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合集下载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资讯News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纲要》的编制,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栏目编辑/郑雪芹| 国内 | Domestic News国内政策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

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

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

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

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 纵横点评 】今年是我国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起始之年,《纲要》印发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件强调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优化等措施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

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区为了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长期战略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交通发展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为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提供便利,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 改善交通安全:交通发展规划可以优化道路网络,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交通发展规划可以缩短通勤时间,减少交通拥堵对居民的影响,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4. 保护环境:交通发展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目标1. 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通过优化道路网络、改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组织和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2. 减少交通拥堵: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改善交通安全:通过建设安全设施、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促进公共交通发展:通过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质量,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减少私人车辆使用,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5. 保护环境:通过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护环境,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实施步骤1. 数据分析:采集交通相关数据,包括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统计、道路状况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交通问题和需求。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交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指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规划道路网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环路等,合理布局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 优化交通设施: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网络规划,优化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指示牌等,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效率。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中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旨在推进现代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实现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本规划以实现全国的现代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完善有效发展为重点,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要素有机融入
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形
成全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良性优化、体系功能更加完备、运
行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水平更加普惠、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新格局,
为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本规划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目标:加快推进公共
交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联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集结、
支线、通道、新兴等6大网络;加大改造投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综合运输方式改革力度,完善交通政策制度;开展新型运输技术信息活动,建立新型智慧交通系统;实施专业运力
保障措施,推动运输科技创新;完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推进交通安
全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的出台是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
国经济社会持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推进全国交通运输工作的
有力支撑。

规划的实施必将有效推动全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一、综合交通网规模与构成1、规划2023年综合交通网总规模为338万公里以上(不含空中、海上航线、城市内道路和农村公路村道里程)。

2、综合交通网构成为:公路网总规模达到300万公里以上(不含村道),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65万公里,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

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其中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万公里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500公里。

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1.9万公里,五级以上航道2.4万公里。

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44个。

沿海主要港口25个。

输油气管道达到12万公里。

3、港口能力。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65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4亿标准箱,沿海及沿江港口煤炭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上,港口的铁矿石接卸转运能力达到3.5亿吨以上。

二、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方案综合交通网骨架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

其中,“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为: 1、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

2、京沪运输大通道。

3、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

4、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

5、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6、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

7、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

8、陆桥运输大通道。

9、沿江运输大通道。

10、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国际区域运输通道为:1、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含中蒙通道)。

2、中亚国际运输通道。

3、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4、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1、综合交通枢纽层次划分综合交通枢纽可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2、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现有和规划发展的所有重要枢纽港口、枢纽机场,铁路及公路主枢纽,与“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共同构成我国综合交通网络骨架。

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交通发展规划是指为了促进城市、地区或国家的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目标、政策和措施。

交通发展规划旨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目标和政策1. 目标:-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 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连接性和通达性,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便利度。

- 改善交通服务质量:提升交通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 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通过合理控制交通流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程度。

-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提升城市或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政策:- 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

-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 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交通流畅度;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 促进交通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和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效能。

三、实施措施1. 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扩建道路:根据交通流量和城市发展需求,扩建主干道和支线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增加公交车辆数量,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建设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设施。

我国_“十一五”_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思路简介

我国_“十一五”_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思路简介

我国“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思路简介2006年09月24日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发展阶段。

但从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来衡量,仍有相当差距。

“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出抓好铁路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完善监管制度,推进运输市场化进程,促进交通运输大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抓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建设,进一步健全财政性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大落后地区和农村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以科技应用创新为动力,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

坚持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解决网络结构的层次性矛盾,全面提高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

“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阶段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与深化改革,使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大幅扩展,结构进一步调整,公平与效率充分兼顾;管理体制获得创新,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形成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善、能力更充分、质量更可靠的综合交通体系;有效缓解运输紧张状况,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按照这一阶段目标要求,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是:加快铁路的建设速度和扩大规模,加强能源运输大通道,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在大的经济圈间注重建设结构合理的运输大通道,扩大运输能力,特别是城市群间快速旅客运输专线的建设;在经济圈内要加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要重视与东南亚、东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面交通建设;要认真解决大城市交通堵塞现象,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要重视农村交通的建设。

