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一个数据结构可以表示成:B=(D,R)D为数据元素的集合,R为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般用二元组来表示)a与b是D中的两个数据,则二元组(a,b)表示a是b的前件,b是a的后件2、数据的存储结构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与它们的逻辑关系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且一般也不可能相同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1.2.2 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在数据结构中,没有前件的结点称为根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终端结点(叶子结点)数据结构中除了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的其他结点一般称为内部结点在对数据结构的处理过程中,不仅数据结构中的结点(即数据元素)个数在动态地变化,而且,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在动态地变化1.2.3 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如果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两个条件:●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则称该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
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的发展§1.1计算机的发展史1.ENIAC(埃尼阿克):战争催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30多吨重,170平方,速度却很低下,1946年(20世纪40年代)产于美国。
2.冯·诺依曼:现代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计算机原理:①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形式进行存储。
②程序储存,自动执行: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中,无需人工进行干涉。
3.发展历程:采用不同元件:①电子管:稳定性好,功耗和体积大;②晶体管:体积小;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功耗越低;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功耗越低。
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年份&器件考的最多,其他不考)§1.2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和分类1.计算机的特点:(不常考)①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②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③强大的存储能力;④自动功能;⑤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应用:①早期:主要用于大型计算;②现在:应用广泛:a.科学计算:·进行数值运算;推动科研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基因测序/轨道计算/天气预报/云计算。
b.数据/信息处理:·进行非数值运算;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处理;·典型应用:OA办公系统。
c.过程控制:(实时控制)应用于工业制造;d.计算机辅助:·让计算机代替人的部分工作·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育;·CAT计算机辅助技术;CIMS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网络通信:购物、聊天、搜索;f.人工智能:游戏中的人机对战模式;g.多媒体应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h.嵌入式系统:mp3、相机、手机、电视。
§1.3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不考?了解一下即可)1.发展方向:①巨型化: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可达万万亿次/秒、存储容量超过几百T字节。
计算机二级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二级知识点整理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等。
2. 数据结构与算法: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掌握常见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3. 计算机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协议;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关系型数据库、SQL 语言等;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方法。
5. 软件工程基础: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如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模型等;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6. 程序设计语言: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 C++、Java、Python 等,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以上是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不同的考试科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考生根据自己报考的科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考试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计算机二级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技术基础知识是指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
它是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基石,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构成及功能
- 主要硬件设备的作用和特点
- 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原理
2. 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3.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网络基本概念和常见术语
- 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 常见网络设备和安全知识
4.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的概念和使用场景
-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特点
- 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基本原理
5.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 算法和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
6.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
-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和目标
- 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御措施
- 常用的安全工具和技术
以上是计算机二级技术基础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研究和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深入研究和应用计算机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二级必备知识点2024年

计算机二级必备知识点引言概述:计算机二级必备知识点是指在进行计算机二级考试准备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这些知识点,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机硬件。
正文内容:
一、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2.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3.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4.进程管理与线程管理
5.文件系统的组成与管理
二、计算机网络
1.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OSI模型与TCP/IP协议
3.网络的拓扑结构
4.网络传输介质
5.网络安全及常见攻击手段
三、数据库
1.数据库的定义与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数据库的范式与关系型数据库设计
4.SQL语言和基本操作命令
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
四、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2.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与应用场景
3.程序的算法与逻辑
4.常见数据结构与算法
5.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规范
五、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原理
2.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性能指标
3.存储器的类型与层次结构
4.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与应用
5.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技巧。
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关键信息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计算机系统11 计算机的发展1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11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2 计算机的特点121 运算速度快122 计算精度高123 存储容量大12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25 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13 计算机的分类131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类132 按使用范围分类133 按性能分类1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41 科学计算142 数据处理143 过程控制144 计算机辅助系统145 人工智能146 网络应用2、数据表示与存储21 数制及其转换211 进位计数制212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22 数值数据的表示221 原码、反码和补码222 定点数和浮点数23 字符编码231 ASCII 码232 Unicode 码24 汉字编码241 汉字输入码242 汉字内码243 汉字字形码25 数据的存储单位251 位(bit)252 字节(Byte)253 字(Word)3、计算机硬件系统31 运算器311 算术逻辑单元(ALU)312 累加器313 通用寄存器32 控制器321 指令寄存器322 指令译码器323 程序计数器324 时序发生器33 存储器331 内存(主存)331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312 只读存储器(ROM)332 外存(辅存)3321 硬盘3322 软盘3323 光盘3324 U 盘34 输入设备341 键盘342 鼠标343 扫描仪344 数码相机35 输出设备351 显示器352 打印机353 绘图仪4、计算机软件系统41 软件的概念和分类411 系统软件412 应用软件42 操作系统421 操作系统的功能422 常见的操作系统43 程序设计语言431 机器语言432 汇编语言433 高级语言434 语言处理程序44 数据库管理系统44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442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5、多媒体技术51 多媒体的概念511 多媒体的特征51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5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521 硬件系统522 软件系统53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531 声音的数字化532 图像的数字化533 视频的数字化6、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611 定义612 功能6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621 按覆盖范围分类622 按传输介质分类623 按拓扑结构分类63 网络体系结构631 OSI 参考模型632 TCP/IP 模型64 网络协议641 IP 协议642 TCP 协议643 UDP 协议7、 Internet 基础及应用71 Internet 的接入方式711 拨号接入712 专线接入713 无线接入72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721 IP 地址的分类和表示722 子网掩码723 域名系统73 Internet 的服务731 WWW 服务732 电子邮件服务733 文件传输服务734 远程登录服务8、信息安全81 信息安全的概念811 信息安全的目标812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82 信息安全技术821 加密技术822 数字签名技术823 防火墙技术824 入侵检测技术83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83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83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83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以上是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基础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经过对部分考生的调查以及对近年真题的总结分析,笔试部分经常考查的是算法复杂度、数据结构的概念、栈、二叉树的遍历、二分法查找,读者应对此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详细重点学习知识点:1.算法的概念、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概念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的定义3.栈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链表的存储方式4.树与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完全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遍历5.二分查找法6.冒泡排序法1.1算法考点1 算法的基本概念考试链接:考点1在笔试考试中考核的几率为30%,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了解算法中对数据的基本运算。
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实施某种算法,这种算法称为计算机算法。
1.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2.算法的基本要素:(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一个算法由两种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基本的运算和操作有以下4类: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和数据传输。
(2)算法的控制结构: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
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
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考点2 算法复杂度考试链接:考点2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重点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识记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概念。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同一个算法用不同的语言实现,或者用不同的编译程序进行编译,或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效率均不同。
这表明使用绝对的时间单位衡量算法的效率是不合适的。
撇开这些与计算机硬件、软件有关的因素,可以认为一个特定算法"运行工作量"的大小,只依赖于问题的规模(通常用整数n表示),它是问题规模的函数。
即算法的工作量=f(n)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一个算法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包括算法程序所占的空间、输入的初始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以及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额外空间。
其中额外空间包括算法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单元以及某种数据结构所需要的附加存储空间。
如果额外空间量相对于问题规模来说是常数,则称该算法是原地工作的。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为了减少算法所占的存储空间,通常采用压缩存储技术,以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额外空间。
疑难解答:算法的工作量用什么来计算?算法的工作量用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来计算,而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是问题规模的函数,即算法的工作量=f(n),其中n是问题的规模。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考点3 数据结构的定义考试链接:考点3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识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概念。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1)数据集合中个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2)在对数据元素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描述,它可以用一个数据元素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中的若干关系来表示。
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个要素:一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记为D;二是D上的关系,它反映了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通常记为R。
一个数据结构可以表示成B=(D,R)其中B表示数据结构。
为了反映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般用二元组来表示。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由于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能与逻辑关系不同,因此,为了表示存放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前后件关系),在数据的存储结构中,不仅要存放各数据元素的信息,还需要存放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的信息。
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
而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的效率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是很重要的。
考点4 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考试链接:考点4在笔试考试中,虽然说不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但读者还是对此考点有所了解,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30%,主要是以填空题出现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
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如果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则称该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
在一个线性结构中插入或删除任何一个结点后还应是线性结构。
如果一个数据结构不是线性结构,则称之为非线性结构。
疑难解答:空的数据结构是线性结构还是非线性结构?一个空的数据结构究竟是属于线性结构还是属于非线性结构,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对该数据结构的算法是按线性结构的规则来处理的,则属于线性结构;否则属于非线性结构。
1.3栈及线性链表考点5 栈及其基本运算考试链接:考点5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必考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10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重点掌握内容,读者应该掌握栈的运算。
1.栈的基本概念栈是限定只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通常称插入、删除的这一端为栈顶,另一端为栈底。
当表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栈。
栈顶元素总是后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
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
2.栈的顺序存储及其运算用一维数组S(1∶m)作为栈的顺序存储空间,其中m为最大容量。
在栈的顺序存储空间S(1∶m)中,S(bottom)为栈底元素,S(top)为栈顶元素。
top=0表示栈空;top=m表示栈满。
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入栈、退栈与读栈顶元素。
(1)入栈运算:入栈运算是指在栈顶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
首先将栈顶指针加一(即top 加1),然后将新元素插入到栈顶指针指向的位置。
当栈顶指针已经指向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时,说明栈空间已满,不可能再进行入栈操作。
这种情况称为栈"上溢"错误。
(2)退栈运算:退栈是指取出栈顶元素并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
首先将栈顶元素(栈顶指针指向的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然后将栈顶指针减一(即top减1)。
当栈顶指针为0时,说明栈空,不可进行退栈操作。
这种情况称为栈的"下溢"错误。
(3)读栈顶元素:读栈顶元素是指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
这个运算不删除栈顶元素,只是将它赋给一个变量,因此栈顶指针不会改变。
当栈顶指针为0时,说明栈空,读不到栈顶元素。
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但是出栈方式有多种选择,在考题中经常考查各种不同的出栈方式。
考点6 线性链表的基本概念考试链接:考点6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
重点识记结点的组成。
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
其中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
链式存储方式既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1)线性链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线性链表。
在某些应用中,对线性链表中的每个结点设置两个指针,一个称为左指针,用以指向其前件结点;另一个称为右指针,用以指向其后件结点。
这样的表称为双向链表。
(2)带链的栈栈也是线性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带链的栈可以用来收集计算机存储空间中所有空闲的存储结点,这种带链的栈称为可利用栈。
疑难解答:在链式结构中,存储空间位置关系与逻辑关系是什么?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1.4树与二叉树考点7 树与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考试链接:考点7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必考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10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有时也有出现在填空题中,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重点掌握内容。
重点识记树及二叉树的性质。
误区警示: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一般不是满二叉树。
应该注意二者的区别。
1、树的基本概念树(tree)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
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它们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
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叶子结点的度为0。
在树中,所有结点中的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2、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很有用的非线性结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②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在二叉树中,每一个结点的度最大为2,即所有子树(左子树或右子树)也均为二叉树,而树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的度可以是任意的。
另外,二叉树中的每个结点的子树被明显地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在二叉树中,一个结点可以只有左子树而没有右子树,也可以只有右子树而没有左子树。
当一个结点既没有左子树也没有右子树时,该结点即为叶子结点。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二叉树具有以下几个性质: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
在二叉树的遍历中,无论是前序遍历,中序遍历还是后序遍历,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先后顺序都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