同时,要加强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17.2万公里(不含民航航线和海上运输线路),其中铁路7.5万公里,公路193万公里,内河航道12.3万公里,油气管道4.4万公里。

民航运输机场142个,沿海和内河码头泊位35200个。

(1)从综合交通网的布局看,已形成连接全国城乡的基本网络形态。

2005年综合交通网的平均密度为22.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东部地区60.6公里/百平方公里,中部地区38.7公里/百平方公里,西部地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国乡镇公路通达率为98.3%,建制村公路通达率为94.5%。

(2)从综合交通网的结构看,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干支层次清晰,分工日趋明确,集疏运衔接配套的客货运输系统。

在长期的运输网络布局中逐步构建了东部沿海、沿长江、京沪、京广客货运输大通道和南北能源运输大通道,形成了围绕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港口群体,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的机场体系,承担了我国客货运输的主要任务。

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运输机动性、承载能力和可靠性明显提高。

(3)从综合交通网的演进历程看,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以其技术经济优势和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导,处于不断完善的大发展时期。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是指针对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揽子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的规划文件。

以下是一份关于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包括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一、规划目标1.优化交通布局,提升综合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

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增强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综合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的互通互联和便捷快速。

二、重点任务1.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1)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优化高速公路的服务能力和通行效率。

(2)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网络,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加强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联通,提高综合交通的互联互通程度。

(4)建设便捷高效的公交、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民出行服务。

(5)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2.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1)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效率。

(3)加强交通设施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加强交通管理水平(1)完善综合交通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3)加强交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4.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1)加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综合交通的互通互联程度。

(2)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

(3)推进交通创新发展,鼓励新技术、新模式在综合交通领域的应用。

三、实施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

2.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和审批制度,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加强政府对综合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和支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一、综合交通网规模与构成
1、规划2020年综合交通网总规模为338万公里以上(不含空中、海上航线、城市内道路和农村公路村道里程)。

2、综合交通网构成为:公路网总规模达到300万公里以上(不含村道),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65万公里,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

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其中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万公里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500公里。

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1.9万公里,五级以上航道2.4万公里。

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44个。

沿海主要港口25个。

输油气管道达到12万公里。

3、港口能力。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65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4亿标准箱,沿海及沿江港口煤炭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上,港口的铁矿石接卸转运能力达到3.5亿吨以上。

二、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方案
综合交通网骨架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
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

其中,
“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为:
1、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

2、京沪运输大通道。

3、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

4、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

5、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
6、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

7、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

8、陆桥运输大通道。

9、沿江运输大通道。

10、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国际区域运输通道为:
1、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含中蒙通道)。

2、中亚国际运输通道。

3、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4、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
1、综合交通枢纽层次划分
综合交通枢纽可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2、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
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现有和规划发展的所有重要枢纽港口、枢纽机场,铁路及公路主枢纽,与“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共同构成我国综合交通网络骨架。

3、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
综合交通网节点上的枢纽布局应综合考虑各条线路的顺畅连通,遵循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换装“无缝衔接”的原则,统筹线路、场站以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客货流汇集、换乘/换装和疏散的承载性、顺畅性和兼容性。

四、近期发展目标
到2010年,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达到260万公里,其中铁路9万公里,公路230万公里(不含村道),内河航道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里,油气管道8万公里。

民用机场总数达到192个,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1750个左右,吞吐能力达到45亿吨。

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与建制村通公路。

“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能力有较大提高,结构趋于合理,为形成完善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奠定基础。

全国性综合交通节点城市的客货综合枢纽结点布局基本形成。

初步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中东部地区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基本建成煤炭、石油和矿石运输系统。

五、规划实施前景
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层次清晰,能力负荷充分,功能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网络总密度达到3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铁路1.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31.25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1.35公里/百平方公里,油气干支线管道1.25公里/百平方公里,民航机场25个/百万平方公里。

形成1.5万公里高速客运专线网,10万公里高速公路网,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以244个机场为节点的航空运输网和12万公里油气管道网,形成完善的煤炭、油气、矿石和集装箱运输系统。

六、政策措施
(一)统筹规划,协同建设,确保实施
(二)强化通道资源管理
(三)深化交通体制改革
(四)加大公益性交通投资
(五)健全交通法律体系
(六)促进交通科技进步
(七)促进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